銀行省分行法律責任
① 銀行法 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民事責任
A 應由支行為被告
商業銀行法不是規定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在訴訟上卻具有訴訟主體資格。詳情可以查詢《民事訴訟法意見》。
② 銀行總行,支行,分行的職能都是什麼它們之間又有怎樣的法律關系
總行是以省為單位,分行是以市為單位,支行是以鎮或區為單位,簡單點理解就是等級制,總行大於分行,分行大於支行,他們的職能都是一樣的,只是審批權不一樣
③ 對商業銀行的哪些行為應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對商業銀行的下列行為應該追究法律責任:
(一)未經批准設立分支機構的;
(二)未經批准分立、合並或者違反規定對變更事項不報批的;
(三)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採用其他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
(四)出租、出借經營許可證的;
(五)未經批准買賣、代理買賣外匯的;
(六)未經批准買賣政府債券或者發行、買賣金融債券的;
(七)違反國家規定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的;
(八)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或者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七十八條 商業銀行有本法第七十三條至第七十七條規定情形的;
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④ 商業銀行總行與分行之間在法律上是一種委託代理關系正確嗎
在實踐中,債權轉讓通常涉及三方當事人,轉讓人(債權人)、受讓人、債務人。在債權轉讓過程中,轉讓人與受讓人先簽訂債權轉讓協議,然後通知債務人。這里就涉及到債權轉讓時點問題,即債權何時發生轉讓。實踐中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債權轉讓自債權轉讓協議生效之時,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債權轉讓自履行通知義務之時。由於債權轉讓時點的確定性,導致在協議簽訂後通知前出現權利維護不當的風險。如果以協議生效日作為債權轉讓時點,則權利維護責任由受讓人進行,但受讓人的行為是否起到權利維護的效果,是否會招致債務人的抗辯,具有不確定性。同樣如果由轉讓人來維護,同樣會存在相似問題。實踐中較為穩妥的做法是雙方共同維護,並盡早進行通知。就此問題,希望盡早出台相應法律或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⑤ 銀行,分行民事責任
感覺不對,其實分行也是獨立核算的,應該具備一定的民事不責任
⑥ 銀行需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毫無疑問從法理角度上講銀行應當附有責任,因為它沒有盡到審查義務。但是專現實屬上是,我國目前法律對銀行規制較為模糊薄弱,導致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免責。你可以嘗試與銀行交涉,但估計沒有什麼結果。起訴就不用了,因為肯定會敗訴的。只有忍一時風平浪靜
⑦ 銀行省分行是子公司還是分公司有無獨立法人資格
判斷分公司有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看這分公司有無獨立財務核算的資格,專如果有,就能屬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但可以在總行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簽署合同,而不是看有無獨立的法人資格。
所有的分公司都不是獨立的法人,只有有無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之分,比如保險公司的分公司,各大銀行的分行等就是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也就是說,可以當被告和原告,但並非法人。
(7)銀行省分行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依法成立。包括設立宗旨、目的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其組織機構、設立方式、經營范圍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其成立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獨立財產是指法人財產、經費與法人的規模相適應。特別法、單行法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人資格
⑧ 廣發銀行兩分行合計被罰超千萬,銀行究竟違反了哪些法律法規
毋庸置疑,銀行在我們全社會資源配置中所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
一方面,它可以吸納居民存款,而後再向各類市場主體發放貸款。
另一方面,它還能夠對各類市場主體、從個人到企業,作出種種「評級」,評定向其發放貸款的合理適度規模。
就像腫瘤細胞的持續繁殖將會讓機體難以持續保持健康、終將迅速衰亡那樣;
原本應當中立、掌握重大資源的位置上面,如果不幸也被具有高度「繁殖偏好」的、「腫瘤細胞」般的生物所佔據的話,那麼他她們對資源的持續畸形配置,同樣難以持續久一點的時間、同樣會很快暴露出重大問題(給社會其它正常組織帶來的問題)。
——此時,我們的銀監局,作為一種「外力」,如果能夠及時發現的話,就還能「治病救人」、及時對它們施以「外科手術式切除」。
⑨ 銀行支行負責人如何做好本網點法律責任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
摘要 https://wenku.so.co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