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公司評估資產有法律效力嗎
『壹』 在資產評估中,資產評估師沒有到資產評估現場,所出的資產評估報告有法律效力嗎
這位朋友您好:
您問在資產評估中,資產評估師沒有到資產評估現場,專所出的資產評估報屬告有法律效力嗎?
答:資產評估評估師到現場是必要的,這樣評估的依據更為充分,評估的價格更能接近現實價,而您說本次評估評估師沒有到現場,而另派2名沒有資產評估資質的人看了下,拍了照片,復印了資料,然後過了幾天出資產評估公司為我們出了60萬的資產評估報告。現在物業公司提出,評估報告上所署名的評估師根本沒有到現場,報告無效。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評估師到現場與不到現場是他自己的事,您著重看評估的價格有沒有差異,評估報告的語言表述是否客觀,是否與現場實際情況脫節,或生搬硬套,不符合實際情況,這是關鍵,如果評估的價值符合現實,本次評估就是有效。
『貳』 未經有關部門批准,私自對自己的房產進行價值評估,有法律效力嗎
個人可以對自己的房產進行評估,這是合法的,只要有資質的評估公司評估出來的價格都可做房產價值的依據,可做為訴訟的證據
再一點,拆遷和稅務局也不能隨便說你房子值多少錢,他們也有依據,那就是城市指導價,評估公司也是基於這個價格出的評估報告
『叄』 徵收辦和評估公司出具得財產證明一樣具備法律效力嗎
具有資質的評估機構所做的評估報告具有較強的證據效力,徵收辦的證明可作為證據使用。
『肆』 資產招投標要需幾家評估公司評估才有法律效果
招投標一般都是要求要有3家公司進行投標。
不是評估公司的法律要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要求的。
第十七條 招標人採用邀請招標方式的,應當向三個以上具備承擔招標項目的能力、資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出投標邀請書。
投標邀請書應當載明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第二十八條投標人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前,將投標文件送達投標地點。招標人收到投標文件後,應當簽收保存,不得開啟。投標人少於三個的,招標人應當依照本法重新招標。
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後送達的投標文件,招標人應當拒收。
『伍』 如果評估公司違反相關准則,被評估方可以起訴嗎
如果評估公司有錯,一開始不會起訴,有疑問的一方可以先向當地評估師協會反映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就向中國評估師協會反映問題。如果還不能得到解決就可以起訴。一開始就起訴法院不受理。
『陸』 公司出資時資產評估的法律風險及防範有哪些
公司出資時資產評估的法律風險及防範
(一)中介機構選擇中的法律風險
對非貨幣財產權利進行資產評估,依據法律規定,必須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並由該機構對評估的資產出具資產評估結論。該結論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中介機構的選擇過程當中,很可能就隱埋下法律風險。
比如,選擇了一家不具有執業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由此導致了評估結果不被有關機關認可,延誤公司設立或者最終導致公司設立不能。
因此,出資人在中介機構的選擇當中,應當進行充分的考察和權衡對比,比如該機構是否具有業務資格;執業能力、執業經驗和執業質量如何;服務費用標准,等等。
(二)評估不實的法律風險
出資資產評估不實,指股東用以出資的實物、無形資產等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其出資時的評估價額。
非貨幣財產權利的評估價值,關繫到公司注冊資本金額的多寡,同時也關繫到股權比例或控制權強度。所以,在進行資產評估時,必須依據客觀、真實、全面的評估資料,選擇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和專業評估機構。
【相關法律知識】
1、虛假出資引發的法律風險
虛假出資,指出資人違反法律規定未履行出資,通過虛假手段取得驗資機構驗資證明,從而造成表面上已按章程約定的出資數額出資,但實際上並未出資到位的情形。對此,一經查實,虛假出資人不僅要為自己的虛假行為,承擔一系列的法律責任,即向其他出資人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向公司承擔補繳出資責任及賠償責任;向公司債權權人承擔無限清償責任或有限補充清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受到刑事責任追究。
2、抽逃出資引發的法律風險
抽逃出資,指出資人在公司成立後,將其所交納的出資額暗中抽逃撤回,但其仍保留股東身份和原有的出資份額。出資人抽逃出資,除了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違約責任,也可能會涉及刑事犯罪的問題。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抽逃出資,情節嚴重的,最高可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同時可以並處虛假出資額或者抽逃出資額10%的罰金。
3、評估不實引發的法律風險
此類風險主要發生在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等非貨幣方式出資的股東身上,因為其出資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其出資時的評估價額。出資資產評估不實,一般情況下與提供的資產評估材料、資產評估中介機構以及評估方法等因素不無關系。如果因為上述因素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環節出現問題,則很可能就隱埋下法律風險,由此導致了評估結果不被有關機關認可,延誤公司設立或者最終導致公司設立不能。
4、出資財產權利瑕疵引發的法律風險
出資財產權利瑕疵,主要是指出資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非貨幣財產權利財產出資,但是對這些權利財產並不具有合法的處分權利。出資人交付的非貨幣財產權利存在權利瑕疵,很可能會阻礙財產權利轉移手續、延誤出資履行、影響公司成立。同時,不合法使用他人的財產權利,還可能因為侵權在先,將公司捲入一系列的賠償糾紛旋渦。出資人自己,如果向其他出資人惡意隱瞞資產權利歸屬,構成犯罪的,也將承擔起刑事法律責任。
以上就關於公司出資時資產評估的法律風險及防範的相關內容,在實踐當中,往往因為諸多因素,致使資產價值評估不實,從而引發法律風險,影響公司設立。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資產評估不實,出資人在補足出資外,還應該根據設立協議的約定,向其他出資人承擔違約或者賠償責任。
『柒』 評估機構的鑒定結論有何法律效力
如果是正抄常情況下的房屋出售、財產分割、抵押借款、投資入股等等,需要確定房屋的現時市場參考價值,就委託進行資產評估。如果房屋是涉案資產(如涉及司法訴訟、涉及經濟賠償等)就應委託進行司法鑒定評估,提示:有資產評估或房地產評估資質的機構並不一定可以進行司法鑒定評估,可以到當地的法院或公安局經偵部門去咨詢一下,找他們認可的司法鑒定評估機構,評估結果才有效。
『捌』 資產評估的中介機構有無法律效力
這位朋友您抄好:
您問在資產襲評估中,資產評估師沒有到資產評估現場,所出的資產評估報告有法律效力嗎?
答:資產評估評估師到現場是必要的,這樣評估的依據更為充分,評估的價格更能接近現實價,而您說本次評估評估師沒有到現場,而另派2名沒有資產評估資質的人看了下,拍了照片,復印了資料,然後過了幾天出資產評估公司為我們出了60萬的資產評估報告。現在物業公司提出,評估報告上所署名的評估師根本沒有到現場,報告無效。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評估師到現場與不到現場是他自己的事,您著重看評估的價格有沒有差異,評估報告的語言表述是否客觀,是否與現場實際情況脫節,或生搬硬套,不符合實際情況,這是關鍵,如果評估的價值符合現實,本次評估就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