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家長法律監管責任保證書
㈠ 監護人怎麼寫未成年人犯罪保證書
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保證書
㈡ 家長寫給老師在家監督孩子的保證書怎麼寫知道網友
家長寫的保證書首先要寫得誠懇,體現對老師的尊敬,同時也不能寫得過長,否則給老師的感覺不會太好!尊敬的老師:您好!由於平時工作太忙,生活壓力過大,因而缺乏對孩子的管理,作為家長,我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明白身為父母,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孩子以後能否成才的關鍵,而這次孩子犯了錯誤,是由於我平時疏於管理而導致,沒有及時的給予孩子關心、教育,才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在這里我對老師及學校致以深深的歉意,鄭重的表達自己的心情,希望學校能給我的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並且保證以後一定多花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引導孩子走上正途,也會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希望老師能理解作為父母的心情。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我都會盡心盡力引導孩子,在孩子接觸的每一件事情上,我都要及時的都給孩子指出事情的兩面性,告訴他做事情帶來的好處和不好的後果,讓孩子自己知道該怎麼拿主意,我會在一段時間之內,每天輔導孩子的功課和課餘生活,如果有機會,我還會給孩子請一個專業的家教,希望孩子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以後杜絕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再次謝謝學校和老師能給孩子一個機會,也向老師們學習!謝謝!此致敬禮家長:XXX時間:XXXXXXX
㈢ 家長對未成年人應盡到何種監管義務
家長有對未成年人也就是自己的子女, 履行撫養教育的義務。
我國《婚姻法》第17條規定:「父母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
㈣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家長怎麼寫好監管計劃
其實就相當於寫保證書,好好的保護監管自己的孩子的行為。
㈤ 求助 未成年人寫的保證書能否具有法律效力
要明確你的問題,才能幫到你的,就保證書而言,不是規范的法律文書,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出具的保證書一般是沒有法律效力的,當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㈥ 未成年犯罪責令家長對其管教,出具什麼手續
未成年人犯罪責任,家長對其管教應該由公安機關出具法院判決書和家長對其管教的責令書。供參考。
㈦ 未成年監護人的承諾書怎麼寫
被監護人: (身份信息) ;
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精神病人) 。
承諾人(監護人): (身份信息) ;系被監護人姐姐(近親屬)。
因被監護人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已不在,也沒有配偶子女,承諾人系被監護人的姐姐,唯一近親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八條之規定,作為被監護人的法定監護人做出如下承諾:
1、承諾人上述陳述屬實,確認與被監護人系近親屬關系;
2、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
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3、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4、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5、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承諾人:
二O一九年 月 日
追答:
<p>被監護人: (身份信息) ;
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精神病人) 。
承諾人(監護人): (身份信息) ;系被監護人姐姐(近親屬)。
因被監護人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已不在,也沒有配偶子女,承諾人系被監護人的姐姐,唯一近親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八條之規定,作為被監護人的法定監護人做出如下承諾:
1、承諾人上述陳述屬實,確認與被監護人系近親屬關系;
2、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
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3、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4、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5、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承諾人:
二O一九年 月 日
㈧ 求關於家長教育緩刑未成年的保證書
一、「東城區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產生背景: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對未成年犯罪人進行心理、行為矯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關繫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培養國家未來接班人的大問題。幫助未成年犯罪人認罪悔罪,重新做人,防止其再犯,為他們回歸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做好准備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北京市東城區司法局聯合建立「東城區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它的人員組成:由東城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的法官、東城區司法局所轄社區司法助理員、雙方單位的法制校長及東城區司法局陽光心理矯正服務中心的心理咨詢專家共同組成。工作載體是一個網站,即「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網站」,(http://law.bjdch.gov.cn/),「兩線」即未成年人法律維權熱線(84023192)、陽光矯正服務熱線(84228058),「四支隊伍」即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法官、陽光心理矯正服務中心咨詢專家、社區司法助理員和法制校長對緩刑少年犯進行社區矯正、幫教和心理輔導,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宣傳教育。社區矯正對象是被宣告緩刑的住所地在東城區的緩刑少年犯及經常居住地在東城區的外來人口中的緩刑少年犯。
二、「東城區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工作程序:
未成年犯在被宣告緩刑後,應與其法定代理人共同簽署保證書,保證參加社區矯正,接受社區和法官的監管和幫教;未成年犯被宣告緩刑後,法官應在判決確定三日內將刑事判決書、犯罪結案表、執行通知書、接受社區矯正保證書交付司法局,由司法局轉交緩刑少年犯所在社區進行社區矯正;司法助理員按照社區矯正相關規定,對接受社區矯正的緩刑少年犯進行監管和幫教,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的承辦案件法官每月定期電話、書信、發電子郵件或走訪緩刑少年犯,了解其表現,並結合社區司法助理員的評定,將考察情況記入未審庭緩刑犯跟蹤幫教檔案;司法助理員隨時與承辦法官溝通並將緩刑少年犯表現情況通報承辦法官,對於緩刑期間表現不好的少年犯,社區矯正人員有權提出變更執行方式的建議;緩刑期滿後,由承辦法官向緩刑少年犯及社區宣布其緩刑期滿。「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心理咨詢工作程序: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後,承辦案件的法官如果認為未成年犯存在心理障礙,應在庭前提訊前三日通知司法局陽光心理矯正服務中心,由其委派心理咨詢師參加未審庭的庭前提訊,對未成年犯進行心理輔導,以便了解其犯罪的真實動機,並參與對其的心理矯正;待其宣告緩刑後,配合社區司法助理員對未成年緩刑犯進行行為矯正。為涉及民事案件的未成年當事人提供單親家庭子女心理輔導。「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法制宣傳對象是全區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教師。其工作程序:以設立在東城區人民法院的「牽手關愛基地」網站為平台,通過法院的未成年人法律維權熱線、兩家單位的法制校長的法制宣傳工作,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預防犯罪、提高自我保護方面的法制教育。
三、基本成效:
1、自1999年7月我院未審庭開設「青少年法律維權咨詢熱線」以來,常年接受來自未成年人、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法律咨詢,目前已接聽電話600餘人次,我們建立維權熱線接聽記錄檔案,並對熱線內容進行了一一登記,做到了件件有記載,事事有迴音。既通過維權熱線解答了法律問題,還通過熱線為未成年人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如在2006年初,我們通過接聽熱線為豐台區王佐學校初一學生張某解決了復學問題;通過北京市未委會、朝陽區未委會、東城區未委會幫助網癮綜合症少年王某解決戒網癮問題;幫助27中學父母因販毒服刑的孫某解決監護人監護權確認問題等等。
2、「牽手關愛基地」網站作為「牽手關愛基地」實體的依託,於2005年4月14日運行,網址為:http://law.bjdch.gov.cn。網站設置「法制園地」、「他們為什麼犯罪」、「手牽手」、「維權熱線」、「法律知識小測試」等欄目。
「法制園地」:登載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息息相關的法律、司法解釋、法規等。「他們為什麼犯罪」:以真實的小故事告訴讀者一失足成千古恨。「手牽手」:法官與父母交流、法官與少年犯談心、父母與孩子的對話。「維權熱線」:刊登最新的熱線內容,答疑解惑。「法律知識小測試」:考考你的法律知識量。目前,網站已更新內容四期,並將設立郵箱,定期解答未成年人提出問題。但因系掛在區政府外網,無獨立管理系統,故無法查出網站的瀏覽人數。
3、2006年11月15日,未審庭在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庭前提訊過程中首次引入心理咨詢師。引入心理咨詢師參加對未成年被告人庭前提訊是我院與區司法局成立「東城區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的一項工作內容。由心理咨詢師提前介入對失足少年進行心理診斷和跟蹤治療,對他們早日回歸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未審庭本次引入心理咨詢師介入庭前人提訊,同時受到未成年被告人家長的歡迎。他們願意配合法院和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共同挽救孩子。
四、社會反響
《北京法官》、《中華少年》、《婚姻與家庭》、《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北京晚報》、《法制晚報》、《京華時報》、《北京青年報》、《家庭教育報》、《新京報》、《竟報》等報刊多次對我庭此項工作進行了報道。網站內容也引起未成年人、教師、家長的關注,一些報刊還直接從網站中選擇文章轉載,維權熱線成為未成年人的「知心熱線」,並通過多年來的鍥而不舍的努力,為未成年人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㈨ 未成年人簽的保證書有效嗎
未成年人簽訂的民事協議(保證書屬於一種民事協議)分為三種情況:
1.10周歲以下:屬於無民事責任能力人,除非監護人追認外,此時簽訂的任何民事協議無效。
2.滿10周歲,不滿18周歲,且沒有獨立生活的:屬於限制性民事責任能力人,如果監護人未追認的情況下,只對其能夠接受的民事責任范圍內有效。
3.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且獨立生活的:屬於完全民事責任能力人,其簽訂的民事協議完全有效。
《民法》第十一條規定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規定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㈩ 兒子被法院判緩刑,要求家長寫監管承諾書,怎麼寫
【怎麼寫?】
根據下列法律規定寫監管承諾書。
《刑法》
第七十五條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法發〔2011〕9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關於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適用禁止令有關問題的規定(試行)》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確保管制和緩刑的執行效果,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現就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適用禁止令的有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況,認為從促進犯罪分子教育矯正、有效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出發,確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執行期間、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人的,可以根據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第七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同時宣告禁止令。
第二條 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應當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質、犯罪手段、犯罪後的悔罪表現、個人一貫表現等情況,充分考慮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關聯程度,有針對性地決定禁止其在管制執行期間、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的一項或者幾項內容。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禁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執行期間、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以下一項或者幾項活動:
(一)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在設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禁止設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二)實施證券犯罪、貸款犯罪、票據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從事證券交易、申領貸款、使用票據或者申領、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動;
(三)利用從事特定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犯罪的,禁止從事相關生產經營活動;
(四)附帶民事賠償義務未履行完畢,違法所得未追繳、退賠到位,或者罰金尚未足額繳納的,禁止從事高消費活動;
(五)其他確有必要禁止從事的活動。
第四條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禁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執行期間、緩刑考驗期限內進入以下一類或者幾類區域、場所:
(一)禁止進入夜總會、酒吧、迪廳、網吧等娛樂場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禁止進入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場所;
(三)禁止進入中小學校區、幼兒園園區及周邊地區,確因本人就學、居住等原因,經執行機關批準的除外;
(四)其他確有必要禁止進入的區域、場所。
第五條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禁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執行期間、緩刑考驗期限內接觸以下一類或者幾類人員:
(一)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二)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三)未經對方同意,禁止接觸控告人、批評人、舉報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四)禁止接觸同案犯;
(五)禁止接觸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擾的人或者可能誘發其再次危害社會的人。
第六條 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與管制執行、緩刑考驗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於管制執行、緩刑考驗的期限,但判處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個月,宣告緩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於二個月。
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以致管制執行的期限少於三個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
禁止令的執行期限,從管制、緩刑執行之日起計算。
第七條 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對可能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被告人可以提出宣告禁止令的建議。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就應否對被告人宣告禁止令提出意見,並說明理由。
公安機關在移送審查起訴時,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情況,就應否宣告禁止令及宣告何種禁止令,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
第八條 人民法院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被告人宣告禁止令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主文部分單獨作為一項予以宣告。
第九條 禁止令由司法行政機關指導管理的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
第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機構執行禁止令的活動實行監督。發現有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應當通知社區矯正機構糾正。
第十一條 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違反禁止令,或者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違反禁止令尚不屬情節嚴重的,由負責執行禁止令的社區矯正機構所在地的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條的規定處罰。
第十二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違反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原作出緩刑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當地社區矯正機構提出的撤銷緩刑建議書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人民法院撤銷緩刑的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
違反禁止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
(一)三次以上違反禁止令的;
(二)因違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處罰後,再次違反禁止令的;
(三)違反禁止令,發生較為嚴重危害後果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十三條 被宣告禁止令的犯罪分子被依法減刑時,禁止令的期限可以相應縮短,由人民法院在減刑裁定中確定新的禁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