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內部承包法人和承包人的法律責任

內部承包法人和承包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7 04:19:01

❶ 承包人和企業法人的權利 和利益 責任

網友:你好!
1、按照《公司法》規定,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法人責版任即法律責任。權
2、你沒有好處為什麼要擔任企業法人?
3、你可以找你朋友要他繳納國土資源費,他不繳納就是你法人負責。
你盡快找你朋友!否則你今後要承擔法律責任!
希望我的答復對你有幫助!

❷ 承包人在承包經營期間違法經營構成犯罪,發包人的法人代表是否承擔連帶法律責任

這要看發包人是否敵情,有沒有盡到管理、注意的義務,如果發包人對承包人的違法經營不知情,也盡到了注意義務,我包人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

❸ 內部承包的內部承包經營風險存在的原因

由於公司內部承包經營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增加了發包公司與承包股東之間的經營風險,加之實踐過程中操作不當,很容易使雙方陷入長期的糾紛之中,抑制公司的長期發展。因此,我們首先要對公司內部承包經營中風險存在的原因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1.公司營業權不能獨立轉讓是內部承包經營風險存在的直接原因。
承包股東向發包公司交付一定數額的承包費後,發包公司將公司的經營權承包給承包股東,使承包股東在承包期間享有公司的經營權利。但並不是將發包公司的經營在一定期限內轉讓給了承包股東,而是承包股東在一定范圍內有行使公司經營、管理行為的權利,所以,承包股東並非真正享有經營、管理權。由於企業經營上活動包括企業構成部分、組織與顧客、商品、勞務,及與資金供應者的關系等,經常變動,其客體難以量化,欠缺權利所應具的社會典型公開性,尤其是歸屬及排他的功能。因此,在公司內部承包經營過程中,公司經營權中哪一部分完全由承包股東行使?哪一部分完全由發包公司行使?並不能做出明確的劃分。那麼,必然導致在經營權在行使過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於權利的行使人不明確,自然地,產生的相責任人也變得模糊不清,為此,大大增加了發包公司與承包股東之間利益風險。而且,一旦公司經營權在雙方「犬牙交錯」的行使過程中發生「交戰」,利益風險將隨時發生。
2.利益之爭是公司內部承包經營風險存在的根本原因。
公司作為公司各方參與人利益博弈的平台,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司各方參與人參與公司活動的本質願望。然而,公司分配的公司利益是有限的,甚至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為防止公司參與人不當轉嫁自己應承擔的風險,法律設立了多種法律制度,使公司參與人公平分享利益,平等承擔風險。但這些法律制度畢竟是一種制度上的安排,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並非公司的實然狀態,其間還不可能杜絕道德風險。公司內部承包在不改變公司法人獨立性的情況下,不但要面臨公司股東之間、公司與代理人之間、公司內部人與外部人之間的利益沖突,還要面臨承包股東與發包公司之間、承包股東與其他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誠然,公司在發包給股東承包前,雙方對各種風險和利益都作了一定的評估。但是,若實際承包經營中所產生的風險或利益遠遠地超過先前的評估,完全突破了各方「心理底線」時,由於此種經營模式缺乏制度上的保障,那麼,利益之爭的戰斗隨時都可能爆發。這就是為什麼在經營效益超出尋常豐厚和業績一敗塗地的內部承包公司中,發包公司與承包股東之間最容易「交火」的根本原因。
3.潛在風險是公司內部承包經營風險中最為復雜的原因。
承包股東在按約定的發包公司交付一定的承包費後,承包經營管理期間公司發生的風險將由承包股東一人承擔。在承包股東承包經營前,發包公司已進行了大量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其他行為,因此,不可避免遺留下一些隱患。當這些隱患與承包股東承包經營行為相結合而暴發時,責任將如何劃分?
承包股東在承包經營期間,掌握著公司的經營管理權,必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權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公司資源。如,人事變動;資產處置;技術資料的掌握等,雖然這些活動在表面上不會給承包公司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但是,若承包股東在承包經營期間採用「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經營方式,自己牟取暴利後,將一個「皮囊」交還給發包公司。然後用「腳投票」的方式悄然離去,將因此而產生的風險全部留給發包公司。
因此,由於公司對各種「潛在危險因素」缺乏「自我免疫力」,而承包經營又具有一定期限,使得公司在經營中的各種潛在的風險在發包公司與承包人之間「流動」,極大地增加了公司內部承包的風險。
4.公司內部承包經營合同的效力認定是引起法律風險的原因。
對公司內部承包合同的效力,目前主要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
一是無效說。該觀點認為,將公司以承包合同發包給股東承包經營,實質上是以承包經營的方式代替董事會親自經營管理公司,該行為違反了《公司法》和公司章程關於董事會職責的具體規定,違反了《公司法》關於公司治理機構設置及其職權的規定。因此,對承包合同應認定無效。
二是有效說。該觀點認為,公司承包經營合同符合《公司法》鼓勵公司自治的立法理念。尊重商人和公司的首創精神是培育公司競爭力的關鍵。根據公司法自治的思想,在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情況下,任何公司均可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經營模式。只要發包公司與承包人達成了意思表示真實的承包經營合同,而且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均屬有效的契約行為。作為公司或者營業的一種經營方式,承包經營既適用於傳統企業(如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也適用於現代公司。
三是區別說。原則上公司承包合同是有效的,因為公司承包屬於企業承包的一種,法律允許企業實行承包經營,自然亦應允許公司承包經營,至少目前尚無任何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盡管承包經營不可避免地要將原本應由股東會、董事會行使的部分權利交給承包人行使,但在法律上可以視為股東會、董事會對承包人的概括性授權。因此,公司承包經營原則上不應認定無效。
盡管公司內部承包合同有效說已成為一種共識,但是,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加上裁判水平的不一,為裁判人員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空間,使承包合同極易產生法律風險。

❹ 個人內部承包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意思表示真實且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內部承包協議合法有效。

內部承包合同,盡管在《建築專法》及相關法規中屬沒有明確法律依據,但是根據民法的一般原理以及《合同法》規定,如果當事人的民事行為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禁止規定,當事人的契約行為應該合法有效。

工程內部承包協議的效力問題,在最高法院的判例《吉生發與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建築工程內部承包合同糾紛案》 中得到肯定。在該終審判決中明確寫道:

「本院經審理認為:吉生發與四局一公司茅台分公司簽訂的工程內部承包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其內容並不違反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確認其合法有效。」

❺ 內部承包合同中責任由個人承擔合法不

內部承包合同本身就是違法的,所以由個人承擔責任也是非法

❻ 對企業內部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應如何適用法律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 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全民所有制小型工業企業租內賃經營容暫行條例》,由企業和企業上級主管部門處理。 我們認為來信中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企業法人與其內部的經營部門之間簽訂承包經營合同,是該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方式,由此發生的糾紛,屬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問題,應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企業規章處理,而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依據經濟合同法第二條之規定,該法僅適用於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合同。

❼ 承包人最主要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承包人最主要的義務:
(一)按期開工;
(二)接受發包人的監督;
(三)確保建設工程質量達到合同約定的標准;
(四)發包人經檢驗驗收未按期付款履行催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八百零一條
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的,發包人有權請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內無償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經過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後,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百零二條
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在合理使用期限內造成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的,承包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百零三條
發包人未按照約定的時間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設備、場地、資金、技術資料的,承包人可以順延工程日期,並有權請求賠償停工、窩工等損失。

❽ 法人將公司承包給別人,自己還需要承擔法人的責任嗎

摘要 就算把公司承包出去,公司的法人對於承包人以公司名義進行的活動負全部的責任,也就是說在法律上還是由公司法人來承擔全部責任的

❾ 企業租賃給承包人,承包人違法,法人需要有什麼責任

企業租賃給承包人是屬於企業內部行為,在法律上該企業沒有變化,承包人以企業名義違法,法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xukai增值稅發票一般是罰款處理。情節嚴重的,相關責任人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❿ 承包經營的法律責任

  1. 承包經營是指農村集體組織,農村承包經營戶依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對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資源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確立承包經營權的目的是用法律形式承認農村承包經營戶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保護承包經營人從事經營並獲得收益的權利,從而鞏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和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承包經營權是承包經營責任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法律責任

  2. 一承包經營可以採取公開招標方法確定承包者(即,董事會根據事先擬定的條件由合營企業公開招標);也可以根據董事會決議由合營企業直接和承包者(可以是合營1方,也可以是第3方)簽訂承包經營協議。

  3. 二承包經營不得改變合營企業的法人地位、名稱和經營范圍。

  4. 農戶喜看承包經營權證

  5. 三承包者是合營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者,應嚴格執行承包經營合同,接受合營企業董事會的監督。承包者對合營企業的財產無權行使任何形式的處置權,如,轉讓、變賣、轉移、抵押、出租、贈送等。承包者應定期據實向合營企業董事會報送企業的財務報表。 四承包經營期限1般為1至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承包者應保證,承包經營期滿時,合營企業能夠扭虧為盈或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

  6. 五承包經營只能對合營企業的稅後利潤實行承包。承包雙方應根據設立合營企業時的可行性報告中的有關指標及市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承包期間的年利潤基數。

  7. 六承包經營期內,承包者須於每年第1季度內向合營企業提交承包經營風險保證金保函或風險抵押金。抵押金不得再另設擔保,不得以合營者的出資作抵押。風險保證金、保函須以銀行不可撤銷、合營企業可以單方提款的形式提供。無論以哪種形式,其數額均不得低於當年承包利潤總額的50%。

  8. 七承包經營期間,承包者若以合營企業的名義貸款,須經董事會同意。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的負債余額不得超過當年承包利潤的總額。

  9. 八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仍應執行國家各項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