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超量轉移危廢給資質單位法律責任

超量轉移危廢給資質單位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11-29 23:05:03

㈠ 把危險化學品給沒有資質的單位或個人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不得向未經許可從事版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權活動的企業采購危險化學品,不得經營沒有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或者化學品安全標簽的危險化學品。
第八十四條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經營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辦理經營范圍變更登記或者吊銷其營業執照:
(一)向不具有本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相關許可證件或者證明文件的單位銷售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的;
這實際上這是一個漏洞,也就是說,除了劇毒品和易制暴的外,銷售其他危化品給無資質的人的,的沒有明確的懲罰條款。

㈡ 新環保法危廢處罰標准

新環保法危廢處罰標准分為以下幾點:
1、停建罰款就是項目環評未批先建的企業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2、查封扣押政府環保部門可給企業貼封條;非法排放、傾倒或者處置危廢、有放射性的廢物、含重金屬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非法排放、傾倒、處置污染物的;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檢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非法排放、傾倒污水 處理廠污泥及化工等工業污泥的;較大、重大和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或中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後,未按要求執行停產、停排措施繼續違法排污的; 其他;
3、新環保法按日計罰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建設項目環評未批先建;未經環保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排污;超標排污和超總量指標排污;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污;規避監管排污;通過暗管、滲坑滲井等方式排污等行為;
4、限產、停產整治、停業關閉,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
5、除依法處罰外,增加行政拘留加重處罰,違反環保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6、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
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㈢ 產生危廢單位要承擔什麼責任

危險復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特製別規定
1、 對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必須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
2、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報登記。這點則是說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要按照國家規定像環保部門履行有關登記手續,提供有關危險廢物情況資料的制度。危險廢物的申報登記是整個管理過程的源頭和基礎,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保證申報登記數據的全面、真實、准確、及時。
3、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置;不處置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處置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代為處置,處置費用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承擔。
4、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託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從事收集、貯存、處置的經營活動。

㈣ 非法轉移危廢100噸判刑幾年

法律分析: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進而構成污染環境罪,環保部門在遇到此類案件時,應按相應程序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依實際情況所追究責任不同而有所不同,較為嚴重的非法轉移危險廢物的行為人往往同時被追究三種法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㈤ 危險廢物處置法律法規

一、危險廢物領域利用與處置的法律內涵

在危險廢物的環境監管與技術服務工作時,我們看到企業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含大部分批復文件)中,對於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問題三分之二以上的表述是:「某某公司每年將產生的危險廢物委託給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任意指定處理方式)、「某某公司每年將產生的多少噸危險廢物交給某某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直接指定接收企業)、「某某公司每年產生多少噸危險廢物進行自行處置」(隨意描述籠統帶過)。

一句輕描淡寫簡單的表述,殊不知已經為產廢企業種下了巨大的苦果。

苦果什麼呢?就是環評報告的編寫人員沒有真正將危險廢物的利用或處置的方式界定清楚,把絕大部分可以資源化利用的危險廢物直接判定為不可利用的危險廢物了。換句話說,產廢企業本來可以進行資源化利用、可以賣得較高價錢的危險廢物,現在卻只有花一筆不小的代價,請有資質的企業幫其「處置」了。特別是一些企業拿到環評批復後,一旦投入生產,便深深陷入到危險廢物的「處置」去向問題與經濟倒貼的漩渦中,同時也面臨著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未按環評批復要求處理處置危險廢物),懊悔不已,痛苦不喋。

那麼什麼是法律層面的利用與處置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體法》)在2004年12月修訂時,已對處置與利用給出了法律上的定義。處置是指將固體廢物焚燒和用其他改變固體廢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已產生的固體廢物數量、縮小固體廢物體積、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份的活動,或者將固體廢物最終置於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簡言之,危險廢物的處置就是將危險進行焚燒或填埋或物化。是將沒有利用價值或者價值很低的危險廢物通過焚燒或填埋或物化的方式,實現危險廢物的減量化與環境的無害化;利用是指從固體廢物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動。簡言之,危險廢物的利用就是提取產品的活動。即接收者必須從收集起來的危險廢物中提取新的產品,從而實現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實現再循環、再利用的過程。

也就是說,所謂處置就是通過焚燒或填埋或物化的方式,最終結果是讓廢物「消失」,不會形成新的產品;而利用則是經過不同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一定會生產出新的產品(至於該類產品是屬於半成品、中間品、企業標準的產品,還是檔次很高、質量很好的國標產品,則屬於利用者的事情)。總之利用企業收集的危險廢物已經重生,變成了另外形式、新的產品了。所以說,處置與利用從處理工藝、最終結果來看,完全不是一回事。對於危險廢物產生企業而言,如果將可以利用的危險廢物,直接判定為只能處置的危險廢物,則損失大矣。

在《固體法》(2004年12月修訂版)第五十七條中,對於經營企業申領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做出了明確分類,即:「從事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從事利用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向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在禁止條款中,也將利用與處置放在並行、平等的位置上,即:「禁止無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託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固體法》首次修訂時,專門將危險廢物領域的利用與處置的關系從法律上進行了清晰的界定。

在2016年版的關於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兩高」新司法解釋中,對於危險廢物的處置與利用予以嚴格區分的。比如,第一條屬於「嚴重污染環境」(二)的表述是:「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 並沒有將利用納入進來。對第三條「後果特別嚴重」的情形(二)的表述是:「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一百噸以上的」,亦沒有將危險廢物的利用納入進來(有時也將利用表述為危險廢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

那麼在《刑法》第338 條與339 條以及「兩高」司法解釋中「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放的三噸以上的」,這個「處置」是什麼含義呢?筆者以為,這個「處置」表達的就是《固體法》中含義,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形:1、接收者未依法取得經營許可證,卻以贏利為目的,明知自己沒有焚燒、填埋或物化設施,卻承諾幫助產廢企業處置其產生的危險廢物,最終在某個特別隱蔽的地方將廢物偷偷燒掉或埋掉(或倒掉);2、接收者原本以為可以從產廢者低價購得危險廢物作原料(很大程度上產廢者還會給接收者一定的處置費),但實際上接收者因生產工藝簡陋,技術水平低下,根本不可能從廢物中提取出產品。更有甚者,因為所接收的危險廢物品質很差,不僅不能提煉出產品,相反還會造成接收者已有設施損壞,成本倒貼,最終只得將原來接收的危險廢物採取非法手段簡單焚燒或填埋掉,以減少損失(此情形必定會造成環境污染,就算焚燒時再隱蔽,傾倒時再偏僻,總會被發現和舉報的);3、也許某個公司已申領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但其接收的廢物超出了核定類別(范圍),將其他類別的危險廢物納入處置范圍,並因此造成環境污染事故。對於以上三種情形,環境危害巨大,後果特別嚴重,性質十分惡劣,屬於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基本情形。

然而 ,在2016年新修訂的「兩高」司法解釋中,對於無證利用的問題,根本沒有提及刑事責任,為何?筆者認為《固體法》立法的初衷是鼓勵危險廢物的集中無害化處置,更加鼓勵接收者依法持證開展危險廢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包括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利用等各個環節)。當然,基本要求是接收者在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中,其利用設施、污染防治設施,均應滿足發改、環保、安全、衛生等相關要求。

對可利用的危險廢物,往往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接收者必須花較高的價格才能購買得到,其非法排放、傾倒、處置的可能性很小,誰會花很高的價錢買完物品後馬上偷偷地倒掉呢?因而就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而言,一般情況下不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不會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如果利用企業沒有任何手續,非法排放廢水、廢氣、廢渣,則屬於利用企業的後續違法行為,應當另行追究其環境污染責任,如未批先建,超標排放等)。

對於無證經營的處罰,根據《固廢法》、《環境保護法》、《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可以沒收違法所得,並處3倍以下罰款。如果經營企業未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未能取得環評批復,可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這里所說的罰款、沒收、恢復原狀,屬於行政處罰的內容,不屬於刑事責任范疇。

在環境保護部《關於做好下放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批工作的通知》(環辦函【2014】551號)文件中附件5則專門強調,行政部門在申請企業的經營許可證的「核准經營方式」上,必須分為收集、收集-貯存-利用、收集-貯存-處置、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四種情況寫明申請企業的經營方式。

因此,現有法律體系與管理制度上,已將危險廢物的處置與利用進行了十分明確的界定。

二、關於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與利用的法律關系

根據大網路叢書,處理是指:(1)處置;安排;料理。如處理日常事物、處理財產;(2)用特定方法加工。如處理積壓商品、處理品;(3)變價、減價出售。如降價處理。 可以說,處理是一種籠統的表述。在危險廢物領域,既可以通過焚燒或填埋或物化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可以通過提取某種產品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就是說,處理既包含處置,也包括了利用。對於危險廢物產生企業而言,處理者既可以處理自己產生的危廢,亦可以委託其他有資質的企業代為處理。

在依法經營上,採用處置或者利用方式處理本公司產生的危險廢物,只要環評已審批,並嚴格執行了「三同時」制度,則無需申辦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然而處置或利用其他產廢企業的危險廢物,則需接收者在取得經營許可的基礎上,才能對外開展經營活動,才能接收其他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

從外延關系看,對危險廢物的處理則包含了處置與利用兩種方式,兩種方式是平行、並列的關系。因此,在企業的環評報告中,如果說某某公司將產生的危險廢物交給某某有資質的單位處置,則接收者只能以填埋或焚燒或物化的方式處理,而不得以利用的方式從危險廢物中提取新的產品。同理,如果產廢企業將其產生的危險廢物交給有資質的企業進行綜合利用,其接收者不得以焚燒或填埋或物化的方式處置,而是應該在取得環評批復、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等條件下進行加工利用,從而生產出新的產品來。否則,在危險廢物領域開展環境監管與督查中,一旦接收方以利用方式處置危險廢物,或者以處置方式利用危險廢物,都將視為未按照環評要求開展危廢物的處理活動(未遵守環評的規定,亦可實施行政處罰)。

三、關於處置與利用造成環境污染的法律內涵

綜上分析,對於處置和利用企業而言,在沒有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前提下,卻對外開展危險廢物的經營活動,則造成的法律責任是:無證經營單位應當受到行政處罰,即沒收違法所得,處1~3倍的罰款,這一款對非法處置和利用而言,均適用。

處置企業因其 「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往往會導致環境污染事故),則一定屬於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如果數量超過3噸, 則構成「嚴重污染環境」的情形,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無證利用企業則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因為利用企業未將收集的危險廢物進行非法排放、傾倒或處置。

對於無證利用企業而言,如果直排廢水、非法填埋廢渣、加工利用的產品達不到產品質量標准、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則可以被追究「嚴重污染環境罪」、「非法經營罪」、「經營危險物品罪」「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等,屬於利用企業的後續違法行為。因其責任主體與污染因子已經發生了變化,與無證企業非法利用危險廢物的法律後果完全不一樣,這種後果又可以追究利用者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的刑事責任。

四、關於危險廢物領域利用和處置的思考與建議

在危險廢物領域,如果不將利用與處置的關系從法律層面界定清楚,造成的後果大相徑庭,尤其是在責任追究方面,更是天壤之別。為此,筆者建議:

1、國家應盡快出台或修訂環評技術導則中關於危險廢物環境評價的有關內容,指導環評單位在編寫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時候,對於危險廢物處置或利用的章節,應當清楚地界定是資源化綜合利用還是環境無害化處置,不能籠統表述或混為一談。

2、環評報告的編寫人員與行政部門的審批人員,對項目環評中關於危險廢物的處置或利用的表述,應當認真審查,幫助項目業主單位從政策上或今後可能出現的後果上嚴格把關,從專業知識的角度提供技術支持。

3、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理順利用與處置法律關系。基層行政人員(也包括許多單位領導在內)有時不要一看到企業在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時,因為沒有申辦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就將企業的無證經營行為定性為「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從而進行司法移交,避免證據不足、移送不成、不予立案的尷尬境地(這里指利用企業沒有非法排放、傾倒、處置,沒有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前提下)。

4、司法機關也應對於危險廢物的利用或處置造成的後果(罰款和追究刑事責任)多做些法制宣傳,利用典型案例向社會廣泛宣傳,寓教於樂,幫助民眾、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理清某些利用與處置的法律關系,不致於造成杯弓蛇影,人心惶惶。

5、對於環境監察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方面,應當出台更加明確的強制措施或者司法細則,讓公安機關對於涉嫌危險廢物非法處置、嚴重污染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提前介入,固定證據,而不能由環保部門單方面為公安機關提供的支撐材料,這樣才能有利於後續工作的深入開展,危險廢物非法處置等違法犯罪行為也就變得無處可逃。

6、在打擊危險廢物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方面,各部門要充分運用行政處罰與刑事責任等綜合手段,一方面要積極鼓勵有關企業要依法依規,持證經營;另一方面,對於危險廢物的無證經營行為要加大打擊力度,危險廢物的監管工作才能真正躍上新的台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環境質量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㈥ 非法轉移危廢100噸判刑幾年

法律分析:非法轉移危險廢物的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包括法人和其他組織)因非法轉移危險廢物,導致破壞環境或者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觸犯刑法構成犯罪所應負的刑事方面的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熱點內容
法院好仲裁 發布:2024-04-27 18:58:05 瀏覽:183
勞動法罰員工款 發布:2024-04-27 12:59:23 瀏覽:350
中央企業總法律顧問資格 發布:2024-04-27 11:57:31 瀏覽:879
福州創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04-27 06:21:17 瀏覽:328
公司獨立法人資格 發布:2024-04-27 05:22:46 瀏覽:838
香港國安立法確立 發布:2024-04-27 03:30:28 瀏覽:270
古代對女子的懲罰都有哪些刑法 發布:2024-04-27 01:29:11 瀏覽:920
民事法律行為民法典 發布:2024-04-27 01:27:44 瀏覽:533
山水法院 發布:2024-04-27 01:18:50 瀏覽:538
涼山州法院院長 發布:2024-04-27 01:18:45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