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駕駛分的法律責任
1. 如何理解違法交易的法律責任劃分
依照相關法律對主要嫌疑人負主要責任。
2. 未過戶車輛發生交通事故,但是有買賣協議,原車主是否承擔責任其法律依據有哪些
不需要承擔責任。
根據《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
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經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營運,也不能從該車的營運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但是,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違反有關行政管理法規的,應受其規定的調整。
上述法律條文所規范的情形,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等方式轉讓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將機動車的實際所有人即受讓人定認為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名義所有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主要基於以下考慮:首先,就判斷機動車保有人的二元標准——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而言,機動車一旦交付給買受人或受贈人,該機動車的運行支配以及運行利益皆已歸於後者,原所有人盡管在機動車登記上仍是名義上的所有人,但顯然已經不對該機動車享有運行利益,也不能夠進行運行支配了,再讓其承擔責任也有失公允。
其次,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並未明確以過戶登記作為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生效要件。因此,機動車所有權轉讓以交付作為生效要件。既然如此,只要機動車已經交付,受贈人即為機動車的所有人,其造成他人損害時,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承擔責任。
(2)買賣駕駛分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五十條 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等方式轉讓並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一條 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3. 買賣贈票有什麼法律責任
是指違反國家有關發票管理法規,故意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根據犯罪構成的一般原理,認定一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首先得看這一行為是否具備犯罪的四個構成要件即主體要件、客體要件、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否則就不能認定其為犯罪行為,同時它也是區分此罪與彼罪的依據。構成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的刑事責任,根據不同的情節,法律規定了三檔刑。這種犯罪嚴重侵犯了國家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制度,干擾了國家的稅制改革,破壞了社會主義經濟秩序。
根據《刑法》第二百零六條【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量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第二百零七條【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零八條【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4. 買賣合同無效的法律責任怎麼劃分
1、對於因合同抄被依法宣告無襲效,給各方當事人 造成的損失,是依據對於促成合同無效的過錯比例劃分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會依據雙方當事人舉證、質證所認定的過錯比例做出公平裁決。
2、合同被宣布無效或者撤消後,當事人應當返還因此而獲得的財產,有過錯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而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58條
5. 買賣無手續車輛給別人,別人出交通事故法律上負什麼責任
在此例上的答案我與樓上的觀點不一。我們首先看題意,題意明確說明該車沒有版手續,也就是說此權車出賣人出賣給受讓人時就不具備合法手續,既然如此,此車何來交強險?哪個保險公司會對沒有手續的車輛違規投交強險?因此,按照侵權責任法第50條的規定完全不適用,而且與本例的客觀事實不符。近年來,最高法院就交通事故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釋和司法文件,基本上是參照國外「運行利益和支配利益」的觀點確定車輛買賣等情況後事故責任的歸屬,如連環購車案,分期購車案,盜搶車案等,但是仍然與本例不相符,其前提均是所購車輛已經具有合法手續,只是欠缺過戶手續而已。本例的前提為該車本就無手續,此系根本性區別。此類車輛既無交強險也無商業險,一旦發生事故只能追究出賣人和買受人的責任。在這里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51條的規定,由買賣雙方負連帶賠償責任。
6. 買賣報廢車會有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條:駕駛拼裝的機動車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上專道路行駛屬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予以收繳,強制報廢。
對駕駛前款所列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駕駛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並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出售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銷售金額等額的罰款,對該機動車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理。
7. 車輛買賣後對方不過戶,原車主強制開車有什麼法律責任
你可以去法院起訴原車主侵犯你的佔有,或者是起訴賣車的人違約。
8. 買賣來歷不明車輛應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可能構成「來掩飾、隱瞞犯罪所自得罪」,該罪源於2007年5月1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運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針對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這一犯罪行為,將刑法第312條規定的關於「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的內容進行了細化和補充,解決了實踐中比較常見又容易引起爭議的幾種掩飾、隱瞞犯罪所得被盜機動車行為的法律問題。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9. 買賣偷來的車要負什麼法律責任,急急!
如果是善意第三人則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明知是偷來的車還買的則車輛可能被追繳;如果與偷車人聯合則可能構成銷贓或者盜竊罪的共犯,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10. 集體土地性質的房屋買賣違法的法律責任如何分
我國法律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村宅基地。《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農村宅專基地管理的意見的屬通知》中明確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也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