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的角度
Ⅰ 對比兩部憲法的異同應從哪幾個角度入手
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區別
憲法與普通法律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二者共同構成了我國的法律體系。
憲法與普通法律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憲法規定的內容與普通法律不同。 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問題。
例如: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政權的性質(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
而普通法律只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領域方面的問題。
例如:刑法規定的是犯罪與刑罰的問題。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是關於未成年人保護的內容。
第二,憲法的法律效力與普通法律不同。
因為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現在:
1、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憲法相抵觸,否則要被撤消或宣布無效。
第三,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與普通法律不同。
由於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必須保持憲法的相對穩定。因而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嚴格,不同於普通法律,其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制定,而憲法的制定
則由國家成立專門委員會起草,經過全國各族人民討論,然後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憲法的修改,則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才可以提出議案。
3、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而憲法的修改則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才可以通過。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都有權修改普通法律,而憲法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才有權修改,其常務委員會無權修改。
Ⅱ 從合同法角度分析虛假存摺(單)的法律效力
能否講講什麼是虛假存單。
Ⅲ 電子簽名擁有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根據《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又有,《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Ⅳ 指紋跟dna鑒定都有法律效力嗎
都有法律效力。
指紋是相對於痕跡的證據,DNA是法醫檢驗的證版據,這兩個的證明角度不一樣,但都是權都可以作為關鍵證據使用。
DNA指紋鑒定一般要通過以下幾點來完成:
1、將送檢的各種生物學檢樣,如毛發、血痕、精斑、人體組織或白骨等,把其中所含的DNA 提取出來;
2、選用與探針配對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在長鏈DNA 位置上加以切割,使分子量很大的DNA 長鏈切短成許多長度不同的小片段;
3、在膠板尺寸較長的凝膠電泳儀中,對酶解完全後的DNA 片段進行電泳,各酶切片段就會按其長度大小在電場中進行分離;
4、先用鹼性溶液使凝膠板中分離開的雙鏈DNA 片段變性為單鏈片段,然後將凝膠板夾在尼龍膜中,使這些單鏈DNA 片段印潰(blot-ting),轉移並永久性地固定在尼龍膜上;
5、讓放射性DNA探針與尼龍膜上的單鏈DNA片段進行分子雜交;
6、用放射性膠片與尼龍薄膜疊放,尼龍膜上的放射性探針便會發出X 射線使膠片曝光,從而使雜交有探針的長度不同的DNA片段位置顯影在膠片上.這樣的特徵DNA片段條狀圖譜,便是所謂的DNA指紋。
Ⅳ 內部股東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從民事角度來看能否法律支持
在簽署協議的股東之間具有法律效力,對於合同以外的善意第三人不發生法律效回力。
有法律支持,按答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有效需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根據上述三個條件來看,內部股東協議具備了生效的要件。所以是有效的。
Ⅵ 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承諾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書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書無效。
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諾人只能基於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當然,在實踐中,只有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表達,且沒有違法法律相關規定和沒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諾書才算有效,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
(6)法律效力的角度擴展閱讀:
通常是要求以書面訂立的合同,其承諾也必須採取書面形式。如《美國統一商法典》第二篇第2-201條規定,凡價金超過5000美元的貨物買賣合同,除該法典另有規定外,均須以書面方式作成,否則不能要求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在訴訟中對這種合同原則上不接受口頭證據。
格式:
承諾書
為充分發揮認證機構的作用,促進市場經濟和諧發展,自覺加強行業自律,樹立認證機構的良好形象,使本機構所從事的強制性產品認證、自願性產品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活動有序、合法、健康,高度防範執業風險和避免責任,我們謹向社會公開承諾:
一、保證提供的全部換證材料真實、完整、准確;
二、本機構獲得批准換證後保證所從事的每項業務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三、保證按照核準的業務范圍合法、公正、公平地從事認證業務;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認證機構管理辦法》;
四、保證誠信執業,提供優質、專業的認證服務,保證從事的每項認證活動始終遵循客觀獨立、公開公正、誠實信用的原則。
五、保證所認證的產品、服務內容客觀公正,無虛假材料;
六、保證不承擔不能勝任或不能按約定時限完成的認證活動,不給不符合條件的產品和服務提供認證業務;
七、配齊與從事相關產品認證活動相適應的檢測、檢查等技術能力;
八、本認證機構不得與行政機關搞利益關系,保證公正無私執業;
九、建立和完善對認證活動實施有效控制的管理體系;制定有效的認證實施程序,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內容和認證實施程序提供產品、服務認證活動,健全認證管理體系和評審體系,確保認證真實、有效。
十、建立有效的專、兼職認證咨詢人員聘用、培訓、考核、使用和控製程序制度;
十一、保證按政府規定的服務收費標准收費,不擅自提高收費;不索取、收受委託合同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財物;
十二、本認證機構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對認證活動的客觀公正產生影響的資助;不得從事任何可能對認證活動的客觀公正產生影響的產品開發、營銷等活動;十三、本認證機構不得與認證委託人存在資產、管理方面的利益關系。
十四、本機構必須持續保持和保證始終符合法定許可條件。
我們將嚴格遵守本承諾,如有違反,願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接受處罰,歡迎各界全程監督。
承諾單位(蓋章)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Ⅶ 如何從合同法角度分析虛假存摺的法律效力
從2000年4月1日起,《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開始實行,假名存摺的法律效力在審判實踐中就凸顯出來,成為審理案件應當首先解決的問題。實名是指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身份證件上使用的姓名。《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第六條規定「個人在金融機構個人存款賬戶時,應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使用實名。」第七條規定「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的,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其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
第九條規定「金融機構違反本規定第七條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可以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責令停業整頓,對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開戶人不使用自己的真實身份證而使用虛假的身份證即虛假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開立賬戶而銀行又審查不能時,所辦理存摺是否具備法律效力?對此問題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假名存摺具有法律效力,為有效憑證;第二種意見認為,假名存摺不具有法律效力,為無效憑證。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一是假名存款違反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個人存款帳實名制規定》是必須嚴格執行的,是強制性規定,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不用實名辦理的存摺是無效的。二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中的有關規定,審理一般存款糾紛案件,除應審查存單等存款合同憑證的真實性外,還應審查持有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關系的真實性。認定儲戶和銀行之間的存款關系時法院必須堅持「雙重真實性」原則。在這一原則下,存摺作為儲戶與銀行之間的存款關系的債權憑證,就成為證明雙方存款關系存在的一個重要證據。但對於假名存摺而言,存摺上記載的假名所對應的人並不存在,相應地也就無法證明銀行與該假名所對應的人發生了存款法律關系。三是如果將存摺作為違法行為的工具,如本案中的存摺就更不具備法律效力。因而假名存摺在證明存款關系時不應當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假名存摺是一種無效憑證。
二、存摺的效力與存款合同的效力
當實名存款時,二者的效力是等同的。存摺作為有效憑證,其內容清楚無誤地證明所體現的存款合同關系,存款主體、存款數額、存款時間、存款種類等。當假名存款時,假名存摺的效力與存款合同的效力就是不同的概念。首先在存款主體上假名存摺就不能反映和證明存款合同法律關系的主體。如果認為假名存摺具有法律效力就要按照存摺支取存款,而假名人根本就不存在,從而導致取款不能,存款合同將無法履行的尷尬後果。相對應的是假名存摺不具備效力,不能憑其所證明的存款合同關系主體履行存款合同的權利於義務。假名存摺是物證,否認其自身的法律效力,並不能否認存摺的物證效力,也並不等於否認儲戶與銀行之間存在合法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存摺作為物證,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存款人的真實存款行為,也就證明了存款人與銀行之間產生的存款合同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假名存款能否用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而為行為仍有行為人承擔該行為後果呢?應該是不能的。這是因為,沒有代理權而為的行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存款人使用假名或者化名不存在被代理人。所以,假名行為與沒有代理權是不同的。假名存摺是無效憑證,他可以證明的事實是實際存款人的存款行為。假如存款人存款的意思表示真實,除存款主體外,無效存摺作為物證所證明的存款數額、利率、時間等都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予以認定,存款人和銀行之間就形成存款合同法律關系,銀行應當根據存摺作為物證所證明的存款事實支付存款。如果被欺騙存款,那麼存款行為也硬實有效的。如本案中的存款行為就是重大誤解。
三、掉包存摺之存款法律關系分析。
正如上面所分析,利用盜取他人的個人信息所辦理的用於騙取他人款項的存摺是無效的存摺。一是違反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二是其所辦理的存摺是為了進行詐騙違法犯罪活動,違反了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三是不具有真實的存款法律關系。存款人用自己真實姓名所辦理的存摺是真實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存款人把自己的款項交給銀行,讓銀行支配和管理,存款人和銀行享有存款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現實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多樣性,發生了多種多樣的案例。當存款人誤將自己款項存到他人存摺賬戶上時,如果該存摺合法有效,存款行為人就與存摺賬戶所有人發生了不當得利之法律關系,存摺所有人應當返還該不當得利。銀行有按照規章制度協助的義務。如果該存摺是自己用化名辦理的存摺,就要在銀行的協助下證明自己是行為人,按照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的行為人行為自己承擔的規定,證明自己是真實的存款合同關系的主體。如果是為了犯罪活動盜用他人的名字所辦理的存摺,就產生以下三種法律關系。①在盜用人與銀行之間,由於此存摺是無效憑證,存摺簽發後也不能作為證明盜用人與銀行之間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成立。其所證明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是無效和不真實的,不能證明其所反映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當然不能作為辦理假存摺人享有存款合同權利的憑證。②在盜用人和被盜用人之間,盜用人依據存摺支取被盜用人誤存入該存摺的款項,侵犯了被盜用人的利益,應當返還。③在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由於該存摺無效,被盜用人誤存款項的行為也是無效的,銀行接受存款的行為也應是無效的。銀行作為無效存款的接受方和管理方,也不應依據無效存摺向開戶人支取款項,有向開戶人拒付義務和向存款人返還義務。這是侵權行為和無效返還行為的竟合。在侵權法律關系中,侵權人承擔的是完全返還責任。在無效合同法律關系中,是按照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的過錯程度大小,承擔返還責任。
通常的情況是盜用人查找不到,在侵權法律關系就無法處理而導致返還不能。此時被盜用人的利益受損,就引起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責任的劃分。關於這類案件,審判實踐中存在兩種處理方法和意見。一種意見是不分析各存款關系的效力,只分析廠被盜用人將款項存到掉包存摺上的行為與銀行之間不形成存款合同法律關系,但形成什麼關系不予認定,就判決認定銀行不承擔責任。另一種意見是也不分析各存款法律關系的效力,分析銀行和被掉包人之間的過錯責任大小,二者分擔被盜用人的損失。筆者認為這兩種判決的說理都比較片面,不分析法律關系的效力即做出判決處理應該是極不恰當的。在本文的前面部分關於各法律關系的性質與效力已經作了比較詳細的分析,不在重復。下面主要分析在銀行與被盜用人之間,二者責任的大小。
四、無效行為與損害結果之因果關系分析
在銀行和被盜用人之法律關系中,區分二者的責任大小是一件比較艱難的事情。掉包存摺是無效憑證,銀行不能依據無效存摺進行存取款業務,被盜用人也不能用無效存摺存款。按照因果關系理論,銀行辦理無效存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被盜用人用無效存摺與損害之間也具有因果關系,款項損失是由銀行和被盜用人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銀行方面的原因是不能審查身份證真偽及存款制度缺陷,辦理無效存摺並讓用無效存摺存取款;被盜用人的原因是個人信息被盜用,疏忽大意存摺被掉包,不能辨別存摺之不同,並利用無效存摺存款。雙方都把無效的行為作為「有效行為」進行了辦理。比較被盜用人與銀行之間關於無效原因的過失程度輕重,是劃分責任的基本依據。雙方的共同點是均遵守了誠信原則而被欺騙。銀行被騙開戶,個人被騙存摺掉包。被盜用人與銀行各自能力的缺陷是,銀行不能審查同名身份證,被盜用人不能看出同名存摺。從具體業務來說,銀行相對的是不相識的公眾,而被盜用人相對的則僅僅是盜用人一人,比銀行更容易防範,因此個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從現行法律規定看,實行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後,在現行法律法規對銀行的身份證審查責任規定不明的情況下,銀行辦理無效存摺的責任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此銀行的責任也不應免除,應當承擔次要責任。
Ⅷ 火車是不是機動車從法律效力和法律實效的角度怎麼解釋
火車不屬於機動車,
Ⅸ 從法律角度講,出納付款後領導不簽字,事後出個證明有法律效力么希望大家幫幫我,謝謝
你好,
證明要講清事實,將整件事情說清楚,如果收據上已經由副總經理簽字,而且你能版證明你要總經理簽字但權總經理不簽字,那麼其實可以證明經濟業務與財務是無關,是職務行為,其實這件事情應該不只你和總經理知道,其他人比如副總經理和其他人也應該知道的,可以為你證明。而且副總經理亦是你的領導,他簽字了即代表他知曉並同意此事,你的行為只是聽從領導命令,並非自作主張 。
Ⅹ 內部股東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從民事角度來看呢能否可以法律支持
不論是拿到工商局備案的協議還是內部股份協議,均為合同。對於合同是否有效,專需要根據合同屬法的規定來確定。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有效需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根據上述三個條件來看,你們簽訂的協議具備了生效的要件。所以是有效的。
在工商局備案的信息具有對外公示的效力,但是法律並未規定,不進行備案,協議就無效,即無強制性法律法規限制隱名股東。
因此,我認為你們簽訂的協議是有效的,可以據此執行。
當然你們之間的協議應當明確他人名下的股份多少是屬於你們的,即將份額確定清楚,並標明對方的代持身份。
實踐中代持股份的情況也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