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法律知識宣傳
1. 檢察機關為農民工討薪達3.4億余元,為何他們工資總是沒保障
話題背景根據數據顯示,近兩年以來,檢察機關已經為農民工討薪達3.4億元,看到這震撼人心的數字,我們得以想像到底存在多少不公平的事件發生。但是這個數字仍不是全部農民工的被欠薪資,還有太多的農民工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為何他們憑借自己努力掙來的錢拿到手裡這么難?
大部分的人沒有簽訂合同許多公司都是招收臨時工,於是就去招收農民工。這些農民工不用簽署合同便可以入職工作,對於農民工來說,因為受限於文化水平和交際圈,他們很難找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薪資,所以當這些招收臨時工的人找上門,他們很樂意去工作。但是沒有合同,就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很多農民工工作一年准備拿錢回家過年的時候,發現這些發錢的大老闆紛紛不見人影,他們沒有簽訂合同,也沒有證據去起訴這些人。讓這些黑心老闆有機可乘。
2. 以支付民工工資的方式要求承包方支付工資可以獲得法律支持嗎 請附帶相關法律知識 謝謝
'以支付民工工資的方式要求承包方支付工資"沒有相關規定.但向用人單位索要工資是你的權利,不必打著農民工的幌子.
3. 原實習期可以作為試用期嗎
不可以:
一、對象不同。
試用期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後為相互了解、選擇而約定的不超過六個月的考察期。試用期是約定而不是法定的,也就是說,試用期不是勞動關系建立的必備內容。
實習則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到單位的具體崗位上參與實踐工作的過程。
由此可見,試用期中的對象只能是勞動者,而實習期則只適用於在校學生。
二、權利義務關系不同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試用期包含在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可見,試用期的當事人雙方存在著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承擔無過錯責任,與勞動者共同履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義務,向勞動者支付的工資報酬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而學生實習所在的單位對於實習學生,不承擔無過錯責任,不須執行最低工資標准。所以,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傷害事故,不屬於工傷,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可以僱傭關系向用人單位主張權利,或由學校基於與單位之間的的相關約定主張權利。
三、期限不同
我國《》對試用期的期內做了相關的規定,即勞動合同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不得約定試用期;勞動合同期限在3個月以上1年以內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內的,試用期不得超過2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而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而實習期並沒有相關的期限限制。
四、目的不同
在試用期間,主要體現的是用人單位了得到滿足需要的人力資源;在實習期間,主要體現的是學校與學生的共同目的,為了提高實習學生的自身素質。
4. 農民工討薪事件層出不窮,何時才能不為薪酬煩憂
很多的農民工,他們辛苦了一年,就是想在過年的時候去賺錢一些錢,拿到自己應有的酬勞。可是很多的老闆他們都認為農民工沒有上學,所以說如果不給錢他們的話。他們見不到自己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的,很多的老闆都會去拖欠農民工的錢才這樣做肯定是非常不對的。
如果說我們有一些法律常識的話,如果老闆拖欠工資的話,就可以進行法律起訴,而這個老闆也是會老老實實的把錢還給我們的。所以說很多的老闆都有這樣的心理,這樣做肯定是非常不對的,就應該把農民工的錢還給他們。如果說有農民工的錢沒有拿到的話,就可以去到公安局進行報警,而公安也是會把這些錢幫助他們追回來的。
如果不把錢按時都還給別人的話,到時候打官司可就不好看了,而且別人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汗水去賺錢的。又不是說在那裡坐著就有錢,所以說這些老闆就應該把農民工的工資趕緊得還給他們,讓他們趕緊的回家,能夠過一個好年。
5. 作為青少年,我們能為解決好「三農」問題做些什麼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首先要肩負「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成材,發揚艱苦奮斗和創新精神,努力學習,通過深造,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將來要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去。可以向父母建議:要利用農閑時間,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專業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也可向政府建議: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統籌城鄉發展,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公共設施和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培育新農民、提高農民素質等。
我們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明確時代所賦予的崇高使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法律知識,關心「三農」問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法律宣傳,為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加快城鎮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做出貢獻。新農村建設中所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十分緊缺。因此,畢業後「落戶」農村,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優化農村人才結構一舉兩得的大好事。到農村基層服務創業,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
解決「三農」問題,歸根結底是解決農村缺乏人才的問題。大學生「落戶」農村,既可有效解決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合理流動,改善農村人才奇缺的現狀,帶動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又可使我們有了用武之地,實現人身價值。
6. 聯系實際談談如何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1、遵紀守法,樹立法律信仰。
2、學習法律知識,正確認識法律與政府的關系。
3、多參加普法宣傳,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法制觀念,進行普法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佔領網路思想教育陣地,讓互聯網同樣也成為法律宣傳的一個新平台。摒棄網路弊端,發揚網路平台的廣泛性。
3、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樹立尊重法律權威的意識。
4、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4、對違法犯罪行為積極舉報,或用於作證,配合公檢法機關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6)農民工法律知識宣傳擴展閱讀
維權是指維護個人或群體的合法權益。維權的范圍可能包括人身損害、土地糾紛、 醫療事故、婚姻、家庭、繼承等民事糾紛,所進行的行政及司法訴訟。
「維權」一詞特指中國2000年代威權體制改革開放下形成的,為公眾利益及個人權利進行訴訟的文化。維權的范圍可能包括人身損害、土地糾紛、醫療事故、婚姻、家庭、繼承等民事糾紛,所進行的行政及司法訴訟。維權也包括對政治異見者的基本司法訴訟權利辯護及行使,中國維權律師也因此成為危險的職業,而維權運動也和中國能否及應該要司法獨立的相關倡議有關。
維權日,中國中央及各省市設有不同的「維權日」,從最早的(消費者)維權日(3月15日),到沈陽市(9月25日)及重慶市的「農民工維權日」,還有「職工維權日」。中國共青團也曾辦過「青少年維權日」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