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農戶兌換土地法律效力

農戶兌換土地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02 04:23:41

Ⅰ 兩人私自簽訂的土地互換協議有法律效力

如果沒有辦理土地確權的,在村委會見證下,私人之間的土地互換協議是有效的。如果已經進行土地確權,互換的土地就要進行土地過戶,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換

Ⅱ 1955年縣政府頒發的土地房屋所有證沒有接到通知所以沒有換證到現在還有法律效力嗎

根據《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確定土地權屬問題的若干意見》中的相關規定,第二條第九款專,【土地改革時屬分給農民並頒發了土地所有證的土地,現在仍由村或鄉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或其成員使用的,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第二條,第十一款,【農民集體使用其他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凡連續使用已滿20年的,應視為現使用者所有;連續使用不滿20年,或者雖滿20年但在20年期滿之前原所有者曾向現使用者或有關部門提出異議要求歸還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土地所有權。】

據此,你的林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了。

Ⅲ 這樣的土地交換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1有效2 村委會有權但應經村民會議通過 村幹部沒有資格做主3 如果沒有其他情況法庭應該會支持4不通過法律只能協商

Ⅳ 1952年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是否合法是否有效政府還承不承認它的法律效力

1952年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是合法及有效的,政府也確認其效力。但在司法實務中上世紀50年代的房產證明只能作為參考,因為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對房產進行過確權,如果當事人及其繼承人沒有對此提出異議,房產就按公共財產處理了。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的房地產權屬登記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955年),公有制和私有制並存。對公共房產進行管理和分配,私有房產仍允許買賣,但應在政府房產管理機構登記,發給房產契證。

第二階段(1956年-196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階段。將私有制土地和房屋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漸轉變為集體所有制,不再進行確權登記。

第三階段(1966年-1978年)房地產權屬登記全面停滯。

第四階段(改革開放至今)依法建制、創新發展。1982年,國家城市建設總局《關於城市(鎮)房地產產權產籍管理暫行規定》出台,重新開啟房地產所有權登記工作。隨後這些年,相繼制定和頒發了《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土地管理辦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物權法》,我國房地產權屬登記制度日趨規范化、法律化。

(4)農戶兌換土地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男子持1952年房產證討窯洞未果告政府敗訴》

劉占榮有1952年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和「契正契線」,還有一份「陝甘寧邊區房窯證」,但那三孔窯洞的主人卻早已換了人。關於延安祖上留有三孔窯洞的事成了劉占榮家人的心病,每每談及,大家都不免遺憾或抱怨。

劉占榮於2010年12月22日向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遞交訴狀,起訴延安市人民政府和其法定代表人、市長梁宏賢,認為延安市人民政府向劉寶山後人等住戶頒發的房產證侵害了劉德本後人劉占榮的權利,要求撤銷此前頒發的相關房產證。

2011年8月,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撤銷延安市人民政府給劉寶山等人頒發的房產證,並承擔這一行政案件的訴訟費。法院的工作人員告訴劉占榮,只有原來的土地使用證撤銷了,土地管理部門才能重新確認劉家對這處房產的擁有權和繼承權。

但很快,律師告訴劉占榮,延安市人民政府上訴了。2011年10月,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簽發行政裁定書,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要求撤銷一審判決,並將此案發回重審。

2012年4月,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做出再審判決,劉占榮敗訴。理由是劉占榮的主張權利超過了訴訟時效。

2012年7月,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簽發行政裁定書: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拿到中院裁定的第三天,不服裁定結果的劉占榮向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遞交申訴狀,要求省高院介入對此案的認定審理。三個月後,他接到了一份法律文書,本以為是省高院的開庭通知,但信封打開後他傻眼了,裡面裝的是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駁回申訴通知書」。通知書認為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前面做出的行政裁定正確,劉占榮的訴訟理由不成立,故「依法予以駁回」。

延安市中院和寶塔區法院都謝絕了記者的采訪,他們的理由是判決依據都在判決書里。延安市國土資源局城南分局負責人楊勇答復記者說,上世紀50年代的房產證明只能作為參考。他說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對房產進行過確權,但劉家後人並沒有對此提出異議,劉家的房產所以就按公共財產處理了。

Ⅳ 農村土地交換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黨中央把管理土地的任務安排給了政府國土部門,人民群眾沒有權利處置土地,協議書根本就不是協議書,何談法律效力

Ⅵ 土改時發的土地證還有法律效力嗎

依據當時《土地改革法》的相關規定:對土地改革中分到的宅基地以及地回上的房屋答,都由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所有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農村逐步走向合作化的道路,通過興辦合作社的形式,農民私有的土地轉為了合作社集體所有,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農民集體土地所有制,並在法律上得到了確認。城市土地隨1982年我國《憲法》的頒布「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而轉為國有性質。因此,現在不存在私有的土地,當時原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證也自然失去了效力。
但是,如果土地改革中由人民政府頒發土地證的土地,迄今未因法定的原因發生土地房屋權屬的變化,現仍在承繼使用的,該土地證可以作為確定土地使用權的權源依據。具體請咨詢當地國土資源局。

Ⅶ 關於土地使用證的法律效力問題!

一,土地使用證是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
二,相關的法律規定: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家依法實行土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2,土地使用證在中國是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
3,中國的土地分為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和國家所有土地,所以土地使用證也包括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三,土地使用證:
1,土地登記內容和土地權屬證書式樣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定。
2,證內各項數據和編號,如單位名稱、四至、土地數量、位置、土地變更等,必須與土地登記表相一致;
3,土地使用證附圖可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底圖或地籍圖透繪獲得。隨著面積和界線的變更,附圖也應作相應改動;
4,國有土地使用證由國家土地管理局統一監制,市、縣人民政府頒發,土地管理機關填寫,發給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並由其保存。
四,國有土地使用證的內容:
①土地使用者名稱、地址、圖號、地號、用途、批准使用期限、四至、填發機關簽章、年、月、日。
②城鎮土地使用中用地面積,其中建築佔地,共有使用權面積,其中分攤面積,土地等級;農村土地中土地總面積,其中地類面積;
③備注、變更記事、附圖以及證書的編號等。

Ⅷ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有何法律效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國家依法確認承包方享有土地回承包經答營權的法律憑證
「延長土地承包期後,鄉(鎮)人民政府農業承包合同主管部門要及時向農戶頒發由縣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印製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3條也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根據以上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實際上代表著國家對於承包方承包權利的確認和保護,其有關「在承包期內實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等文字表述,實際上是引述國家規定。只要國家有關規定不變,這些內容就具有法律效力。

Ⅸ 農民土地使用權證的法律效力

農民土地使用權證是有法律效力的。
一,土地使用證是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
二,相關的法律規定: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家依法實行土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2,土地使用證在中國是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
3,中國的土地分為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和國家所有土地,所以土地使用證也包括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三,土地使用證:
1,土地登記內容和土地權屬證書式樣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定。
2,證內各項數據和編號,如單位名稱、四至、土地數量、位置、土地變更等,必須與土地登記表相一致;
3,土地使用證附圖可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底圖或地籍圖透繪獲得。隨著面積和界線的變更,附圖也應作相應改動;
4,國有土地使用證由國家土地管理局統一監制,市、縣人民政府頒發,土地管理機關填寫,發給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並由其保存。
四,國有土地使用證的內容:
①土地使用者名稱、地址、圖號、地號、用途、批准使用期限、四至、填發機關簽章、年、月、日。
②城鎮土地使用中用地面積,其中建築佔地,共有使用權面積,其中分攤面積,土地等級;農村土地中土地總面積,其中地類面積;
③備注、變更記事、附圖以及證書的編號等。

熱點內容
2014年最新勞動法實施細則 發布:2025-05-04 13:49:56 瀏覽:41
起訴離婚必須要請律師嗎 發布:2025-05-04 13:49:18 瀏覽:247
民法典對環境的意義 發布:2025-05-04 13:38:21 瀏覽:110
宇宙與道德經 發布:2025-05-04 13:37:37 瀏覽:905
景道德光 發布:2025-05-04 13:36:10 瀏覽:393
法院立案登記制 發布:2025-05-04 13:33:52 瀏覽:584
勞動法9級工傷賠償多少錢 發布:2025-05-04 13:30:42 瀏覽:362
中國婚姻法有對女方贍養這一說法嗎 發布:2025-05-04 13:16:45 瀏覽:102
依法治國認識理解 發布:2025-05-04 13:15:14 瀏覽:199
地震預報管理條例以什麼為准 發布:2025-05-04 13:14:3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