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和解協議法律效力
A. 和解協議有何法律效力
普通的和解協議沒有強制執行的效力;但是,協議仍然是有效的,如有一方不履行,可以依據該協議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履行。
B. 調解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說法其實是有爭議的。
在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後,雙方都能反悔,由專此看出無論是和解協議還屬是調解協議都沒有法律效力,最多是具備合同的效力,當事人一方反悔,另一方不得向法院請求強制執行。
而由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反悔,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C. 執行和解協議書 不經法院 私下簽訂 是否發生法律效力
私下簽訂執行和解協議是有效的,如果對方按和解協議約定履行了相關義務的,該案件視為執行完畢,如果對方未履行協議約定的義務,則向對方當事人可以在強制執行的申請期限內請求法院強制執行。
D. 我起訴了合同的違約方,想達成和解協議書,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訴訟中可以和解,和解協議只要是雙方的真是意思表示,協議內容合法,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不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
E. 形式調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抄1、我認為故意或者襲過失致人輕傷(或以上)的,已經是觸犯刑法了。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致人身體損害應當包括輕傷、重傷和致人死亡三種程度。因此,我認為這已經是一個公訴案件了。所以通常情況下,所有的私自私下的解決方法應當無效。
2、在上訴情況下,公安局應當立案調查而不是做中間人。不立案偵查的,應當向當事人和當地的檢察院說明理由。不能說明理由的,應當立案偵查,並在偵查結束後移交檢察院提起公訴。受害方在檢察院提起公訴時,可以要求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3、公安部門的做法我認為很可能存在不合法的地方了。所以我建議你可以去公安局要求解除協議(雖然我不認為它有效力,但是做個形式也好),並要求對該案件調查。該立案的立案;不立案又不說明理由的(你們的那個協議不算是理由),你可以帶上相關資料到當地的檢察院,請求他們幫你要一個說法。在不行你再接著問吧!
但是現在的存在訴訟成本大時間長等問題。因此我強烈建議如果可以協商解決的,就最好協商解決了。我想公安局給你們調解,可能就是為了避免麻煩吧!
個人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F. 調解協議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在調解過程中是有效的,如果調解不成,該「承諾」是不能作為判案依據的。
G. 書上說和解、調解不具備法律強制執行力,請問什麼樣的調解書具備法律效力
由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主持下達成的「調解書」一經當事人簽收,即具有強制執行力,一方不遵守協議,對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和解是當時雙方經協商,自行達成的協議,這個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其本質就是雙方簽訂的一份民事合同。調解,是指爭議雙方經中間人撮合,雙方達成的協議,這個根據「中間人」的不同,效力不一。其他單位和人員主持下作出的調解均無強制執行力。
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是不同的,沒有強制執行力的和解、調解書只要不違反法律強制規定,符合合同成立條件,均具備「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7)簽訂和解協議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在中國,和解與調解不同,和解是當事人之間自願協商,達成協議,沒有第三者參加;調解是在第三者(可能是群眾或者群眾組織,也可能是人民法院)主持下成立的。
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確認雙方當事人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它是法律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種之一。裁決書是仲裁庭或仲裁員根據經過調解雙方達成的協議製作的記載該調解結果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
雙方當事人互相協商達成協議,解決雙方的爭執。這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依法處分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表現(見處分原則)。和解成立後,當事人所爭執的權利即歸確定,所拋棄的權利隨即消失。和解一經成立,當事人不得任意反悔要求撤銷。
(7)簽訂和解協議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網路-和解
網路-調解書
網路-法律效力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H. 和解協議有無法律效力,調解協議有法律效力對嗎
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的一部或全部,自願協商達成如何執行的協議。
對執行和解協議的效力,有的學者認為「執行和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執行和解協議是當事人之間自行和解的結果,
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仍要按原法律文書執行,只有原法律文書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
簽訂協議書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達成和解,至於和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上是有明確規定的。雙方在自願的情形下簽訂的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大家在簽訂協議書的時候也要看清和寫明協議書的基本內容,確保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損。
《調解協議》與《民事調解書》不同。調解協議系案件各當事人自行判斷各方利益後,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協議,提交給法院,法院據《調解協議》製作《民事調解書》。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9條的規定,法院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以下三項:
一是訴訟請求。即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實體權利請求。
如果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訴的,調解書中也應當列明。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還應當寫明第三人的主張和理由。
二是案件事實。即當事人之間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和雙方爭執的問題。
三是調解結果。即當事人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其中包括訴訟費用的負擔。
拓展資料:
和解協議,是指債務人與債權人會議之間就債務清償、避免破產清算所達成的書面契約。和解程序開始後,為達成和解協議,債務人須向債權人會議提交和解協議草案,供其審査討論。
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和解協議,交法院裁定是否認可。法院裁定認可後,發布公告,中止破產程序。和解協議自公吿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通常,和解協議包括對債務人減免清償債務的數額,債務清償期限,清償方式,債務清償的擔保等內容。
由債務人提出草案、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法院認可的關於清償債務的協議。債務人提交的和解協議草案的內容應當包括:清償債務的財產來源;清償債務的辦法;清償債務的期限等。
1.雙方債務糾紛的情況、金額。
2.債務人承認的債務事實。
3.債務人償付債務的期限與金額。
4.債務支付的優惠。
5.延遲付款的後果。
6.雙方簽字、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