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合同具法律效力
『壹』 怎樣寫這位看房合同,我開中介有出現跳
在城市裡,結婚一般都要買房,有些朋友需要現房,就要購買二手房。而買二手房最快的途徑往往是通過房產中介,不過房產中介要在達成交易的時候收取傭金,一般是房屋成交價格的百分之幾。對於房屋動輒上百萬的價格,傭金也是不菲了。凡是有過購買二手房經驗的朋友,應該記得,房產中介工作人員帶你看房子的時候或者看完房子後,總是會讓你簽個協議,一般就是一張紙,名稱往往是《物業看房需求協議》、《居間看房協議》、《看房單》等等,在這個協議里可以說總是有這樣類似的條款,如「在簽訂本協議書後一年內甲方及其關系人不得避開乙方與乙方介紹的房源方私下交易或通過其他居間方與乙方介紹的房源方交易(此交易包括但不限於買賣、租賃、贈與等形式),否則視為甲方違約,甲方須支付乙方本協議中約定的全部服務傭金及乙方因追償甲方所產生的訴訟費、律師費等相關費用。」那麼,這樣的條款就是房屋中介制定的防止「跳單」條款。目的就是不讓買房繞過中介自行和賣房成交,這樣就逃避了支付傭金的責任。那麼,這個條款是不是有法律效力呢?如果被一個房產中介帶著看了一次房,發現這個房產中介服務不好或者傭金太高,後來又通過別的房產中介促成了交易,這算不算「跳單」?房產中介按違約要求買房付傭金怎麼辦呢?下面我們來看個真實的案例。
2014年12月5日,劉某與A地產公司簽訂《物業需求看房協議》。2015年1月17日,B經紀公司、劉某雙方簽署《物業需求看房協議》,其中第二條第3項約定「在簽訂本協議書後一年內甲方及其關系人不得避開乙方與乙方介紹的房源方私下交易或通過其他居間方與乙方介紹的房源方交易(此交易包括但不限於買賣、租賃、贈與等形式),否則視為甲方違約,甲方須支付乙方本協議中約定的全部服務傭金及乙方因追償甲方所產生的訴訟費、律師費等相關費用。房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為雙方處理協議糾紛的管轄法院」,2015年1月18日,劉某與A地產公司以及原房主簽訂三方合署的房屋買賣合同,同日劉某支付A地產公司3500元購房中介費並支付原房主定金10000元,2015年1月19日,又再次支付A地產公司1000元中介費,2015年2月4日,劉某支付原房主首付款210000元,2015年3月19日劉某為涉案房屋辦理產權變更登記。後來,B經紀公司得知這一情況後,以劉某「跳單」為由將其告上法庭,要求劉某支付全部傭金及利息損失和律師費。那麼,法院是如何認定的呢?
法院認為,房屋買賣居間合同中所謂的「跳單」是指房屋的買方利用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卻繞開該中介公司與賣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行為。買方的該種「跳單」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對中介公司而言系違約行為。故房屋買賣居間合同中關於禁止買方利用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卻繞開該中介公司與賣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約定應認定為合法有效。但B經紀公司與劉某在《物業看房需求協議》中「通過其他居間方與乙方介紹的房源方交易(此交易包括但不限於買賣、租賃、贈與等形式),否則視為甲方違約」的約定,系B經紀公司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確定的條款,該條款符合格式條款的特徵,應為格式條款。該格式條款將劉某通過其他中介公司合法購買房屋的行為視為違約,明顯的加重了劉某的責任、排除劉某的主要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條之規定,即使B經紀公司對該條款進行加黑與下劃線處理,亦不能導致該條款有效,故一審判決確定該條款為無效條款,符合法律規定。
衡量買方是否「跳單」違約的關鍵,是看買方是否利用了該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機會等條件。如果買方並未利用該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機會等條件,而是通過其他公眾可以獲知的正當途徑獲得同一房源信息,則買方有權選擇報價低、服務好的中介公司促成房屋買賣合同成立,而不構成「跳單」違約。本案中,原房屋所有人出售房屋的信息被多家中介公司獲得,並非獨家代理銷售,劉某獲得本案所涉房源的信息系通過A地產公司與B經紀公司,且均與兩公司簽訂了看房協議,劉某及其家人分別通過不同的中介公司了解到同一房源信息,並通過其他中介公司促成了房屋買賣合同成立。在上述交易過程中,劉某有權選擇報價低、服務好的中介公司促成房屋買賣合同成立,其並沒有利用B經紀公司的信息、機會,從而不構成「跳單」違約,因此,一審判決對B經紀公司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正確。最終,法院駁回了B經紀公司的上訴,沒有支持B經紀公司的訴訟請求。
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法院對「跳單」行為是不支持的,對協議里禁止買方利用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卻繞開該中介公司與賣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約定,是認定為合法有效的。但對協議里約定通過其他中介公司合法購買房屋的行為視為違約的條款,是認定為無效的。所以,作為購房人來說,要誠實守信,不能為了逃避傭金就跳單。作為房產中介機構,則要注意自己的看房協議里的「跳單」約定,根據司法實踐做出相應的修改,避免出現可能的法律風險。
『貳』 租房子簽的看房協議有什麼法律效力屬於服務合同么
協議簽訂後,就對雙方有約束力,都要認真履行,否則要承擔違約責任。如果你私下成交,就要付半個月的房租給中介公司。
但如果想私個簽約,可以找你的朋友來簽訂,以規避此條款。
『叄』 簽了看房協議,和房東簽了合同,這個怎麼解決
這件事的關鍵是你要證明你看的這個房源是不是第一家中介獨占的房源,第二個中介是不是專積極為你做工屬作,幫你減少了費用或者為你掙得了利益,比第一家更優惠的問題
參照最高法指導案例1號:上海中原物業顧問有限公司訴陶德華居間合同糾紛案。
你可以了解一下,案例里是這樣解釋的:
《房地產求購確認書》屬於居間合同性質,其中的看房約定,屬於房屋買賣居間合同中常有的禁止「跳單」格式條款,其本意是為防止買方利用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卻「跳」過中介公司購買房屋,從而使中介公司無法得到應得的傭金。
該約定並不存在免除一方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情形,應認定有效。根據該條約定,衡量買方是否「跳單」違約的關鍵,是看買方是否利用了該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機會等條件。
如果買方並未利用該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機會等條件,而是通過其他公眾可以獲知的正當途徑獲得同一房源信息,則買方有權選擇報價低、服務好的中介公司促成房屋買賣合同成立,而不構成「跳單」違約。
『肆』 和房產中介簽的看房協議書要負什麼法律責任呢
我是外地來抄工作的一個女孩,前些襲天我在網上找租房信息,給了好幾個地產經紀電話,後來跟一間中介看房由於條件不合,最終沒租成,走的時候中介讓我簽看房協議書,因為當時時間比較急我沒有仔細看內容只是問中介我們有什麼責任,中介說只是拿回去交代公司帶人看過這個房,如果成功租了才會收費,沒有什麼法律責任的,所以我也沒有多想就簽了.第二天另一家中介打電話給我去看房子,去到才知道是昨天看的那一套,經過這間中介的調協,於是我租下了這套房子,但是等我跟中介簽合同後第一個帶我去看的地產經紀給我電話,說要我給他介紹費,還說我跟他們簽了看房協議就不能在別家中介簽約,就算跟別的中介簽約了也得付給他中介費,所以要求我賠房費介紹費給他,說是看房協議里是這么寫的,而我當初簽的那分協議,我一份也沒有,現在那先帶我看房的那個經紀不停的給我電話和信息,要求我付給他介紹費,請問這種情況我有法律責任賠給他嗎?謝謝,期待您的回復!!
『伍』 簽了看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結合房屋手續、協議書內容、具體情況確定其法律效力。
如果房屋手續不全,則可能會認定無效(效力待定)
『陸』 看房協議是否有效
你說的看房協議書應該是《看房確認書》也就是中介公司為防止客戶跳單的憑版證,這是有效力的。權無論是大的中介公司還是小型的中介公司,他們都有著這樣的規定。一方面是為了證明業務員帶你看過房子。另一方面就是為了防止客戶跳單。所以,你跳單了。你這樣做顯然是不好的,因為雖然後來你自己聯繫到了房主,辦理了房屋買賣的一切手續,但是如果沒有中介公司辛苦的帶你看房,你是不會知道這套房子,也不會買到它。所以,理解一下中介人員,他們有付出的,就應該有回報。雖然現在他們不知道你跳單了,但是他們在每個季度都會核查這些房源信息的成交情況,如果發現被跳單,他們會採取極端的手段,比如堵你鎖芯,活著那噴漆在你的門上噴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有更加極端的。最後一樣深追究!我覺得你還是應該到中介公司,找到當時帶你看房的業務員,把事情跟他講清楚,他也不會獅子大開口的,因為中介傭金的收取是有標準的。不用全額中介費,因為他們對你的服務只是帶看。所以,你可以選擇給他們一定的服務費,或者單獨給那業務員好處費,要麼就抱著僥幸心理逃避下去。我個人建議,你選擇前者。這樣心裡會踏實一點。
『柒』 請幫忙看看以下看房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應要如何證明該協議無效呢
這就是所謂的居間合同,只要不具有欺詐脅迫、惡意串通、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公共利益以及違反強制性規定都是合法有效的。
『捌』 和中介簽的看房合同要負什麼責任
看房確認書明確了你們的權利義務
房東是一定同意過他們看房的,不然他們鑰匙都拿不到的,目前這個狀態基本上你是處於下風的,要麼就不要租這套了吧
『玖』 和中介簽訂的看房協議具有法律效益嗎
您好,以下為對您問抄題的回復:個人認為中介的人員未盡到合理的提醒義務,屬於重大誤解,可以撤銷。看房協議中有一條規定,如果通過其他中介購買之前已經看過的這所房屋的,購房人應當向原中介公司支付一定的違約金。這是房介業內的規則。但是這家房介的工作人員並未在簽訂看房協議時盡到合理的提醒義務,並且合同是房介提供的,所以個人認為房介未盡到合理的提醒義務,該違約條款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