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寵物的法律責任
㈠ 國外的寵物保護法
就是你所說的這些啊,
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法律,我們只能期待了,
㈡ 有沒有關於寵物的法律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一百零六條(動物使用之禁止),禁止使用以下動物進行展示、表演、體育競技或者其他工作:
(一)妊娠期、哺乳期的母獸,孵卵期、育雛期的鳥類,產卵期的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
(二)身體患病或受傷的動物、精神萎靡不振的動物。
第一百零七條(動物虐待之禁止):
(一)禁止採用踢打、鞭抽等致動物傷害的暴力手段或者虐待的方式驅使動物表演或者競技。
(二)禁止電擊動物,但動物可能對公共安全造成緊急危害的情形除外。
(三)禁止以禁食、禁水等方式虐待動物,禁止強迫動物超越其自然能力的工作或者表演。
(四)禁止驅使動物進行可能傷害動物的表演項目。
(五)禁止以觀賞或者經營為目的挑逗動物之間的互相廝殺和傷害。
(六)禁止以觀賞或者經營為目的將小型動物當眾投食給食肉類動物,造成對動物驚嚇、恐慌、傷害和死亡。
(七)禁止以觀賞、拍照為目的以傷害的方式改變動物的面貌,如拔指甲、拔牙等。
(八)禁止縱容遊客、公眾驚嚇、傷害動物。禁止把活體動物作為靶子,縱容遊客用槍支、弓箭、棍棒等捕殺、調戲、傷害動物。
(2)國外寵物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第六十四條(規范飼養),國家實行規范養犬、貓的政策。為了保護城鎮區域和農村區域的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市、縣人民政府可以規定每戶養犬、貓的最多數量。
各級人民政府在城鎮范圍內劃定禁止或限制飼養貓、犬的區域及禁止或限制貓、犬戶外活動的區域時,應當舉行聽證會。聽證會應當吸收動物保護組織代表、寵物動物所有人代表參加。
第六十五條(重點管理區和一般管理區),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城鎮劃定養犬、貓的重點管理區和一般管理區。
在重點管理區內的居民,不得飼養烈性犬、大型犬。禁養犬的具體品名和體高、體長標准,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確定,向社會公布。
重點管理區內的機關、單位、團體或組織等因特殊工作需要飼養烈性犬、大型犬的,須經公安機關批准,並辦理養犬登記。重點管理區內禁止銷售、繁殖、展覽烈性犬。
第六十六條(社區參與),國家鼓勵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開展寵物動物保護和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和調解工作,增強寵物所有人的責任心,保護和救助流浪貓、犬,兼顧未養寵物者的利益,減少社會爭端。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可以召集居民會議、村民會議、業主會議,就本居住地區有關養犬、貓管理規定事項依法制定公約,規定行為要求和違約責任,並組織監督實施。居民、村民、業主應當遵守該公約。
㈢ 帶動物從國外到中國犯法嗎
中國法律允許外國人攜帶寵物入境。外國人出入中國國境時,可將寵物作為隨身行版李攜帶權。外國人攜帶寵物進入中國境內後,應立即帶寵物前往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首都機場辦事處報檢。
報檢時,您需要提供以下文件:(1)派遣國官方出具的有效狂犬病疫苗注冊證書(中國法律規定:狂犬病疫苗資注冊之日起一年內有效,並且必須要在起程30天之內注射);(2)官方出具的寵物健康證明書;(3)中國簽發簽證機關頒發的個人身份證件及有效護照;(4)如實填寫的《報驗單》。
攜帶寵物出境時,須提前7天將健康的寵物帶到首都機場檢驗檢疫局報驗。報檢時,要備齊以下文件:(1)最近一次有效的狂犬病疫苗注射證書或證明(必須到區及畜牧獸醫站或指定寵物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必須要在起程30天之內注射);(2)寵物的原始健康證明書;(3)中國簽發簽證機關頒發的個人身份證件及您的有效護照;(4)如實填寫的《報驗單》,經檢驗合格後,檢驗檢疫部門將簽發給您的寵物《動物健康證明書》。
㈣ 走私國外的寵物狗會犯了哪條法規嗎怎麼量刑的
就以走私普通貨物罪論處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內條、第一百五
十二容條、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貨物、物品的,根據
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十萬元以上
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
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
,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四款的規定處罰。
(二)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十五萬元以上
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
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
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萬元以上不
滿十五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
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㈤ 在國外有沒有法律規定禁止當作寵物養的動物
1、野生動物保護法列舉保護的動物,當然是不允許個人隨便當寵物來養的;
2、國外嚴格立法禁養大型寵物犬。(必須首先保護人類的安全,以及不養狗的人的權利)
(1)在美國,為蓄養寵物狗的人群服務的律師對顧客做的法律建議里第一條就是:「不管您家的寵物狗多馴順、多值得信任,也千萬不要將小孩和老年人單獨和大狗留在一起。不然您家人受害後,您要承擔刑事責任。」
(2)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國家,對案件的判決遵循過去的判例,現在越來越多的判例支持「特定犬種限養/禁養」法條,也就是說被禁止飼養的大型犬的品種越來越多了,這些國家恰好幾乎全民養狗的英聯邦國家和美國。
(3)英國在1991年即通過「特定大型犬種限養/禁養」類的預防性法案《危險犬只法》,規定「蓄養的違禁犬只可以即行沒收銷毀」。
(4)寵狗理想國度--澳大利亞,有全世界最嚴厲的大型犬種管制,違者須受刑責,犬只會被沒收或銷毀
在「愛狗如命的澳大利亞,的確允許蓄養大型犬種作為寵物,但是是作為特殊的「限制犬種」。澳大利亞諸郡所有現行的《伴侶動物法規》、《貓狗管理法案》和《犬類法》中都有「被蓄養的北美鬥牛犬、日本土佐犬、阿根廷杜根犬、巴西菲勒犬、阿根廷獒等特別限制犬種在任何場所都必須被主人戴上不短於規定長度的約束皮帶和防止咬人的口套、在任何場所都要有明確提醒『惡犬在此』的警示標識、在狗主地產內要有與人居處分離的單獨狗舍、狗主要實行防逃逸措施、將犬只與孩童隔離」的條款。
未執行上述標準的狗主會受罰,犬只將被沒收或滅除。
大型寵物犬若要在澳大利亞享受與中國同樣的隨意奔跑待遇,只在不毛之地的中部沙漠牧場中才有可能,如果在城市街道上四處游逸,唯一的下場就是被捕殺。
(5)美國阿拉巴馬州關於「惡犬及危險犬只」的法規規定:
「以下犬種被認為是危險犬種:比特犬和加那利犬……只允許犬主擁有符合數量及用途登記的大型犬只……凡已登記的危險犬種產崽,狗主必須在幼崽出生六個月後將其送出當地市政府轄區或移交給當地動物收容所,以備銷毀。若違反此條,狗主所保留的狗崽將被立即沒收並銷毀。狗主可被處以50美元-500美元的罰款或/和不超過30天的拘禁。」
3、禁養大型寵物犬,但也必須保護那些愛狗、養狗人的權利!
(1)全世界只有「禁止將大型犬種蓄作寵物」和「保護特定用途犬只福利」的法規,沒有「滅絕大型犬種」的法規。
(2)英美法系,要求立法程序正當:「當政府機構要合理剝奪公民私產時,必須讓公民擁有意見被注意和聽取的權利」。
所以北美和英聯邦國家的動物保護組織和養犬俱樂部憑藉此規定,不停向最高法院對大犬禁養法提出違憲上訴、敦促議員提出廢止惡犬法的動議。盡管上訴屢被駁回、動議無法成為法條草案,但他們的努力對修正法條和執法程序也做出了一定貢獻。
㈥ 國外對於棄養,隨意放養寵物,對寵物不負責任的人如何處置還有你認為該如何處置急急急 今天要
對動物保護進行立法比較早的是英國。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與動物福利有關的法律在英國出台,愛爾蘭政治家馬丁說服英國議院通過了禁止殘酷對待家畜的「馬丁法案」,它是動物保護運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此後,法國、美國相繼通過了這方面的法律。目前,英國實行的是1911年頒布的《動物保護法案》,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已有了動物福利法,我國於1988年出台了專門針對野生動物的《野生動物保護法》。
義大利:遺棄貓和狗的人將被判一年監禁。
日本:如果主人無力飼養伴侶動物,政府動物保護辦公室會接受你無力飼養的伴侶動物,並會酌情收取一些費用。
新加坡:農糧獸醫局下屬的動物安康與控制中心負責收留流浪貓狗,提供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技術援助,處理與動物安康或虐待動物等有關的問題。
美國:在社區中,每十萬人口便需要建立50個左右的動物籠舍,供暫時收容無主人的動物。
《香港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
動物包括哺乳動物、雀鳥、爬蟲、兩棲動物、魚類或任何其他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不論屬野生或馴養者。
有關殘酷對待動物的罰則
(1)任何人——
(A)如殘酷地打、踢、惡待、過度策騎、過度驅趕任何動物或殘酷地使任何動物負荷過重或殘酷地將其折磨、激怒或驚嚇,或導致或促致任何動物被如此使用,或身為任何動物的擁有人而准許該動物被如此使用,或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或不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或身為任何動物的擁有人而准許如此導致該動物受任何不必要的的痛苦;
(B)如掌管任何被禁閉或被關禁或正由一處地方運送往另一處地方的動物,但疏於對該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清水;
(C)如輸送或運載任何動物,或導致或促致任何動物被輸送或運載,或身為任何動物的擁有人而准許該動物被輸送或運載,而所採用的方式或盛放動物的位置、或盛載動物的箱、簍或籃的構造或過小體積,令該動物承受不必要的痛楚或痛苦;
(D)如將任何動物裝上船隻或鐵路貨卡,或將任何動物自船隻或鐵路貨卡卸在另一船隻或鐵路貨卡、碼頭、岸或月台,而所採用的方式或使用的器具令該動物承受不必要或原可避免的痛苦……
(F)如在任何動物因疾病、衰弱、受傷、疼痛或其他原因而不適宜被使用於某種工作或勞動時,仍將其如此使用,或導致或促致其被如此使用,或身為其擁有人而准許其被如此使用;
(G)將任何動物帶進香港或驅趕、運載、運送或移走,或據有或畜養任何動物,或明知而容受任何動物在其控制下或在其處所內被據有或被畜養,而所採用的方式可能導致該動物受到不必要或原可避免的痛苦,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可處罰款及監禁6個月。
(2)為施行本條,擁有人如沒有就保護動物免受殘酷對待而作出合理的謹慎措施及監管,須當做已准許殘酷對待動物;但如擁有人只因沒有作出上述的謹慎措施及監管而被裁定犯本條例所指的准許殘酷對待動物罪,則在沒有給予他罰款選擇時不可將他處以監禁。
(3)本條不適用於在宰殺或預備宰殺動物作人類食物的過程中所作出或不作出的作為,但若如此宰殺或預備宰殺動物為動物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則屬例外。
台灣的動物保護法律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特製定本法。
動物之保護,依本法之規定,但其他法律有特別之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二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省(市)為省(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三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及其他動物。
二、經濟動物:指為皮毛、肉用、乳用、役用或其他經濟目的而飼養、管領之動物。
三、實驗動物:指為科學應用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
四、科學應用:指為教學訓練、科學試驗、製造生物制劑、試驗商品、葯物、毒物及移植器官等目的所進行之應用行為。
五、寵物:指犬、貓及其他供玩賞、伴侶目的而飼養、管領之動物。
六、飼主:指動物之所有人或實際管領動物之人。
第二章 動物之一般保護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設動物保護委員會,負責動物保護政策之研擬及本法執行之檢討。
前項委員會之委員為無給職。其設置辦法由主管機關訂定之。其中專家、學者及民間動物保護團體不具政府機關代表身分之委員,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之三分之二。
第五條 動物之飼主,以年滿十五歲者為限。未滿十五歲者飼養動物,以其法定代理人或法定監護人為飼主。
飼主對於所管領之動物,應提供適當之食物、飲水及充足之活動空間,注意其生活環境之安全、遮蔽、通風、光照、溫度、清潔及其他妥善之照意其生活環境之安全、遮蔽、通風、光照、溫度、清潔及其他妥善之照顧,並應避免其所飼養之動物遭受不必要之騷擾、虐待或傷害。
飼主飼養之動物,除得送交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收容處理外,不得棄養。
第六條 任何人不得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他人飼養之動物。
第七條 飼主應防止其所飼養動物無故侵害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安寧。
第八條 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出或輸入之動物。
第九條 運送動物應注意其食物、飲水、排泄、環境及安全,並避免動物遭受驚嚇、痛苦或傷害;其運送工具、方式及其他運送時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十條 對動物不得有下列之行為:
一、以直接、間接賭博、娛樂、營業、宣傳或其他不當目的,進行動物之間或人與動物間之搏鬥。
二、以直接、間接賭博為目的,利用動物進行競技行為。
三、其他有害社會善良風俗之行為。
第十一條 飼主對於受傷或罹病之動物,應給與必要之醫療。
動物之醫療及手術,應基於動物健康或管理上需要,由獸醫師施行。但因緊急狀況或基於科學應用之目的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情形者,不在此限。
第十二條 對動物不得任意宰殺,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為肉用、皮毛用,或喂飼其他動物之經濟利用目的者。
二、為科學應用目的者。
三、為控制動物群體疾病或品種改良之目的者。
四、為控制經濟動物數量過賸,並經主管機關許可者。
五、為解決動物傷病之痛苦者。
六、為避免危害人類生命、身體、健康、自由、財產或公共安全者。
七、收容於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經通知或公告逾七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者。
八、其他依本法規定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事由者。
中央主管機關得公告禁止宰殺前項第一款之動物。
依第一項第七款規定準許認領、認養之動物,不包括依第八條公告禁止飼養或輸入之動物。但公告前已飼養或輸入,並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辦理登記者,准由原飼主認領。
第十三條 依前條第一項所定之事由宰殺動物時,應以使動物產生最少痛苦之人道方式為之,並遵行下列之規定:
一、除主管機關公告之情況外,不得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宰殺動物。
二、為解除寵物傷病之痛苦而宰殺寵物,除緊急情況外,應由獸醫師執行之。
三、宰殺收容於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場所之動物,應由獸醫師或在獸醫師監督下執行之。
四、宰殺數量過賸之動物,應依主管機關許可之方式為之。
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訂定宰殺動物之人道方式。
第十四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應自行或委託民間機構、團體設置動物收容處所或指定場所,收容及處理下列動物:
一、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其他機構及民眾捕捉之游盪動物。
二、飼主不擬繼續飼養之動物。
三、主管機關依本法留置或沒入之動物。
四、危難中動物。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訂定獎勵辦法,輔導並協助民間機構、團體設置動物收容處所。
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提供服務時,得收取費用;其收費標准,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章 動物之科學應用
第十五條 使用動物進行科學應用,應盡量減少數目,並以使動物產生最少痛苦及傷害之方式為之。
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動物之種類訂定實驗動物之來源、適用范圍及管理方法。
第十六條 進行動物科學應用之機構應組成動物實驗管理小組,以督導該機構進行實驗動物之科學應用。
中央主管機關應設置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以監督並管理動物之科學應用。
前項委員會至少應含獸醫師及民間動物保護團體代表各一名。
動物實驗管理小組之組成、任務暨管理辦法與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之設置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十七條 科學應用後,應立即檢視實驗動物之狀況,如其已失去部分肢體器官或仍持續承受痛苦,而足以影響其生存品質者,應立即以產生最少痛苦之方式宰殺之。
實驗動物經科學應用後,除有科學應用上之需要,應待其完全恢復生理功能後,始得再進行科學應用。
第十八條 國民中學以下學校不得進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定課程標准以外,足以使動物受傷害或死亡之教學訓練。
第四章 寵物之管理
第十九條 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應辦理登記之寵物。
前項寵物之出生、取得、轉讓、遺失及死亡,飼主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其委託之民間機構、團體辦理登記;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給與登記寵物身分標識,並得植入晶片。前項寵物之登記程序、期限、絕育獎勵與其他應遵行事項及標識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二十條 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七歲以上之人伴同,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具攻擊性之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成年人伴同,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前項具攻擊性之寵物及其所該採取適當防護措施,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
第二十一條 應辦理登記之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無人伴同時,任何人均可捕捉,送交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
前項寵物有身分標識者,應盡速通知飼主認領,經通知逾七日未認領或無身分標識者,依第十二條及第十三條規定處理。
第一項之寵物有傳染病或其他緊急狀況者,得逕以人道方式宰殺之。飼主送交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場所之寵物,准用前二項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以營利為目的,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者,應先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依法領得營業證照始得為之。
前項繁殖、買賣或寄養者應具備之條件、設施、申請許可之程序與期限、注銷、撤銷許可之條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五章 行政監督
第二十三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置動物保護檢查人員,並得甄選義務動物保護員,協助動物保護檢查工作。
動物保護檢查人員得出入動物比賽、宰殺、繁殖、買賣、寄養、訓練、動物科學應用等場所,稽查、取締違反本法規定之有關事項。
對於前項稽查、取締,不得規避、拒絕或妨礙。
動物保護檢查人員於執行職務時,應出示身分證明文件,必要時得請警察人員協助。
第二十四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對於違反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七條或第十八條規定之機構、學校,應先通知限期改善或為必要之處置。
第六章 罰則
第二十五條 違反第二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未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許可,擅自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者,處新台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不改善者,應令其停止營業;拒不停止營業者,按次處罰之。
第二十六條 違反第八條規定,飼養、輸入或輸出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之動物者,處新台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台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條規定,驅使動物與動物或動物與人搏鬥者。
二、前款與動物博斗者。
三、以直接、間接賭博為目的,利用動物進行競技者。
四、其他有害社會善良風俗之利用動物行為者。
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第二十八條 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之經營人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二條第二項所定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管理辦法規定應具備之條件及設施者,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應令其限期改善;屆期不改善者,得按次處罰;經處罰三次者,撤銷其許可。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台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棄養動物,致有破壞生態之虞者。
二、違反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七條或第十八條規定,未依第二十四條規定限期改善或為必要之處置者。
三、違反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無成年人伴同或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使具攻擊性寵物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
四、違反第二十三條第三項規定,規避、拒絕或妨礙動物保護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者。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台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五條第二項規定,使所飼養動物遭受不必要之騷擾、虐待或傷害者。
二、違反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棄養動物者。
三、違反第六條規定,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者。
四、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對於受傷或罹病動物,飼主未給與必要之醫療,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
五、違反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宰殺動物者。
六、違反第十三條第四款規定,未依主管機關許可方法宰殺數量過賸之動物者。
七、違反第十三條第二項,未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宰殺方式宰殺動物者。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台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拒不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
一、運送人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九條所定動物運送辦法規定之運送工具及方式者。
二、違反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未基於動物健康或管理上之需要施行動物醫療及手術者。
三、違反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宰殺動物者。
四、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未具獸醫師資格非因緊急情況宰殺寵物者。
五、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未由獸醫師或未在獸醫師監督下宰殺動物者。
六、飼主未依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十九條第三項所定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規定期限辦理寵物之出生、取得、轉讓、遺失或死亡登記者
七、飼主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使寵物無七歲以上人伴同或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
第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得逕行沒入飼主之動物:
一、違反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棄養之動物。
二、違反第七條規定,無故侵害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安寧之動物。
三、違反第八條規定,飼養、輸入、輸出經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之動物。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除依本法處罰外,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應令飼主限期改善,限期未改善者,得逕行沒入其動物:
一、違反第五條第二項規定,使動物遭受不必要之騷擾、虐待或傷害者。
二、違反第十條規定,所利用之動物。
三、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未給與動物必要之醫療者。
四、違反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使具攻擊性寵物無成年人伴同或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
第三十四條 本法所定之罰鍰,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罰之。
第三十五條 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六條 於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八條指定公告前已飼養禁止輸入、飼養之動物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期限內,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登記備查;變更時,亦同。
依前項規定辦理登記者,始得繼續飼養;非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不得自行繁殖。
違反前二項規定者,依第二十六條及第三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處理。
第三十七條 依第十九條第一項公告前已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者,應自依第二十二條第二項所定管理辦法施行之日起二年內,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屆期未申請者,依第二十五條規定處理。
第三十八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依第十九條第二項發給寵物身分標識,寵物之遺失認領及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核發許可,應收取費用;其收費標准,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十九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四十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缺陷當然是道德輪失 人性泯滅··
㈦ 國外養狗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不同國家的養狗法律
因為開始將狗當成寵物的時間不同,很多國家對於養狗所制定的法律也有很大的區別。當然不同的法律也是根據不同的國情而來,所以並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幾個國家的養狗法律是怎樣的。
一、美國
美國有三部涉犬法律,在美國的居民區內、犬吠超過三聲,狗主人就要受到相關法律的懲罰,這就是著名的「三吠」原則。寵物的出售、流通都由專業化的銷售商進行,都接種了疫苗、帶有健康證書和身份標牌,寵物店裡也有帶執照的獸醫,防治疾病的疫苗和葯物等。所有寵物狗還要定期去獸醫院進行身體檢查、注射疫苗。
「狗債人償」甚至代狗坐牢,為了防止寵物狗傷人,美國也有一套嚴格完善的規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教育狗要從娃娃抓起」。在全美各地,正規的「狗俱樂部」隨處可見,絕大多數狗一生下來就在這種俱樂部中接受「啟蒙教育」,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和並接受相關的技能訓練。而想養狗的人也大都通過俱樂部這樣的正規渠道獲得寵物。
為了防止傷人事件發生,絕大多數美國城市都明確規定:除非在自家院子里,狗在任何其它地方出現都要繫上皮帶或鏈條,而且市區的公園等公共場所大都不準攜狗入內。美國許多州都通過了相關法律,嚴刑處罰咬人的惡狗,咬過人的狗難逃制裁。而如果一條狗被認定有危險傾向,主人卻沒有嚴加防範和處理,造成狗咬傷、咬死他人,狗主人就要承擔「狗債人償」的責任,可能要為狗入獄,同時還要繳納巨額罰款。
二、俄羅斯
莫斯科的每隻狗都有身份證,對於一些高大兇猛的狗,外出時必須將嘴套住,並由主人牽著才行。狗是絕對不允許進入幼兒園和學校等場所的。每條上街的狗都要掛上一塊牌子,牌子分為紅,黃,綠三種。紅色牌說明狗具有攻擊性,大家見到就要遠離,黃色牌代表狗基本不傷人,但也別掉以輕心,綠色代表絕對沒有危險,可以隨便接近。
三、法國
每隻狗脖子上掛「名牌」,註明主人姓名,住址以及狗的名字,沒有掛牌子的狗在外游盪將被做為無主犬收容。遺棄狗,便開出罰單。監禁51周,罰款2萬英鎊 不為狗進行免疫的狗主人將被重罰,傷人的狗如果被鑒定具有攻擊性,將被處死。
四、日本
養犬者門上須貼「犬」字。完善「狗籍」制度確保狗有其主。「終生飼養」消除流浪狗,為保障狗與主人不分開,從根本上杜絕流浪狗,日本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規章,保障實行寵物狗的「終生飼養」。如果養狗人被發現有不及時給狗餵食喂水等虐待或遺棄動物的行為,要處以最高50萬日元罰款;如果養狗人故意殺害、殺傷寵物,更要被判處1年以下徒刑或100萬日元以下罰款。如此嚴厲的法律規定,使日本人在決定養狗之前必須進行深思熟慮,也因此確保了每隻狗都進入真正愛狗的家庭,以防悲劇發生。
五、義大利
狗主人必須在狗狗的皮膚下植入一個電子晶元,作為狗的身份證,政府發現流浪狗,馬上能查出狗主人,開出罰款單,罰一萬歐元。
㈧ 哪個國家的寵物受法律保護
應該是美國
㈨ 請教下國外有哪些關於野生動物傷人的相關法律
一、野生動物資源刑法保護的中國規定
1997年《刑法》在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第341 條,規定了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非法狩獵罪三個罪名,在第346條規定了單位犯罪,在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二節「走私罪」第151條規定了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分述如下:
(一)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
刑法第341條第1款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其犯罪構成是: 1. 犯罪客體是國家對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制度。犯罪對象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珍貴是指其價值高,瀕危是指其有瀕於滅絕的危險。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特定環境中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如何界定,即在動物園或公園中經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以及科學研究過程中使用的野生動物,能否成為本罪對象。有學者認為,「現有關法律、法規未就捕殺野生動物的區域以及捕殺特定環境中的野生動物作出任何限制性規定,因此,無論行為人於何處非法捕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都可以構成本罪。」[ 2 ]筆者認為如此界定有利於有效打擊非法捕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活動。2. 犯罪客觀方面。本罪的行為方式包括獵捕和殺害。獵捕是指用器具、葯物等狩獵、捕捉、捕撈野生動物,殺害是指殺死、害死野生動物。本罪屬於選擇性罪名,無論行為人是只有獵捕或殺害行為之一,還是行為人兼有獵捕與殺害行為,均只定一個罪,而不應數罪並罰。本罪屬於行為犯,不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後果」作為犯罪成立要件。司法實踐中認定本罪的具體標准,是依據2001年《國家林業局、公安部關於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准》(下稱林業局、公安部動物案件立案標准) 。刑法第341條第1款規定了三個量刑檔次,即「基本犯」、「情節嚴重」和「情節特別嚴重」。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對「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作出了明確界定,在解釋的附表中按照涉案數量確定了「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數量認定標准[ 3 ] 。3. 犯罪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對自然人犯罪按照法定刑量刑即可;單位犯本罪的實行雙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第341條規定的法定刑處罰。4. 犯罪主觀方面只能出於故意,即明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而故意獵捕、殺害[ 4 ] 。
(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
本罪是1997年刑法增設的罪名,即第341條第1款:「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犯罪客體是國家對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管理制度,犯罪對象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所謂「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前已說明,此不贅述。所謂製品,系指製成品,即通過某種加工手段而獲得的成品與半成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用死亡野生動物加工而成的製品,包括毛、皮、骨骼、角、牙、臟器、屍體等,以及其他有極高經濟價值的部位,如犀角、象牙、虎骨等。二是用活的野生動物肢體或器官加工而成的製品,如麝香、熊膽汁等[ 2 ]。本罪行為是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故意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為。按照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收購」包括以營利、自用等為目的的購買行為;「運輸」包括採用攜帶、郵寄、利用他人、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進行運送的行為;「出售」包括出賣和以營利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為[ 3 ]。本罪為選擇性罪名,行為人只有「收購」、「運輸」、「出售」三種行為之一的,定一個罪,行為人同時具有其中兩種或三種行為的,仍定一個罪,不要數罪並罰。行為人只收購、運輸、出售野生動物或者野生動物製品的,或者將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同時收購、運輸、出售,均只定一個罪,不要並罰。按照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本罪犯罪對象為野生動物時,其立案標准和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准均同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司法解釋第5條規定了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情節嚴重」和「情節特別嚴重」的具體標准。
(三)非法狩獵罪
刑法第341條第2款規定,「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侵犯的客體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有關法律法規,如《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犯罪客觀方面是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的行為。禁獵區,是指國家對適宜野生動物生息繁衍或者資源貧乏、破壞比較嚴重的地區,劃定禁止狩獵的區域。禁獵期,是指國家野生動物行政管理部門根據野生動物的繁殖或者皮毛、肉食、葯材的成熟季節,分別規定的禁止狩獵的期間。禁用的工具,是指足以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危害人獸安全的工具。禁用的方法,是指禁止使用的損害野生動物資源正常繁殖、生長以及破壞森林、草原等的方法[ 4 ] 。如何理解「情節嚴重」? 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第6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狩獵『情節嚴重』: (一)非法狩獵野生動物20隻以上的; (二)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或者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的; (三)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2001年林業局、公安部動物刑事案件立案標准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 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20隻以上的; 2. 在禁獵區或者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的;3. 具有其他嚴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的。該標准還規定,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50隻以上的,為重大案件;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100隻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為特別重大案件。本罪主體為自然人或者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
(四)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
刑法第151條第2款規定,「走私國家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各款的規定處罰。」與之相關的還有第155條「准走私罪」、第156條「走私罪共犯」、第157條關於「武裝掩護走私」和以「走私犯罪和妨害公務罪數罪並罰」的規定。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外貿易管制中有關禁止珍貴動物及其製品進出口的管理制度。犯罪對象是珍貴動物及其製品。根據2000年最高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 條規定,「珍貴動物」的范圍跟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中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范圍完全一樣。本罪客觀方面是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製品進出境的行為。本罪的立案標准、「情節較輕」、「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准,2000年最高院走私司法解釋第4條有詳細規定。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
(五)與上述罪名相關的幾個問題
1. 行為人觸犯上述罪名與其他罪名的想像競合。根據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第7 條規定,「使用爆炸、投毒、設置電網等危險方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者非法狩獵罪,同時構成刑法第114條或者第115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這說明當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既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非法狩獵罪,又構成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罪名的時候,屬於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罪處斷。
2. 數罪並罰的規定。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第8條規定,以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和妨害公務罪數罪並罰。
3. 以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為犯罪對象的其他犯罪。根據2001年林業局、公安部動物案件立案標准,如果行為人在盜竊、搶奪、搶劫案、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案、破壞生產經營案、聚眾哄搶案、非法經營案、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案件中,涉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或者陸生野生動物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特許獵捕證等犯罪對象的,分別執行盜竊、搶奪等罪名的相對應的立案標准。
二、野生動物資源刑法保護的域外規定
在國外刑事立法中,關於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規定情況不一。有的國家專門規定了野生動物犯罪,有的國家則突破了「野生動物」的概念范圍,將保護外延擴大到「動物」,凸顯了這些國家強調「動物福利」的立法理念。現將有關國家的規定表述如下。
(一)美國。在1962年美國法學會擬制的《模範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中規定了「殘害動物罪」( cruelty toanimals) ,是指行為人故意地或者輕率地使任何動物遭到殘酷的虐待;或者使任何由他監管的動物遭到殘忍的忽視;或者殺死、傷害他人的動物而沒有得到主人的許可[ 5 ]。在美國,該罪從性質上歸為損害道德的犯罪,屬於四等犯罪(重罪、輕罪、微罪、違警罪)中的「輕罪」,刑罰不超過1年監禁。
(二)德國。1998年《德國刑法典》有關動物的犯罪主要是兩處。一是分則第二十九章「針對環境的犯罪行為」第329條和第330條。第329條第(3)款規定,行為人違反為保護自然保護區、作為自然保護區而暫時加以保護的地面或者國家公園而公布的法律規定或者可能實行的禁止規定: 1. 挖掘或者獲取地下資源或者其他的土地組成部分; 2.從事掘溝或者碓砌; 3. 建成、改變或者除去水域; 4. 從泥坑、泥沼、沼澤或者其他濕潤地帶中排水; 5. 開墾森林; 6. 殺害、捕獲、追捕在聯邦自然保護法意義上特別加以保護的動物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地毀壞或者移走其蛋卵; 7. 損壞或者移走在聯邦自然保護法意義上特別加以保護的植物或者; 8.設立建築物,和因此相當地妨礙其各自保護目的的,處5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第329條第( 4)款規定,如果行為人過失地行使上述行為,那麼刑罰為3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第330條規定對特別嚴重的情形中的故意行為,處6個月以上10年以下的自由刑。特別嚴重的情形是指行為人持續地損害瀕臨滅絕的動物或者植物的存在或者出於貪利而行動[ 6 ] 。二是分則第二十五章「可罰的謀取私利」第292條、293條。第292條規定了「私自狩獵」,即行為人在侵害他人的狩獵權或者狩獵活動權之下: 1. 追捕、捕獲、打死或者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獵物或者2. 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損壞或者毀壞處於狩獵權之下的物品的,處3年以下自由刑或者金錢刑。在特別嚴重的情形中,處3個月以上5年以下的自由刑。第293條規定了「私自狩漁」,即行為人在侵害他人的狩漁權或者狩漁活動權之下狩漁或者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損壞或者毀壞處於狩漁權之下的物品的,處2年以下自由刑或者金錢刑[ 6 ]。
(三)法國。1994年《法國刑法典》第五卷《其他重罪與輕罪》全一章《對動物的嚴重虐待或殘忍行動》規定的動物犯罪,有兩個法條。第511 - 1條第1款規定,在並不必要的情況下,對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實行嚴重虐待或施以殘忍行為的,處6個月監禁並科5萬法郎罰金。第5款規定,開設任何新的斗獸場,處第1款規定之刑罰,第6款規定,拋棄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的,亦處相同之刑罰,但旨在放歸繁殖的動物除外。第511 - 2條規定,不按照經最高行政法院提出資政意見後頒布的法令規定,在動物身上進行科學或實驗性試驗或研究的,處第511 - 1條規定之刑罰[ 7 ]。在《法國刑法典》第六卷《違警罪(條例部分) 》第二編《侵犯人身之違警罪》第二章《侵犯人身之二級違警罪》第二節《放任危險動物亂跑亂闖》第R622 - 2條規定,有可能對他人造成危險的動物,其看管人聽任該動物亂跑亂闖的,處二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在第六卷第二編第三章《侵犯人身之三級違警罪》第三節《刺激有危險的動物》第R623 - 3條規定,可能對人具有危險的動物,其看管人眼見該動物在攻擊或追逐行人,反而刺激該動物,或者不對其加以制止,即使未造成任何損失的,處三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在第六卷第五編《其他違警罪》第三章《三級違警罪》全一節《非故意傷害動物之生命或身體》第R653 - 1條規定,因笨拙失誤、輕率不慎、缺乏注意、疏忽大意,或者不履行法律或條例強制規定的安全或審慎義務,偶然地造成家養、馴養或捕獲之動物死亡或受傷的,處三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第四章《四級違警罪》全一節《虐待動物》第R654 -1條規定,在並無必要的情況下,公開或非公開地故意虐待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的,處四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第五章《五級違警罪》全一節《故意傷害動物生命》第R655 -1條規定,在並無必要的情況下,公開或非公開地故意殺死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的,處五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 7 ]。
(四)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1965年生效的《瑞典刑法典》第十六章《對公共秩序的犯罪》第13條規定,虐待、使過度勞累、忽視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正當地使動物遭受痛苦的,以殘酷對待動物罪處罰金或2年以下監禁[ 8 ]。現行《芬蘭刑法典》有三處規定了動物犯罪。一是第17章《侵害公共秩序的犯罪》第14條、第15條。第14條「侵犯動物福利」規定,行為人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地採用暴力、加重負擔、不提供必需的照料或食物,或者其他違反《動物福利法案》的方式,殘酷地對待動物,或者對動物施加不必要的疼痛或痛苦的,以侵犯動物福利罪論處,處以罰金或者2年以下的監禁。第15條「輕微的侵犯動物福利」規定,鑒於疼痛或痛苦的狀況或者其他犯罪情節,如果綜合評定該侵犯動物福利的行為是輕微的,則犯罪人以輕微的侵犯動物福利罪論處,處以罰金[ 9 ]。二是第28章《盜竊、侵佔和非法使用》第10條規定了捕獵罪,即凡不合理的在他人的捕獵區域捕獵,或在他人的捕魚區域捕魚,或以其他方式實施捕捉行為,或者是超越了其具有的基於法律、許可、協議或決議的捕獵或捕魚權利,處以罰金。凡在其沒有權利或不被允許的區域里,故意地且不合理地設置陷阱捕捉或殺死非受保護的動物的,也以捕獵罪論處。三是第48a章《自然資源犯罪》第1條規定了狩獵罪,第2條規定了捕魚罪,兩罪均處以罰金或2年以下的監禁。第4條規定了隱藏非法獵物罪,即對犯狩獵罪或捕魚罪而獲取的獵物而隱藏、獲取、傳送、運輸和交易的,處以罰金或6個月以下的監禁。第6條規定了狩獵禁令,即被判狩獵罪的人可以被禁止狩獵1年以上5年以下[ 9 ]。
(五)國外刑法中動物資源犯罪的立法特點。國外刑法與我國刑法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犯罪對象的范圍較廣。美國規定為「任何動物」,德國規定是「在聯邦自然保護法意義上特別加以保護的動物」、「瀕臨滅絕的動物」。法國將其規定為「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芬蘭則將保護范圍擴大為「動物福利」、「非受保護的動物」乃至「動物」。而我國是將犯罪對象嚴格限定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對上述范圍之外的動物則沒有列入保護范疇。(2)犯罪客觀方面規定較為詳細,許多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行為都規定為犯罪。美國刑法規定為「使任何動物遭到殘酷的虐待」、「或者使任何由他監管的動物遭到殘忍的忽視」、「或者殺死、傷害」。德國規定是「殺害、捕獲、追捕」、「毀壞或者移走其蛋卵」,「追捕、捕獲、打死或者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獵物」。在法國刑法中「實行嚴重虐待或施以殘忍行為」、「拋棄動物」,「在動物身上進行科學或實驗性試驗或研究」,「放任危險動物亂跑亂闖」,「刺激有危險的動物」,「造成動物死亡或受傷」、「虐待動物」、「公開或非公開地故意殺死動物」等都可構成犯罪。瑞典和芬蘭的規定也同樣細密。我國動物犯罪則局限於「非法獵捕、殺害」、「非法收購、運輸、出售」、「非法狩獵」和「走私」等行為。( 3)犯罪主觀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美國規定是「故意地或者輕率地」。德國既有「行為人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可能實行的禁止規定而殺害、捕獲、追捕動物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地毀壞或者移走其蛋卵」的故意犯罪,也有過失犯罪的規定。法國刑法中「虐待動物」、「拋棄動物」、「放任危險動物亂跑亂闖」、「刺激有危險的動物」、「故意殺死動物」等犯罪顯屬故意,而「因笨拙失誤、輕率不慎、缺乏注意、疏忽大意⋯⋯偶然地造成動物死亡或受傷」則屬過失。瑞典、芬蘭刑法也規定「故意或重大過失」均可構成。而我國刑法的幾個罪名在主觀方面都是故意,沒有過失破壞動物資源犯罪的規定。(4)刑罰處罰都不太嚴厲,且注重財產刑的單處或並科。美國的「殘害動物罪」屬於「輕罪」,刑罰不超過1年監禁。德國對故意犯罪「處5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對過失犯罪處「3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對特別嚴重的情形中的故意行為,處6個月以上10年以下的自由刑。」法國「對動物實行嚴重虐待或施以殘忍行為的,處6個月監禁並科5萬法郎罰金」,其他情形只單處二級、三級、四級或五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芬蘭對侵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對情節特別嚴重的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最重的是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可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針對動物犯罪的行政處罰沒有在《刑法》中規定,主要由《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來調整。
三、野生動物資源刑法保護的司法建議和立法完善
(一)積極參與國際動物資源保護,加大國際合作力度
國際上對動物資源保護的重大意義認識較早,從20世紀初就開始制定一系列國際條約。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國際生物資源保護制度。1.野生動植物保護名單或名錄制度。對需要特別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在國際協定里加以列舉,其意義是有利於各國密切合作而有所側重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持地球生態系統穩定。2. 許可證制度。對擬參與國際野生動植貿易的主體實行准入限制,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了出口許可證、進口許可證、再出口許可證和其他有關證明書,其意義是有利於控制野生動植物的非法國際貿易。3. 保護野生動植物生境制度。「生境」是指生物體或生物群體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點。通過國際協定來確認、劃定野生動植物的自然生存環境並予以特殊保護。中國除於1981年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於1992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之外,對有的國際條約還沒有批准。針對當前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跨越國界、形式多樣且日趨猖獗的嚴峻形勢,我國應積極應對,爭取早日加入,參與國際動物資源保護,加大國際合作力度。4. 密切與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聯系。目前世界上有許多有序運行的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ld life Fund)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IFAW) 、野生救援組織(Wild Aid)等。這些組織已成立幾十年乃至百餘年,具有豐富的國際動物保護經驗,我國的相關動物保護組織應與之加強合作。
(二)樹立刑法謙抑的現代理念,重保護,輕打擊
關於刑法的謙抑性,日本學者平野龍一指出:「只有在其他手段如習慣的、道德的制裁即地域社會的非正式的控制或民事的規制不充分時,才能發動刑法。⋯⋯只有在其他社會統制手段不充分時,或者其他社會統制手段(如私刑)過於強烈有代之刑罰的必要時,才可以動用刑法」[ 10 ] 。我國學者也認為,「刑罰猶如雙刃劍,用之得當,利國利民;用之失當,害民害國。用之得當的重要保證是刑罰權不得濫用,刑罰權受制約的積極意義正在於此。」[ 5 ]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最終目標是保護。懲罰犯罪只是保護的手段,而不是終極目的,在保護過程中通過打擊野生動物犯罪而更加有效地預防犯罪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教育人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不吃野生動物,不穿戴野生動物皮毛製作的服飾等。促使行為人實施野生動物犯罪的原動力是牟取暴利,因此,加大經濟處罰乃至財產刑的懲罰力度,也是阻止犯罪的重要措施。還要強化行政監管,陸生和水生野生動物的主管部門分別是林業和漁業行政部門,兩部門要和其他行政、司法機關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加強行政處罰力度,把野生動物犯罪有效遏止在萌芽狀態。
(三)處理好保護野生動物和動物致人傷害之間的關系
野生動物資源對於人類社會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但是最近我國出現多起動物致人傷害事件。2007年4月12日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報道, 2007年2月22日昆明市動物園內遊客小瑞欣在與老虎合影時突然發生慘劇,老虎將小瑞欣咬死。2007年4月30日《東方時空》報道,廣西北海市銀海區旅遊度假村有一個鱷魚湖, 9歲的劉海洋在湖邊玩耍時被幾只食人鱷拖進湖中吞食。據統計,中國每年發生十幾起野生動物傷人事件。因此,如何加強野生動物管理,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協調好保護野生動物和動物致人傷害之間的關系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四)修訂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1. 及時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該法於1988 年制訂,至今已近20年,許多內容的語言表述與現行法律極不協調。如該法第31條規定,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關於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該補充規定已被1997年刑法廢除。該法第32條規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0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這里的「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系指1979年刑法,現已修訂為1997年刑法第341條。該法第35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情節嚴重、構成投機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投機倒把罪是1979年刑法中的罪名, 1997年刑法已廢除,代之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非法經營等罪名。此外,《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發布於1992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發布於1993年,均存在類似問題,亟待修訂。
2. 定期核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該名錄於1988年12月10日批准,距今已近20年。20年來,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范圍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急需納入名錄,以期得到重點保護。因此,應當盡快對《名錄》進行重新審核修訂。
(五)修訂《刑法》及其配套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
1. 將野生動物資源犯罪集中規定。目前,我國刑法中的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非法狩獵罪規定在分則第六章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中,而走私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罪則規定在分則第三章第二節走私罪中,這樣規定顯得分散,不夠系統。從國外刑法規定來看,有的規定在「針對環境的犯罪行為」專章中,有的稱「對公共秩序的犯罪」,有的集中在「環境犯罪」或「自然資源犯罪」專章中。筆者認為,我國刑法將野生動物資源犯罪集中規定的立法思路有兩種。一種是「小改」,即將第三章中的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納入第六章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之中;另一種是「大改」,即設置「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專章,將環境犯罪全部納入,以適應當前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大量增加的形勢需要。
2. 可以增設或修改相關罪名。其一,我國有些地方人們濫吃野生動物,易將動物病菌傳染給人類。要改變這一不良習慣,單靠行政處罰遠遠不夠,建議設立「濫食野生動物罪」予以規制。其二,隨著動物園馴養動物、家庭自養「寵物」數量大量增加,許多非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遭受侵害的案例頻繁出現。諸如北京大學生劉海洋潑熊案、網上熱炒的虐貓、虐狗現象等等,嚴重傷害公民愛護動物的情感,不利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立法例,將「野生動物」外延擴展為「動物」,設置「虐待、殘害動物罪」,以打擊殘害動物行為。其三,增設罪名保護動物生境或棲息地。其四,通過立法規制外來動物物種入境。據2007年4月14日《焦點訪談》報道,目前在一些城市的寵物市場或在互聯網上,有人公開銷售另類寵物,即從境外走私入境的外來動物,如巴西龜、大個子蟑螂等,有的生性兇猛,會攻擊人類。對此類動物的監管目前很不到位,如果長此以往、任其自然繁殖,其危害是造成外來動物物種泛濫,破壞國內生態平衡。除採取措施嚴格管理動物進出口活動外,在刑事立法上要不要設置「非法引進境外動物物種罪」,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㈩ 美國的動物保護法
生活在我國境內的虎,現有東北虎、孟加拉虎、東南亞虎和華南虎4種。前三種虎都是無政府主義者,在國境邊界地帶活動,經常從一個國家漫遊到另一個國家。東北虎目前尚存300隻左右;孟加拉虎尚存3000隻左右;東南亞虎尚存500隻左右。華南虎又稱中國虎,體形較小,身材苗條,活動范圍不出中國國境,曾廣泛分布於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西北的廣闊地區,東起浙江、福建,西至青海、四川,北至秦嶺、黃河,南至廣東、廣西。
華南虎瀕臨滅絕,實在是一個歷史大悲劇。建國初期,野生華南虎的數量還有4000多頭。經過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持續進行的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種群遭受重創,一蹶不振。當時,政府宣布華南虎為「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大打人民戰爭,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由解放軍和民兵協同作戰,趕盡殺絕。例如,1956年冬,福建的部隊和民兵捕殺了 530隻虎、豹。在這場運動中,江西的南昌、九江、吉安以及撫州捕殺了150多隻老虎。1959年冬,貴州有30多頭虎、豹遭獵捕。1963年廣東北部共捕殺了17隻老虎,雷州半島也有17隻被捕殺。1953年至1963年,有一個專業打虎隊在粵東、閩西、贛南共捕殺了130多隻虎、豹。在圍殲華南虎的戰役中,涌現出許多打虎英雄。
不知什麼原因,同屬老虎,命運很不相同。東北虎一開始就進入了政府的保護名單,而華南虎長期以來列名黑名單,格殺勿論。
1959年2月,林業部頒發的批示里,把華南虎劃歸到與熊、豹、狼同一類有害動物,號召獵人「全力以赴地捕殺」;而東北虎被列入與熊貓、金絲猴、長臂猴同一類的保護動物,可以活捕,不能殺死。
1962年9月,國務院頒布指示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列出19種動物為嚴禁捕獵動物,並在一些地區受到保護。華南虎再度被排斥在外。
還在中國政府號召大規模獵殺華南虎時,國際社會就著急了。1966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在《哺乳動物紅皮書》中就將華南虎列為E級,也就是瀕危級。
1973年5月,國務院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中,把華南虎列為三級保護動物。也是在1973年5月,農業部禁止獵捕東北虎和孟加拉虎,卻仍然允許每年控制限額捕獵華南虎。每年控制的數量以當地農業部門按"有計劃地保證數量持續增長"為原則。
1977年農業部修改了規定,終於將華南虎從黑名單轉移到紅名單。東北虎仍然是保護種類的首位,華南虎和孟加拉虎屬於禁捕的第二類。1979年,農業部將華南虎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不過,這些措施似乎已經晚了。據估計,1981年,野生華南虎大約只剩下150隻到200隻。
最擔心華南虎滅絕的,似乎還是外國人。1986年4月,在美國舉行的「世界老虎保護戰略學術會議」,急急忙忙把中國特產華南虎列為「最優先需要國際保護的瀕危動物」。
到了1989年,我國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終於將華南虎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單。對於這一瀕臨滅絕的物種,合法生存權姍姍來遲,彷彿是臨終關懷。也許是多餘的關懷。因為從此之後,野生華南虎從我們的世界完全消失。許多人聲稱發現了它們的蹤影,無非是只聞其聲,只見其跡,都是證明力較弱的間接證據。
1996年,聯合國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發布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將華南虎列為第一號瀕危物種,列為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首,最需要優先保護的極度瀕危物種。
華南虎,這一悲劇性的物種,終於成了舉世矚目的明星。只是聚光燈下空空落落,主角缺席。我們不知野生華南虎身在何處,甚至,不知道它們是否永遠告別了人間。悲觀主義者說,野生華南虎已經滅絕,剩下的事無非是選擇一個時間發表訃告。
野生滅絕:中國人必須面對現實
今天,華南虎是否滅絕,也許與事實無關,變成一個信仰問題。國外學者的主流意見認為,華南虎作為一個物種已經滅絕,不必再花精力和金錢,拯救華南虎基本上已經成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許多中國學者出於感情上的原因,不願意接受這一結論,當年號召「全力以赴地捕殺」華南虎的林業部,轉而成了華南虎滅絕的否認者和積極挽救者。
自從1989年華南虎幸運地列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後,就沒有再發生捕殺華南虎的事件。事實上,從上世紀70年代以後,再也沒有發現過華南虎活體,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已經變成確認華南虎的存在。1990年至1993年,中國林業部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合作開展了「華南虎野外種群調查及其棲息地評估」,發現了一大堆和華南虎有關的證據,糞便,毛發,掛爪的痕跡,等等,就是沒有發現華南虎本身。主持調查的科勒博士估計說:野生華南虎只有10隻至30隻之間。
學術界有一種觀點,種群的個體數目下降到100以內,即不足以維持種群的繁衍,必亡無疑。根據科勒博士的報告,有些國際權威斷定華南虎作為一個物種已經滅絕。
這時中國已經覺醒過來,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日益高漲。於是在10年後又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野生華南虎的調查。2001年3月至2001年12月,美國老虎和犀牛基金會與拯救中國虎基金會資助美國著名老虎研究專家提爾森率領的一個調查隊伍來華,在四省8個自然保護區開展了為期共5個月的調查工作。提爾森得出結論說:中國人必須面對現實,華南虎已經從野外絕跡,區域棲息地也不夠大,不夠健康,不足以保證這些老虎繼續生存下去。
提爾森乾脆否認了野生華南虎的存在,結論公開之後,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震動。中國人更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當時北京國家林業局華南虎項目經理王維生評論說:提爾森在中國花費時間不夠,旅行的地方太少,無法得出權威結論。
2004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動物學大會」上,又有國外專家發表文章稱:中國在野外的華南虎已經滅絕!對外國專家的觀點,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究與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陸軍說:「我們不能完全同意,但拿不出確鑿有力的證據來反駁。」華南瀕危動植物研究所教授袁喜才的觀點與此相仿,他認為:目前盡管沒有發現活體的野生華南虎,但是不能斷定華南虎已經滅絕,必須承認華南虎整個種群處於非常危險的地步。
當然也有部分中國專家痛苦地接受了現實。2003年,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家寬教授接受新浪采訪時說:「我個人看法華南虎已經滅絕了。所謂一些報道,都是炒作,是個別科學家不負責任說法。」中國動物園協會副秘書長謝鍾女士也說:「野生華南虎很有可能消失了。」
據世界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張恩迪博士介紹,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老虎存活的依據有4條要素:一是抓到活體,二是找到屍體,三是拍到影像資料,四是有研究者目擊。因此近年的所謂「市人說虎」,並不被國際權威機構認可。而《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規定,連續50年找不到某種動物在野外的蹤跡,該物種即宣告野生滅絕。
放虎歸山:拯救中國虎的絕望努力
野外無虎,幸好我們的動物園里還圈養了一批。大約在1956年,中國各地捕獲了18隻華南虎開始圈養,其中6隻傳有後代,2隻為雄性,4隻為雌性,它們成了日後中國所有圈養華南虎的始祖。按2003年的統計,這6隻虎,共育有323隻老虎,現存64隻,其中雄虎37隻,雌虎27隻,分布在全國的19個動物園內。
拯救圈養華南虎的問題主要是近親繁殖。查查這64頭的譜系,都是近親亂倫的產物,不僅有來自親兄妹之間「同代」聯姻,甚至還有來自父女、祖孫之間「串代」交配!這樣,物種一些有害基因就會重合,並在人工圈養的優越條件下保存下來,更糟的是還將在現有的圈養種群中擴散開,從而對整個虎群的繁衍產生危害,一代不如一代,不是肢殘就是智障,最後走向滅絕。據中國獸類學會副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徐宏發介紹,生物學上有一個著名理論叫「最小有效種群」,當大型哺乳動物參與交配的個體少於50時,這個種群便難逃近交衰亡。64頭華南虎的有效種群不足20,前途險惡啊。
廣州動物園獸醫院院長蔡勤輝列舉了近親繁殖導致的一些問題:圈養華南虎現在已經開始出現退化跡象,表現為體質下降,生病的幾率更高,老年華南虎竟一半死於胃癌、肝癌等腫瘤疾病;雄性虎精子少,活力低;剛出生的幼仔體型變小,「弱智」虎越來越多,存活率低……等等。
那麼,克隆技術能否拯救華南虎呢?這問題受兩個因素影響。首先是克隆技術目前還不成熟,不可靠;其次即使克隆成功,因為基因多樣性的消失,華南虎適應環境能力下降,仍不免走向滅絕。還有專家指出:實驗室里培養出來的老虎不具有生態學意義,不代表一個生物鏈的完整存在,更像一個冷凍標本。我們保存物種的目的在於保存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當然不是保存標本。
陳家寬教授甚至說:「克隆瀕危物種有百害無一利,會產生錯誤的想法,誤導公眾,認為我們只要把一個物種的基因保留下來了,把細胞保存下來,將來可以克隆,我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可以繁殖出來,可以隨心所欲。第二就是自然界的自然種群是我們的保護對象,通過克隆來保護物種是完全不可取的。」
最後一個辦法也是最糟糕的辦法,有人想到了雜交,用東北虎或其他虎來補充華南虎種群,然而這樣一來,將導致純種華南虎的消亡。半個世紀前,布拉格動物園出於權宜之計,曾在野馬譜系中摻入一頭家馬配種,其短視行為,至今仍受到各國學者的諷刺和譴責。因此在1986年4月在美國召開的「世界老虎保護戰略學術會議」上,各國專家一再強調,中國首先必須建立一部科學、完整的「中國虎譜系簿」。據報道,華南虎譜系建檔工作終於在2004年6月30日正式啟動,然而最可怕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中國動物園里的華南虎,有一部分其實是雜交的「混血虎」,血統可疑,大大減少了其有效種群。
近兩年,一個名叫全莉的外籍華人掀起了拯救華南虎新浪潮。這是一個奇女子,沒有專業背景,惟一的資源就是非常喜愛老虎,因此在英國發起了一個「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她異想天開,認為如果對放虎歸山,進行野化訓練,生下的虎崽當然是野生虎,也許這一舉措將最終拯救華南虎的命運。她的計劃得到了國家林業局的支持,目前已有4隻華南虎前往非洲留學,學習野外捕食的生存技能。事實上,這一計劃無法解決近親繁殖問題,也無法解決華南虎野外生存的生態體系問題,因此許多專家持懷疑態度。
美國有完備的保護動物的法律,虐待、遺棄小動物輕則罰款、拘留,重則判刑。對動物的保護是一項公益事業,由會員繳納會費,也有很多人捐贈遺產,由專門的公益機構來做。
在美國抓捕螃蟹不犯法,美國螃蟹不是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