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哪種情況精神病不付法律責任

哪種情況精神病不付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4 16:25:53

Ⅰ 精神病傷人為什麼不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我在互聯網上查詢的情況:精神病人傷害他人的,如該病人本身有財產,先從其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單位擔任監護人除外,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民事責任。

Ⅱ 為什麼精神病犯罪不承擔法律責任

這里你要注意抄區分一個概襲念:就是正常人激情犯罪和精神病人的犯罪行為.
激情犯罪是人短暫的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從而在一種沖動的支配之下,做出的一種犯罪行為,使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會迫使他不得不去這么做,他的意思表示能力還是沒有失去,所以激情殺人還是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
但是,精神病人的犯罪就不一樣了,因為精神病人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因此,精神病人做出的我們不能叫它行為,因為行為是要有意思表示的,但是精神病人沒有意思表示能力.所以,他們的犯罪我們只能說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行為.
在分清楚這一點後,你就應該知道,因為事件是客觀的,不帶有任何主觀因素的,因此法律對於事件的態度,是比較尊重的,也就是說,法律不會對一個事件去作出是非的判決,事件只是法律用來分析的階梯.
因此,法律不會對一個精神病人所做的事情去判決,這是法的精神.

Ⅲ 精神病人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嗎

「雖然精神病的抄確是一個人的責任能力喪失或者減輕的事由,但是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採用『三分法』,即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和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18條第2款還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而判別精神病患者「傷人」時究竟屬於何種情形,則需要司法精神病專業機構來判別。「首先判明行為人是否存在某種法定的精神障礙,然後進一步判明行為人是否由於這種精神障礙而喪失了辨認行為和控制能力,所謂生物學標准和心理學標准混合使用,缺一不可。」

Ⅳ 精神病患者犯罪承擔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患者犯罪根據不同情況下考慮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哪種情況精神病不付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精神病患者犯罪需要進行精神疾病司法鑒定: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是司法鑒定項目之一,在審理案件中,對涉及法律問題的當事人。懷疑患有精坤病時,由司法機關聘請精神病科醫師和法學工作者共同進行精神狀態的檢查、分析、判斷和評定。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的對象和任務是:判定當事人有無精神病;有無責任能力;判定確屬精神病患者實施危害社會行為時,有無辨認和控制能力,有無行為能力;對犯罪之後出現精神病而未判決的被告人,提出能否適用刑罰的意見。

對於在押犯發生精神病者,提出適當醫療的意見;判定民事當事人有無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從而確定遺囑、合同、買賣、贈與、婚約、契約、租賃等法律行為是否有效。

對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需要綜合判斷,不能認為患有精神病就一律認定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應根據各種精神病的不同性質、病程的不同階段,臨床表現等具體分析有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

Ⅳ 精神障礙觸犯法律用付責任么

1、精神病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對於間歇性精神病人在非發病期間專的行為,需要承屬擔法律責任。由於不知道樓主所說的「精神障礙」屬於哪種情況,所以無法給你准確的回答。另外,精神疾病是需要司法鑒定才可以免責的,不是誰說了就算的,這點希望樓主明白。 2、對於精神疾病患者,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近親屬可以作為監護人,配偶為第一監護人,以此類推。 3、其監護人只需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賠償被害人的損失,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4、這個和年齡沒有關系,只要是精神疾病患者,都無需承擔法律責任。

Ⅵ 哪種精神病不負刑事責任

你好!省級以上的司法鑒定機構對精神病進行鑒定,只要患有精神病,會根據精神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Ⅶ 精神病犯罪在什麼情況下不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患者對其處於病發狀態下所實施的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其監護人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Ⅷ 精神病要達到哪種程度可以不用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專門的鑒定機構所作的鑒定都是有效的,最好到省級以上的精神病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只要患有精神病,會根據精神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Ⅸ 精神病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目前的規定是不追究或者從輕

實際上應當從重
1 防治某些人假借回精神病的名義答來趁機違法
2 精神病本來對社會基本就沒什麼貢獻了,所以如果危害了社會,人道毀滅似乎對社會更好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們自然是保護和寬恕弱者
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不能讓個別的人,毀滅了整個社會的和諧

Ⅹ 什麼樣的精神病犯罪了才不承擔責任

針對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種類的相關規定, 依據我國刑法第18條的規定和有關的司法精神病鑒定實踐及司法實踐經驗,應完全負刑事責任的責任能力完備的精神障礙人包括精神正常時期的「間歇性精神病人」 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18條第2款的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 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的,其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責任能力完全具備,不符合無責任能力和限制責任能力所要求的心理學(法學)標准,因而應當對自己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這里,間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的時候,是指上述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徹底緩解期,以及某些陣發性精神病(如癲癇性精神病)的非發病期。結合案例1的情況來看,某甲雖系間歇性精神病患者,但是其傷害其妻致死的行為,是在其精神正常時候所為,因此應當負故意傷害致死的刑事責任。 「間歇性精神病」不是我國臨床精神醫學和司法精神病學所使用的專業術語,而是刑事立法根據社會公眾的日常觀念,在我國多次刑法草案中以及現行刑法典中使用的一個法律術語。現行刑法第18條第2款明文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我國司法精神病學一般認為,刑法中所說的「間歇性精神病」,是指具有間歇發作特點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鬱症、癲癇性精神病、周期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癮症性精神病等。

熱點內容
許建法院 發布:2025-05-08 14:32:42 瀏覽:838
法院三強化 發布:2025-05-08 14:05:40 瀏覽:469
律師非訴業務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8 14:04:55 瀏覽:54
有限責任公司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5-08 14:04:39 瀏覽:274
柘榮縣律師 發布:2025-05-08 13:56:07 瀏覽:569
行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 發布:2025-05-08 13:56:05 瀏覽:268
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在合同法的不同 發布:2025-05-08 13:56:02 瀏覽:188
北京刑事律師咨詢 發布:2025-05-08 13:55:12 瀏覽:320
公路工地試驗室化學室廢品處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8 13:47:48 瀏覽:618
民法典文章 發布:2025-05-08 13:25:41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