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規范性文件法律效力
⑴ 什麼是部門規章 效力
部門規章效力是指由特定政府部門制定的規章在法律上所產生的約束力和效應。
具體來說,部門規章效力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1. 部門規章的定義。
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以及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機構,為了履行其行政管理職責,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這些規章是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的管理需求而制定的。
2. 部門規章的效力范圍。
部門規章效力具有特定的適用范圍,通常局限於某一行業或領域內部。這些規章在該部門內部具有法律約束力,必須得到遵守和執行。同時,部門規章也是法院審理相關案件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3. 部門規章的法律效力層次。
在法律體系中,部門規章的效力層次低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其他規范性文件。它們是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針對特定行業和領域的具體問題進行細化規定。因此,部門規章的制定必須遵循憲法和法律的原則和精神。
總之,部門規章效力是特定政府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產生的法律約束力和效應。它是國家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規范行業管理、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應用中,相關部門應當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和修改部門規章,確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⑵ 規范性文件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主觀:
什麼是規范性文件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故名稱為規范性文件。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涵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通常對於規范性文件的理解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情況。廣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狹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目前這類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體非常之多,例如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國家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外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法律上稱之為抽象行政行為。由於這類行政規范性文件纖消數量多,涉及面廣,是行政管理權和行政強制力的體現,直接關繫到公共利益、社會秩序和公民的切身利益,因而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對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監督也在逐步加強。例如顫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如果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該文件的申請。此外,國家法律對於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許可權正在逐步予以嚴格規范。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四條規定,除了法律規范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以上是網小編為您整理的規范性文件的相關資料,如有其他疑問,歡迎在毀洞知線咨詢。
⑶ 部門通知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部委的通知,從法律效力層面講,屬於行政規章。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有法律效效力。政府部門發的通知一般講不是法律。但是還要區分情況,看哪一級的政府部門,如果部門就是國務院的部門的通知屬於是行政規章(廣義的法律)。省以下的部門通知屬於規范性的文件,不是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前款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含規章。
⑷ 什麼叫規范性文件
規范性文件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以下是關於規范性文件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特點。規范性文件通常是由政府機構、政府部門或相關的法定組織制定的,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這類文件的特點是具有普遍約束力,針對的是不特定的多數人或事。它們往往是對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活動進行規范、管理和指導,確保相關活動在法律框架下進行。
2. 內容範圍。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廣泛,包括但不限於行政法規、規章、命令、通知等。它們可以是針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規定,也可以是針對行業內部的操作規范。這些文件通常涉及到公眾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社會各領域的運作規則。
3. 法律效力。由於規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制定過程需要遵循法律程序,確保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一旦發布,相關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其中的規定,否則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罰。
總之,規范性文件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通常由政府機構或相關部門制定,用於規范社會各領域的活動,確保相關活動在法律框架下進行。這些文件涉及到公眾的權利和義務,對社會公共事務和行業內部操作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⑸ 部門規章的法律效力
效力低於法律。部門規章就是一般指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規章是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
法律法規的效力等級排序
我國法律層面一般有4個等級,法律(含憲法)、法規、行政規章(含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誰的效力大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國務院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法規與規章的區別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法律體系框架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為法律,由全國人大通過。第二層為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分為國務院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由國務院通過的是國務院行政法規;由地方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是地方性法規。第三層為規章,規章分為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由國務院組成部門以部長令形式發布的是國務院部門規章,由地方政府以政府令形式發布是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由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發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⑹ 地方政府部門(比如教育廳、教育局等)出台的文件有法律效力嗎這些文件屬於何種性質
有法律效力。這些文件被稱謂部門規范性文件(某些地方性法規已有這樣的法定稱謂),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位於我國法律體系的最底層。
一旦它們與法律、法規、規章抵觸,將被宣告無效。但宣告無效必須由法定主體經法定程序來進行。一般可能是這些部門的本級政府或者其上級部門。法院也有可能因為這些文件違法而拒絕適用,使得這些文件在司法領域形同虛設。
地方政府部門依據這些文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相對人不服的話,可以提起行政復議,若文件違法,還可向復議機關一並要求審查這些文件的合法性。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是,也有權對這些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適用。
總之,包括部門規范性文件在內的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是當今被實際適用最多的社會學意義上的「法律」,但它們的合法性在整個實體法體系中是最低的,易受質疑。事實上,大量的政府部門違法行使職權的情況依據的正是這類文件。
看了你的問題補充,
首先,這份文件毫無疑問有法律效力。
其次,這份文件屬於部門規范性文件。(見《廣東省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注意,這是一部地方政府規章,是《立法法》意義上的法律,效力比你提到的部門規范性文件高)。
再次,你要確定這部文件的沒有效力的話,最好查找它的上位法,一旦它跟上位法抵觸的話,那你的官司就贏了一半。之所以是一半,因為你還要依靠有權機關宣告它無效或者法院審查決定不適用這份文件。
最後,就這個案件而言,是一個合同糾紛案件而已。問題是你的學生當事人要解除合同,你最好先研究合同法里這部分的規定,合同法是法律,比部門規范性文件的效力高多了。
最後的最後,你有問題再問我也可以。
⑺ 規范性文件效力排序
法律體系按照法律效力等級依次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九條地方性法規、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公布後,及時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中國人大網、本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網站以及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文本為標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