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民事法律權利義務責任

民事法律權利義務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7 10:32:02

① 您好,請問民法上監護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構成,以及法律責任具體是什麼呢

民事法來律關系,指源 基於民事法律事實並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
民事法律關系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法調整社會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義的社會關系;
狹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② 侵權屬於民事責任還是民事義務

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回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答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③ 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權利.民事義務及民事責任的關系

民事法律事實是能夠引起法律權利義務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行為;
民事權利是自己或讓他人從事一定行為的資格;
民事義務是自己所必須履行的一定職責;
民事責任是沒有完成民事義務所產生的責任、後果。

④ 民法上監護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構成以及法律責任是什麼

這位知友,民事法律關系,指 基於民事法律事實並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形成的專民事權利屬義務關系,是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
民事法律關系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法調整社會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義的社會關系;
狹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
作為民事法律關系從構成要素的角度看 監護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監護人與被監護人 內容即監護權利與義務關系 客體即對於被監護人的人身與財產的照顧、監管等。其次 監護法律關系又區別於一般的關系單一、對應的法律關系。監護法律關系是一種復合型的法律關系 。

⑤ 什麼是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

1. 民事權利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某種利益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

2. 民事義務是指義務主體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權利限定的范圍內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約束。

3. 民事權利的內涵:

①權利人在法定范圍內享有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

②權利人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

③權利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國家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給予保護。

④也有的學者認為權利之本質為法律上之力,權利是由「特定利益」和「法律上之力」兩個因素構成。

民事權利是民事法律規范規定或確認的民事主體的權利。權利人可以在法定范圍內享有某種利益或實施一定的行為。

權利人可以請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其享有或實現某種利益。權利人因他人的行為而使其利益受到侵害時,可以請求有關國家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予以保護。

4. 民事義務的根本特性:

在於其約束性,即為滿足權利人的需要義務人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否則,義務人就會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5)民事法律權利義務責任擴展閱讀:

1. 民事權利的分類:

(一)以民事權利所體現的利益的性質為標准,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

(二)以民事權利的作用為標准,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三)以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為標准,分為絕對權與相對權。

(四)以民事權利的依存關系為標准,分為主權利和從權利。

(五)以民事權利與主體的關系為標准,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

(六)以民事權利是否已經取得為標准,分為既得權與期待權。

(七)以民事權利是否是民事法律關系中存在的權利為標准,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

2. 民事義務的分類:

(1)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

根據義務發生的根據,民事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直接根據法律規定產生和而非由當事人約定的義務,如不得侵犯他人財物的義務。約定義務是指由當事人自行約定義務,如合同債務人的義務。

(2)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

根據義務的內容,民事義務可分為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積極義務,是指以義務人須為一定行為(作為)為內容的義務,如交付財物的義務。消極義務,是指以義務人須不為一定行為(不作為)為內容的義務。如不幹涉所有人行使權利義務。

(3)專屬義務與非專屬義務

根據義務與義務主體的關系,民事義務可分為專屬與非專屬義務。專屬義務是指義務人不得將其移轉給他人負擔的義務,如某特邀演員演出的義務;非專屬義務,是指義務人可將其移轉給他人負擔的義務,如償還欠款的義務。

參考鏈接:民事權利-網路

⑥ 以下屬於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有( )

B、賠償損失、C、違約金、D、賠禮道歉

承擔民事責任有以下方式:停止侵害內;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容財產;恢復原狀;修理更換、重作;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民事責任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的內容構成,包括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侵權責任。

(6)民事法律權利義務責任擴展閱讀:

民事責任的分類

1、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2、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3、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4、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⑦ 請問民法上監護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構成以及法律責任是什麼

民事來法律關系,指源 基於民事法律事實並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
民事法律關系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法調整社會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義的社會關系;
狹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⑧ 民法通則中的權利義務一致原則和平等原則

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原則和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體系的基本原則或核心原則,是調整民事法律關系所必須遵循的法則。

一、平等原則是調整法律關系的重要原則:
民法上的平等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有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雙方,在民事活動中的行為均應遵循這樣的准則。中國民法的平等原則是當今商品經濟規律的屬性,是現代法制的基本原則,在當代不同國家不同階級屬性的人類社會,固然其階級性質有別,但在不同的民事法律制度上,相同的一點都是把平等原則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和調整商品關系的基本方針。

二、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是調整民事法律關系所必須遵律的法定原則:
(1)從法律關繫上講,二者是同時產生的,是相對應的一對范疇。沒有權利,就沒有義務,沒有義務,也就沒有權利。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從法律關系的主體來說,一方面,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又是義務的承擔者。既沒有脫離義務單獨存在的權利,也沒有可以摒棄權利而單獨履行的義務。所以說,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規定中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另一方面,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也就是說,公民享有權利需要條件,這個條件的實現依靠義務來創造,如果不履行義務,那麼權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公民能夠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就根據公民所盡的義務確定;同樣,公民的義務,也是根據它所享有的權利確定的。
(3)從我國來說,社會主義制度下,公民得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公民權利的充分實現,可以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地承擔對國家和社會地責任,盡自己的義務。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又反過來為公民權利的實現提供和創造了條件。
(4)對公民的要求來說,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必須用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原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既要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又要自覺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在行使權利時,要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和他人權利的義務

⑨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而依法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民事責任是 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版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權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熱點內容
公司破產重組法律實務 發布:2025-05-15 07:35:06 瀏覽:788
新肺炎有辦法治沒 發布:2025-05-15 07:29:27 瀏覽:10
法院法官最怕什麼 發布:2025-05-15 07:29:24 瀏覽:922
婚姻法19條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5 07:29:21 瀏覽:759
眾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5 07:29:16 瀏覽:597
南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5 07:25:45 瀏覽:160
法院規章審查 發布:2025-05-15 07:17:55 瀏覽:24
立法算宏觀調控嗎 發布:2025-05-15 07:05:55 瀏覽:998
勞動法關於停電上班的規定 發布:2025-05-15 06:51:45 瀏覽:333
網上律師靠譜嗎 發布:2025-05-15 06:29:17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