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卡銷售法律責任
A. 辦會員卡後老闆跑了算詐騙嗎
法律分析:當您辦理會員卡後,老闆突然消失的情況,並不一定構成詐騙。根據相關法律解釋,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較大數額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如果老闆在您辦卡後店鋪仍正常運營並提供服務,那麼這種情況不應被視為詐騙。您可以搜集相關證據,向法院提起訴訟。但如果老闆是用提供服務或優惠的借口誘騙您充值辦卡,那麼這屬於詐騙行為,應由公安機關介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明確規定,使用詐騙方法實施非法集資,並具有特定情形的,應按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這些特定情形包括: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導致無法返還資金;肆意揮霍集資款,導致無法返還;攜帶集資款逃匿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則對詐騙罪進行了具體規定,根據數額的大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將面臨不同的刑事處罰。如果法律有其他相關規定,應依照規定執行。
B. 會員卡退卡按原價退違法
會員卡退卡按原價退違法 產生消費糾紛的可以: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進行申訴。
4、根據合同約定的處理。
會員客戶如有特殊原因需要退卡的,客戶在此之前的消費則按原價計算、扣除後,卡內所剩餘款退還,如會員卡辦理時,有購卡贈品或服務項目的,退卡時按原價結算。
這里說的會員卡,其實就是很店在使用的貴賓卡。在以往,美發店會員卡是採用贈送方式,或是消費滿一定額度就可以擁有一張會員卡,以方便顧客在往後的消費時,可以享受打折的優惠。而現在採取先支付人民幣後消費使用的卡已經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會員卡。因此,過於容易得到的優惠,顧客反而不是那麼在意。顯然,由以上的角度來看,會員卡採用銷售方式,無疑是比贈送來得好。再者,將會員卡賣給顧客,除了會讓顧客較為在意之外,嚴格來說,對於店方並沒有多大好處,甚至可以說是賠本的,因為持會員卡來消費的顧客,都必須打折扣,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還要賣會員卡呢?因為會員卡可以幫助設計師穩定顧客,減少流失。尤其是在如此競爭的環境中,減少流失等於是增加創造業績的機會,所以,會員卡一定要賣,一方面可以幫設計師的忙,另一方面也可以補貼業者因打折扣而帶來的損失。
法律依據: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一條規定:發卡企業或售卡企業應依單用途卡章程或協議約定,提供退卡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C. 儲值會員卡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的定義為:「企業發行的,僅限於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包括以磁條卡、晶元卡、紙券等為載體的實體卡和以密碼、串碼、圖形、生物特徵信息等為載體的虛擬卡。」我國目前雖未對預付式會員卡進行統一的界定,但我們可以總結出構成預付式會員卡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
1、消費者提前支付價款獲得會員資格;
2、消費者的消費需具有持續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