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承諾發工資有法律效力嗎
Ⅰ 口頭承諾工資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工資口頭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侍世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皮中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老握肢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Ⅱ 口頭承諾保底工資合法有效嗎
法律分析:口頭承諾的工資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一般是以書面的形式才具有法律效力;
二、最好以書面的形式,要求雙方簽字確認或者蓋公章。
法律依據:《最低工資規定》
第五條 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第六條 確定和調整月最低工資標准,應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
確定和調整小時最低工資標准,應在頒布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的基礎上,考慮單位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因素,同時還應適當考慮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工作穩定性、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福利等方面與全日制就業人員之間的差異。
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具體測算方法見附件。
Ⅲ 口頭承諾工資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協議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口頭協議的有效條件與一般合同無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合同雙方當事人要具有締約能力。簽訂合同的當事人各方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合同各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實。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行為人希望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在意志與外部表示一致。法律依據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訂立合同,當事人有權申請變更或撤銷。
第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餘肆法》規定,凡因欺詐或脅迫訂立並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行為掩蓋非法目的訂立的合同、損害社會公祥毀歲共利益的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一律無效。
口頭協議雖然有效,但畢竟口說無憑,若雙方僅存在口頭協議,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爭議時,一方想要維護自身權益,客觀上存在舉證困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謹睜立。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