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實用的法律知識
A. 你一定要知道的10條法律知識
生活中的10條法律小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生活中的10條法律小知識
1、小孩橫穿馬路致人損害,誰賠?《民法典》1188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2、什麼是法定繼承?法定繼承,是繼承的一種基本方式,指被繼承人生前未立遺囑處分其遺產或遺囑無效時,全體繼承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等繼承其遺產的繼承方式。
3、撫恤金和生活補助費可以作為遺產繼承嗎?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下來的個人合法財產。遺產的范圍,是指被繼承人死亡之時可供繼承人繼承的遺產,並非被繼承人的任何財產都可由繼承人繼承。
死亡撫恤金是社保部門給予死者張某直系親屬的財產,不是遺產,屬於死者的近親屬共有,但可以參照遺產分割原則進行處理。生活補助費是在死者死亡後,由國家發給死者親屬的費用,用以優撫救濟死者家屬中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不屬於死者的遺產,一般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4、如何從法律上判斷民間借貸約定利率是否合法?民間借貸屬於高風險事件,法律規定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以不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為限。2020年8月20日,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LPR的4倍為標准,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高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5、改嫁媳婦贍養公婆是否可繼承房產?《民法典》第1129條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6、幫騙子隱藏財物有罪嗎?《刑法》第312條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由此可見,應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論處。
7、宏殲笑調戲女青年只是尋開心的小事嗎?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猥褻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情節惡劣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8、兄弟姐妹有無相互撫養的責任?我國民法典明文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撫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之勞動能力又缺之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兄弟姐妹,同出一源,從小生活在一個家庭里,關系十分密切,當面對父母雙亡,或者父母無力負擔未成年的弟妹的時候,不能不念骨肉之情而置之不顧。
9、「改芹罰者不打,打者不罰」的論調有法律根據嗎?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兩種承擔方式,一般民事責任以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為原則;而刑事上對犯罪分子的就不僅是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的問題,同時還應該給予最嚴厲的懲罰。「罰者不打,打者不罰」是犯罪分子毫無根據的狡辯。
10、和現役軍人結婚須更自律?我國法律對軍婚給予特殊保護,刑法第259條第1款規定,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58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軍人職業和使命的特殊性,決定其婚姻家庭關系不同蔽含干普通家庭。
現役軍人為了保家衛國,遠離家庭,艱苦奮斗。對軍人婚姻家庭的破壞,嚴重傷害軍人及其親屬的感情,影響軍人安心服役,進而影響部隊穩定和戰鬥力。
B. 小學生法律小知識
小學法抄律小常識10條:
學生騎車時應注意安全:
1、不要用你的頭和手伸出窗外;
2、下車時不要擁擠,
3、不要用武力奪取機動車;
4、不要把東西扔出汽車。坐在前排的人不應該和司機交談,這會影響司機的安全駕駛。
學生走路時要注意安全:
1、走在右邊;
2、不要追逐,玩游戲,在公路上玩球;
3、過高速公路時,要看清前後,確保安全通行,有斑馬線或立交橋,要走斑點線或立交橋,不要闖紅燈!不要亂扔過往車輛。
防拐賣小常識:
1、一人在家時,一定要關好門窗。如有人敲門,先要從貓眼或門逢中看清來的人是誰,再決定是否開門。
2、單獨外出時不要喝陌生人的各種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給的糖果或其他食物,不要到荒涼或偏僻的地方玩耍。發現壞人,或者碰到緊急的事可以打110報警救助。
3、不要隨便買路過攤位上的烤羊肉串等東西吃,路邊的東西是不衛生的,吃了很容易生病。
C. 哪些法律常識是農村實用的
農村實用的法律常識有以下幾點:
1.土地承包與流轉相關的法律常識。
在農村,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資產之一。與土地承包、流轉、徵收等相關的法律常識尤為重要。農民應了解《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自身的土地權益,如承包期限、土地流轉的方式和條件、土地徵收的補償標准等。這些法律常識有助於農民保護自身土地權益,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造成損失。
2.農村宅基地相關的法律常識。
農村宅基地是農民安居樂業的基礎。與宅基地申請、使用、轉讓等相關的法律常識,如《宅基地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規定,農民應當有所了解。這有助於農民合理申請宅基地、正確使用宅基地,避免因違規操作而導致權益受損。
3.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常識。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知識產權問題日益突出。農民應當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知識產權相關法律,了解農產品質量標准、品牌保護等知識。這有助於農民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護自身品牌權益,避免侵權糾紛。
4.農村常見合同糾紛的法律常識。
在農村,買賣、租賃、勞務等合同糾紛時有發生。農民應當了解合同簽訂、履行、變更及糾紛處理等方面的法律常識,學會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有助於減少合同欺詐,維護農村市場的正常秩序。
總之,以上農村實用的法律常識是農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了解和掌握的。這不僅有助於農民保護自身權益,也有助於推動農村社會的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