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老闆觸犯法律會計連帶多大責任

老闆觸犯法律會計連帶多大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7-02 16:16:06

Ⅰ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公司里的會計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要看個人主觀意願。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且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必須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會造成擾亂金融秩序的危害結果,而希望這種結果發生。過失不構成本罪。
要看行為人的主觀,是否明知其行為的性質,沒有決策、沒有分紅、沒有合同也可能構成此罪,客觀上,行為人的行為幫助公司完成了「非吸」,出納也是公司的主要、重要的直接責任人。

一個「非吸」案子,公司的出納、會計等財務人員、業務骨幹11人均被檢院以「非吸」提起公訴。處罰:依照刑法第176條的規定,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犯罪的法定刑處罰。

Ⅱ 公司逃稅60多萬,會計需承擔什麼責任

「逃稅」(Tax Evasion),又稱「非法避稅」,泛指使用不合法的手段企圖不支付有關的課稅。在某些國家,逃稅是刑事犯罪,案情嚴重者可被判處死刑。
廣義的逃稅是指納稅義務人採用各種手段逃避納稅的一種行為。具體可分為兩種:(1)採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在西方國家一般稱「逃稅」,在我國稱「偷稅」、「抗稅」、或「漏稅」,(2)採用合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稱為「避稅」。狹義的逃稅指納稅義務人採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
納稅義務人採用種種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在資本主義國家,逃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採取非法手段逃避納稅;一種是採取合法手段逃避納稅。前者稱逃稅,後者又稱避稅。狹義的逃稅是指利用非法手段,不按稅法規定申報納稅的一種違法行為。如利用漏報、少報、不報應稅收入、收益;偽造賬證,隱匿財產,甚至賄賂稅收官員等非法手段逃避納稅。
廣義上逃稅還包括納稅人因疏忽或過失沒有履行稅法規定的納稅義務的行為。逃稅不是專門的法律術語,但依據我國稅法及有關規定,可概括出以下幾點:(1)逃稅為法律明文規定禁止的行為,它是一種違法行為。(2)依法納稅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3)扣繳義務人須依法代扣、代收、代繳稅款。(4)對逃稅者採取一定行政措施。廣義地逃稅,應包括偷稅和抗稅。後者是列入刑事犯罪范疇的,是逃稅發展的極端成果。偷是秘密的,抗是公開的,表現形式不同,性質無大區別。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16

熱點內容
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具體方式 發布:2025-07-03 08:49:35 瀏覽:302
援務會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03 08:47:59 瀏覽:70
過關沖刺試卷十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03 08:46:25 瀏覽:410
公司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3 08:45:53 瀏覽:558
司法局防艾 發布:2025-07-03 08:08:38 瀏覽:915
靈溪法院圖片 發布:2025-07-03 08:04:25 瀏覽:310
李佳和鵬行政法 發布:2025-07-03 07:48:38 瀏覽:179
女方婚內出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3 07:38:43 瀏覽:220
睚眥司法 發布:2025-07-03 07:24:51 瀏覽:507
小條例 發布:2025-07-03 07:24:05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