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時公司的法律責任
『壹』 行政復議機關與行政復議機構的法律責任的區別
行政復議機構是行政復議機關設立的專門辦理行政復議事項的工作機構,它在行政復議機關的直接領導下,負責處理有關行政復議的日常事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行政復議機構的法律地位,主要有三個特徵:
一是,行政復議機構地位的非獨立性。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的法制工作機構,充當行政復議機構。在人民政府作為行政復議機關的情況下,行政復議機構即為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機構;在政府工作部門作為行政復議機關的情況下,行政復議機構即為部門的法制工作機構。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機構是政府的辦事機構,負責協助政府領導辦理專門事項,沒有外部行政管理職能,部門的法制工作機構是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更沒有外部行政管理職能。
二是,行政復議機構地位的從屬性。行政復議機構完全從屬於行政復議機關,它只對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首長負責,與其他行政機關和行政復議機構沒有從屬關系。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復議機構完全從屬於行政復議機關,並不意味著它與其他行政機關就不存在任何關系。事實上,行政復議機構作為行政復議機關的工作機構,基於行政復議機關之間的層級關系,它們的行政復議機構之間也必然存在業務上的層級關系。例如,人民政府對所屬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工作(包括行政復議工作)負有行政領導之責,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工作(包括行政復議工作)也負有業務領導或者指導之責,體現這種領導、指導關系的大量事宜,是由行政復議機構具體落實的。有些事宜,也能交由行政復議機構去做。例如,維持行政復議機關各自的行政復議機構之間的工作聯系、進行業務交流,提供和處理有關的報表和信息資料,請示和答復有關具體問題,等等。
三是,行政復議機構地位上的專業性。行政復議是一項法律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一些程序性事宜及大量的具體事務,都要由行政復議機構在行政復議機關領導下獨立完成。因此,必須建立一支高度專業的行政復議機構,配備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行政管理知識的人員,才能承擔起繁重的行政復議任務。在這點上,行政復議機構與其他內部工作機構有著一定程度的不同。
4.行政復議機構的職權
在行政復議法公布以前,行政復議機構完全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內部工作機構存在的。在職權設置上,行政復議機構也完全類同於其他內部工作機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弊端。首先,盡管對於行政復議的程序和規則,有關法律法規作了具體規定,但是沒有賦予行政復議機構完全依法辦事的權力和義務,而是事事聽命於行政復議機關行政首長的指示。由於有的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首長法律意識不強,或者出於其他考慮,不願意履行行政復議職責,致使行政復議機構也無所作為。在這種情況下,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復議的威信和功能產生了懷疑。其次,強調事無巨細均由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首長決定,行政復議機關與行政復議機構之間沒有相應的職責分工。這樣,無論是程序問題,還是實體問題,行政復議機構都不享有自行決斷的資格和權力。行政復議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經過行政復議機關的認可以後,才能進行到下一步。行政復議機構忙於時時向行政復議機關請示匯報、尋求答復,而行政復議機關對行政復議機構的請示匯報也疲於應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實踐中許多行政復議案件久拖不決,原因就在於此。為此,行政復議法對行政復議機構的職責作了具體規定,主要是: 第一,對符合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獨立作出受理的決定;
第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第三,審查被申請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適當,擬訂行政復議決定;
第四,處理或者轉送申請人對有關規范性文件提出的審查申請;
第五,對行政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依法提出處建議;
第六,辦理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第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對這些職責,行政復議機構可以直接以自己名義辦理,無須事先報請行政復議機關同意。
『貳』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說明,被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未按照行政復議決定要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違反規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七條追究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指出,拒絕或阻撓行政復議人員調查取證、查閱、復制、調取有關文件和資料的行為,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或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表明,行政復議機關或行政復議機構未履行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行政復議職責,經有權監督的行政機關督促仍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第六十五條說明,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行為,行政復議機構可以向人事、監察部門提出對有關責任人員的處分建議,也可以將有關人員違法的事實材料直接轉送人事、監察部門處理;接受轉送的人事、監察部門應當依法處理,並將處理結果通報轉送的行政復議機構。
(2)行政復議時公司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是為了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在解決行政爭議、建設法治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制定的。該條例於2007年5月23日國務院第177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叄』 市政府在辦理行政復議時應該履行哪些職責
市政府在辦理行政復議時應履行以下職責:
- 審查和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全面審查行政復議申請,確保其符合法律要求,並決定是否受理。
- 搜集證據:向相關組織和個人搜集證據,查閱文件與資料,以便准確評估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 評估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評估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且合理,為擬定行政復議決定提供依據。
- 擬定行政復議決定:在復議決定中明確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且適當,並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
- 處理或轉交對相關規定的審查請求:在必要時,處理或轉交對相關規定的審查請求,確保行政復議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 提出依法處理的建議:對行政機關違反復議法的行為,依法提出處理建議,維護行政復議制度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 處理不服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訴訟:負責處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而提起的行政訴訟,確保行政復議決定的合法性和可執行性。
- 履行其他法律規定的職責: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其他與行政復議相關的職責,如維護公民權益、促進公平正義、確保行政程序的合規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