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談婚姻
1. 在法庭上法官說我享有婚姻自主權的時候,我如果在法庭上說祝法官早日壽終這句話的話會怎樣呢
法官說你有婚姻自主權,不單單針對你,實際上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沒有貶義的意思。你如果在法庭上祝法官早日壽終,就太惡毒了。輕者對你批評教育,重者因擾亂法庭秩序可能讓你退出法庭。
2. 從法律的角度談對婚姻的看法
談自己對婚姻的看法,也許這就是愛情的樣子
十一情感觀
2018-08-10
關注
你是否願意嫁給這個人,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你都將毫無保留地愛他,對他忠誠,直到永遠?
01
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外在條件吸引,她長得好看,帶出去才有面子;他身材高大,後代基因才會變強;他經濟條件不錯,今後的生活可以輕松一些。
可是,到老了才知道,幾十年的相知相伴,一起成長,共同經營婚姻,這樣建立起來的信任和懂得,才是最重要的。
02
「婚姻是一起過日子,吃飯、喝茶、睡覺。結婚對於我來說,是個挺難的事兒,我自己都擺弄不好自己,再找個女的來,不是找麻煩嗎?
可是我在當時的一瞬間,突然停止思考,突然天地清澈,突然覺得和我老婆結婚是件特別對的事兒。之後我偶爾想,我老婆是否學過法術,在那一瞬間,對我這個麻瓜下了毒手。」
這是馮唐對自己婚姻的有趣總結。總有人說,婚姻會把愛情埋葬。其實你仔細想一下,戀愛是你們兩個人,婚姻也是你們兩個人,真正埋葬愛情的是什麼?是久處兩相厭,是隔閡兩不宣,是談情偏講理。
03
婚姻不是兩人對峙,而是互相遷就,不是把自己變成對方,而是和對方好好相處。好的婚姻,講的是愛,是情話。
婚姻最好的樣子,無非就是這樣,說來說去的情話不過是要你開心,撇東撇西唯獨撇不下是你,最開始是你,結尾也是你
3. 法庭上怎麼說法官才認定夫妻感情破裂
在法庭上緊密結合婚姻法的有關規定並對婚姻生活中的瑣事進行抽象總結。回
1、婚姻基礎答。包括雙方是否自由戀愛、戀愛時間長短及婚前了解是否充分等。
2、婚後感情。比如結婚後雙方是否經常發生矛盾?對方是否存在過錯等。
3、夫妻感情破裂與否的原因是什麼。在對婚後感情狀況進行陳述後,在此處就要抽象總結一下夫妻感情是否破裂。
4、夫妻感情的現狀。比如雙方是否已經分居、分居時間長短、近期是否還有交流及交流的內容等。
5、有無和好的可能。對於這點,無論原告與被告是否認為夫妻感情已經破裂,都要圍繞是否
可能和好進行辯論。如果認為已經破裂且無和好的可能,則要闡述破裂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同時還要闡述這個深層次的原因是根深蒂固且無法改變。如果認為尚未破裂,則要闡述雙方沒
有原則性的矛盾,矛盾的深層次原因可以被改變以及未來修復夫妻感情的可能途徑是什麼等。
4. 在法官面前怎麼說夫妻不成婚
只要有合法的結婚證,
就是合法的夫妻,
法律上就認為你們是夫妻,
如果沒有結婚證,
你們過的在和睦,
法律上是不會承認的,
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望採納,
謝謝了。
5. 為什麼離婚率越來越高 家事法庭法官揭秘婚姻破碎真相
人與人不同
城鄉不同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
因人而異,糾紛都不同
6. 離婚法官會問些什麼問題
1、法官主要會圍繞夫妻感情有沒有破裂問問題;
2、然後還會圍繞夫妻共同內財產問問題;容
3、法律依據:《婚姻法》(2001修正)第三十二條【離婚訴訟】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7. 如果你是法官,如何判定當事人是否應該離婚
判定當事人是否應該離婚,是依據雙方當事人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為原則。如果一方出示證據證明了夫妻感情已經破裂,就應該依法宣判夫妻倆離婚。
《婚姻法》規定:
第三十二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
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
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准予或不準離婚應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作為區分的界限。判斷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應當從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綜合分析。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凡屬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可依法判決准予離婚。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
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後,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
6.包辦、買賣婚姻、婚後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滿3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又分居滿1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
8.一方與他人通姦、非法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對方提出離婚的。
10.一方好逸惡勞、有賭博等惡習,不履行家庭義務、屢教不改,夫妻難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滿二年,對方起訴離婚,經公告查找確無下落的。
13.受對方的虐待、遺棄,或者受對方親屬虐待,或虐待對方親屬,經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諒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
8. 在離婚訴訟中法官一般會從哪些方面分析夫妻感情狀況
法院判決離婚主要有兩個標准,一是從事實上判斷感情是否破裂,另一方面是從法律上推導感情是否破裂。
離婚訴訟中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實判斷
事實判斷產生的依據是我國司法實踐總結的經驗,主要從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綜合分析。法律推導則是看婚姻關系是否出現了法律規定的法定事由。
1、離婚訴訟中夫妻雙方的婚姻基礎
婚姻基礎,就是看婚姻關系建立時未婚男女雙方的感情真實狀況。應該從雙方結合的方式、戀愛時間的長短、結婚的動機和目的等反映出來。看婚姻基礎主要是看雙方結婚是自主自願的,還是父母包辦強迫的;是以愛情為基礎的,還是以金錢、地位和才貌為目的;雙方是通過戀愛充分了解而結合的,還是一見鍾情的草率婚姻;是出於真心相愛,還是出於同情、憐憫、感恩、虛榮心而結合的;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還是失身懷孕,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結合的等等。這些因素對婚後感情和離婚糾紛產生的原因都會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當然,有的未婚男女,結婚時感情不好,婚姻基礎很差。然而,經過共同生活,夫妻感情變得越來越好,因為偶爾的意外而產生矛盾要離婚,這種現象也很普遍,婚姻關系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應該用辨證的眼光看待婚姻基礎的問題。
2、看婚後感情
婚後感情是指男女結婚以後的相互忠實、敬重、喜愛之情。我國婚姻法第4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應該是婚後感情衡量的一個法定標准。主要從產生糾紛的具體情況,如發生糾紛的次數、程度、後果;男女各方的生活作風、性格愛好,以及家庭關系;婚後感情的發展趨勢,分析婚後感情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向壞的方向發展等方面來綜合判斷。
3、看離婚原因
離婚原因是指離婚的一方提起離婚的理由和主要根據,即引起夫妻糾紛的主要矛盾或夫妻雙方爭執的焦點與核心問題。
實踐中,離婚的原因非常復雜,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復雜的原因;有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問題,也有實際生活問題;有第三者的干涉,也有當事人一方為達到自己目的而製造的虛假現象。因此,在查找離婚原因的時候,要去偽存真,找到離婚的真實原因,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和判斷夫妻感情破裂的程度。
4、離婚訴訟時看夫妻關系的現狀
看夫妻關系的現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精神層面,夫妻雙方在思想意識方面還有沒有家庭概念,是不是具有經營家庭生活的意願,夫妻雙方有沒有維持正常的兩性生活。二是物質層面,夫妻雙方是否還一起生活,一方的收入是否還拿來用於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5、離婚訴訟過程中看有無和好的可能
有無和好的可能 ,是指夫妻雙方還有沒有爭取夫妻和好的意願,並為夫妻關系和好創造條件。有的離婚當事人為了達到多分財產的目的或者拖延對方,口頭上不願離婚,實際上並沒有為夫妻關系和好創造條件和付諸行動,這種情況下,也應該認定為夫妻感情已經破裂。
二、從法律上推導感情是否破裂。
我國《婚姻法》第32條第3款從五個方面對感情破裂提出了明確的標准。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於1989年頒布的司法解釋對夫妻感情破裂提出了14條具體的標准,這些標准在如果沒有和新的婚姻法律規定沖突的話,在司法實踐中還是適用的,可以作為判斷夫妻感情破裂的標准。
我國《婚姻法》第32條第3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我國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婚姻法》第3條明確規定:「禁止重婚」。我國《刑法》第258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重婚行為不僅違反婚姻法,而且觸犯刑律。我們認為,存在重婚情形的,無論是原告重婚或者被告重婚,追究刑事責任後,如果調解和好無望,則應該認定感情破裂,判決離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條的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我們認為無論提出離婚的原告是有過錯一方還是無過錯一方,都應當以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作為是否准予離婚的准繩。對於感情確已破裂的,不能因一方有過錯而判決強制維持其名存實亡的夫妻關系,而將判決不準離婚作為處罰有過錯一方的手段。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條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民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通常情況下,提起離婚的一方是受害方,在家庭中處於被侵害的地位。如果另外一方進行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的行為已嚴重傷害了夫妻感情,經法院調解,被受害一方不予諒解,堅決要求離婚的,應判決准予離婚。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若一方有賭博、吸毒等惡習,不履行應盡的家庭義務,而導致傷害夫妻感情的,經調解無效,應判決離婚。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適用這一規定時,必須注意應當具備兩個前提條件:(1)分居的原因必須是夫妻感情不和。(2)夫妻關系確無和好可能,一方堅決要求離婚,並經調解和好無效。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是婚姻法規定的一個兜底條款。我們認為,其他情形主要應該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認感情破裂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於1989年頒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中。-列舉了14種可以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情形,作為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具體標准,如下: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
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
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後,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
6、包辦、買賣婚姻,婚後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滿3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又分居滿1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
8、一方與他人通姦、非法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
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保障我國公民的婚姻家庭權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在2001年1月11日公布婚姻法修正草案,並於2001年4月28日公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婚姻法》。
9、一方重婚,對方提出離婚的。
10、一方好逸惡勞,有賭博等惡習,不履行家庭義務,屢教不改,夫妻難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依法被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滿2年,對方起訴離婚,經公告查找確無下落的。
13、受對方的虐待、遺棄,或者受對方親屬虐待,或虐待對方親屬,經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諒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
上文為您介紹了離婚訴訟中哪些情況法院會判離婚以及法院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破裂的相關內容,了解了這些,如果您起訴離婚就需要根據您的情況向法庭提交證據證明。如果您有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網上找不到答案,建議您及時咨詢專業的律師,以免因不懂法律而吃虧。
9. 法官可以說結婚自由離婚也自由嗎
當然可以說,因為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法》確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包回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二個內容答。
結婚自由是指男女雙方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即男女雙方必須完全自願且意思表達真實,不容許一方對另一方進行強迫、欺騙或者乘人之危,不容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予以強迫和非法干涉。同時結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
離婚自由是指解除婚姻的自由。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夫妻雙方有共同作出離婚決定,達成離婚協議的權利;或者在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婚姻關系無法繼續維持下去的情況下,夫妻任何一方都有提出離婚的權利,任何人不能加以干涉。二是離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履行法律程序並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