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單位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單位犯罪

發布時間: 2021-03-04 11:41:49

1. 關於刑法單位犯罪的最新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條的解釋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情況,討論了刑法第三十條的含義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如何適用刑法有關規定的問題,解釋如下: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刑法分則和其他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對組織、策劃、實施該危害社會行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單位犯罪應注意如下問題:
1、單位的性質不影響單位犯罪的成立。我國刑法第30條規定的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2、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的情況。具備下列行為之一的,均不視為單位犯罪,而只能以自然人犯罪處罰:
(1)個人為進行違法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
(2)公司、企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
(3)盜用、借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所得或私分的。我國對單位犯罪原則上採取雙罰制,即單位犯罪的,對單位處罰金,同時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刑罰。刑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 如何認定單位犯罪中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區分主犯、從犯問題的批復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1999〕374號《關於單位犯信用證詐騙罪案件中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劃分主從犯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在審理單位故意犯罪案件時,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不區分主犯、從犯,按照其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處刑罰。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69次會議通過) 法釋〖1999〗14號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3. 國家機關能不能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這么說來吧,對於由國家權力機源關、軍事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構成的國家機關應否成為單位犯罪主體的問題,理論上存在爭議。肯定說認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作為執法部門更應嚴格守法,若有違法犯罪行為,同樣應受到法律制裁(2)。但是我們認為,國家機關是行使國家職能的國家機器,將它作為單位犯罪的主體,這顯然有損國家機關的威信,當法院宣布一個國家機關犯罪並對之處以刑罰,這種負面效用是無比巨大的,並有可能引起全社會對國家機關的信任危機。其次從實踐層面來講,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如果構成單位犯罪,由誰來審判它?是不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來審判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和自己?顯然,從我國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權力分配來看,現實中不具有操作性。筆者認為國家機關不同於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是民選機關具有人民性,它是基於民意而產生的,行使著各種國家權力。把機關作為單位犯罪的主體,有悖於法理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同時社會將為此項立法行為付出巨大成本,以至於法律權威喪失而得不償失。
所以,國家機關不會構成單位犯罪。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單位犯罪的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員

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認定: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版,是在單位實施的犯罪中起決定、權批准、授意、縱容、指揮等作用的人員,一般是單位的主管負責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在單位犯罪中具體實施犯罪並起較大作用的人員,既可以是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罪也可以是單位的職工,包括聘任、僱傭的人員。應當注意的是,在單位犯對於受單位領導指派或奉命而參與實施了一定犯罪行為的人員,一般不宜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對單位犯罪中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根據其在單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犯罪情節,分別處以相應的刑罰,主管人員與直接責任人員,在個案中,不是當然的主、從犯關有的案件,可不分主、同一法定刑檔次法處罰。主管人員與直接責任人員在實施犯罪行為的主從關系不明顯從犯。但具體案件可以分清主、從犯,且不分清主、從犯,在、幅度內量刑無法做到罪刑相適應的,應當分清主、從犯,依法處罰

5. 《刑法》中單位犯罪是否應當要求單位具有法人資格

您好:
單位犯罪要求單位具有法人資格。
法律依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專於審理單位犯罪屬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法釋[1999]14號
(1999年6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69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7月3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6. 不是法人或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能否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下面的解釋明顯錯誤!單位犯罪的主體不一定具備法人資格。
刑法內第三十條規定:
第三十條容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法釋[1999]14號(1999年6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69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7月3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綜上所述,單位犯罪主體不一定是法人或者具備法人資格。

7. 關於單位犯罪

A:信用卡詐騙,是指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的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犯罪主體版為一般主體,但不包括單權位。故A錯。
B:所謂單位犯罪是指由公司 企業事業單位 機關 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機關就包括了國家權利機關,行政機關等。故B對。
c:根據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公司 企業 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 集體所有的公司 企業 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 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 私營等公司 企業 事業單位。故C對。
D單位犯罪必須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其負責人員決定實施。可見其完全符合單位負責的構成要件。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單位有關人員組織實施盜竊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中明確規定,單位有關人員為謀取單位利益組織實施的盜竊行為,情節嚴重的,按照刑法264條規定以盜竊罪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失效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沒有失版效。

《最權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69次會議通過)法釋〔1999〕14號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
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
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
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
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
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熱點內容
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5:16:14 瀏覽:973
法官背上 發布:2025-08-15 05:05:53 瀏覽:41
搭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700
福建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92
經濟法基礎行政處罰 發布:2025-08-15 04:51:38 瀏覽:631
新沂市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176
書法院職責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397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 發布:2025-08-15 04:41:26 瀏覽:215
王志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1:15 瀏覽:250
重慶市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4:27:30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