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律師法官笑

律師法官笑

發布時間: 2021-03-04 12:04:18

律師法官報考

1、律師、法官首先必須通過司法考試,目前司法考試的通過率不到20%。司考考試學歷版要求本科(部權分放寬地區為專科)。

2、可以參加高考上大學,或者通過自考取得大學本科學歷或者專科。自考現在越來越少。

3、通過司法考試後實習一年獲得律師執業證。法官目前只能通過公務員考試取得。

4、每一步都不容易,你可以制訂五年計劃,堅持就能勝利。即使達不到目的地,充實的過程也能收獲很多。

Ⅱ 現在的法官真可笑,說次要責任就是30%

法律對於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到底分配比例是多少,沒有明確規定!這個屬於法版官的自由裁量權權范圍內的問題。就像法律規定判刑5年以上10年以下一樣,那到底是5年?6年?7年?還是10年?

法官的「交通事故認定書次要責任就是規定一定要賠30%」說法不恰當,沒有什麼「一定」。

只不過在司法實踐中,一般都是「三七」開。這是一個慣例。就像有自首等減輕情節的,一般5到10年就判5年,情節非常惡劣的就判10年一樣,95%的法官都這么操作,所以也沒有不妥。所以你說「這個法官很可笑」也是不合理的。

Ⅲ 找個好律師,和法官有嗎不開笑

以下文章,供你參考

選擇律師的三大原則及其考察策略

什麼樣的律師能解決自己遇到的法律問題?如何選擇和考察適合自己案件的律師?除了律師的人品、責任心、做事規范等基本素質外,可以著重通過以下三項原則來進行綜合考察:

一、執業領域對口

從法律上講,律師承辦案件的類型和范圍不受限制,但是,鑒於現行法律多如牛毛,且不定期修改,不同類型的案件差異也很大,對律師執業技能的要求也不同,任何一個律師都不可能樣樣精通、「包醫百病'。術業有專攻,優秀的律師對自己的執業領域都有所選擇,有的選擇刑事領域,有的選擇婚姻領域,等等。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執業領域與案件領域對口的律師。就像選擇醫生,內科疾病就選擇內科醫生,外科疾病就選擇外科醫生。執業領域對口的律師,對案件適用的法律了解得更全面和詳細,對案件適用的法律運用得更精準和到位,對案件所在領域的司法實踐了解得更全面和透切,最為重要的是,案件辦理的所需要的執業技能更專業和嫻熟。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執業領域及專注程度,可以查閱其近三年辦理的案件。一個律師的執業領域越少,說明該律師的專業化程度越高,近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始出現極少數執業領域只有一個的律師,在北京甚至出現了極個別執業領域只有一個的律師事務所。

二、執業經驗豐富

找律師是辦理案件,非坐而論道,律師實際操作能力尤為關鍵。法律就是個經驗的產物。受過最少4年系統法學教育的法學院學生,讓他辦一個最簡單的離婚案,他都辦不好,原因並非他不具備法律知識,而是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沉澱的過程,通過不斷辦理案件練就,是執業經驗的體現。執業經驗靠積累和反思而形成和豐富,豐富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成熟的操作流程、工作標准和標准文書。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經驗豐富的律師。熟能生巧,說的就是經驗的價值,具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律師,不僅執業技能更全面、到位,而且具備更高的判斷能力、預見能力和應對能力,對案件辦理過程中出現的任何情況均能及時、有效應對。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執業經驗,可以從兩方面了解:主要看律師的成功案例。律師在某領域有較多成功案例,說明該律師在該領域的操作模式行之有效,執業技能值得信賴,足可以證明其經驗豐富。通過了解成功案例,還可以了解到律師工作態度等方面的信息,是全面了解律師的最有效途徑。其次是律師在某領域的執業年限。執業年限不等於執業經驗,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律師執業經驗的情況,不過執業年限如果少於5年的,很難說得上經驗豐富。

三、專業研究深入

同一執業領域的律師,辦理效果常常也會有差異,因為辦案方式有差異,辦案方式差異根源在於律師專業研究程度的差異,此處的專業研究非指學術研究,而是根據刑事理論前沿和司法實踐,結合自己長期積累的辦案經驗,對實務問題尤其執業技能進行系統總結和提煉。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對專業有深入研究的律師。專業研究深入的律師,對執業領域的法律規定、法學理論、司法實踐乃至立法趨勢等都會有更全面、准確的理解,相應的執業技能也更為成熟,辦起案來得心應手,尤其對於一些疑難復雜案件,綜合處理能力更強。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專業研究深度,直接的做法是查閱該律師在其執業領域的專業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這些專業研究成果主要表現為業務研究文章、案例點評文章乃至著作。通過這些專業著述,可以了解到律師的專業能力和研究深度,及處理復雜案件的經驗與能力。

案件結果關繫到當事人的財產與權益,甚至關繫到當事人的自由乃至生命,一旦有任何閃失,將會是無法彌補的終身遺憾。不管是通過網上找到的律師,還是通過熟人介紹找到的律師,都可以通過上述三項原則進行考察,從而選擇出適合案件,能夠解決難題的律師。

Ⅳ 有關於律師的笑話嗎

1、右手犯罪

這是一起盜竊案。

辯護律師說:「被告人只是把右手伸進窗戶偷了幾件東西而已。他的右手不等於他整個人,怎麼能因為一隻右手犯了罪而懲罰整個人呢?」

法官最後判決:「辯護意見有理,予以採納。判決被告人的右手一年徒刑。被告人是否隨右手一起入獄,由他自己決定。」

律師飛快地幫被告人把裝在右臂上的木製假手卸下來交給法官,然後拉著只有一隻手的被告人揚長而去。

評論:指數為一。這個笑話和律師以及法官關系不大。假如看律師順著法官思路處理來看,沒有多大娛樂性,只是突然出現一個假手,顯得意外,最後結果是被告人揚長而去,顯得意外。這個笑話唯一價值就是前後的離奇反差。另外在我們法律中,民事和行政案件中稱作被告,在刑事案件中叫做被告人。至於美國是不是也這樣,不太清楚,為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原文的「被告」修改為「被告人」。

2、忠告

有一個案子審到一半,被告固執已見,不肯讓步。

法官宣布休庭十分鍾,他對被告的律師說:「給你的當事人一點忠告。」

十分鍾過去了,律師回到法庭,被告卻不見了,法官問:「被告呢?」

律師說:「我給了他一句忠告:三十六計,走為上。他走了。」

評論:指數為四。這個笑話對案件性質沒有交代清楚,假如是一個刑事案件,那就好笑一點,可以打分為八。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在此案件中一定會受到處罰,逃跑的確是最好的決定,特別是律師建議,突然有了好笑的成分。律師是不可能給出這樣建議的,因為跑了被告人,那律師就進了監獄,正因為這樣,這個笑話離奇的地方就是突然給了大家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讓大家突然大吃一驚。假如這個案件是民事案件,那被告逃跑,不但不顯得聰明,相反顯得愚蠢,法院可以缺席判決,而且可能面領蔑視法庭的處罰。律師給出這樣的建議,這個笑話不是好笑,而是可笑。綜合來看,給這個笑話定為四,指數在一和八之間。

3、請個律師

法官對被告說:「你真是太笨了,撒謊都不會,你編的故事誰也不會相信。」

被告問:「那怎麼辦?」

法官對被告說:「去請個律師教教你。」

評論:指數為九。這個笑話比較意外,一是法官教被告撒謊,在美國任何人在法庭做偽證,都會受到處罰,證人在做證之前要宣誓不做偽證;二是法官推薦律師,在法官看來律師是很專業的騙子。其實在美國,律師說謊是一項出色的業務技能之一,一個不會撒謊的律師不是好律師,但是因為撒謊被處罰的律師又是愚蠢的。律師就有這樣的能力,撒謊但是又沒有給別人把柄。因此,律師在美國被看作騙子的職業,這個職業流行謊言和欺騙。而且美國的司法制度也孕育這樣奇怪的文化,他是美國以程序和證據為主的司法文化的必然結果,很多真實被程序和證據過濾了,最後法官認定的事實可能和實際情況千差萬別。這個笑話,就是美國司法文化和美國公民個人生活之間存在差異的真實寫照。

4、不會看錯人
陪審席上坐著十二個陪審員。

其中一個陪審員悄悄對旁邊的陪審員說:「我是第一次做陪審員。但是,我絕對不會看錯人,那個裝模作樣的傢伙,我一看就知道他是有罪的。」

「你說哪個?他不是被告,是辯護律師。」

評論:指數為九。這個笑話比較好笑。一般來說,大多數人認為律師是氣宇先昂、西裝筆挺、目光犀利,但實際很多律師目光猥瑣、形象卑鄙,俗話說什麼樣的當事人就需要什麼樣的律師,各種各樣的律師都有生存空間。這個笑話雖然揭示了部分律師糟糕的個人印象,不過真正好笑的還有陪審員的自作聰明。其實在美國,律師很多精力是花在陪審員的挑選上,現實生活中陪審員也不敢發表這樣的意見,假如被律師發現會要求更換,而且律師還有不給任何理由更換一定數額陪審員的權利。陪審員私下也不允許互相接觸和交流看法,否則被看作違法,每一個陪審員都是獨立的代表一定的社會群體,不是他們個人。

5、程序問題

公訴人問證人;「你剛才說案發那天你去拜訪了被告,那麼他說了什麼?」

「反對!」辯護律師說:「提問不符合程序!」

接著,公訴人和律師就這句提問是否符合程序的問題辯論了足足一個小時,最後法官裁決:反對無效,證人必須回答這個提問。

證人答:「沒說什麼,當時他不在家。」

評論:指數為八。這個笑話可笑之處是律師和公訴人對抗一個小時,最後發現是沒有價值的。這個笑話反映了美國在刑事案件中律師和公訴人的對抗,互相是平等的,雙方之間都是依據證據和程序來實現自己的訴訟目標。在美國根據程序禁止提問或者特定的提問,是很普遍的訴訟現象。

6、分期付款

律師對當事人說:「你的案子律師費總共八萬元,先付兩萬,以後每月一萬,六個月付清。」

當事人說:「這好像是分期付款買汽車。」

律師說:「沒錯,我是在分期付款買汽車。」

評論:指數為一。沒有發現任何可笑的素材。美國律師的收費形式更市場化,和其他商業沒有多大的區別。假如改一下娛樂指數可以提高到七,比如:

當事人對律師說:「我的案子律師費總共八萬元,先付兩萬,以後每月一萬,六個月付清。」

律師說:「你以為是在分期付款買汽車啊?」

當事人說:「沒錯,你在我這里分期付款買汽車。正好互相抵消」

7、二十四頭豬

十二名陪審員端坐在陪審席上,審理一樁索賠案。原告是一個農民,他損失了二十四頭豬。

原告律師聲情並茂地對陪審團說:「我的當事人損失了二十四頭豬!女士們先生們,是二十四頭豬!是在坐的陪審員的兩倍!」
評論:指數為二。實踐中這樣羞辱陪審團會受到處罰,或者喪失陪審團的支持。假如看這個律師拍馬屁不成相反得罪人,可以給個同情分。

8、夢游症

A先生 和A太太是某大律師的忠實崇拜者,經常去法院旁聽大律師的精彩辯論。一日,A太太在路上邂逅大律師,便恭維道:「您昨天那三小時的辯論真是精彩極了!」

大律師有點不高興地說:「可是您的丈夫在我講到最關鍵的時候卻走了出去。」

A太太抱歉地說:「真不好意思,他有夢游症。」

評論:指數為一。這個笑話和律師沒有多大關系,而且沒有特別的娛樂素材。

9、自動退出

一位法官剛判完一件離婚案下班回家,看見自己的妻子與一位律師親熱地談情說愛,一時怒不可遏,沖上去要和律師決斗。

律師說:「你我都不想死,要不這樣好了,我們雙方都朝天花板開槍,然後同時倒地裝死,看你妻子跑向哪個,另一個就得自動退出。」

法官一想,也好,就同意了律師的建議。

槍聲響後,只聽見法官的妻子跑向衣櫃,說:「親愛的,快出來吧,他們兩個都死了。」

評論:指數為十。這個笑話雖然和律師以及法官沒有多大關系,但是情節生動,人物形象,故事起伏。而且這樣的笑話比較適合在各種場所講,沒有明確的嘲諷針對性。

10、糊塗案

某人問律師:「你辦過的最使人糊塗的是什麼案子?」

律師說:「白蘭地疑案。才辦一半,就稀里糊塗了。」

評論:指數為十。這個笑話揭示了美國一個出色折磨當事人的秘密,讓大家對律師的看法突然一轉。換中國話來說,就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但是這個故事還好笑在律師自己都被自己整的稀里糊塗了。這兩個素材構成了這個笑話。

11、真錢

一位著名的大律師為一位當事人代理一個小案子,索賠三千元。大律師大獲全勝。

案子結束後,大律師找到當事人,給了他一張一百元的鈔票:「扣除律師費、訴訟費、車馬費、勞務費、打字費用、其他費用,這是歸你的賠償金。」

當事人接過鈔票,翻來覆去地看,嘆了口氣:「太騙人了。」

大律師說:「騙人?這可是真錢。」
評論:指數為八。當事人贏了官司輸了錢是很多案件的必然結局,也不光是律師的原因。這個才索賠三千元,自然是連律師費都不夠,這樣的案件的結局已經是必然的。但是這個笑話好笑在大律師說:「騙人?這可是真錢。」

12、說謊

某律師在看守所開導當事人——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詐騙犯:「你這么小年紀就說謊話,搞詐騙,實在不應該,要知道我在你這個年紀是從來不說謊的。」

少年犯:「那麼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謊的?」

律師:「在我當律師以後」。

評論:指數為八。

13、吃面條

某法院開庭審理一起刑事案件,辯護人提出起訴書所指控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要求法庭宣告被告人無罪。公訴人則認為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雙方為此爭執不休。

辯護人強調其主張成立,並宣稱其出這樣的結論是經過充分調查的,公訴人則說,我們認為被告人有罪也是有充分依據的,並且強調說:「我們公訴人也不是吃干飯的。」

辯護人當即表示抗議:「審判長,我認為辦案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至於公訴人是吃干飯還是吃稀飯與本案無關。」

法官見雙方爭執不下,為了緩解氣氛,就說:「關於吃干飯還是吃稀飯的問題,現在不要討論,中午我請大家吃面條。」

評論:指數為一。這個笑話土不土洋不洋的。在中國,喜歡在吃干飯還是吃稀飯上耍嘴皮,在美國不會。放在律師笑話中,不但不好笑,還顯得荒唐。

14、兩把椅子

大律師達羅為人和氣謙遜,他最討厭那種虛偽做作的人。

一次,一位傲氣十足的青年來拜訪他,達羅立即拿了肥椅子讓座,可青年人全然不予理會,並傲慢地說:「達 羅先生,我是布蘭德議員之子……」

「那樣的話,」達羅笑著說,「請坐兩把椅子。」

評論:指數為十。情景生動,人物惟妙惟肖,紈絝子弟的無知和大律師的機智幽默躍然紙上。

15、自己的頭

法庭上,律師甲誇誇其談,他看到對方律師頻頻搖頭表示異議,便說:「我想提請對方律師注意,我只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

對方律師答道:「我也想請對方律師注意,我只是在搖自己的頭。」

評論:指數為一。只是耍嘴皮,沒有多大價值,不過也揭示一個道理,律師在特定場合的一言一行都特別重要,律師是被別人觀察和評價的對象。
16、正義取勝

一個律師剛剛打贏了一場重大官司,便立刻給他的委託人打電報:「正義已經取勝。」

委託人立即十分火急地回電:「立即上訴!」

評論:指數為十。言語精簡,但是比較笑人。不過揭示了律師服務的一個基本要求,要及時向客戶書面匯報工作進展情況,這個服務意識在國內比較淡漠。

17、權宜之計

一個聲稱自己最有辦法的律師,接到了他受理的一名死刑犯人在電刑椅旁打來的電話:「在一個小時之前,你告訴我說無論如何一定有辦法的,律師,現在我應該怎麼辦?」

律師不加思索地答道:「先別坐下去!」

評論:指數為三。這個律師很愚蠢,建議很愚蠢。

18、律師出庭

兩個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鬧。

一個說:「我要到法院去告你!」

另一個說:「奉陪!」

「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

「奉陪!」

「我到地獄都要告你!」

「這個......到時我會請律師出庭的!」

評論:指數為九。比較機智幽默,不過和律師關系不大。

19、終於明白

在律師竭盡全力的辯護下,被告人終於被宣布無罪釋放。

在法院門口,律師問被告人:「你已經獲得釋放,我們即將分手了。現在請你最後向我說實話,你是否真的犯了罪?」

被告人回答:「律師先生,當我在法庭上聽到你為我作精彩的辯護時,我剛剛明白,我原來是清白的。」
評論:指數為十。非常意外,連律師自己都不清楚,而被告人回答:「律 師先生,當我在法庭上聽到你為我作精彩的辯護時,我剛剛明白,我原來是清白的。」十分精彩!

20、咨詢收費

一個肉店老闆在路上碰見了他想去找的律師。他問道:「如果一隻狗偷吃了別人的東西,那麼這只狗的主人是不是要替自己的狗賠錢?」

律師回答:「那是當然的了。」

肉店老闆:「你講話算數嗎?」

「當然!我是專門從事訴訟的律師,我講話是有法律依據的。」

「那麼,請你付給我十塊錢吧,因為你的狗偷吃了我的一塊肉。」

律師笑道:「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我是律師,凡是向我咨詢每次收費二十塊錢,所以你必須先付給我二十塊錢,扣除我賠償你的十塊錢之後,你還應付給我十塊錢。」

評論:指數為十。律師突然提出咨詢收費,讓肉店老闆怕律師狡辯,耍了小聰明,沒有想到偷雞不成反失一把米,顯得十分滑稽,其中肉店老闆的滑稽經歷堪稱經典落差。

21、休想付款

一個律師的妻子得了急病,在診治前愛錢如命的醫生對律師說:「你能保證在我看完貴夫人病後一定付給我出診費嗎?」

律師立即從身上掏出一張支票,說:「這里是500元,無論你救活她,還是醫死她,我都如數付給你。」

醫生這才放心地檢查了病人的情況。可是,雖然他全力搶救,病人還是死了。之後醫生提出要律師給他付出診費用。

律師問他:「我妻子是你醫死的嗎?」

「當然不是,我的診斷和用葯都是正確無誤的。」醫生忙說。

「那麼,你把她救活了嗎?」

「很遺憾,但我盡了一切努力。」

「這么說,你既沒有醫死她,也沒有救活她,是這樣吧?」

「是的,先生。」醫生答道。

「看來我用不著給你付出診費了。」

評論:指數為一。娛樂素材缺乏。
22、沒想到

年輕律師第一次在上訴法庭為他的當事人申辯。他列舉法律的基本原則,冗長地闡述他的見解。

法官打斷他的話,建議他直接說明上訴的理由,並附加一句道:「你知道,我們並不是白痴。」

「很抱歉,大人,」律師回答說:「我剛才沒有想到這一點。」

評論:指數為一。這個律師就等著被法官吊銷律師本,然後罰款和判處監禁。

23、好奇心

法庭准備正式開庭審判殺人犯吉米,可是他的律師因故沒有來。

法官:「吉米,你的律師沒有來,你要等他嗎?」

吉米:「是的!法官先生。」

法官:「你是在作案現場被抓住的!對罪行也供認不諱,你等他有什麼用,他還能說什麼呢?」

吉米:「我也很奇怪,所以特別想聽聽他到底會說點什麼。」

評論:指數為十。是呀,想像的空間實在大。律師能怎麼說呢?我們也想知道,不光是吉米想知道。

24、得來不易

被告人向他的辯護律師許諾說:「如果你有本事使我可以只蹲半年監獄,那麼你將得到額外的一千塊錢酬金。」

被告人如願以償。

律師一邊收錢一邊說:「這可真是棘手的活,本來法官們想判無罪釋放。」

評論:指數為十。有這樣的事情?!

25、現金交易

「律師先生,我想請您為我辯護。」

「人家為什麼控告您?」

「說我偽造支票。」
「我可以為您辯護,但報酬您必須付我真現金。」

評論:指數為二。娛樂素材一般。

26、同行

一位名律師正在口授打字員給另一律師寫封信。

「信的開頭怎樣寫?」打字員問,「是尊敬的先生嗎?照慣例?」

「尊敬的?他是一個十足的滑頭和騙子,不過,不能這樣稱呼。要麼,就稱作親愛的同行吧!」

評論:指數為十。滑稽好笑,本來很氣憤的說「十足的滑頭和騙子」,突然一個曖昧的「親愛的同行」,前後情感的落差讓人感覺十分可笑。至於是不是同行,倒不是這個笑話的素材。

27、酩酊大醉

逮捕被告的警員作證稱,他索閱駕駛執照時,被告在車上的手套箱里找了很久很久。

被控酒醉開車者的律師問的問題很中肯。「當時車里是不是很暗,手套箱里是不是塞了許多東西?」律師問。

「是的。」

「他摸索了大約多久?」

「可能有五分鍾。」警員道。

「好,」律師道,「你是否認為在又黑又亂的手套箱里找一小張紙片而花費了五分鍾時間非常奇怪?」

「是的,」警員答,「當時他在我的警車上。」

Ⅳ 做律師法官的人都是什麼樣的性格的人

很正氣抄凌然,穩重,思想長遠,威嚴襲。莊重的人,平常這種人注重儀表,口才很好,有正義感。但是時代在變化,也有的法官律師衣冠楚楚,人面獸心的,打一些違背良心的官司,這種律師法官沒有職業道德
通常說法官是正義的化身。

Ⅵ 法官與律師的區別。

1、兩者的工作目的不同,法官為國家工作,律師為錢也就是為自己而工作

2、兩者的思維方式不同,法官是站在公正的角度思維的,而律師是站在自己當事人的角度思維的,哪怕是惡人,也要站在惡人的角度思維

3、兩者的性格不同,法官是穩重內斂的性格,而律師則是張揚外顯的性格

律師不同於古代的訟師、狀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6)律師法官笑擴展閱讀:

法官應當依法履行的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中國《律師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了律師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內容和范圍:

(一)擔任法律顧問

(二)擔任訴訟代理人;

(三)擔任刑事辯護人;

(四)擔任非訴訟代理,參與調解和仲裁;

(五)解答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等,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

Ⅶ 有個日劇10分鍾左右,,小成本,,兩個律師,,一個法官,,搞笑為主,,好久之前看過忘了。。

《審判長!肚子餓了》
由Johnny's事務所的北山宏光、喜劇演員佐藤二朗以及戸次重幸主演。

Ⅷ 律師和法官之間為什麼會有分歧

律師和法官之間為什麼會有分歧?他們分歧的緣由何在?到底會有哪些分歧?我們能否通過制度改革而力促分歧減少或趨無?面對程序違法的庭審,律師是配合審判還是控告違法?面對司法甘受權力染指,律師是舉報還是容忍?面對司法不成司法,司法背離公正主旨,律師只能痛心疾首還是奮起反抗?面對……..可以說,在任何一起律師和法官分歧的案件中,都難免觸碰權力的身影。或許在當下中國的司法生態中,權力已經左右了任何影響性案件的審判,但是,任何一起影響性案件的背後,雖說實為權力指導結果,但總會披上司法的外衣,畢竟,這還是一個將「依法治國」停留在口號階段的國度,司法多多少少會在形式上掩蓋權力染指的內幕。而貴陽的「黎慶洪」等人涉黑案便是其中一例。任我如何評析,也絲毫不會將此案簡單定為司法主導的錯案之一,而只能將其定性為權力指導背後的司法冤案典型。

關於律師和法官的職業關系——是沖突還是合作?是對話還是對抗?是交流還是交惡?是舉報還是容忍?是配合審判還是守護法律?是甘受權力指導還是勇於揭露司法內幕?是堅決保障被告人合法權益還是犧牲被告人部分利益以換取罪輕刑罰?是針對法官的違法行為一再視而不見還是針對法官的違法行徑勇於舉報?這是擺在很多律師面前的難題,也是令很多律師困惑的問題,更是讓諸多律師難以招架的課題。

在2012年1月10日貴陽的黎慶洪等人涉黑案審判中,先後有四位律師遭遇法官驅逐,且有十多位律師接連遭遇法官訓誡,瞬間,律師和法官的職業關系沖突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按說,律師和法官本是法律職業共同體上雙向互動的法律主體。他們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應是力求查清案件事實,案件得以公正處理。而黎慶洪等人涉黑案特殊在法官向著檢察院和公安,法院是被逼上樑山的。於此,開庭前期,法官便期望律師配合法院審判,以便「圓滿」完成這場審判活動。但是,為什麼會有法官認為律師應當配合法院?在黎案中,這是因為法官認為自己審判案件宣告被告無罪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在罪行輕重上律師應該有所作為,不應「糾纏」於無罪辯護。但是,黎案恰恰是律師認為不構成犯罪,法官又不會判處無罪。這樣,便在律師和法官之間產生了分歧,但既然有分歧,那麼法官本應追求公正審判,以程序正義追求實體公正,但小河區法院卻一再固執地認為律師認為黎案做無罪辯護是「搗亂」,這樣,庭審期間的各類控訴和駁回控訴就容易導致兩者之間分歧漸趨火熱化,由此便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

按說,法官本應感謝律師對案件事實和證據提出質疑和質證,以便自己更能查清案件事實,以此作做公正判決,也防止法官自己被檢方的選擇性控訴而蒙蔽,由此導致冤假錯案的釀成。但是,在黎案中,不乏法官和公、檢兩家同處一室,都在聯合對付律師。法官的查明案件事實,公正做出判決的職責喪失了,成了和公、檢兩家一樣的追訴犯罪。這樣,法官勢必會認為律師控訴庭審程序違法是在搗亂,由此便對律師產生後天的厭惡,那麼,懲戒和驅逐律師的惡性事件就勢必發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探討,律師和法官本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定位?法官審判案件要求律師配合有無法理依據?律師不予配合,法官是否可以懲戒或是驅逐律師?法官在庭審中的職責到底是什麼?律師的作用應該是什麼?兩者之間在案件審判上有無嚴重分歧?法官是否先入為主地認為審判案件律師做無罪辯護是無理取鬧?律師是否認為法官如果枉法裁判自己肯定要接連控訴程序違法?這些問題,都是釐清律師和法官之間分歧四起必須面對和回應的焦點。

而在我們的認知中,法官的職責在於庭審的兩造平衡中查明案件事實,依法作出公正裁決。在未裁決案件之前,法官不得偏方於任何一方,應該做到不偏不倚,居中裁判。審判案件不得甘受權力染指,獨立公正審判案件,憑借法律和良知對案件作出裁決。而法官的尊嚴也體現在自己能把握案件結果上,並非在權力的干涉中案件結果被他人定奪,自己充當權力靶子。法官審判案件既然不能偏向於任何一方,那麼當然不能要求律師配合法院審判,而應該要求律師依法辦案即可。

而律師的作用在於依法提出被告人無罪、罪輕的證據材料,以便利於法官查明案件事實,針對檢方指控的犯罪事實和提交的證據材料依法提出質證和對質,以便法官在控訴和辯方的對質中逐漸釐清案件事實,一步步接近事實真相,以此作出公正裁決。律師是法官查明案情的得力質疑者,是防止法官辦錯案的最佳阻止者。律師認為法官枉法裁判,理應提出控告,雖然控告不一定會得到回復,但程序性權利的行使卻不能放棄,哪怕有一絲的期望,律師都應拿出百分百的努力保證被告人合法權益不被侵犯。

但是,在控方和辯方地位不甚平等的一些案件中,法官無法左右庭審程序的公正審判,當程序正義無從保障時,律師能否控訴法官偏袒控方,並以此為由拒絕辯護?這也是我國司法實踐中時有發生的情況。以黎慶洪案為例,眾律師質疑小河區人民法院審級違法,此案不應當由小河區法院審理,而應當由貴陽市中院審理,於此,律師和法官之間便產生了第一個分歧,此分歧乃程序程序正義的先決條件,未有審級合法,何談實體公正,據此,眾律師紛紛控訴,但法官就是不予理會,因此,法官還給了幾位律師以懲戒。這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便是,法官違法之後如何還讓律師尊重法庭程序,一個違法的庭審談何力求實體的公正裁決。因為,法官首先應該以自己的職權保障庭審的程序公正,然後才能要求律師尊重庭審秩序,如果庭審的程序違法在先,律師的控訴便在於保障程序正義,而不是無理取鬧。而微博能否「直播」庭審的辯論亦在向外界宣示,法官期望庭審不受關注,自己能安心審判,而律師認為違法的庭審應該向世人公告,以便遏制違法的庭審繼續下去,這是黎慶洪等人涉黑案的第二個分歧。此分歧表面在於理解法條的偏差,實為聽從權力還是依據法律辦案。按照公開審判的原則,連同記者和外人都可以庭審的案件,緣何律師不能向外播發信息呢?如果,律師播發的信息有誇大或是誤導之嫌,法院完全可以予以懲戒,但是,律師微博「直播」的庭審信息只是記錄庭審概況,完全可以等同於庭審見聞,據此,本不應被限制,但小河區法院卻依然採取限制舉措。這樣的分歧產生,不是因為理念之差,而是司法受制於權力之後,總後怕被人抓住把柄。

再者,律師和法官之前的分歧,除了個別是因為對法律的理解偏差外,在我看來,更多集結於司法受制於權力,司法不成司法,司法背離公正本旨導致的「體制性羞辱」。由此,律師對司法的公正追求和法官受制於權力的司法不公導致兩者之間分歧漸多。而何以平息和調解律師與法官之間的分歧,恰當之處在於,司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司法,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案件結果可由法官決定,外界無從或是不得插手過問案件,那種「領導過問案件很正常」的說辭完全是司法甘受權力染指的罪證。當律師面對公正的司法審判時,何以會無端或是無故控告司法不公呢?當然,我們亦不排除個別律師主動通過關系疏通而尋找案子解決之道的其他途徑,但在多少律師看來,能遇見一位講法律、懂情理、會辦案的好法官,實乃辦案之幸。

最後,我們分析律師和法官之間的分歧,當然是寄望於在調和兩者之間分歧的同時,可以找到他們的共同價值取向和職業追求。他們站在同一法律起跑線上,一方主導案件結果,一方幫助當事人處理法律紛爭。其共同目的在於將案件事實查清,還當事人以公正結果。法官通過程序正義保證實體公正,律師通過程序性事務處理協助當事人達至案件公正結果。在兩造構架中,律師依法辦案,不得作出有悖於律師職業道德和紀律之事,並充分保證當事人合法權益,以此努力力促當事人利益最大化。而法官亦依法審判案件,不得偏向於任何一方,對每一方都本著公正之心,充分保證每一位當事人之合法權益,以此努力促使案件程序正義,並達至實體公正。這,才是正常的律師和法官關系之形態,雖有理想化之嫌,但卻是我們應予努力的方向;雖有超然之意,但卻是我們應予追求的理想形態之巔。

Ⅸ 律師和法官哪個好

一、收入上,確實能多賺點。

律師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行當。做不下去的,往往是死在前三年,能熬到六七年往上的,收入都不差。更高級的大PAR咱不說,上海的律師年平均創收好像是五十萬左右,那到手小四十萬是有的。

至於法官,全國各地普通法官收入在幾萬到二十來萬不等,把獎金也算在內。沿海地區高些,但工作量大很多。

至於爭議最大的黑色收入,肯定有老鼠屎的存在,但據我自身感受,一線城市絕大部分辦案法官沒黑錢可拿的;就算有時遇到,干這行的膽子小,也不敢拿或者說不會那麼傻去賭自己的前途。所以說一些黑錢,是不是交到法官手上去了,還是被中間環節騙去了,真的很難講。

當然,一定有人會說,你級別不高看不到,你太天真不懂行。我當然沒法說自己一定是對的,只能說我對的概率更大:

1、我是真正在裡面干過的,接觸過無數個案子,無數個法官。比道聽途說同學怎樣怎樣、親戚怎樣怎樣要靠譜。

2、至於說我看不準的,不懂行的。我只想說,天天處理社會陰暗面,我接觸過的各色人群數不勝數。論人性的把握、看人之准確,還是經歷了些磨練的。

3、然並卵。可能信的會信,不信的因為自己沒進來干過,光聽我說依舊不會信,我也能理解。所以我說我的,給願意信的朋友一句實話而已。

二、地位上,律師未必低。

1、有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你掙得是別人一個零頭,家裡老婆孩子親戚面前、家外同學聚會朋友碰頭,哪直得起腰桿?分享一個玩笑見聞:

某沿海地區法院邀請高級律師來競聘高級法官,搞半天沒人報名。實在太難看了,請司法局協調邀約了幾個來面試。面試時領導對某律師說,你如果來,我們申請作為特殊人才引進,給你三十萬一年、高級法官職稱。那哥們笑笑說,還是算了,我一年繳稅一百多萬。

2、關於法官尊榮感,或者說「感覺」。

這取決於你想做哪種法官。

有些法官,尤其是一些老法官,確實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也許他們享受的是別人服服帖帖的感覺。我做法官、做律師時都遇到過。

但是,那是真正的榮譽嗎?

誰不知道,這時候對你服服帖帖,因為你手上有權,別人不想得罪你,背後指不定怎麼罵。真判輸了,一樣對你不死不休(千萬別小看利益的力量)。

Ⅹ 律師和法官的關系很熟悉嗎

生活在社會上
難免相識、熟悉
但各負其責,律師是為委託人服務
法官是維護社會公平
對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上訴,對律師服務不滿意,可以再找律師

熱點內容
法官背上 發布:2025-08-15 05:05:53 瀏覽:41
搭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700
福建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92
經濟法基礎行政處罰 發布:2025-08-15 04:51:38 瀏覽:631
新沂市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176
書法院職責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397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 發布:2025-08-15 04:41:26 瀏覽:215
王志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1:15 瀏覽:250
重慶市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4:27:30 瀏覽:737
法官演繹推理 發布:2025-08-15 04:22:53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