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工作室經驗
① 法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法官隊伍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特別是基層法官隊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值得引起人們的注意。
基層法官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隊伍素質還不夠高,人才總量不足且高素質人才短缺,同時人才結構布局還不盡合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院的工作。
二是辦案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實體和程序並重的觀念還需要進一步強化。
三是法官隊伍缺乏較強的生機和活力,突出的問題是法官「斷層」問題嚴重,後繼乏人。
四是法官教育培訓工作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廣大法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審判工作技能更新和提高速度較慢,從而影響了審判質量和效率。
五是由於新的訴訟費收費標准大幅度下降,法院的「訴訟門檻」降低,使案件數量逐年增大,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六是法官面臨的社會壓力大。從法官職業的外部環境分析,法官的工作得不到客觀、公正的認可。作為一名法官,不僅要面對高壓的工作,還要應對公眾的壓力。公眾慣常的道德評價標准常常與法律所規定的相沖突,法官審理案件遵循的是法律至上的原則,而不可能屈服於社會的輿論壓力。所以,法官的判案經常會引起公眾的誤解,其矛頭直指法官。
提升法官隊伍素質的幾點建議
鑒於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工作實際,有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主審法官選任要統一標准,不能簡單要求具有多少年審判經歷,而是要從辦案數量、辦案質量上去綜合分析,選任那些業務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幹警加入到法官隊伍中去,提高法官隊伍的素質。
二是明確主審法官職責,按照省高院的要求,職責要統一、細化,便於操作,在審判工作中試行「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的審判人員組合模式,按照法官專司審判、法官助理負責案件的各項事務性輔助工作、書記員負責庭審記錄等事務性工作的職責分工開展審判工作,不能從送達到開庭到寫判決書均主審法官一人。
三是明確書記員和法官助理的職責,如法官助理的職責有:審查訴訟材料,提出訴訟爭執要點,歸納、摘錄證據,確定舉證期限,組織庭前證據交換,代表法官主持庭前、庭中、庭後調解,完成法官交辦的其他與審判業務相關的輔助性工作等。如書記員職責有:辦理庭前准備過程中的事務性工作,檢查開庭時訴訟參與人的出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擔任案件審理中的記錄工作,整理、裝訂、歸檔案件材料,完成法官交辦的其他事務性工作等。通過明確職責,可以提高辦案效率。
四是增強法官的服務職能,改變以往一判了之的情況,加強辨法析理和判後答疑工作,避免出現案件判決正確,但受到了當事人投訴的情況再發生,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要把法官的服務職能與法官的績效考核相結合,從而加強對主審法官的管理。
② 講真:做法官,當律師,哪個更累
講真的、做法官太累、現在高貴的法官都成弱勢群體了、案子多、壓力大、責任重!當律師的都成富翁了、給錢就代理、無壓力、無責任!
③ 法官工作最有趣地方是什麼
法官的工作其實是嚴肅、枯燥的,都是理想、信念在支撐著。那還有什麼趣味可言!
④ 通過司法考試的介紹下經驗
我不是法律專業的,一共復習了五十天,第一次就順利通過司法考試。說一下我的感受吧。
第一,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教材。以個人經驗來講,不是很推薦「三大本」,太厚太啰嗦,對於一個非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講,根本不知道如何取捨裡面的內容,如果全部看完,也只能是囫圇吞棗,還浪費了很多時間,對於應付考試,性價比不高。我當初選擇的是「萬國」的講課音頻,在學校門口四元一張的光碟(網上也有的下),將裡面的pdf文件列印出來,一邊聽音頻,一邊對照講義記筆記,效果很好,每天大概聽七八個小時也不犯困。據說三校的講義也賣得很火,因為沒用過,不好評價。不論選擇哪一種教材,踏踏實實復習,掌握其中80%的東西,就足夠應付考試了。
第二,重視真題。我一共買了兩套五年真題,都是法律出版社的。一種是張能寶編的,按照民法、刑法、民訴等分類匯編,共八冊(因為二手的,只花了8塊錢),可隨時根據復習進度練習。還有一種是按年份編,用於後面的模擬測驗(一定要買題目和答案是分開的那種,市場上有的參考書,每道題下面就是答案和解析,讓人忍不住往下看,很影響測試效果)。
第三,不能輕視小學科。我本身不是法律專業的,所以在考試前就堅信一點,每一分都不是給我浪費的。即便是像「商經知」這樣的小門類,或者說「三國法」這樣被稱作雞肋的部分,我也一視同仁,按照先聽講義後看法條最後整理的路子走過來。事實證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第四,復習策略,用工在精不在長。我相信很多人沒有通過司考,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耐心的事。記得當初買二手書時,那個人說不用一年的復習時間,不把三大本看個三四遍,就甭想過司考了。我很慶幸沒有聽他的勸告,而是遵循自己的方法。司法考試是一門考試,既然是考試,那就不能按照作學術的方法對待它,學術靠的是日積月累,點點滴滴的下功夫,是急不得地。考試嘛,就應該一鼓作氣,速戰速決,因為考試復習,接觸到的必然是重復的東西,復習的時間越長,重復的內容也越多,我相信沒有多少人認為一次又一次的重復是件有趣的事吧。況且戰線拉得太長,必然不能由始至終的保持鬥志,不是覺得考試遙遙無期而漫不經心,就是由一鼓作氣到再而衰三而竭的喪失耐性。所以,我們就應該在求知慾與緊迫感同在的條件下,有條不紊的度過司法考試復習階段,時間在兩個月左右。我之前已經寫的很清楚,給我復習的時間只有五十天,那就要很好的利用時間,盡量不走彎路。我復習的次序是民法、刑法、民訴、刑訴、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商經知、法理學憲法法制史、三國法。基本上每一部分都是四五天內結束,先是聽講義,然後自己整理(將幾十頁的講義以結構化的形式整理成三四頁的東西,這是復習的關鍵,是將別人的思想以自己的結構組合起來,整理的同時相當於二次復習,而且我大部分記憶的工作也是此時完成的。這幾頁紙做起來一定要用心,每日睡前可以掃一遍,遺忘部分隨時補充,做真題時發現的重要部分,也要填補到紙的空白處,臨考前兩天看非常方便),最後做相應部分的題(張能寶那幾冊分類匯編的)。空閑時(我一般是蹲廁所時)要看法條,尤其是三大訴訟法(三大訴訟法的整理我是放在一起進行的,為的是方便對比)。其實復習完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時,卷二就可以做了,這個時候感受下一百道題放在一塊是什麼樣也挺有趣的,我是從08年倒著做到04年的題,後來又先後做完了卷三和卷一。這樣將聽講義、做整理、練真題穿插起來,會減輕重復勞作的厭煩感,而且有助於理解(個人感悟)。考前可以買兩套模擬題練練手(不要買太多,自己給自己增加負擔),最好不要買你使用的教材的出版社出的題(如用「萬國」教材,則請買「三校」模擬題,以免內容雷同,還可以檢測考點是否覆蓋的全面),時間如能按照考試來最好,不能也不必強求。卷四我沒怎麼花時間復習,所以也沒什麼好建議,個人感覺如果理論都掌握清楚了,也就不用管到底出的是選擇還是案例分析了。至於論述題嘛,可以去網上搜搜某些人的熱點預測,從頭到尾掃一遍也能記個大概了吧,反正都是套話。
最後,有本法條,有本大綱,再弄本新增考點解析,這些都必須的,不用啰嗦了吧。強調一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倒在考場上就太劃不來了,連續兩天的高強度智力游戲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就吃了這樣的虧,考前探考場那天,不巧淋了雨,仗著年輕力壯,沒換衣服又直奔自習室,結果著涼感冒連燒三天,體溫39度居高不下,應咬著牙考完四門,人幾乎沒暈在場上,尤其第三場,考民商法那張卷,本來一直是我最拿手的,做模擬題達到120都很容易,就因為燒得太厲害了,連題都讀不大通順,每道題都要看兩遍才能下手,最後成績出來,發現竟是四門考試中分數最低的。好在天可憐見,我以385分通過了司考,雖然不甚滿意,也不好再抱怨什麼了)。
三點說明:1、我是個學生。學生總是更擅長考試的(尤其是這種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學生),已經參加工作很多年的叔叔阿姨們切毋照此方法修習,你們當有另一條捷徑。
2、我是個自製力超強的人。我可以前一天還吊兒郎當的在大半夜忙著升級打怪,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而第二天就立志司考,並在復習階段決不再碰電腦一下,完全進入到高考備戰階段,一天除吃飯睡覺散步外全在看書,且心無旁騖。做事拖泥帶水、朝三暮四沒點決斷力的人也不適合走這條路,五十天可不包括讓你尋思到底要不要考的時間。
3、我爹媽都是法官。雖說不上有啥家學淵源,但遺傳基因還是不錯的,也算是先天優勢了,不過我覺得考前努力更關鍵。
當初報名參考,全因一時意氣之爭,不料竟有如此收獲,無奈法律一門,於我所入行當,全無半點瓜葛,想必日後只能束之高閣。然今日法學諸生,為此考試苦苦掙脫,亦不在少數,真可謂天意弄人。愚之所書,如能使二三子省卻心力,另闢蹊徑,或可算一分功德。
灌湯包
⑤ 法院員額製法官工作總結
服務、檢查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⑥ 我是繼續做一名法官好呢,還是去做律師好呢(只請業內人士和真心想幫我分析的人士進入!)
做什麼都好。先看看你的心。
有一顆公平、公正的心,可以想到當內法官,不要背叛你的容心而為金錢的利益改變人生事業。
有一顆為公平爭理,為解真正情理的心,那你選擇律師,為客戶解開真正真底。
⑦ 為什麼選擇做法官
「為什麼做法官」?
澳大利亞首席大法官傑勒德. 布倫南說過「帶著從司法經歷中取得的經驗和從自省吾身而獲得的智慧(正如我們所知,司法智慧深深依賴於從事司法工作後的積累和反思),我們可以判斷當法官是不是我們的正確選擇或最佳選擇」。我試圖用這樣的思路,尋著我的法律職業生涯去找尋答案。
八十年代,最讓人羨慕的工作是銀行、稅務局之類,而我沒有象我的大多數同學那樣如願以償地進入當時效益頗好的銀行,而是調進了法院,開始了從書記員到法官的歷程。剛到基層法院的我,按慣例被分到了庭室做書記員。我被分配到刑事審判庭做書記員工作,當時的辦公環境怎麼也不能讓人將它與莊重、嚴肅的審判場相聯系。法院離家有騎車半小時的距離。每天的勞累與其說是工作上的,不如說是身體上的。法院條件的艱苦和身體的勞頓讓我一度把這個人人羨慕的法院工作當作了謀生的手段而無可奈何地支撐著。麻木的我,每天照慣例做著庭審記錄、送副本、發傳票之類的事兒。書記員的工作很快就已得心應手了,新鮮感也沒有了。但是,不知不覺中開始在我經辦的那些案件中找到了小小的成就感。那時的書記員沒有現在的專業化程度,除了給庭長和審判員做書記員外,我也有結案指標。當然,並非違法辦案,只要開庭,只能由庭長或審判員主持。調解書、判決書我們也沒有「署名權」。所以我們在案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倒更象是現在的程序法官。我彷彿找到了新的興奮點,沉浸其中,一本正經,一絲不苟。每成功調解一個案件,每寫完一份判決,每發現一個法律問題,心中都有一份滿足。滿足於當事人視我為「法官」的尊重,滿足於我能象「法官」一樣為我的當事人辨明是非,主持正義。每當朋友們調侃,象我這樣柔弱的「小法官」坐在庭上,是否能震懾當事人。我總是理直氣壯地回應,只要坐在了審判台上,就自然有了法官的威嚴。在我的眼裡,是「法官」這個稱謂,是法庭這個特定的場景,賦予了我「法官」的威嚴。而因為我的年輕,我的威嚴又被打了折扣。而我又是那麼自信,自信憑一顆公允善良的心和專業的法律訓練,以及捍衛公正的豪情足可以做一名稱職的法官。
法官不是我的「初戀」,但「日久生情」的法庭對於我的吸引力絲毫不亞於電視劇《大法官》里那個視法庭如生命的「楊鐵如」。在我被任命助理審判員時,做法官的責任心就更加強烈,因為我懂得, 做事要勇於擔責,做法官,更需要我們具備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不僅要為自己負責,也要為他人盡責。古語曰「法律必須來源於信仰,否則形同虛設」。法官除了法律,沒有別的上司,法官除了信奉法律,沒有更高的權威。只有信仰法律,司法才具有終結糾紛,平息紛爭的實際意義。沒有法律信仰,法律是蒼白的、法治是無望的。法官不信仰法律,不信仰正義,良法也會成為死法。人們常說「干一行,愛一行」,「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過程的熱愛而已。」 當遭受情緒激烈的當事人誤解、責備、謾罵甚至糾纏時,我們只能堅守忍耐,這就是我們的責任,這責任來自於我們對法律的追求和信仰,來自於我們對審判事業的忠誠和摯愛。在我第一次單獨辦案開庭時,當看到惡語相向的當事人握手言和,當聽到當事人感激的一聲「謝謝!」,則足以讓我感到法官職業的神聖,由衷的感到付出的值得。孟子提出「民貴君輕」,魏徵把百姓比作「載舟覆舟」的水,柳宗元提出「吏為民役,非以役民」的民本思想,在我做法官的職業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當我們作為一名人民法官在行使司法權,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案件,面對一觸即發的各種矛盾,面對精神和體力的多重壓力,我們沒有選擇、沒有退路,依法履行司法權是我們職責所在。因為案多人少,加班加點已成為法官工作的常態,法官的工作的確非常辛苦。英國著名的精神病理學家哈德菲爾德在其《權力心理學》一書中寫道:「大部分疲勞的原因源於精神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產生的疲勞是很少的。」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厭煩、不滿、焦慮、憂憤,那什麼也沒有做就已經疲憊不堪了。所以我覺得,與其去想那些讓人不開心的事,為還沒有完成的工作而煩惱,還不如多去想想自己的工作所具有的價值,想想該如何做好今天的工作,並立刻行動起來。這樣,也就解除了倦意,充滿了工作的熱忱。
真正的好法官,絕不僅僅只會簡單僵硬地就案辦案,而是既能忠實於法律,更能在每一個案件中貫徹「以人為本、一心為民」,善於平復矛盾,化解糾紛,為老百姓解決實際難題,做到案結事了。
從調入法院,開始從事法律專業那天起,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著這樣一種法律思想,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對於法律執業者來講是兩碼事,有時二者是重合的,有時二者是分離的。長期以來,這種思想可以說已經在我的頭腦里根深蒂固了。尤其是隨著自己辦理的案件越來越多,不是感覺案件辦起來越來越容易,反而感覺案件越來越難辦的時候,我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法律事實在一個法官心中固然是第一位的,但當法官明明知道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相悖時,難道仍然要無奈地依照法律事實出一份自己都覺得不公正、不能平復各方面矛盾和利益的判決嗎?法官此時還能做些什麼?還能怎樣做?在十幾年的審判生涯中,我找到了答案。真正的好法官,絕不僅僅只會簡單僵硬地就案辦案,而是既能忠實於法律,更能在每一個案件中貫徹「以人為本、一心為民」,善於平復矛盾,化解糾紛,為老百姓解決實際難題,做到案結事了。一句話,好法官在此時是一定能夠做些什麼的。
這一點在民商事案件的處理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因為民商事審判直接面對的就是民眾,有很多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審理了多年的民商事案件,我曾經遇到過上述的問題,如何處理好難題,如何兼顧當事人各方的利益有效平復矛盾,可以說,對於法官來說,按事實出份判決書,既簡單,又忠實履行了法律,完全支持了原告的訴求,沒有任何瑕疵。但是,作為一名人民法官,當我們做出的裁判結果不能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這樣的裁判就不能說是科學的、完美的。是啊,簡單的判決雖然沒有錯,但是畢竟不能有效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而且還可能引發其他更多訴訟,絕不是科學的、完美的裁判。一個真正的好法官不會甘於這樣機械司法、簡單地一判了之。於是,我們在很多案件中不辭辛苦地探尋、走訪、論證、溝通,最後分別再和雙方當事人說合,這樣的調解看似超出了民商事審判的某些常規――一個判決超出了原告的訴訟請求范圍,但仔細想想,我們千方百計、想盡辦法,所作出的努力,所付出的辛苦,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我們所做出的裁判結果未嘗不是徹底解決老百姓實際難題、徹底平復矛盾、化解糾紛的最佳選擇,這樣的裁判結果才更科學、更完美。很多時候,我們遇到棘手的案件時,也想在法律之外,為當事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的一方做些什麼,但苦於沒有足夠的精力,苦於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但當我看到我並沒有墨守陳規只是下一個判決結案,而是真正解決老百姓實際難題,讓當事人露出微笑時,深深感到,再苦再難,這個工作也要盡自己所能地去做。我堅信,只要隨著自身司法能力、司法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心懷一顆為民之心,就能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真正的好法官,還要善於發揮聰明才智,學會用智慧化解糾紛。 在我審理的案件中,尤其是當事人人數眾多,又各有不同的利益要維護時,如何下手開展調解工作,總讓我感到很頭疼。曾經審理過的陸蘭橋訴烏蘇市人民醫院醫療事故賠償糾紛案件時,我就深有體會。受害人的利益要保護,調解時不能判決受賠償的數額上再讓他們讓一步,那樣做老百姓不會滿意,也會喪失法律在他們心中的權威;被告方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本來是醫院,為了救治病人,除了事故就都讓醫院承擔責任嗎?似乎於理不通;而醫院在事故中確實有過錯和責任,法律上就應承擔賠償責任,他也是法律保護的對象之一。此外,還有死者的妻子、女兒、父母,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面對眾多的當事人,面對眾多需要法律保護的利益群,如何開展調解工作,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著實考驗了我們承辦法官的智慧。一個人的智慧總是有限,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卻是無限的。最後,通過我們庭、乃至我們院里相關人員的集體智慧,經過幾個月的溝通,我們終於圓滿的解決了該案件。我認識到,真正的好法官,絕不是僅僅只會苦幹,更不會蠻干,而是善於發揮自己的或集體的聰明才智,只要用心,就總能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總能用智慧巧妙地處理紛雜的矛盾、徹底地化解糾紛。我們不但要做一名「以人為本、一心為民」、發揮聰明才智,學會用智慧化解糾紛的法官,更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一個法官在他的工作生涯中,要審理成千上萬件案件,但對於一個當事人來說,一生中可能只打一次官司,我們承辦每一個案件都必須苛求完美。對於一名法官來說,只有懷著讓當事人滿意、為人民負責的強烈感情處理案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化解糾紛。離開了人民,法官就會發生錯位,法官必須充滿人文主義關懷,法律是死的,法官是活的,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去辦案,要把司法的公正、司法的溫暖傳遞給人民群眾。要救濟民權,減輕民負,解除民憂,保障民利,實現民願。人格是法官的生命,司法判決是法官「人格」的完美答卷,判決必須經過道德的過濾,經過良知的洗禮。惟有法官完美的人格,才是法律正義的保障。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紛繁復雜,而法官正是處在矛盾糾紛的「風口浪尖」上,要做到「獨善其身」必須廉潔自律、正身守道。只有廉潔自律,潔身自好,才能明察秋毫,明辯是非,無私無畏。
只有對法官這份職業心懷無比熱愛和崇敬,不計個人得失,才能在工作中有所作為,才能使我們成為真正的人民法官。優秀的法官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自身從事的法官這份職業,都心懷無比的熱愛和崇敬。如我院的全國辦案能手吳興華,他比我小兩歲,同樣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但由於他曾經在法庭七年,他就什麼都顧不上了,家裡老人和孩子全交給了愛人,愛人身體也不好,自己更是通宵達旦地住在法庭,犧牲了很多個人利益。還有金才法官,沒日沒夜的戰斗在執行崗位上,從來顧不上家裡,努力的工作使他及他所在的執行局多年都是地區法院學習的榜樣,優秀執行局稱號的背後有著他多少的艱辛和辛勞!我想,不是對法官這份職業心懷無比熱愛和崇敬,決不會做到這一點。
為什麼做法官?為什麼真正的法官的一舉一動都懾人心魂?因為真正的法官心中常存著對人性美好的深深眷戀,求真、尚善、唯美乃法官之本能; 因為真正的法官忠實於自己的司法哲學,保持對法律的崇高信仰,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真正的法官在力與命的命題中,以王者風范,漸度消化憂傷情緒的消蝕,本能地養成勇敢堅強、自律、堅韌、謙虛、勤勉、忠誠、奉獻等挺拔的人格;真正的法官挺拔的脊骨猶如一根鋼鞭,永遠不會低下高貴的頭。真正的法官為主持正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哪怕天塌地陷!真正的法官亦常面容倦怠。庭歸人去,亦見真正的法官黯然神傷的目光。因為法律本善的初衷往往在人性弱點之中消彌和缺失,世間太多的苦難郁結於胸,欲罷不能,心中常存悲苦,深知一個行為的產生則有其得以產生的土壤,卻不能由衷捂住雙眼; 真正的法官需要舍棄一些常人應有的東西,洗盡鉛華,遠離世俗,面容清癯、形單影支,在寧靜中體驗人生的無耐和憂傷,在孤獨中執著法官的神聖使命,在裝滿法律書籍的殿堂中自得其樂。
生命無價,自由至上,法為綱系,裁之若水。重刑以抑惡,定責以理直。這是法官每天步向法庭時內心默念的聖經。法本無言,真法無我。真正的法官大直若折、大智若愚、大象無形、大辯若訥、大音希聲。 有一個美國法官說過:「當我回頭看世界上的各種職業時,只有法官的職業讓我心動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淵博,有上帝的仁愛,有父親的慈祥。我選擇了法官職業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 我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個職業,就接受了它的高尚、接受它的神聖,接受它的尊貴,接受它的權勢,接受它的仁慈,接受它的寬廣,接受它的富有。同時也要接受了它的無情,接受它的瑣碎,接受它的黯然,接受它的寂寞,接受它的無奈,接受它的慎獨,接受它的清廉。
傑伊·瑞芬博瑞在《沒有任何借口》一書中講道:「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同樣,沒有責任感的法官就不是好法官。只有富有責任感的法官,才能發揚服務大局、情系百姓、紮根基層、勤奮工作的敬業精神,才能不找任何借口,做好每一件哪怕是非常細小的工作,才能成為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新時期的人民法官。
法官職業乃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因為它是最偉大最聖潔的職業。
這就是我為什要做法官。
⑧ 女法官濫用職權,在辦公室強迫下屬發生關系,你怎麼看呢
人們生活中的希望源於法律,它是公平公正的天平,它是是非黑白的尺度。如果象徵著這個天平的人物已經開始傾斜,甚至越發的黑暗、齷齪,不僅疏於職守,且濫用職權。那麼將是整個法律社會的天敵,人人唾棄得而誅之。
公然知法犯法,早晚會得到法律的嚴懲不貸。
凱瑟琳·舒爾茨
這個將法庭當作色情場所的詹特利法官年薪竟然高達13.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6萬元),希望未來三個月內的庭審可以讓她得到應有的懲罰。
法官本是人們內心公平的象徵,有著無限的崇拜和尊重。而如今卻成為了惡名昭著的歡場高手,令人刮目相看。
既然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卻如此這般藐視法度。利用職權騷擾和強迫員工發生性關系,已經明顯地觸犯了多條法律。而在家庭中也背叛自己的老公甚至還要陷害對方,於公於私,她都是一個讓大家唾棄的人。
在工作環境中,如果遇到上司和同事的騷擾和威脅,一定要勇敢地站出來。可以選擇報警處理,不要委曲求全,一份工作不值得一個人這般忍受。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應該嚴於利己,忠於自己的家庭,給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