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脫逃案

法院脫逃案

發布時間: 2021-11-16 09:12:28

『壹』 關於服刑期間脫逃,又犯罪的管轄問題

其他的都是扯淡的,我是涉外律師,信我的《刑訴法解釋》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原則上由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轄,但是如果在犯罪地抓獲罪犯並發現脫逃期間所犯的罪的,應當有脫逃地法院管轄。

『貳』 被拘傳後逃跑是脫逃罪嗎

根據逃脫罪的定義,被拘傳的人逃跑不算逃脫罪。
拘傳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強制其到案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措施。拘傳是我國刑事訴訟強制措施體系中強制力最輕的一種,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均有權決定適用。
逃脫罪:
一、概念及其構成
脫逃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從羈押和改造場所逃走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管理秩序,對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進行拘留、逮捕、羈押、監管是司法機關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施加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強制措施,是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秩序,同犯罪作斗爭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司法機關司法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環節。接受司法機關依法對其所採取羈押、監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須遵守的義務。如其不遵守義務而脫逃,就直接破壞了司法機關的監管秩序,妨害了司法機關的活動。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逃離羈押、改造場所。羈押場所主要是指看守所。改造場所主要指監獄、勞動改造管教隊、少年犯管教所等。另外,押解犯罪分子的路途中,也應視為監管場所范圍。譬如,被逮捕的罪犯在被押送至人民法院應訴受審的途中脫身逃跑的,被判刑的罪犯在被押解至勞改機關關押的途中,跳車、越船脫逃的均是脫逃行為。行為人的逃跑方法有使用暴力脫逃與未使用暴力脫逃兩種,未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尋找機會,創造條件,乘司法工作人員不備而逃跑。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通過對司法工作人員施以毆打、捆綁等暴力行為,或者威脅、恐嚇等脅迫行為,而擺脫其監管控制。從人數上看,有單個人逃跑的,也有數人共同逃跑的。無論採取什麼形式脫逃,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脫逃的形式屬於量刑情節。但是,如果脫逃中犯有重傷害或者故意殺人的,應按處理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罪處罰。對於多數人集體脫逃的,應按共同犯罪論處。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必須是依照本法與刑事訴訟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即一是依法被拘留、被逮捕的未決犯;二是已被判處拘役以上刑罰,正在勞改機關服刑的已決犯。只有上述兩種人才能成為本罪主體。被行政拘留或勞動教養的人逃跑的,不構成本罪。
被錯抓、錯判的人,不甘心被羈押或勞改而逃跑的,按照脫逃罪論處。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行為人脫逃的目的是逃避羈押與刑罰的處罰。如果沒有逃避羈押或刑罰處罰的目的,則不構成犯罪。例如,犯人獲准回家辦理喪葬事宜,確實因故未能按時返回監獄,就不能視為脫逃罪。

『叄』 關於刑事脫逃罪。

你問題的關鍵就是公安機關在其脫逃時未就其脫逃罪予以立案,你現在可以補救的方法是向檢察院反應此情況,並要求公安機關對當初沒有立案的脫逃罪予以重新立案。至於是否過了追訴期應當是立案審理之後得出的結論,而不是立案前作為是否立案的依據。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八十七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肆』 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中一被告人脫逃,怎麼結案

除非三個人都下落不明,否則不影響此案的審理.這一點在刑事訴訟法上有規定.

『伍』 案件審理中,被告人脫逃,同案犯在押,法庭應怎麼辦

如果同一案件,公安機關已經調查終結,即使有同案犯脫逃,也不影響本案的判決,可以依據法律程序繼續。
對於脫逃的人犯,在抓獲後再走法律程序,二者間並不影響,只不過是將一個案件,分二個案件審理。

『陸』 法院審理期間部分被告人脫逃是否可以單獨對其中止審理

可以的。。。。

『柒』 什麼是脫逃罪

脫逃罪
一、概念及其構成
脫逃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從羈押和改造場所逃走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管理秩序,對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進行拘留、逮捕、羈押、監管是司法機關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施加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強制措施,是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秩序,同犯罪作斗爭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司法機關司法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環節。接受司法機關依法對其所採取羈押、監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須遵守的義務。如其不遵守義務而脫逃,就直接破壞了司法機關的監管秩序,妨害了司法機關的活動。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逃離羈押、改造場所。羈押場所主要是指看守所。改造場所主要指監獄、勞動改造管教隊、少年犯管教所等。另外,押解犯罪分子的路途中,也應視為監管場所范圍。譬如,被逮捕的罪犯在被押送至人民法院應訴受審的途中脫身逃跑的,被判刑的罪犯在被押解至勞改機關關押的途中,跳車、越船脫逃的均是脫逃行為。行為人的逃跑方法有使用暴力脫逃與未使用暴力脫逃兩種,未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尋找機會,創造條件,乘司法工作人員不備而逃跑。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通過對司法工作人員施以毆打、捆綁等暴力行為,或者威脅、恐嚇等脅迫行為,而擺脫其監管控制。從人數上看,有單個人逃跑的,也有數人共同逃跑的。無論採取什麼形式脫逃,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脫逃的形式屬於量刑情節。但是,如果脫逃中犯有重傷害或者故意殺人的,應按處理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罪處罰。對於多數人集體脫逃的,應按共同犯罪論處。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必須是依照本法與刑事訴訟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即一是依法被拘留、被逮捕的未決犯;二是已被判處拘役以上刑罰,正在勞改機關服刑的已決犯。只有上述兩種人才能成為本罪主體。被行政拘留或勞動教養的人逃跑的,不構成本罪。
被錯抓、錯判的人,不甘心被羈押或勞改而逃跑的,按照脫逃罪論處。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行為人脫逃的目的是逃避羈押與刑罰的處罰。如果沒有逃避羈押或刑罰處罰的目的,則不構成犯罪。例如,犯人獲准回家辦理喪葬事宜,確實因故未能按時返回監獄,就不能視為脫逃罪。
二、認定
區分脫逃罪的既遂與未遂的界限。行為人實施脫逃的目的在於逃離羈押或者改造場所,以達到逃避關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脫逃行為是否得逞,主要應看行為人是否逃出了羈押、改造場所,是否擺脫了看管人員的控制,已經逃離羈押或改造場所的范圍,擺脫了看守人員監視控制的,就是脫逃既遂;實施脫逃,如果在羈押改造場所內被發現,或者雖然逃出了羈押改造場所的范圍,但在看守人員直接監視下被抓回的,是脫逃未遂。區別既遂與未遂,是裁量刑罰的一個依據。如果查明行為人脫離勞改場所,確實是偷干其他的事情,並無脫逃意圖的,如在農田勞動的犯人,晚間溜出勞改場所,去偷附近農民種植的瓜果等,不宜作為脫逃罪論處,可視其情節給予紀律或者其他處罰。
三、處罰
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捌』 南通法院脫逃的犯罪嫌疑人何時落網

據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7月19日上午,南通警方經過20多個日夜的全力追捕,在湖南懷化公安機關大力支持配合下,在湖南懷化將6月26日從南通開發區法院脫逃的販毒嫌疑人馬廷江成功抓獲。

6月28日晚,南通警方再發警情通報,經偵查,犯罪嫌疑人馬廷江上衣已更換成淡藍色短袖襯衫,下身穿黑色褲子,腳著黑色鞋子,同時警方將懸賞金升至5萬元人民幣。

至7月5日,馬廷江脫逃10天仍未落網,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另外,7月2日,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通報,經初步核查,被告人馬廷江脫逃事件系該院司法安全保障管理不到位,重大刑事案件押解看管警力調配不足,執勤法警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薄,違反司法警察押解、看管、警械具使用規定等原因造成。法院通報,涉事執勤法警已於6月27日起停止履行職務,接受組織調查。

『玖』 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的立案標准有哪些

法院對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既遂的裁量標准: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脫逃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四百條
司法工作人員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拾』 表哥在法院工作,那脫逃罪判幾年是怎麼樣規定

一、本罪的犯罪構成: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限於被依法關押的罪犯、被告人、內犯罪嫌疑人。被非法關押的容人談不上構成脫逃罪;勞教分子、受行政拘留處分的人,不能構成脫逃罪;被司法機關採取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等強制措施的人逃走的,不能構成脫逃罪。
關於被關押的嫌疑人脫逃問題,新刑法比原刑法規定嚴密。
本罪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過失不構成犯罪,其犯罪動機是逃避羈押和刑罰的處罰。犯罪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管理秩序。客觀方面表現為從羈押、監管場所或者押解途中逃走的行為。
二、應注意區分脫逃既遂、未遂的界限:逃出了羈押、監管場所,擺脫了看管人員控制,是既遂;如果實施脫逃,在羈押改造場所就被發現的,或者雖然逃出了羈押、監管場所的范圍,但在看守人員直接監視下被抓回的,是脫逃未遂。既遂、未遂是量刑的情節之一。[5]
關於作為與不作為的問題。
三、脫逃罪可以以作為方式和不作為方式實行,作為方式即以積極的方式逃出了羈押、監管場所,擺脫了看管人員控制,不作為的方式即依法應當返回羈押場所繼續羈押而逾期不返回的。(如:羈押場所因其表現良好清明給予其三天假期,期限已滿,仍不返回羈押場所)。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七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7-28 07:48:47 瀏覽:722
公司法公司章程 發布:2025-07-28 07:30:32 瀏覽:174
法官怎樣看待二審訴訟 發布:2025-07-28 06:51:32 瀏覽:302
試論述行政法及其特點 發布:2025-07-28 06:49:26 瀏覽:209
法學概論書 發布:2025-07-28 06:44:06 瀏覽:280
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失的原因 發布:2025-07-28 06:37:20 瀏覽:107
19年修改勞動法 發布:2025-07-28 06:34:16 瀏覽:508
行政訴訟法解釋86條 發布:2025-07-28 06:32:38 瀏覽:163
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法律文書 發布:2025-07-28 06:32:35 瀏覽:217
行政法38條 發布:2025-07-28 06:20:12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