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時隆寶
❶ 關於西部的傳說
彝族,過去是奉以祖先崇拜為主的多神崇拜,該族的巫師叫畢摩,因為他們在保存和傳播宗教及民族文化方面曾發揮重要作用,因而被神化了。該族的神話傳說中,提到遠古時天地有過三次大的變化:第一次因天上有六個月亮,七個太陽,天官派畢摩下凡,用馬桑枝與鐵莖草掃除了宇宙的孽障。第二次是風暴肆虐,也是畢摩下凡拯救了人間。第三次洪水泛濫,天官派了三個畢摩攜帶經書下凡。他們各騎黃牛一頭,經書便拴在牛角上。經過汪洋大水時,經書被浸濕了。經書放在青樹葉上曬,被沾破了一半,所以彝文經書不全了。另有一說是被老鷹抓破了一半。因此,經書便被視為「天書」。這里所說的「天書」,便是彝族古老文化集大成的彝經。其中最著名的彝經典籍《西南彝志「,原名的意譯是」影形及清濁二氣「。全書共37萬余彝文文字,在黔西北水西地區發現,是目前所見到記載彝族古史和文化最全面的書。該書開篇便是創世神話。
納西族的2400多種,其中大神有220多個,善神60多個,惡神60多個,一般神90多個,女神20多個,勝利神120多個。此外,還有雷神、山神、護法手摩卡神半人、神化的巫師東巴等等。有神便有神的故事。可見東已經中保存神話之豐富。納西族有學者說,東巴文學的主體是神話。東巴神話與東巴祭禮互相依存。虛幻的色彩,想像的魅力,信仰的忠誠,迷茫的氛圍,構成了一個人神相依、人神相通了人神難分、神為人形的神秘世界。後人正是通過這個五色絢麗的神界,窺視那逝去久遠的古代社會。
居住在我國東北邊境的鄂溫克族,自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善於獰獵、馴鹿,仍有熊圖騰崇拜的殘余。他們獵到熊以後,有一系列的崇拜儀式和禁忌,先將熊的頭和骨、五臟等用樺樹條或乾草包好,掛在樹上,進行風葬,然後向其敬煙、叩拜、做哀哭狀,意思是對祖先的悼念,求得熊圖騰的寬恕。
為什麼鄂溫克人會把熊視為祖先呢,他們的神話傳說是這樣解釋的:有一個獵人進山打獵的時候,突然被一隻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帶進山洞,強迫獵人與她成婚。獵人被迫元奈,便在山洞裡和母熊共同生活了幾年,直到他們生了一隻小熊。後來獵人乘機從山洞中逃了出來。母熊發現獵人逃走了。便抱著小熊追趕就把小熊當場撕成兩半,一半拋向獵人,一半留在身邊。留在身邊的成了後來的熊,拋給獵人的就是後來的鄂溫克人。這當然很荒誕,哪有熊會變人的,這便是他們遠古祖先圖騰觀念的反映。鄂倫春族與鄂溫克族同源,「原是一個古老部落的兩個親近的分支」 ②,因此這兩個民族流傳著完全相同的關於熊祖先的神話,鄂倫春還有一系列復雜的獵熊祭熊的儀式,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怕他們認為有靈性的熊對獵人與分食熊肉的人進行報復。風葬時,還要唱一首風葬的歌,歌詞的內容,其中隱含這樣的意思:不是我們打死了你,而是你的壽命到了,自己死去的。他們稱雄熊為祖父、舅舅,稱雌熊為祖母③。鄂溫克與鄂倫春的熊祖先神話,屬於比較單純的動物圖騰神話,沒有與後世的其它傳說故事相混在一起。西南少數民族此類神話更不鮮見。怒族傳說,他們的始祖是蛇與蜂交配所生,藏族說猴子與岩妖交配才有了人類。彝族崇拜的動物有虎、鹿、猴、水牛、綿羊、岩羊、豬子、熊、鼠、鷹、自雞、綠斑鳩鳥等等。西雙版納的勤納的克木人,直至80年代初,還保留著完整的圖騰制度,形式相當原始。克木人對所信奉的圖騰動物,不捕不吃,連摸一摸都認為是不敬。
小麻雀氏族的圖騰神話說:有一男子守旱谷地。穀子成熟了,各種鳥都飛來吃。他一天到晚,邊敲竹筒邊大聲喊叫驅逐雀鳥。一天中午,天氣悶熱,他就用刀來削黃瓜吃。正用刀口往嘴裡送黃瓜時,突然一群小米雀來吃穀子,他慌忙大聲吼叫著趕雀,刀子將嘴劃開,人死了。從此,小米雀就成了這戶子孫的姓氏①。
傣族的潑水節神話傳說,既與宗教信仰有關,也與傣族人民居位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有關,人們選擇當地旱季與網季交替的季節歡度節日,意味人們要進入耕耘的農忙時節。同時,民間也流傳著幾種不同的傳說。其中最古老的傳說保存在一部長篇史詩《巴達麻嘎捧尚羅》①中。該史詩的整理本漢譯文約13000行左右。
史詩保存了傣族古老的龐大的神繫世界。其中歷法神捧麻遠冉狂傲無禮,天王瑪哈捧使其閉目睡倒10萬年。想不到此神的七個女兒與第三層天神帕雅英相勾結。七個女兒為了帕雅英的主後,使用七個姐妹的頭發所作的弓,割下了父親的頭顱,闖下了大禍。神們為了救活捧麻遠冉,只好到森林裡砍下了大象的頭為他安上,此神從此便成為象首之神。
七個女兒因犯了殺神父之罪,被趕下天層,她們輪流抱著神首贖罪。七女輪流抱,一人抱頭,其餘六人不斷潑水,免成火災。要一直潑到神頭不再噴火,七女的罪才算贖清。這是傣族著名的關於潑水節的早期內容。隨著小乘佛教由印度傳入傣族地區,潑水節傳說的內容便有了改變,將這一天說成是佛的生日,又叫」浴佛節「。據說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在河裡洗了一次澡,精神爽快,身體感覺甚佳,才得徹底覺悟而成佛。佛徒為效法佛祖,也希望經過洗浴後成佛,故佛寺中這天要舉行浴佛的盛典,並相互潑水。其實這是晚出的。現代人過潑水節,多是相互嬉戲,相互祝福,已沒有多少宗教色彩。自從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後,男性祖先取代了女性祖先的地位。在生產、經濟和生活,以至宗教領域里,男性都取而代之,唯有一件事,是男性永遠也取代不了的,即生育後代。然而繁衍後代關繫到一個族的生存興衰,偉大而神聖,。男性為了爭得這最後一塊地盤,認為男子跟女子一樣,不需要異性,同樣能生育子女,因此中外神話都有男人生孩子的傳說,還產生了相應的風俗。13至14世紀義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經這樣寫過他在雲南地區的見聞:「這地方的人,流行一種奇異的習慣。孕婦一經分娩,就馬上起床,把嬰兒洗干凈包好後,交給他的丈夫,丈夫立即坐在床上,接替她的位置,一擔負起護理嬰兒的責任,共須看護40天。孩子一生下後,一會兒,這一家的親戚、朋友都來向他道喜。而她的妻子則照常料理家務,送飲食到床頭給丈夫吃,並在身旁邊哺乳。」這正是男子企圖爭奪生育權的心理在風俗上的表現。由此可見,兩性之間曾經有過爭奪生育權的斗爭。
這種有趣的社會現象在中國防神話傳說里有生動的反映。高山族是這樣解釋人類誕生的:一塊巨石裂開,從中走出一個男子。海波奔涌,海濤奔向竹林,一根大竹突然裂開,從叫L跳出了一位男子。這兩個興趣相投,形影不離,在睡夢中彼此的膝頭相互摩擦了一下,一人右膝生出了一個男孩,另一人的左膝生下了一個女孩。這一男一女,便是雅美人的祖先。牙美人,分布於台灣島東南70公里的蘭嶼島上擊1977年統計,人口約2500人。他們這一神話的內容很古老,所謂兩膝相擦生孩子的男神,實際是兩個不同氏族的象徵。也就是說,以巨石為主圖騰的氏族與另一個以大竹為圖騰的氏族的後代實行外婚制。按生理特點,應是一男一女的結合生育後代,然後他們的後代再相配。因為到父系社會以後,女神一變而為男神,所以成了兩位男神結合生子女的奇談。
阿布卡赫赫經過千難萬劫,雖然暫時打敗了她的對手惡神耶魯里,也還是改變不了歷史的命運。又不知過了多少年代,這位女天神本身竟逐漸轉化成了男天神,改稱為阿布卡恩都里。從此,他是宇宙之主,享受人間的祭祀。此神已有專橫獨斷的特點,酷似英雄時期的部落首領。
看來,神間確實是人界的折射,男神奪女神之權多麼不容易,達到六親不認,你死我活的程度。戰斗驚心動魄,對戰敗者的制裁嚴酷無情,與古巴比倫神話中的兒殺母,希臘神話中的子除父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對天象進行解釋時,加以人格化塑造了各種形象。其中,尤以太陽神話和月亮神話最絢麗多彩。
❷ 新隆寶POS5896列印機列印紙的長度不能更改,求高手給個解決的辦法,我們列印POS的時候,默認的11.6cm長度太
我幫你調。收費的,要5元錢,可以嗎?
不是我財迷,是在這里說不清,要用QQ遠程操作才行。
❸ 銅錢《正元隆寶》是那個時期的市場價怎樣
應該叫正隆元寶才對,這是旋度的,這是金代海陵王完顏亮時期的錢幣,目前存世量較多,目前價值大約50元左右一枚
❹ 通天河的主要支流
然池曲,發源於日阿尺山,又名日阿尺曲,亦稱曲瑪牛,意為「渾濁的紅河」。河源海拔5080米,上游稱鄂茸曲,為季節河(或稱間歇河,每年7~10月有水流)。流長約40公里匯入然池曲,南流又轉東後接納桑恰當隴曲過沼澤區,在曼木太措從左岸注入通天河。然池曲全長約112公里,流域面積25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約1.3億立方米。
莫曲,發源於雜多縣西北部海拔5550米的扎那日根山,西北流77公里,納鄂曲後,北流進入治多縣,接納支流洛德瑪昌茸曲後進入峽谷,8公里後出峽經索加鄉政府駐地又北流約44公里匯入通天河。莫曲全長約146公里,流域面積865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年平均流量約37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約12億立方米,水量為通天河上段諸支流之冠。
牙哥曲,又名牙曲,意為「美麗的河」,發源於治多、雜多兩縣交界處的榮卡曲莫及山,全長約112公里,流域面積2985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約3億立方米,流域內有大面積沼澤。
北麓河,又名勒池勒瑪曲,意為「紅銅色的河」,發源於治多縣西部苟魯山克錯東北的勒遲嘛久瑪山西端南麓8公里處,東流約71公里至青藏公路北麓河大橋,又東流約15公里納左岸支流扎秀尕爾曲。以上河段稱日阿池曲,為季節河,自此以下始常年有水流,流經大面積沙地戈壁灘先後納白日巴瑪曲、白日富瑪曲後注入通天河。北麓河全長約205公里,流域面積7966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約4億立方米。河床多為砂礫石,兩岸有沙漠戈壁分布。
科欠曲,意為「大灣河」,發源於興賽莫谷雪山,縱貫治多縣中部。水流從雪山兩側流出後,河寬平均約8米,在口前涌草灘匯合後西北流,依次接納支流瓦卜曲、崩曲。至河口附近幹流分為兩股注入通天河。科欠曲長約156公里,流域面積3552餘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3.55億立方米。
楚瑪爾河,發源於距錯仁德加湖(葉魯蘇湖)約一百五十公里遠的可可西里山東麓。楚瑪爾河從法院地向東流去,先後穿過葉魯蘇湖及青藏公路,最後折轉向南,在當曲河口下游二百多公里處,匯入通天河。楚瑪爾河自分水嶺起算,全長526.8公里。楚瑪爾河流域共有湖泊2156個,湖面積共21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於10平方公里的有2個,即葉魯蘇湖144.1平方公里,野馬川湖約13平方公里;湖面積為0.5~10平方公里的約40個。楚瑪爾河流域上游地區屬於可可西里的一部分,可可西里又與新疆的阿爾金、西藏的羌塘相連,這是中國最大的一片無人區之一,也是中國目前大型野生售類動物分布數量最多的地區。
色吾曲,藏語意為黃色的河,位於曲麻萊縣境內,上源名昂日曲(安木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齊峽札貢山,源頭與黃河上源約古宗列曲、卡日曲等僅一山之隔。民國時期地理教科書認定長江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系誤以色吾曲為長江之源。色吾曲全長約159公里,流域面積63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2億立方米。流域內多高山峽谷,河床寬闊,水系發育,支流較多。
聶恰曲,又名寧恰曲,位於治多縣境。發源於治多、雜多兩縣交界處的賣少色勒哦雪山,源流名的茸能,下稱昂欠涌曲,納昂欠色的曲、米曲、切根茸後稱聶恰曲。再納當江涌、多彩曲後至治多縣駐地,又北流納涌確曲後向東北注入通天河。聶恰曲全長約175公里,流域面積273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8.5億立方米。其上游有雪山分布,雪山面積約96平方公里,河床為冰磧石組成。治多縣城以西的龍俄青西庫,建有引水式電站1座,裝機2×125千瓦。
登額曲,又名登艾龍曲,發源於玉樹和雜多兩縣交界處,上段名宗可曲,接納支流打兒它北流漸轉東北至尕何匯口,以下始稱登額曲,全長約103公里,流域面積225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4.5億立方米。
德曲,系藏語音譯,意為「礦物河」,因河床多沙金而得名。德曲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東部加隴查河,上源名折尕考,源出曲麻萊縣著格那青山,接納解吾曲後始稱德曲。德曲全長約143公里,流域面積4231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5.3億立方米。為稱多縣與曲麻萊縣的界河,從卡龍固山附近入通天河,作為稱曲縣界的一段河道總長90.9公里,從稱多一方西入德曲和支流大小共22條,從源頭附近依為,無名時令河,那隴尼下曲(由7條時令小河匯成,在扎帕那處入德曲),崗當讓曲(由13條小曲匯成)無名曲,日吉讓曲,竹隴涌知卡永曲、低稀隴格曲、低稀柴隴曲、港沁曲、俊銳考曲、色浪龍水、四條小無名曲、沙尼隴仁水、解吾曲、五條小時令河。
解吾曲,正源源於青果查莫賽,全長49公里,大小支流24條,北源為熱吾曲(由17條小曲匯成),南源為蓋瑪鄂仁曲(由9條小曲匯成)解吾曲主要支流有:蓋來曲,瑪朵曲、曲柔曲、貢添曲、貢強曲、扎阿隴水、熱吾曲、蓋瑪鄂仁水等,流入德曲時河寬17米,水深0.6米,流速每秒1.4米。
細曲,發源於稱多縣西部的石塊地(賽柴曲四娜娜哈),流經扎朵、尕朵兩社、上游換達切、東西各有一小水注入,向南、西有達瓊注入,東有洛切水隴注入,西北又有曬曬扎母水注入,斷續南流,東有洛瓊隴。在尕雜鄉駐地西南香卡日瓦注入通天河。細曲河長約75公里(一說73公里),全部流經峽谷,流域面積162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2.65億立方米。
益曲,位於玉樹市境內,源出沙俄茶交以北4公里的一片沼澤地,在努卜拉栽以西1公里匯隆寶湖出口水流,在馬藏附近注入通天河。益曲全長約157公里,流域面積2644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6.6億立方米。流域內的隆寶湖是國家一級保護珍禽黑頸鶴的棲息地。
巴塘河,又名札曲,意為「從山岩中流出的河」,位於玉樹市境內,因流經巴塘盆地而得名。它發源於格拉山北日阿如東塞以東4公里處,上段稱各曲。源流向北穿過峽谷進入巴塘盆地,納支流扎巴曲後始稱巴塘河。後又進入峽谷北上至玉樹市城結古鎮,東流在坎果下2公里處匯入通天河。巴塘河全長約92公里,流域面積248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8億立方米。
❺ 好心的人們給我幫助,找一下青海所有景點的導游詞!
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的通天河畔,位置 33°09′~33°17′N,96°24′~96°37′E, 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青海省玉樹縣西北部結隆鄉境內,距玉樹縣西北約65公里。海拔 4,100~4,200米。通天河支流益曲在此穿過,形成5個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
米的湖泊,還有眾多的泉水噴涌而出,水量穩定,水質潔凈。縱橫迂迴的溪流,星羅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灘切割成無數大上不等的"沙洲"和"小島",因此野獸難以進入。是唯一棲息於高原和主要分布於我國的珍禽黑頸鶴的重要繁殖地。1986年7月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9月由玉樹藏族自治州籌建,暫編制7人。它是以鶴類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可供鶴類棲息繁殖的濕地約45平方公里。
隆寶濕地為青藏高原東部的川西高山峽谷向高原主體過渡地段上的隆寶灘盆地中部的苔草沼澤地。四周環山,呈「凹」字形,周圍山峰高達5,270米。濕地水源來自許多湧泉和七條溪流。成片的濕草、沼澤地圍繞著五個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面,相互滲透構成保護區主體,其周圍是些不規則的水坑和松軟的草墩。除主河道水深外,蔓延成沼澤灘地的地區,水深一般保持地0.2~0.4米。草墩之間被水隔絕,水坑內魚、蛙集在,水生生物、浮游生物豐富。湖底有很厚的淤泥層。
本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乾燥寒冷,風大,日照長,輻射強烈。1月份均溫-11.1℃極端最低氣溫-260℃;7月份均溫9.3℃,極端最高氣溫27.0℃,年均氣溫-0.4℃;≥0℃,積溫1027.4℃,年日照時數2300小時,年總輻射量152.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高達730毫米,集中在6~9月,雨、熱同期。植物生長期162天。
隆寶湖是在高原的崇山峻嶺中形成的大大小小盆地和湖泊中的一個,地勢呈南北走向的峽谷形狀,灘地長30公里,寬1.5-4公里,四周被高山環抱,海拔4050-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之一。這里四季不明顯,氣候變化劇烈,冬季風大、乾燥、氣溫低,6-8月雨水多而集中,比較濕潤,全年日照時間約2300小時。湖灘地土壤肥沃,水草肥美,優勢植物有水毛茛、毛茛、西伯利亞蓼等34種。主要植被類型為草甸和淡水沼澤,為水禽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黑頸鶴棲息繁殖的集中地區。每年4月,牧草剛剛返青,黑頸鶴從南方到達這里,生兒育女,避暑渡假,待到牧草枯黃的10月上旬,它們攜兒帶女飛往南部越冬。
保護區為黑頸鶴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之一,每年的3月到達,整個繁殖季節里有8~12對(1983年~1986年調查)。已發現鳥類32種,其中水禽近10種。其中種群數量較大的有斑頭雁,分布在保護區中部的一塊長500米,寬100米的土丘小島上,有巢穴約2,000餘窩。其它種類有赤麻鴨、白眼潛鴨、普通秋沙鴨、綠頭鴨、鵲鴨、黑鸛、紅腳鷸、鳳頭琵鷺、普通燕鷗、玉帶海雕、禿鷲等,隸屬5目6科。
沼澤地有豐富的魚類和節肢動物。周圍灘地獸類有雪豹、水懶、藏原羚、狼、喜馬拉雅旱獺、黃鼬、香鼬、高原兔、高原鼠兔、黃羊、藏狐、田鼠等12種。 另外還有包括4種珍貴的高原蝶類在內的昆蟲20種。
植被為蕆嵩草、喜馬拉雅嵩草、短蒿草、毛囊苔草、矮金蓮花、長管馬先蒿、水麥冬、長花野青茅、驢蹄草等為主的高原苔草沼澤和沼澤草甸。還有很多蕨麻。低等植物有包括名貴的冬蟲夏草在內的真菌16種。
青海玉樹隆寶介紹導游詞
❻ 正元隆寶是哪個朝代的
金代的。
正隆元寶為金建國四十二年第一錢,與前此沿用之遼、宋錢並行。正隆元寶仿北宋大觀平錢製作,質地精良,文字俊秀,楷書錢文旋讀,邊廓整肅,光背無文。徑2.5厘米,重3.4克左右。正隆錢文端莊統一,甚少差異,唯以「正」字末筆是否出頭分為兩式。
傳世以左豎連下橫作「﹂」者為眾,末筆出頭者稀有。1983年湖南麻陽出土正隆元寶大錢數枚,徑2.9厘米,重4.5克,肉薄背平,相當北宋折二錢,是為最新發現。史志多載「正隆通寶」,有誤。據報建國後黑龍江曾出「正隆通寶」錢一枚,迄今未曾確認。有合背錢,另有安南鑄薄小異體錢。
(6)法院時隆寶擴展閱讀
宋遼金夏貨幣
1、宋元通寶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始鑄,為宋開國錢。錢文仿八分書,形制仿唐開元。有銅、鐵兩種,背有星、月紋等,鐵錢十當銅錢一。
2、嘉祐元寶
宋仁宗嘉祐年間(公元1056-1063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旋讀、光背。為小平對錢,製作稍遜,大小厚薄不等,配對欠佳。
3、靖康元寶
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鑄行。錢文為篆、隸二體,旋讀,有小平、折二、折三對錢。此錢量少難覓,尤以小平顯為珍貴。
4、紹興元寶
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旋讀,多為光背,對錢;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因「紹興」年號行32年,故鑄錢量多品雜,但小平錢奇少。
5、慶元通寶
宋寧宗趙擴慶元年間(公元1195-1200年)鑄行。錢文楷書,旋讀。有小平、折二、折三紀年錢。背文「元」至「七」紀年;「川」、「利」等紀地;「同」、「春」等紀監;「┴」紀值,「西一」紀爐,「五五」等紀范。
6、開慶通寶
宋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鑄。錢文楷書直讀,有小平、折二兩種。背文紀年字「元」。
7、貞祐通寶
金宣宗完顏詢貞祐年間(1213-1217年)鑄。錢文楷收直讀,有平錢、折二、折五三種。 光背無文。
8、泰和重寶
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鑄。錢文篆書直讀,有當十大、小兩式。錢文是文學、書法大家黨懷英手書,字體清純典雅。
9、天慶寶錢
西夏桓宗趙純祐天慶年間(公元1194-1205年)鑄行,錢文為西夏文,平錢。製作精整,邊廓堅挺,文字清晰,筆畫勻稱。
❼ 銅錢《正元隆寶》是那個時期的市場價怎樣
「正隆元寶」金代
值不高2--5元
品相決定價格
❽ 我是原告,我從銀行12次匯給被告李燕204萬和給現金8萬,李燕從銀行匯給我本利一共78萬,,這些都有證據,
你好,申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