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輿情部門

法院輿情部門

發布時間: 2021-11-17 22:40:07

1. 法院執行系列案件存在哪些的輿情風險

高級法院的執行案件可以指定下級法院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高級人民法院統一回管理答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
八、高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及下級人民法院的執行案件,認為需要指定執行的,可以裁定指定執行。
高級人民法院對最高人民法院函示指定執行的案件,應當裁定指定執行。

2. 輿情信息比較多應不應該要處理呢

網路輿情事件發生的偶然性大、隨機性強,必須建立高效敏捷的輿論引導應急機制,努力掌握主動權和主導權。
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應急宣傳機制。防止「重應急處置,輕新聞宣傳」的傾向,做到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有人過問、有人負責、有人落實。要就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組織協調、媒體引導、新聞發布、現場采訪管理等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制定新聞處置對策和程序。
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單位搭建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輿情預警系統,強化信息報告,責任地區和部門要按照「第一時間原則」立即報告,不捂不蓋,更不隱瞞真相,並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待續不間斷地報告有關情況;強化信息溝通,事發地區和部門要及時與應急新聞處置領導小組進行溝通,會商評估事件的性質、情節與影響,制定妥善周全的新聞應對方案,新聞處置部門要主動靠前、聯手聯動,新聞發言人要第一時間進人現場,介入事件處理的全過程。
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媒體應對機制。要根據事件性質,設立應急新聞中心,主動接受問詢,積極為記者提供采訪、發稿等便利,做好服務保障:隨時發布權威信息,提供新聞通稿,既滿足媒體需要又使信息發布更加有序。
四是及時准確發布信息。對於突發公共事件,發布比不發布好、早發布比晚發布好、主動發布比被動發布好。在發布時段上,起始階段要正視事實,及時發布;延續階段要全面關注,有效分析;結束階段要反思得失,發布結果。在發布技巧上,要堅持「速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講究發布藝術,妥善處理敏感話題。在發布形式上,要靈活運用新聞發布會、背景吹風會等多種方式,及時主動發布信息,最大限度傳遞正面聲音。
五是注重輿論引導藝術。依靠多瑞科輿情監測軟體監控輿情動態准確決策,要發揮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的優勢,按照「統一口徑,報道適度、不炒作、不渲染」的原則,積極主動「擺事實,講道理」,將群眾情緒向理性、平和、客觀的方向引導,推動事態向有利於妥善處置的方向轉化。要尊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注重從公眾的角度提供權威、可靠的新聞信息,提高公眾對各種信息的鑒別判斷能力。要把握好報道的度,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表現,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六是善用善待新聞媒體。新聞發言人要走上前台,及時表明立場態度、處置意見和工作進展,及時回應媒體和公眾的質疑;_要善於面對媒體,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善待媒體,多與媒體交流溝通,將權威、客觀的消息有力有效地傳遞出去;要實事求是,不說套話、空話,以誠實的態度贏得媒體信任,合力促使輿論平息。

3. 法院判決真的要考慮社會輿論的影響或者說「干擾」嗎

要,但要適度,唉,現在社會好多當官的不知道怎麼辦事,經常辦死事,不會辦活事,造成這樣的結局的原因是,學的數理化,教的是錢位名,怎麼能懂的為人民辦事的方法了,這個道德經和太極圖說的很明白,可是就是沒人學,第一法院是為人民辦事的,離不開人民的意見,這就是陰陽相依,如果不聽人民意見,會造成像秦朝一樣律法太重,不通人意的後果,第二法律又要起到指導作用,什麼指導作用,構成社會穩定的基本律條,一切為了人民利益,老子曰,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者,慈心為先,不可以惡心執法,儉者,過程不能太復雜,不敢為天下先者,不能強制,可是有人問現在的人不強制能行嗎,那我告訴你,這就是多少年提倡爭強好勝的結果,人民不以慈心相向,總是以利益勾心鬥角,物質再豐富,人心不和諧,也是白搭,第三,根據時代不同來適當的增減律條,道可道,非常道,法律不是不變的,要增,也要減,現在社會,會增不會減,結果把什麼法律條例越定越多,矛盾也多,企業盲目追求利益,不管基層的生活,這樣你矛盾越來越多,法律到變成了禍根,還能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嗎,
法律是為人民服務,不能脫離人民,想要高高在上,那就等者滅亡吧,一切社會形式的更替,都是以舊形態的盲目獨尊腐化,讓新形態的一心服務人民

4. 幫幫我對於法院判決不服可用輿論來施壓嗎

可以藉助輿論監督,雖然不是法定程序,但要注意你的懷疑需要有確鑿的證據支持,否則建議你最好不要隨意發表言論(可能會承擔責任)。

5. 面對輿情,人民法院如何提高溝通能力

網路是公眾表達民意、實現監督的重要平台,人民法院在魚龍混雜的網路輿論環境下,既要堅持獨立、理性的審判原則,又要善於傾聽民意,促進司法公開,進而實現司法公正。 網路是公眾表達民意、實現監督的重要平台,在法院處理案件方面,網路民意有時可有效促進案件的快速發展,使案件真相大白並得到公正解決,有利於公眾監督司法權的行使,防止司法腐敗。人民法院在魚龍混雜的網路輿論環境下,既要堅持獨立、理性的審判原則,又要善於傾聽民意,促進司法公開,進而實現司法公正。 以「司法公正」為關鍵詞進行數據搜索,今年以來新聞有574萬條,微博平台約有38萬余條,論壇平台約有18萬余條。這些數據較為清晰地反映民眾對司法公正之所想、所盼,並給予司法部門為民辦實事的殷切期待。 「遲到的正義即是非正義」道出了人們對執法公正的渴求。一些案件中或多或少存在錯判問題,浙江叔侄冤案雖已沉冤昭雪,當事人卻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一味追求破案率的政績觀,使得非法取證、刑訊逼供之行徑時有發生,清源正本將成奢望。此外,信息不公開透明會導致司法失信於民。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一旦有關司法部門的負面消息曝出,通常會遭受無法確知真相的民眾圍剿,進而出現輿論一邊倒現象,使司法部門陷入孤立的境地。 因此,在網路民意麵前,司法部門一定要堅持獨立性,防止被民意綁架。在現有的夾雜道德審判和司法審訊的案件中,出現了民意、法律、行政力量三者博弈的現象,在執法部門公信力屢遭非議的當下,網友的主觀情緒和「護弱」本能常常會妨礙到司法的獨立性,但在公權與民意的博弈中,行政干涉無處不在的現象受到約束。不難想像,如果沒有輿情的干預,司法存在被行政權力壟斷的可能,這比「輿論定罪」更加可怕。民意的崛起是行政壟斷下公眾追求平衡的無奈選擇,但民意和行政力量如火如荼的博弈對司法公正的傷害不言而喻。 網路民意影響司法審判,使司法審判遭遇信任危機,導致法律道德化、情緒化。網路民意大多基於道德評判,陷入「不殺不足以泄民憤」的普遍思維中,首先關心的是合乎情理,而非合法與否。正如培根所說: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其惡果甚於十次犯罪,因為犯罪只是弄臟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決卻弄臟了水源。那麼,法院該如何提高輿情應對能力,實現司法公正呢? 首先要嚴格規范司法人員及部門行為,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對於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公檢法人員應進行嚴格處分,依法追究責任,防止司法人員通過非正義手段再造冤假錯案的悲劇,給司法正義抹上灰色印記。 二要健全民意溝通機制,通過官方微博或微信公眾平台與民眾交流,從而構建有效的溝通模式。面對變幻莫測的網路環境,司法部門應主動接受網民監督,這是推動司法公開、公正的動力。官微和微信公眾賬號是官民溝通的有力橋梁,在面臨輿情危機時,主動搶占輿論高點,以便在後續博弈中處於主動有力的地位。如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豫法陽光,傾聽民意關注民生,開展防範冤假錯案大討論,促進官民有效溝通。 三要加大司法信息公開力度和透明度,重大案件、敏感案件的審理,更需開誠布公。自媒體時代司法審判更應與時俱進,注重司法過程的公正公開,除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及商業秘密等不便公開的信息以外,應盡可能主動公開案件內幕,讓公眾理性審視案件。 四要加強公眾對法律知識和法制素養的認知程度,進而獲取公眾認同感。 公眾在面對輿情案件時,往往會走向「感性大於理性」的循環區域,不能理智對待案件。因此,司法部門有必要向公眾普及專業知識,力證判決的合理性,避免因網路民意的洪流而走向道德審判的尷尬局面。 五要建立健全網路輿情預警和處置體系,提高輿情處理能力及效率。建立公共傳播戰略和新聞發言人制度,不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輿情培訓,提高司法部門的輿情應對能力和引導能力。 除此之外,人民法院要善於利用多平台、全媒體傳播。

6. 法院 如何 應對媒體

一、堅持司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
基層人民法院應當主動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堅持公開審理制度,擴大司法透明度。對新聞媒體旁聽案件庭審、采訪報道法院工作、要求提供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提供便利。對於社會關注的案件和法院工作的重大舉措以及按照有關規定應當向社會公開的其他信息,人民法院應當通過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新聞通稿、法院公報、互聯網站等形式向新聞媒體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對於公開審判的案件,新聞媒體記者和公眾可以旁聽。
二、提升法官素質,抓好審判工作
當前,媒體對基層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主要針對個案,並大多是對司法裁判結論的不理解和對程序合法性的質疑。法院可以通過裁判文書的載體,盡可能並詳細周嚴地闡述得到結論的推理過程和依據,對有可能引起爭議的問題,應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和預見性,陳述不同觀點,對最終予以採納的意見作出透徹的分析、論證,對未被採納但易於被一方當事人或者媒體認可的觀點,亦應就不予採納的理由作出非常到位的論述。對於新聞媒體對程序合法性的質疑除了通過裁判文書表明外,還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渠道迅速發布信息,法院內部的觸摸查詢系統、LED顯示系統等可以發布相應信息應對媒體的質疑,還可以採用判後釋疑的方式,向解釋判決的理由及具體依據。
三、及時回應質疑,加強溝通聯系
人民法院應當建立與新聞媒體及其主管部門固定的溝通聯絡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座談會或研討會,交流意見,溝通信息。對於新聞媒體反映的人民法院接受輿論監督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法院應當及時研究處理,改進工作。當出現新聞媒體已經報道的問題時,法院必須積極面對輿情挑戰,加強民意溝通工作,力爭法院第一時間站上發言席,引導輿情尊重法律、相信法院、樹立法律權威,並虛心接受媒體的監督意見,嚴格整改。
四 、加強輿情監控,做好宣傳引導
輿情監控要落實專人負責,明確監控的重點,並形成規范的報告督辦制度,認真總結開展輿情監控和輿論引導的好做法和成功經驗,研究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提高輿情監控和輿論引導的能力,建立輿情監控的長效機制。輿情的引導關鍵在於法院自身與社會大眾的溝通和交流。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依法向大眾公布焦點案件審理情況,及時公開法院隊伍建設、廉潔司法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工作情況,引導人們用法律思維考慮問題。同時,法院自身要打造平台,暢通機制,切實提高自身的宣傳能力。
就這些,望你滿意並採納。

7. 為什麼110不如法院權力大法院不如軍隊後台硬,軍隊還不如媒體輿論厲害這到底怎麼搞成這樣子的呢

110屬於警察,屬於法制治安管理部門,法院屬於判定是否觸犯了法律的部門,而軍隊屬於保衛國家人民的部門,媒體屬於報道新聞的部門,各個部門的職業不同,並沒有你說的誰比誰厲害的說法,只要沒有職業的違規犯罪,各個部門互不幹涉

8. 網路輿論和法院判決,到底誰說了算

法院是唯一合法的審判機關。媒體對法院的審判工作起到監督作用。
許霆案,是由於法律規定的罪刑與人們認為的罪刑相差較大,引起媒體關注。法院依法判決並無不當,但是確實讓人感覺不公平,最後法院改判。法院改判也是在法律規則的規定下,亦無不當。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超過六個月未執行 發布:2025-07-27 23:55:54 瀏覽:104
越南公司法 發布:2025-07-27 23:54:07 瀏覽:608
法理學法律責任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27 23:51:27 瀏覽:820
民事訴訟法的不告不理原則 發布:2025-07-27 23:50:39 瀏覽:74
職業道德的標准 發布:2025-07-27 23:49:57 瀏覽:924
三定規定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7 23:33:23 瀏覽:535
慈善法中社會服務機構 發布:2025-07-27 23:31:09 瀏覽:381
南山法院警告 發布:2025-07-27 23:25:17 瀏覽:211
法院發放款 發布:2025-07-27 23:19:15 瀏覽:883
公司法律責任責任書 發布:2025-07-27 23:17:26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