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收費辦法
⑴ 人民法院起訴收費標準是多少錢
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規定案件受理費分別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非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1)人民法院收費辦法擴展閱讀: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訴訟費用的交納和收取制度應當公示。人民法院收取訴訟費用按照其財務隸屬關系使用國務院財政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印製的財政票據。案件受理費、申請費全額上繳財政,納入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人民法院收取訴訟費用應當向當事人開具繳費憑證,當事人持繳費憑證到指定代理銀行交費。依法應當向當事人退費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訴訟費用繳庫和退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另行制定。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基層巡迴法庭當場審理案件,當事人提出向指定代理銀行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基層巡迴法庭可以當場收取訴訟費用,並向當事人出具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印製的財政票據,不出具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印製的財政票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交納。
⑵ 法院立案如何收費
去法院起訴是要錢的,當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找律師也要錢,只內找律師商量打官司是容需要付給咨詢費,到法院起訴別人或企業而維護個人權益的時候,是需要出一定的訴訟費的,人民法院的收費往往是公正合適的。根據《人民法院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十條: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後,一般由提起訴訟的原告預交案件受理費,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預交訴訟費用通知的次日起7日內預交。被告提出反訴的,由反訴人向人民法院提交反訴狀時預交。雙方當事人都提出上訴的,由上訴的雙方當事人分別預交。一次訴訟活動,所涉及的收費項目主要有(非財產類/財產類)案件受理費、其他訴訟費用(若有)、律師費(如需聘請)等,這就是案件的訴訟成本。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提起的訴訟後,就會根據案件類型、標准收取案件受理費,如若法院在辦案或者處理其他事項的過程中,實際需要其他辦案費用的,還會收取相應的訴訟費用。當事人預交案件受理費確有困難的,可在預交期內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當事人在預交期內未預交受理費、上訴費,又不提出緩交申請的,按自動撤訴處理。訴訟費用具體由誰負擔,要待案件審理結束後,根據審理情況決定。
⑶ 上法院 訴訟費是怎麼收的 要詳細的
自己去法院起訴流程抄:1、撰寫民事起訴狀,收集相關證據材料,向人民法院遞交;2、案件被受理後,法院會給你一份繳費通知書,按照指示向指定銀行繳納訴訟費用,再將銀行給你的繳費單據拿到法院換票;3、等待法院通知開庭,一般會給你發開庭傳票的;4、按照傳票指示的時間、地點出庭參加訴訟;5、開完庭等待判決結果。
⑷ 人民法院訴訟費管理辦法
相信大家都知道,打官司之前需要先向法院提起訴訟,此時就需要起訴的一方事先預交訴訟費,當然通常情況下訴訟費最後是由敗訴方承擔。而關於訴訟費,我國最高法也是做出了相關規定的,即《人民法院訴訟費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人民法院訴訟費用管理,提高訴訟費用使用效益,更好地促進法院業務建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訴訟費用是指人民法院依據國家法律,按規定的項目和標准,向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收取的案件受理費、申請費和其他訴訟費用。
第三條 各級人民法院依法收取的訴訟費用,屬於國家財政性資金,其收取、分配和使用要納入財政管理。訴訟費用的收取方式、開支范圍、收費票據式樣等,按財政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統一規定執行。
第二章 訴訟費用的收取
第四條 訴訟收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司法制度。各級人民法院要嚴格按照國家統一規定收取訴訟費用,不得另行制定收費辦法、自行增加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或降低收費標准。訴訟費用的緩交、減災、免交,由主管院長批准。
第五條 訴訟費用的收取實行收繳分離。人民法院按照受理案件適用的訴訟費用標准確定具體數額後,以書面形式通知當事人繳納訴訟費用;當事人憑人民法院開具的交費通知到指定銀行交費,並以銀行開具的收據作為已交(預交)訴訟費用的憑據,到人民法院換領訴訟費用專用票據。
第六條 人民法庭收取訴訟費用,也要實行收繳分離。個別不便由指定銀行收取訴訟費用的特殊地區,可由人民法庭直接代收,並向當事人開具訴訟費用專用票據。人民法庭直接代收的訴訟費用,要定期交入指定銀行,同時將票據上交基層人民法院。實行人民法庭代收訴訟費用的地區,需經省級財政部門和高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七條 訴訟費用的專用票據包括預收、退費、結算三類,實行全國統一式樣(附後)。地方各級法院的收費專用票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編號後,由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向同級人民法院發放;最高人民法院的收費專用票據由財政部印製發放。
第三章 訴訟費用的管理和使用
第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的訴訟費用全額納入財政專戶,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訴訟費用由省級財政專戶集中管理,實行分級使用與省級統籌相結合的方式。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訴訟費用,要由當事人直接全額交入省級財政在當地指定銀行開設的省級財政專戶分戶,由省級財政專戶集中管理
省級財政專戶集中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訴訟費用,由代理省級財政專戶分戶的銀行,按規定比例就地及時分別劃入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所在的同級財政專戶和省級財政專戶。
第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訴訟費收入分級使用和省級統籌的具體比例,由各省級財政部門會同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其中省級統籌的比例不得高於各級地方法院所收取訴訟費用的30%。
第十一條 省級統籌的訴訟費用由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使用計劃,經省級財政部門審核批准後共同下達執行。資金通過財政專戶核撥,用於統一購置轄區內法院系統必需的業務設備和補助貧困地區法院業務經費,不得用於高級法院本身的支出。
第十二條 納入地方各級財政專戶管理的訴訟費用,由各級財政部門按審批的訴訟費用收支計劃,作為「業務補助經費」按月核撥給同級人民法院使用。
第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通過指定銀行依法收取的訴訟費用直接全額劃入中央財政專戶。財政部根據審批的收支計劃和訴訟費用繳入財政專戶的進度,作為「業務補助經費」定期核撥給最高人民法院使用。
第十四條 訴訟費用的收取和劃撥事宜委託國有商業銀行辦理。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第十五條 「業務補助經費」的開支范圍:
1.最高人民法院和財政部聯合的業務經費開支范圍。
2.經省級財政部門核批的其他支出。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法院可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需要,用財政撥給的「業務補助經費」,按全年訴訟費收入的一定比例或數額建立備用金。專門用於支付應退還的預交訴訟費用和其他訴訟費用的支出。備用金的具體比例或數額,由各省級財政部門會同高級人民法院確定。備用金支出後,應及時予以補充。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法院要按照預算內外資金收支統管的原則,將各級財政部門核撥的「業務補助經費」與同級財政部門核撥的預算內業經費相結合,納入本單位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統籌安排使用。
第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要加強對「業務補助經費」的管理,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使用時由法院財務部門按收支計劃,根據規定的使用范圍和法院業務工作需要提出意見,報主管財務院長審批。
第十九條 各級人民法院將下一年度本級訴訟費收入和「業務補助經費」支出計劃隨下年度預算一同報送同級財政部門審批,作為核撥「業務補助經費」的依據。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法院應於每個季度終了後15日內,將上一季度訴訟費收人和「業務補助經費」的使用情況以報表形式報送同級財政部門。年度終了後,將上一年度訴訟費收入和「業務補助經費」支出情況,隨決算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
第四章 訴訟費用的監督和檢查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法收取的訴訟費用是法院業務經費的重要來源。各地要採取措施確保其真正用於法院的業務工作,其他部門不得調用。各級財政部門要依據訴訟費用收支計劃和法院實際工作需要及時核撥,嚴禁占壓、挪用。
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要加強對訴訟費用的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規章制度,嚴格會計核算手續,自覺接受同級財政部門、審計部門和上級人民法院的監督和檢查。
第二十三條 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人民法院訴訟費用的管理。制定和完善有關制度,規范收支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的,應及時提出、限期糾正。對情節嚴重或未按規定時間糾正的,財政部門有權在違反的數額以內,適當扣減業務經費預算,並按有關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處罰。
第二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要加強對各級人民法院訴訟費用管理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定期對下級法院訴訟費收入和「業務補助經費」支出情況進行檢查。發現違反規定的,應立即提出糾正意見。對情節嚴重的,上級法院有權在本轄區內進行通報批評,並追究有關領導者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可會同高級人民法院依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並報財政部和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二十六條 計劃單列市各級人民法院訴訟費用管理,比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人民法院訴訟費用暫行管理辦法》(財文字<1996>4號)和《關於最高人民法院集中部分訴訟費用的實施辦法》(法字<1996>81號)同時廢止。
⑸ 人民法院訴訟費收費標准
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非財產案件標准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六)當事人提出案件管轄權異議,異議不成立的,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⑹ 法庭訴訟費怎樣收取
法庭訴訟費分別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一、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二、非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六、當事人提出案件管轄權異議,異議不成立的,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本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六)項規定的幅度內制定具體交納標准。
(6)人民法院收費辦法擴展閱讀
根據《人民法院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訴訟請求數額,案件受理費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1、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數額的,按照增加後的訴訟請求數額計算補交;
2、當事人在法庭調查終結前提出減少訴訟請求數額的,按照減少後的訴訟請求數額計算退還。
根據《人民法院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通知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反訴案件由提起反訴的當事人自提起反訴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
上訴案件的案件受理費由上訴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訴狀時預交。雙方當事人都提起上訴的,分別預交。上訴人在上訴期內未預交訴訟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在7日內預交。
申請費由申請人在提出申請時或者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預交。
當事人逾期不交納訴訟費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請,或者申請司法救助未獲批准,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內仍未交納訴訟費用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