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

發布時間: 2021-11-28 20:56:07

1. 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需要開庭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規定》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可以採取開庭審理或者書面審理的方式。但下列減刑、假釋案件,應當開庭審理: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報請減刑的;二、報請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或者減刑幅度不符合司法解釋一般規定的;三、公示期間收到不同意見的;四、人民檢察院有異議的;五、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系職務犯罪罪犯,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罪犯及其他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或社會關注度高的;六、人民法院認為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

2. 減刑案件由哪個法院受理,無期徒刑的減刑如何處理

《刑事訴訟法》規定:減刑,對於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的減刑案件由服刑地高級人民法院版管轄。對於被判處權有徒刑、拘役、管制的罪犯的減刑案件由服刑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七條 無期徒刑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後,可以減刑。減刑幅度為: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般可以減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八條 無期徒刑罪犯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後,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十三年,起始時間應當自無期徒刑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3. 全國法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多少件

可以到網路上查!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法律的補充規定

(2019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63次會議通過,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19〕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已於2019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6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9年4月24日

為准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後,依照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污賄賂罪判處刑罰的原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罪犯的減刑、假釋補充規定如下:

第一條對拒不認罪悔罪的,或者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生效裁判中財產性判項的,不予假釋,一般不予減刑。

第二條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三年以上方可減刑;被判處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二年以上方可減刑。

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六個月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九個月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一年有期徒刑。

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被判處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一年六個月以上。

第三條被判處無期徒刑,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四年以上方可減刑。

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三年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二年以上二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一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後再減刑時,減刑幅度比照本規定第二條的規定執行。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

第四條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減為無期徒刑後,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四年以上方可減刑。

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四年六個月以上二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四年以上二十四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減為有期徒刑後再減刑時,減刑幅度比照本規定第二條的規定執行。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

第五條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減刑時可以不受上述起始時間和間隔時間的限制。

第六條對本規定所指貪污賄賂罪犯適用假釋時,應當從嚴掌握。

第七條本規定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改罪犯減刑,假釋案件可否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改罪犯減刑假釋案件可否由審判員獨任審理的批復(1984年11月24日(84)法研字第18號)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二日<1984>法研字第16號《關於審理勞改罪犯減刑、假釋案件程序的請示》已收悉。關於審理勞改犯減刑、假釋案件可否獨任審理的問題,目前我國法律尚無明文規定。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時,只有自訴案件和其他輕微的刑事案件才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而勞改犯的減刑、假釋案件並不屬於這一范圍。結合目前實踐中的一般作法,我們同意你院意見:對勞改犯減刑、假釋的案件,還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6. 法院公示的減刑假釋案件是五日嗎

是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
第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應當在立案後五日內將執行機關報請減刑、假釋的建議書等材料依法向社會公示。

公示內容應當包括罪犯的個人情況、原判認定的罪名和刑期、罪犯歷次減刑情況、執行機關的建議及依據。
公示應當寫明公示期限和提出意見的方式。公示期限為五日。

7. 出走後減刑假釋案件是不是需要開庭審理

減刑假釋案件可以開庭審理,也可以書面審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可以採取開庭審理或者書面審理的方式。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規定》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可以採取開庭審理或者書面審理的方式。但下列減刑、假釋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報請減刑的;
二、報請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或者減刑幅度不符合司法解釋一般規定的;
三、公示期間收到不同意見的;
四、人民檢察院有異議的;
五、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系職務犯罪罪犯,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罪犯及其他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或社會關注度高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

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有何影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在內監獄教育容改造罪犯中影響深遠。

  1. 具有國家標準的法律權威性:發布該解釋之後,全國有了針對罪犯減刑的統一標准。

  2. 避免亂用法律:有了該解釋,就有了具體減刑依據,可以避免減刑問題上的隨意性,保護了犯罪人的非法權益。

  3. 對犯罪人的教育有積極意義:減刑有了明確依據,可以提高犯罪人的自覺改造意識,對犯罪人主動改好具有促進作用。

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的全文內容

法規標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發文字型大小】法釋〔2014〕5號 【頒布時間】2014-4-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已於2014年4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1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2014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11次會議通過)為進一步規范減刑、假釋案件的審理程序,確保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的合法、公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結合減刑、假釋案件審理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對減刑、假釋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的減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級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級監獄管理機關審核同意的減刑建議書後一個月內作出裁定;(二)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的減刑、假釋,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級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級監獄管理機關審核同意的減刑、假釋建議書後一個月內作出裁定,案情復雜或者情況特殊的,可以延長一個月;(三)對被判處有期徒刑和被減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減刑、假釋,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在收到執行機關提出的減刑、假釋建議書後一個月內作出裁定,案情復雜或者情況特殊的,可以延長一個月;(四)對被判處拘役、管制的罪犯的減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級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級執行機關審核同意的減刑、假釋建議書後一個月內作出裁定。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減刑,應當根據情況,分別適用前款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減刑、假釋案件,應當審查執行機關移送的下列材料:(一)減刑或者假釋建議書;(二)終審法院裁判文書、執行通知書、歷次減刑裁定書的復印件;(三)罪犯確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現的具體事實的書面證明材料;(四)罪犯評審鑒定表、獎懲審批表等;(五)其他根據案件審理需要應予移送的材料。報請假釋的,應當附有社區矯正機構或者基層組織關於罪犯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調查評估報告。人民檢察院對報請減刑、假釋案件提出檢察意見的,執行機關應當一並移送受理減刑、假釋案件的人民法院。經審查,材料齊備的,應當立案;材料不齊的,應當通知執行機關在三日內補送,逾期未補送的,不予立案。
第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應當在立案後五日內將執行機關報請減刑、假釋的建議書等材料依法向社會公示。公示內容應當包括罪犯的個人情況、原判認定的罪名和刑期、罪犯歷次減刑情況、執行機關的建議及依據。公示應當寫明公示期限和提出意見的方式。公示期限為五日。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應當依法由審判員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除應當審查罪犯在執行期間的一貫表現外,還應當綜合考慮犯罪的具體情節、原判刑罰情況、財產刑執行情況、附帶民事裁判履行情況、罪犯退贓退賠等情況。人民法院審理假釋案件,除應當審查第一款所列情形外,還應當綜合考慮罪犯的年齡、身體狀況、性格特徵、假釋後生活來源以及監管條件等影響再犯罪的因素。執行機關以罪犯有立功表現或重大立功表現為由提出減刑的,應當審查立功或重大立功表現是否屬實。涉及發明創造、技術革新或者其他貢獻的,應當審查該成果是否系罪犯在執行期間獨立完成,並經有關主管機關確認。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可以採取開庭審理或者書面審理的方式。但下列減刑、假釋案件,應當開庭審理:(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報請減刑的;(二)報請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或者減刑幅度不符合司法解釋一般規定的;(三)公示期間收到不同意見的;(四)人民檢察院有異議的;(五)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系職務犯罪罪犯,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罪犯及其他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或社會關注度高的;(六)人民法院認為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
第七條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減刑、假釋案件,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執行機關及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參加庭審。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通知證明罪犯確有悔改表現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現的證人,公示期間提出不同意見的人,以及鑒定人、翻譯人員等其他人員參加庭審。
第八條
開庭審理應當在罪犯刑罰執行場所或者人民法院確定的場所進行。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視頻開庭的方式進行。在社區執行刑罰的罪犯因重大立功被報請減刑的,可以在罪犯服刑地或者居住地開庭審理。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於決定開庭審理的減刑、假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執行機關、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和有必要參加庭審的其他人員,並於開庭三日前進行公告。
第十條
減刑、假釋案件的開庭審理由審判長主持,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進行:(一)審判長宣布開庭,核實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的基本情況;(二)審判長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檢察人員、執行機關代表及其他庭審參加人;(三)執行機關代表宣讀減刑、假釋建議書,並說明主要理由;(四)檢察人員發表檢察意見;(五)法庭對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確有悔改表現或立功表現、重大立功表現的事實以及其他影響減刑、假釋的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六)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作最後陳述;(七)審判長對庭審情況進行總結並宣布休庭評議。
第十一條
庭審過程中,合議庭人員對報請理由有疑問的,可以向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證人、執行機關代表、檢察人員提問。庭審過程中,檢察人員對報請理由有疑問的,在經審判長許可後,可以出示證據,申請證人到庭,向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及證人提問並發表意見。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對報請理由有疑問的,在經審判長許可後,可以出示證據,申請證人到庭,向證人提問並發表意見。
第十二條
庭審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需要進行調查核實,或者檢察人員、執行機關代表提出申請的,可以宣布休庭。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減刑、假釋案件,能夠當庭宣判的應當當庭宣判;不能當庭宣判的,可以擇期宣判。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書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可以就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是否符合減刑、假釋條件進行調查核實或
聽取有關方面意見。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書面審理減刑案件,可以提訊被報請減刑罪犯;書面審理假釋案件,應當提訊被報請假釋罪犯。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符合法律規定的減刑、假釋條件的,作出予以減刑、假釋的裁定;(二)被報請減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規定的減刑條件,但執行機關報請的減刑幅度不適當的,對減刑幅度作出相應調整後作出予以減刑的裁定;(三)被報請減刑、假釋罪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減刑、假釋條件的,作出不予減刑、假釋的裁定。在人民法院作出減刑、假釋裁定前,執行機關書面申請撤回減刑、假釋建議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十七條
減刑、假釋裁定書應當寫明罪犯原判和歷次減刑情況,確有悔改表現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現的事實和理由,以及減刑、假釋的法律依據。裁定減刑的,應當註明刑期的起止時間;裁定假釋的,應當註明假釋考驗期的起止時間。裁定調整減刑幅度或者不予減刑、假釋的,應當在裁定書中說明理由。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作出減刑、假釋裁定後,應當在七日內送達報請減刑、假釋的執行機關、同級人民檢察院以及罪犯本人。作出假釋裁定的,還應當送達社區矯正機構或者基層組織。
第十九條
減刑、假釋裁定書應當通過互聯網依法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減刑、假釋裁定不當,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書面糾正意見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糾正意見後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並在一個月內作出裁定。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發現本院已經生效的減刑、假釋裁定確有錯誤的,應當依法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減刑、假釋裁定確有錯誤的,應當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也可以自行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定。
第二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熱點內容
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發布:2025-07-18 15:24:59 瀏覽:570
今起十部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7:57 瀏覽:849
2015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6:48 瀏覽:721
臻顧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8 14:49:00 瀏覽:792
全國道德模範及事跡 發布:2025-07-18 14:45:03 瀏覽:85
2017新婚姻法首付 發布:2025-07-18 14:37:57 瀏覽:16
行政訴訟法七日 發布:2025-07-18 14:36:42 瀏覽:218
胃炎三聯療法治多久 發布:2025-07-18 14:31:03 瀏覽:698
勞動法最新人事 發布:2025-07-18 14:13:17 瀏覽:460
法院輔助人員工作 發布:2025-07-18 13:55:39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