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鳳鋁法院

鳳鋁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1-29 07:57:14

❶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的鋁材廠有哪些

1中鋁鋁材
(中國鋁型材企業十強,全球最大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材供應商之一,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鋁業集團)
2忠旺鋁材
(曾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遼寧省名牌,亞洲規模最大的特種工業鋁型材模具製造中心之一,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
3亞鋁-南亞
(曾獲中國名牌,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名牌產品,亞洲地區最大的鋁型材產品製造商之一,亞洲鋁業(中國)有限公司)
4南山鋁材
(始創於1978年,曾獲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企業500強,中國鋁型材企業十強,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5堅美鋁材
(中國馳名商標,曾獲中國名牌,廣東省著名商標,國家建設部建築鋁型材科研生產定點企業,廣東堅美鋁型材廠有限公司)
6鳳鋁鋁材
(中國馳名商標,曾獲中國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廣東鳳鋁鋁業有限公司)
7興發鋁材
(始建於1984年,曾獲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大陸最早生產鋁型材的企業之一,興發鋁業控股有限公司)
8偉業鋁材
(中國馳名商標,曾獲中國名牌,廣東名牌,享譽國內外大型鋁材生產企業之一,鋁材十大品牌,廣東偉業鋁廠有限公司)
9偉昌鋁材
(中國馳名商標,高新技術企業,專業生產鋁型材的現代化大企業,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廣東華昌鋁廠有限公司)
10振升鋁材
(中國馳名商標,高新技術企業,大型上市公司,專業致力於鋁材產品設計生產的企業,長沙新振升集團有限公司)

❷ 鳳鋁事件是啥回事

鳳鋁10月21日在北京中院提起訴訟

廣東鳳鋁俱樂部決定將在今天(21日)下午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正式狀告籃協。從9月23日鳳鋁俱樂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他們將採取法律的手段進行維權斗爭開始,這場CBA歷史上第一次「民告官」的事件便拉開了帷幕。

鳳鋁俱樂部認為,中國籃協以所謂「民主表決」的方式確定CBA參賽俱樂部的方式與此前公布的准入辦法不符,有悖於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鳳鋁俱樂部主要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理由:

1、中國籃協公開違反了CBA聯賽參賽球隊的准入確定規則,其所謂的「民主表決制度」及「地域分布平衡原則」沒有任何制度根據或者制度安排;

2、所謂的「民主表決」,背離了民主原則的基本精神,是對現代民主的巨大嘲弄;

3、「表決程序」違反了體育總局關於全國性社會團體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其表決結果是無效的;

4、「表決程序」具有明顯的不正當性,如果照此表決程序執行,則中國籃協確定的所有參賽球隊的准入資格都是無效的;

5、中國籃協稱其「表決程序」所依據的聯賽委員會章程,根本不能成為參賽球隊的准入規則。

❸ 怎麼看待易建聯11月2日CBA比賽中脫鞋退場一事

我發現好多人都沒搞明白,籃協可不是一個公司。跟籃協簽約也不是像某些人說的就好比公司出了個規定要求不能遲到、如果遲到就罰款這么簡單。


因為籃協他其實是政府機構、代表的是公權力。

所以,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記住籃協實質是政府機構、它代表國家管理幾乎一切與籃球相關的事宜。無論你只是俱樂部一名默默無名的球員、還是牛逼如易建聯這樣的國家隊頂樑柱、都是它管。你在這個國家做籃球相關職業,基本就別想擺脫籃協。這不是某些答主說的你簽了合約,「愛簽簽、不簽滾」的問題,因為站在俱樂部角度,俱樂部根本沒得選。

還有好多人提到了契約精神,籃協和李寧簽的的是契約、易建聯和耐克的難道就不是了?如果換成四個普通主體,因為雙方合同沖突發生糾紛,那這事其實很好解決:先協商,能協商一致協商一致,不能就仲裁啊、法院啊,總能找到個解決方案。

再說一次,這事如果是普通公司,根本不需要普通人操心誰對誰錯,找法院裁判就可以。

但偏偏籃協不行。

因為籃協地位特殊,實際上他制定的規定你只能遵守,甚至哪怕他的規定朝令夕改、你也只能忍著。幾年前廣東鳳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當年最開始公布的CBA聯賽准入制度(詳情《搜索2008—2009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俱樂部准入辦法》)里明確寫著准入看聯賽排名決定誰進入CBA,可是當廣東鳳鋁拿下當年夏季聯賽NBL冠軍之後,結果籃協突然改成由投票來決定綜合成績前三的隊伍里誰能升入CBA,這可是准入辦法里根本就沒提到的,這符合契約精神么?

但是當鳳鋁想要個說法的時候,發現找籃協主管機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總局表示我不管;去法院起訴、法院表示不符合受理條件。最終結果呢,鳳鋁俱樂部解散了。

事實上,如果籃協本身能做到條條規章制度合情合理合法,每個規則都經過充分調研、討論再決定、充分尊重運動員個人利益,那籃協地位特殊點倒也不至於有多大傷害。但是籃協前幾天剛剛給明明已經過了注冊期、理論上已經不能打今年CBA的易建聯開了綠燈,籃協自己制定的規則,他自己都能隨便開特權,不遵守。現在籃協說我們有規定,不能有例外,真不覺得抽自己臉么?這怎麼讓人信服。

至於有些人提到的顧全大局,比如給球隊分紅,所以易建聯應該表示接受的觀點。根本上就錯了,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利益分配問題,而是籃協作為一個代表公權力的機構,公然侵犯球員合法利益。制定規則之前,有跟被侵犯利益的球員商量過么?不得不侵犯的時候,有考慮過進行適當補償么?現在連政府想修路拆房子都要跟群眾先商量再補償——因為你代表的是公權力,公權力在面對普通個體的時候本來就是有著先天優勢,所以全世界都知道在行使公權力的時候,公權力必須要被各種法律、法規嚴格限制,才能保證公權力不會隨意侵犯到普通人的利益。所以,在涉及行政權力的時候,法律做了最大的限制「法不許可即禁止」——對比下普通人之間糾紛講的是「法不禁止即許可」,就知道這個限制有多嚴厲了。即便你是政府,在不得不侵犯公民利益的時候,都要跟被侵犯方商量、補償。但是籃協就可以想侵犯就侵犯。

當然,易建聯在這事件中、當場脫鞋這已經是非常不專業、有違職業職業道德的行為,特別是他幾天前剛剛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強行在注冊期已過的情況下注冊了CBA,易建聯本身其實在過去都是享受特權的球員,但是今天,終於發現自己的特權不好使了。

在這特權和糾紛的背後,真正值得討論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一個普普通通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輕易得到解決的合同糾紛、演變成了一個各方都不願讓步、四難的境地。

❹ 債務人轉移長期經營收入,如何維權

首先你與他的債務糾紛案件起訴要財產保全,然後你有充分證據下再提起對債務人與轉移房產有關人的訴訟,要求確認這種合同關系無效。另外等你自己與債務人的案件宣判生效後可申請強執行,並申請追加其女兒為被執行人。反正事情復雜,委託律師辦為好。

❺ 有法院的同志或者法律學人嗎裁判文書具體包括哪幾部分

基本要素

1、文書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2、標題包括法院名稱、文書名稱和案號。

3、正文包括首部、事實、理由、裁判依據、裁判主文、尾部。

4、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

(5)鳳鋁法院擴展閱讀:

民事判決一般由四部分構成,即

①首部,寫明民事案件的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基本情況以及案由;

②主文,是民事判決書的核心,要求對該案所涉及的事實和證據作明確的概述,特別是法院查明的事實要寫清楚;

③判決結果,即法院根據什麼決定原告的請求是否應予支持,哪些支持,哪些不予支持要寫清楚;

④尾部,寫明審判庭的組成、人民法院名稱等內容。

一方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有了判決結果後,都會擬寫一份民事判決書來宣布判決結果。判決書一般由首部,主文,判決結果和尾部四部分組成。做到格式統一結構完整是為了指導全國法院民事裁判文書的製作,所以民事判決書的格式都是大致相同的。

❻ 專利侵犯權!不懂著 請勿回答!

很明顯這屬於侵權。
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
構成專利侵權行為的要件包括兩個方面:形式條件和實質條件。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1)實施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對於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並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為衡量其情節輕重的依據。
構成專利侵權的實質要件,也就是技術條件,實質實施行為是否屬於專利的保護范圍。如果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屬於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那麼該行為人就構成了專利侵權。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全部相同,則構成侵權;2)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多於專利的技術特徵,也構成侵權;3)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有相同的,有相異的,但是,相異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是等效的,仍構成侵權;否則,不構成侵權。這里技術特徵等效,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你那能夠推斷出某兩種技術特徵彼此替換後,所產生的效果相同。
淺析專利侵權行為
日前,我國專利法第三次修訂草案(送審稿)已提請國務院審議,「關於專利權的保護」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建議修改的一項主要內容。伴隨著專利申請的快速增長,也出現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專利侵權糾紛在大幅增加。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專利侵權問題進行探討。
一、專利侵權行為的形態
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註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專利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
依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銷售或使用者只有符合「不知道」且「來源合法」時,才可以免除賠償責任,但仍然構成侵權,應承擔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的責任。也就是對善意的銷售或使用者來說,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賠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這種混合原則的使用范圍不能延及製造或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
過錯不是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在確定行為人的侵權責任時,對停止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而賠償損失責任則按不同的場合分別適用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對同一專利侵權行為可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來確定不同的民事責任,應當說與傳統理論對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認識更為合理。
三、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般民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通常包含4個方面:違法行為、損害結果、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對於專利行為的侵權責任,其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侵犯的對象應當是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首先,鑒於專利權的地域性,有效專利一般應當是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其次,鑒於專利權的時效性,只有在規定保護期內未因繳費、無效宣告、放棄等原因失效的專利權才是有效專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項專利權由於某些原因被宣告無效,則該專利權將被視為自始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在前已經實施也不夠成專利侵權。
(二)有違法行為存在。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有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5種不認為是侵權的行為,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規定,如果行為人不能舉證以此作為抗辯理由,則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並依法承擔責任。
(三)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於自信而實施了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但也有例外,例如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就規定,即使行為人主觀無過錯,也構成專利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罷了。
(四)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後,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而實施即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四、專利侵權行為的法律後果
專利權受到侵害時�不論是專利權人還是利害關系人既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處理,可以向法院起訴,通過司法程序來處理。其中�行政程序不是終局裁決�當事人對行政處理不服的�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一)侵權行為的民事制裁。專利法對專利侵權主要是採用民事制裁�專利管理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在處理侵權的時候�主要是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和賠償損失。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任何人未經許可�為了生產經營目的�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停止侵權。關於專利侵權賠償的數額問題,專利法第六十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一條也作了相關規定。此外�專利權人不僅可以要求經濟損失賠償�而且還可以要求採取恢復專利權人的業務信譽的措施。
(二)侵權行為的行政制裁。專利法對侵權行為中的假冒他人專利、泄露國家機密、徇私舞弊等行為規定了行政責任。另外�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八條和五十九條還對侵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規定了行政責任。
(三)侵權行為的刑事制裁。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專利侵權主要給予民事制裁�但有時也需要刑事制裁。專利法第五十八條中明確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總之,專利侵權行為是嚴重的侵犯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侵權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目前廣大民眾的專利保護意識淡薄,專利管理機關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查處專利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和調查取證手段方面也顯得較為薄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曾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法加強專利的行政保護,充分發揮專利行政執法簡便、快捷、效率高的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專利法的第三次修訂,通過不斷完善專利行政執法,將使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專利侵權行為必將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國的專利制度將會在更加健康的軌道上前行。(徐 芳 汪衛鋒)
案例1. 興發訴義烏富億、鳳鋁專利侵權案
廣東興發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興發鋁型材廠有限公司因與義烏市富億建材有限公司、廣東鳳鋁鋁業有限公司專利侵權糾紛一案,訴至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原告訴稱:被告富億公司大量銷售仿冒本公司專利的產品,嚴重損害了原告的利益,這些產品都系鳳鋁公司製造,二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鳳鋁公司辯稱:1、原告的專利應屬無效專利;2、我公司生產的鋁型材產品與原告的專利產品有明顯不同,不構成專利侵權。
富億公司未提交答辯狀。
經審理,法院認為:1、原告的通過受讓所得的專利為有效專利;2、鳳鋁公司生產的型材與專利產品系同一類產品,在作為型材類產品的視覺要部的橫截面上,兩者除存在兩處細微差異外,基本相同。這種差別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不易區分開來。因此,鳳鋁公司製造、富億公司銷售上述型材,均構成對原告專利權的侵犯。3、原告沒有證據證明富億公司存在明知侵權產品而予銷售的事實,且依據公證書可以認定富億公司銷售的侵權產品系鳳鋁公司生產,鳳鋁公司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
最終,判決如下:鳳鋁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產品並銷毀製造侵權產品的模具;富億公司立即停止銷售侵權型材;鳳鋁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8萬元。
一審後,鳳鋁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2 有相反證據的生效判決可以推翻
蘇州羅普斯金鋁業有限公司因專利無效行政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其一系列外觀設計專利所作出的行政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羅普斯金公司系98325657.8號名稱為「異型鋁框條8604」(簡稱「8604」)等三十五項外觀設計專利的專利權人。華聯公司等單位和個人,於2002年向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宣告該專利權無效,認為該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3條之規定。專利復審委員會經過審查,依據某省高級人民法院所認定的事實,認為一個產品在一段時間內只能有一個型號,羅普斯金公司在申請日之前銷售過該型號的產品,認為該系列專利產品在申請日之前已經公開銷售,於2003年作出無效決定,宣告該外觀設計專利權無效。羅普斯金公司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一中院維持了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
二審審理中,羅普斯金公司與專利復審委員會及華聯公司之間爭議的焦點在於專利申請日前公開銷售的是否一定就是專利產品,即該型號對應的產品形狀是否可以唯一地確定為本案爭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形狀。專利復審委員會和一審法院均將本案與其他11起案件進行了合並審理,專利復審委員會在審理中還根據依職權調查原則,採信了華聯公司於口審後提交的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對於滿園經營部業主、駱宗濤提交的有利於羅普斯金公司的證據則一律不予採信。
本案的關鍵在於對滿園經營部業主、駱宗濤提交的有利於羅普斯金公司的證據應否予以採納?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定該證據是散圖且未標注日期,不予採信;一審法院對上述證據進行了審理,但未予採信。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在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無效審查程序之後的行政訴訟程序中,無效請求人提出的新證據,原則上不應接受並認定,無效請求人可以依據新證據重新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但是專利權被宣告或判定無效後,專利權人在後續程序中提出的並有可能導致案件改判的新證據,應予接受並認定,此時應撤消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並責令其重新審查。一審法院對上述證據不予採信,不僅違反了《審查指南》的有關規定,而且會嚴重損害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對羅普斯金公司顯失公平。二審法院在對該證據的來源、提交的方式、出現的時間,與其它證據的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害關系,本行業的常識慣例,羅普斯金公司以往申請專利的經歷和經驗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審查,確認該證據客觀真實、合法有效,應予採信。
最終,判決撤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4)一中行初字第42號行政判決;撤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第5531號無效決定;維持98325657.8號「異型鋁框條8604」外觀設計專利權有效。
法律規定的不視為專利侵權的幾種行為?
《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❼ 29屆奧運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http://www..com/s?kw=&sc=web&cl=3&tn=sitehao123&ct=0&rn=&lm=&ie=gb2312&rs2=&myselectvalue=&f=&pv=&z=&from=&word=29%BD%EC%B0%C2%D4%CB%BB%E1%B8%F8%CE%D2%C3%C7%C9%FA%BB%EE%B4%F8%C0%B4%B5%C4%D0%C2%B1%E4%BB%AF

❽ 專利侵權的淺析

日前,我國專利法第三次修訂草案(送審稿)已提請國務院審議,「關於專利權的保護」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建議修改的一項主要內容。伴隨著專利申請的快速增長,也出現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專利侵權糾紛在大幅增加。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專利侵權問題進行探討。 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註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依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銷售或使用者只有符合「不知道」且「來源合法」時,才可以免除賠償責任,但仍然構成侵權,應承擔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的責任。也就是對善意的銷售或使用者來說,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賠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這種混合原則的使用范圍不能延及製造或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
過錯不是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在確定行為人的侵權責任時,對停止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而賠償損失責任則按不同的場合分別適用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對同一專利侵權行為可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來確定不同的民事責任,應當說與傳統理論對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認識更為合理。 一般民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通常包含4個方面:違法行為、損害結果、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對於專利行為的侵權責任,其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侵犯的對象應當是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首先,鑒於專利權的地域性,有效專利一般應當是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其次,鑒於專利權的時效性,只有在規定保護期內未因繳費、無效宣告、放棄等原因失效的專利權才是有效專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項專利權由於某些原因被宣告無效,則該專利權將被視為自始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在前已經實施也不夠成專利侵權。
(二)有違法行為存在。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有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5種不認為是侵權的行為,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規定,如果行為人不能舉證以此作為抗辯理由,則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並依法承擔責任。
(三)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於自信而實施了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但也有例外,例如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就規定,即使行為人主觀無過錯,也構成專利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罷了。
(四)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後,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而實施即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專利權受到侵害時,不論是專利權人還是利害關系人既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處理,也可以向法院起訴,通過司法程序來處理。其中,行政程序不是終局裁決,當事人對行政處理不服的,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一)侵權行為的民事制裁。專利法對專利侵權主要是採用民事制裁?專利管理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在處理侵權的時候?主要是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和賠償損失。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任何人未經許可,為了生產經營目的,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停止侵權。」關於專利侵權賠償的數額問題,專利法第六十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一條也作了相關規定。此外,專利權人不僅可以要求經濟損失賠償而且還可以要求採取恢復專利權人的業務信譽的措施。
(二)侵權行為的行政制裁。專利法對侵權行為中的假冒他人專利、泄露國家機密、徇私舞弊等行為規定了行政責任。另外,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八條和五十九條還對侵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規定了行政責任。
(三)侵權行為的刑事制裁。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專利侵權主要給予民事制裁?但有時也需要刑事制裁。專利法第五十八條中明確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侵權抗辯,企業要依據專利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並且要查明涉嫌侵權客體的相應技術特徵,以此要判斷自己製造、銷售的產品或使用的方法是否侵犯涉案專利權。
(二)公知技術抗辯或「無效請求」抗辯,如果判斷覺得是侵權行為成立了,則需要進一步判斷自身使用的技術是否屬於專利申請日前的自有公知技術。在答辯期內和舉證期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三)先用權抗辯,如果企業在專利申請日前已進行了實質性的專項投資並且完成了必要的技術准備,則可以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實施。
(四)重復授權抗辯,如果專利權人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了實用新型又申請了發明,要注意是否屬於重復授權,如果是處於這種違法狀態的專利是不應該受到法律保護。 廣東興發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興發鋁型材廠有限公司因與義烏市富億建材有限公司、廣東鳳鋁鋁業有限公司專利侵權糾紛一案,訴至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原告訴稱:被告富億公司大量銷售仿冒本公司專利的產品,嚴重損害了原告的利益,這些產品都系鳳鋁公司製造,二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鳳鋁公司辯稱:1、原告的專利應屬無效專利;2、我公司生產的鋁型材產品與原告的專利產品有明顯不同,不構成專利侵權。
富億公司未提交答辯狀。
經審理,法院認為:1、原告的通過受讓所得的專利為有效專利;2、鳳鋁公司生產的型材與專利產品系同一類產品,在作為型材類產品的視覺要部的橫截面上,兩者除存在兩處細微差異外,基本相同。這種差別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不易區分開來。因此,鳳鋁公司製造、富億公司銷售上述型材,均構成對原告專利權的侵犯。3、原告沒有證據證明富億公司存在明知侵權產品而予銷售的事實,且依據公證書可以認定富億公司銷售的侵權產品系鳳鋁公司生產,富億公司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
最終,判決如下:鳳鋁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產品並銷毀製造侵權產品的模具;富億公司立即停止銷售侵權型材;鳳鋁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8萬元。
一審後,鳳鋁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蘇州羅普斯金鋁業有限公司因專利無效行政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其一系列外觀設計專利所作出的行政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華聯公司等單位和個人,於2002年向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宣告該專利權無效,認為該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3條之規定。專利復審委員會經過審查,依據某省高級人民法院所認定的事實,認為一個產品在一段時間內只能有一個型號,羅普斯金公司在申請日之前銷售過該型號的產品,認為該系列專利產品在申請日之前已經公開銷售,於2003年作出無效決定,宣告該外觀設計專利權無效。羅普斯金公司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一中院維持了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
二審審理中,羅普斯金公司與專利復審委員會及華聯公司之間爭議的焦點在於專利申請日前公開銷售的是否一定就是專利產品,即該型號對應的產品形狀是否可以唯一地確定為本案爭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形狀。專利復審委員會和一審法院均將本案與其他11起案件進行了合並審理,專利復審委員會在審理中還根據依職權調查原則,採信了華聯公司於口審後提交的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對於滿園經營部業主、駱宗濤提交的有利於羅普斯金公司的證據則一律不予採信。
本案的關鍵在於對滿園經營部業主、駱宗濤提交的有利於羅普斯金公司的證據應否予以採納?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定該證據是散圖且未標注日期,不予採信;一審法院對上述證據進行了審理,但未予採信。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在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無效審查程序之後的行政訴訟程序中,無效請求人提出的新證據,原則上不應接受並認定,無效請求人可以依據新證據重新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但是專利權被宣告或判定無效後,專利權人在後續程序中提出的並有可能導致案件改判的新證據,應予接受並認定,此時應撤消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並責令其重新審查。一審法院對上述證據不予採信,不僅違反了《審查指南》的有關規定,而且會嚴重損害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對羅普斯金公司顯失公平。二審法院在對該證據的來源、提交的方式、出現的時間,與其它證據的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害關系,本行業的常識慣例,羅普斯金公司以往申請專利的經歷和經驗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審查,確認該證據客觀真實、合法有效,應予採信。
最終,判決撤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4)一中行初字第42號行政判決;撤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第5531號無效決定;「異型鋁框條8604」外觀設計專利權有效。

❾ 廣東鳳鋁退出籃協追蹤 解聘球員茫然不知哪裡落腳

鳳鋁方面表示,他們的行政訴訟案法院沒有受理,民事訴訟程序也尚未啟動,如果籃協有決心有能力啟動「依法維權程序」,「請作為管理機構的中國籃協安排(雙方溝通)時間。」 鳳鋁宣布退出籃壇後,於昨天開始與隊員解除工作合同,一些球員也返回各自的老家。「現在還不知道去哪裡落腳。」幫助鳳鋁獲得NBL冠軍的功臣田雨說,今年最終沒能獲得CBA的資格很可惜。 而對於此前中國籃協在發布會上發表的「關於鳳鋁事件的說明」,鳳鋁方面認為,公開、公正、透明是籃球運動健康發展的基礎,他們願意開誠布公地陳述自己的看法,更願意與中國籃協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還願意接受媒體廣大球迷、網民和一切關心籃球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的批評與監督。 - 回應 潛力 任何俱樂部都從零開始 籃協:鳳鋁球員大多是其他CBA俱樂部調整下來的,發展潛力有限。 回應:體育競技的參與不應以年齡劃線,鳳鋁球員平均年齡27歲,正值當打之年,哪一個隊員不是核心骨幹主力? 至於說鳳鋁NBL聯賽第一階段是以小組前四齣線,其實這與鳳鋁俱樂部獲得准入評估資格並無關系。保留實力以備決賽,是大多數體育項目的比賽策略。俱樂部還准備在佛山建籃球公園,在新興建立首個佔地一千畝的全國籃球訓練基地。如此,倘若籃協認為鳳鋁在梯隊建設上還有異議,鳳鋁俱樂部願意聽取中肯意見。 票選《准入辦法》沒規定投票 籃協:中國籃協沒有操控結果的主觀意願和程序上的可能。 回應:以投票方式決定參賽資格,是鳳鋁最感到困惑不解的問題。 CBA聯賽准入究竟依據什麼?《准入辦法》到底哪一條有關於「投票」表決的字樣和內容?聯賽章程又有哪一條規定了CBA聯賽准入要經投票程序?反倒聯賽委員會章程是CBA聯賽准入的最具體、最根本的規則和依據? 當然,我們也希望搞清楚的是,籃協所定的「規則」與其所說「理念」到底是什麼關系?究竟理念是行為規范,還是規則是行為規范? 資歷NBL隊伍都很年輕 籃協:鳳鋁俱樂部成立至今不到兩年,拿了一屆NBL聯賽冠軍,就是當然的參加者嗎? 回應:競技體育在其他條件都得到完全滿足的情況下,不看成績,到底要看什麼?如果沒有事後強加的「地域平衡原則」、沒有「投票表決」方式,大家都嚴格遵照準入辦法和准入細則去操作,那麼,鳳鋁進入本賽季的CBA聯賽不僅是當然,而且是首選。 此外,在NBL的隊伍里,有不少隊伍成立也不過一至兩年時間,如果照此思維,是否這些隊伍就算在接下來的賽季中表現優異,拿了冠軍,但籃協主要負責人也認為是初創階段,不能進CBA? 監督 沒有隨心所欲批評籃協 籃協:鳳鋁在破壞籃球事業的大好形勢。 回應:在本次維權及退出過程中,鳳鋁俱樂部對籃協工作作風的評論與批評,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基於真切的感受而提出來的。 在我們宣布退出之時,籃協不反省自己的過失,相反還指責我們退出程序不合法,反誣我們「顛倒黑白」以「受害者」的形象來博取同情,實在出乎我們所料,使我們不能不感到中國籃協在鳳鋁俱樂部參賽資格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有失行業管理機構和社會團體最基本的風范與水準。 籃協:鳳鋁在破壞籃球事業的大好形勢。 回應:在本次維權及退出過程中,鳳鋁俱樂部對籃協工作作風的評論與批評,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基於真切的感受而提出來的。 在我們宣布退出之時,籃協不反省自己的過失,相反還指責我們退出程序不合法,反誣我們「顛倒黑白」以「受害者」的形象來博取同情,實在出乎我們所料,使我們不能不感到中國籃協在鳳鋁俱樂部參賽資格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有失行業管理機構和社會團體最基本的風范與水準。

❿ 漢風鋁材和鳳鋁鋁材之間算近似商標嗎是否違法

你好,不算。
商標近似是商標法上的一個概念,是指:是指兩商標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著色、外觀近似,或者文字和圖形組合後的整體排列組合方式和外觀近似,或者其三維標志的形狀和外觀近似,或者其顏色或者顏色組合近似,使用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或者服務上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誤認。
商標近似判斷
商標近似是指商標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近似,商標圖形的構圖、著色、外觀近似,或者文字和圖形組合的整體排列組合方式和外觀近似,使用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或服務上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或服務的來源產生誤認。2005年12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共同制定頒布的《商標審查及審理標准》對商標近似的判斷標准作了具體規定。《商標審查及審理標准》第三部分「商標相同近似的審查」規定:「商標相同和近似的判定,首先應認定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是否屬於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或者服務;其次應從商標本身的形、音、義和整體表現形式等方面,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並採取整體觀察與對比主要部分的方法,判斷商標標志本身是否相同或近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32號)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的規定,認定商標相同或近似按照以下原則進行:(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二)既要進行對商標的整體比對,又要進行對商標主要部分的比對,比對應當在比對對象隔離的狀態下分別進行;(三)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

商標近似認定要點
1、近似商標是與注冊商標相比較而存在,沒有注冊商標,也就沒有商標侵權行為認定中所針對的近似商標。
2、近似商標是與注冊商標不完全相同的商標。如果完全相同,也就構成了與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而不再屬於近似商標。
3、近似商標是與注冊商標在形狀、讀音或者含義相同或者相近的商標。如果既不相同也不相近,那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商標,也不再存在近似商標問題了。
4、判斷近似商標時所稱的近似已達到了易造成混淆的程度,即將該商標使用在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普通消費者可能會對商品的來源產生錯誤的認識。如果不會造成誤認,也不屬於近似商標了。
5、申請的商標為英文,要審查所對應的中文意思來進行比對,若英文主要構成部分有相對應的中文意思,對應的中文意思也已經有注冊在先,就屬於近似商標,如地鐵,相對應的近似商標 subway Metro 。

熱點內容
經濟法第七版案例分析答案 發布:2025-07-18 16:07:11 瀏覽:534
婚姻法與繼承法試卷 發布:2025-07-18 16:04:02 瀏覽:719
廣西梧州法院 發布:2025-07-18 15:57:18 瀏覽:528
補償可以高於勞動法47條 發布:2025-07-18 15:50:29 瀏覽:212
民法最新行政法規 發布:2025-07-18 15:45:59 瀏覽:877
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病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8 15:44:34 瀏覽:696
深圳2017新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7-18 15:44:33 瀏覽:183
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發布:2025-07-18 15:24:59 瀏覽:570
今起十部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7:57 瀏覽:849
2015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6:48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