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案件受理條件

法院案件受理條件

發布時間: 2021-11-29 14:07:35

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我國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幾類:1.民事案件。具體包括:(1)物權關系、債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人身關系引起的訴訟。(2)由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調整的婚姻家庭關系、繼承關系、收養關系引起的訴訟。(3)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中屬於民事性質的訴訟。2.商事案件。是指商法調整的商事關系引起的訴訟。如票據案件、股東權益糾紛案件等。3.勞動爭議案件。在訂立、履行、解除勞動合同的過程中,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可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勞動爭議,雙方還會發生其他方面的勞動爭議。4.法律規定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非訟案件。其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包括民訴法規定的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二是適用督促程序審理的案件;三是適用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⑵ 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關於執行若干問題解釋》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屬於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案件;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4、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1、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的);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5、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識產權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8、屬於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對上列八項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於其中證據不足、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者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二)屬於本院管轄的;(三)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訴的;(四)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三)項規定的自訴案件,還應當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第八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對於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⑶ 人民法院受理民事執行案件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①申請或移送執行的法律文書回已經生效;②申請執行人答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③申請執行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④申請執行的法律文書有給付內容,且執行標的和被執行人明確;⑤義務人在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⑥屬於受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

⑷ 什麼是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的條件

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的條件是:
1、申請或移送執行的法律文書已經生效;
2、申請執行人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
3、申請執行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4、義務人在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⑸ 一般法院受理案件需要具備哪些具體條件他們才會受理某些案件

符合民訴法108條的規定,新民訴法是119條的規定,原告有利害關系,有明確的被告、合理合法的訴訟請求,並且屬於人民法院管理的范圍

⑹ 民事訴訟法受理條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和受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第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含義是指與起訴案件的訴訟標的有直接有利害關系,或者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利或其他權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與之發生了權利、義務歸屬的爭執。
第二,有明確的被告。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被告是誰,也就是要明確誰侵害了他的民事權益,或者誰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的爭議。
第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確認或保護的民事權益的內容和范圍應當明確、具體,請求人民法院保護什麼、支付什麼、反對什麼、確認什麼等應清楚、明白,不能模稜兩可。事實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須向人民法院陳述的「案件事實」和「證據」以及支持該訴訟請求的理由。
第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原告起訴的案件應該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也就是說,應當屬於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權對這一案件進行審判。
民事訴訟是指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法院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審理和解決民事、經濟糾紛案件依法進行的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依法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稱。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⑺ 法院受理案件需要具備哪幾個條件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內有直接利害關容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⑻ 法院的立案條件是什麼

一、原告是與來本案有直接利源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8)法院案件受理條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

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熱點內容
工廠靜電法規 發布:2025-07-18 09:38:09 瀏覽:528
承諾遵守法律法規自我聲明 發布:2025-07-18 09:32:25 瀏覽:231
護士采血刑法 發布:2025-07-18 09:22:16 瀏覽:261
思想道德建設活動記錄 發布:2025-07-18 09:17:27 瀏覽:224
勞動法2017答案4月 發布:2025-07-18 09:05:52 瀏覽:420
員額法官管理 發布:2025-07-18 08:59:54 瀏覽:754
司法部新規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7-18 08:53:46 瀏覽:670
餘姚法院美女 發布:2025-07-18 08:49:37 瀏覽:393
發揮立法的引領作用 發布:2025-07-18 08:47:46 瀏覽:437
人才中介相關勞動法 發布:2025-07-18 08:27:38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