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南昌法院歷史

南昌法院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1-30 20:56:27

㈠ 江西南昌的歷史

6000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個原始居民點。至3000年前,南起青雲譜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命潁陰侯灌嬰駐守南昌一帶,史稱「灌嬰築城」。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嬰率部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四公里的皇城(黃安)寺附近修建了一個方圓10里84步、辟有6門的土城,時人稱之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開始。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並設南昌縣為附郭縣,屬揚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東漢復故。晉屬江州。南朝梁稱豫章王國,陳復為豫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罷郡置洪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為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為洪州,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稱洪州。

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開寶八年(975年)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屬江南西路,隆興元年(1163年)為隆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興路,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

1914年為豫章道。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1949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南昌政權,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來屬。

㈡ 江西南昌法院案件了解

應該有傳票的啊。但如果你是外人可以推測一下,先看案件標的額以及是一審還是二審,先確定是不是在中院,如果不是中院的話,一般先根據被告推測一下,一般是在被告所在地的基層法院。

㈢ 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的辦學歷史

江西醫學院 1921年,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誕生。1927年2月,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改屬江西中山大學,改稱中山大學醫學部。1931年8月,接教育部命令,校名改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1934年,教育部修改高等教育學制,廢止了醫學專科,採用醫學院一級制,並下令省立醫專停止招生。
1937年7月,國立中正醫學院成立。教育部認為江西省沒有必要辦兩所高等醫學院校,又一次下令「醫專停止招生,逐年結束」,江西省政府有關人士將撥給省立醫專辦學的經費轉撥給國立中正醫學院使用。隨著抗戰爆發,兵站醫院、後方醫院紛紛設立,急需大批醫務人員,而中正醫學院已遷出江西,經學校多方努力並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熊式輝才同意向教育部提出保留省立醫專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教育部才表示同意省立醫專繼續招生,並撥給辦校經費。
1938年7月,因戰事緊張,學校又遷至贛縣,校院均設置於舊鎮台衙門。1939年6月,贛縣屢遭敵機騷擾,學校遷至南康縣潭口鎮,師生分別被安置在本鎮廖家祠和附近民房內,附屬醫院分院設於贛縣的舊鎮台衙門。1940年12月,學校遷回贛縣,院址設於省立贛縣鄉村師范學校內,並於舊鎮台衙門設附屬醫院門診部,在鄉村師范附近自建平房兩棟為護士科宿舍及教室之用。1941年4月,學校本部再遷贛縣東門外川峰垇,校址設於鹽局倉庫,並在該地及燕窩坪購地自建教室及禮堂房舍。
1945年1月,日寇發動湖北、粵北攻勢,省立醫專先遷於都葛垇,再遷寧都石上鄉,六年制專科之低年級及葯劑科、護士科在該處上課,專科高年級在寧都城內上課,附屬醫院則在寧都城內公園路民房分設診所,同時又設石上診所。1945年下半年,抗戰結束後學校陸續遷回南昌。當時南昌的舊校舍已盪然無存,只好暫借法院前小學為該院附屬醫院院址,恢復診療工作,另租南昌市匡廬村6棟及系馬樁民房2棟為師生宿舍及教室。1946年6月間,學校重建工程基本完成,校部由郵政路遷入新校舍辦公。1947年,學校向教育廳請求從1948 年起升格為省立醫學院。1948年12月24日,教育部指示暫緩改學院 。
1949年8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命令:「以原省立醫專加以改造為基礎,與原省立助產學校、省立護士學校合並為省立醫專學校。」1951年1月22日,省衛生廳正式作出決定,醫專的護士、助產、葯劑三科分別獨立建校,各校統歸衛生廳領導。10月16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衛生部以衛教字第4392號文發「聯合指示」:「轉知你省醫專。奉中央教育部批復同意改稱江西省醫學院。」1952年1月1日,江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西省醫學院 。1953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批復,學院將「省」字除掉,改稱「江西醫學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軍醫學校 1952年11月24日,中南軍區發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11月5日命令,中南軍區應組成兩個軍醫中學,番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九軍醫中學』……一、以原華南軍區衛生學校為基礎,與廣西軍區衛生學校、原第四十四軍衛生幹部訓練隊合編組成為第八軍醫中學(駐漢口)。……二、以河南軍區衛生學校為基礎,與中南軍區後方勤務部衛生部葯劑訓練隊合編組成為第九軍醫中學(駐長沙)。……」
1953年5月,原駐在漢口的中南軍區後方勤務部衛生部葯劑訓練隊由原決定編入第九軍醫中學改為第八軍醫中學,為該校葯科。不久後,第四十二軍衛生幹部訓練隊編入第九軍醫中學,中南空軍軍醫學校編入第八軍醫中學,江西省軍區衛生學校並入第九軍醫中學。1953年9月22日,中南軍區發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九月十九日命令:決定第八、九兩軍醫中學合並,並撤銷第九軍醫中學。」
1954年7月,上級指示第八軍醫中學,由漢口遷至南昌。7月12日首批先遣人員由馬統一副校長率領抵達第六軍醫大學原校址(即原江西醫學院北院)。8月13日,中南軍區正式發布命令,決定第八軍醫中學進行整編,整編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軍醫學校』,原第八軍醫中學番號撤銷。1958年6月,經中央衛生部、總後勤部和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軍醫學校與江西醫學院合並 。 1968年11月1日,經省革委會批准,成立了「江西醫科大學臨時領導小組」,王殿閣任組長,負責江西醫學院與江西中醫學院的合並籌備工作。1969年5月29日,省革委會政治部下發贛政[69]16號文件,決定江西醫學院與江西中醫學院正式合並為 「江西醫科大學革命委員會」1970年2月,根據省革委會的統一部署,江西醫大校址由南昌下遷到吉安市郊區青原山區原康復醫院(精神病院)和青原古寺,實行面向農村開門辦學。1971年9月8日,省革委會同意江西醫科大學遷回南昌原址。
1972年11月14日,省委辦公會決定:將江西醫科大學改為江西醫學院:江西醫學院校址,仍為原醫學院校址;江西中醫學院遷原江西葯科學校內,原葯科學校並入江西中醫學院。1973年3月28日,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正式將此事通知全省各高校:「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恢復……江西中醫學院」,「將江西醫科大學改為江西醫學院」 。
1977年11月,在教育部統一部署下,省文教辦公室下發《調整我省各級學校學制的通知》,正式確定江西醫學院恢復醫學專業本科五年學制。1979年9月,學院恢復研究生招生工作。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婦產科學、放射診斷學兩個專業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
2000年3月27日,撫州地區行政公署所屬的江西醫學院撫州分院(不含其附屬醫院)成建制的並入江西醫學院,同時撤銷撫州地區行政公署所屬的江西醫學院撫州分院建制。1998年11月,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00年10月,學院被國務院確定為開展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的試點單位 。
2005年8月,與南昌大學合並,冠名為南昌大學醫學院。2014年,南昌大學全面實施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學院對內冠名為南昌大學醫學部,對外冠名為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 。

㈣ 南昌的歷史沿革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雲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禹貢》屬揚州地。春秋屬吳。戰國屬楚。南昌地處吳、楚交界,吳楚相爭多在於此。《左傳》記載: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盪伐吳師於豫章。
秦屬九江郡,潯陽,郡治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據《漢書》記載,前202年(漢高祖5年),穎陰侯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築「灌城」,次年修築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 開創了南昌的建城歷史,並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291年(晉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後移治潯陽(今江西九江)。兩晉及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
589年(隋開皇九年)罷郡置洪州,607年(大業三年)復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林士弘,復為洪州,設總管府。625年(武德八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初屬江南道,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742年(天寶元年)改洪州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避唐代宗名諱,豫章郡更名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稱洪州。建中年間(780-783),置江南西道觀察使。865年(咸通六年),升為鎮南軍節度使。
五代十國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南唐中主李璟於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並於961年(宋建隆二年)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號「南都」。
975年(宋開寶八年)復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屬江南西路。1030年(天聖八年),江南西路的治所設在南昌。1163年(隆興元年),宋孝宗繼位前曾封建王於此地,故升隆興府。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興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元稱隆興路,後又改為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江西行省治所,為全國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1914年(民國二年)為豫章道。1926年(民國二十四年)北伐(蔣中正)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南昌成為了中華民國軍事首都、民國第二首都。1939年南昌會戰失敗後日本佔領南昌,由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管轄。設立南昌、新建(西山)縣屬南昌市。(註:今天在當時南昌縣屬新建縣管轄)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駐地。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成立,轄南昌、豐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進賢(8月從貴溪分區劃入)、奉新、安義、靖安(9月從九江分區劃入)10縣。 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歸南昌來屬。
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郊區改名青山湖區,並正式掛牌。
2004年,南昌市區劃調整,桃花鎮、湖坊鎮同盟水產場劃入西湖區,塘山鎮永和村、公園村、賢湖村、永溪村、長巷村、七里村六個村劃入東湖區,湖坊鎮楞上村、太和村、熱心村劃入青雲譜區,東湖區青山路街辦潘坊等七個居委會、西湖區上海路街辦洪鋼等二十八個居委會劃入青山湖區。
2015年8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新建縣,設立南昌市新建區,以原新建縣的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新建區人民政府駐長堎鎮新建大道239號。調整後,南昌市轄3縣6區,其中城區由東湖、西湖、青雲譜、青山湖、新建、灣里6個區組成。 名稱由來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設市。

㈤ 南昌市的歷史

想知道具體的歷史,請從南昌大橋到八一大橋,靠江邊,有一路介紹南昌歷史的地方,還有南昌市名人。

㈥ 求人民法院發展史的基本內容!

我自己看了 覺得還可以:
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總結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2、 中央: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 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1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 漢承秦制
有所變化 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決策機構
外朝 執行機構
尚書台 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 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唐朝 中書省 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
尚書省 負責執行政令。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門下省 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
宋 二府 中書門下 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 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三司 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元 中書省 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 最高軍事機構
宣政院 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 漢初,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後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長官節度使越設越多,發展成藩鎮割據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縣兩級制
元 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 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寒宣政院進行管理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特點: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增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
不斷增強。
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君主專制強化,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置軍機處,由皇帝挑選新任的滿漢官員充任軍機大臣。全
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古代希臘政治民主政治
1、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黃金時代:伯利克里統治時期
2、特徵: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3、積極作用:促進希臘民族性格形成;推動古希臘文化事業發展;開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極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的弊端
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和
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1光榮革命:1688年
○2《權利法案》:1689年。特點: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會逐漸處於「同
而不治」的地位
○3責任內閣制:首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作用:國內影響:提供保障、穩定社會、走入民主、樹立模式;
國外影響: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響。
3、特點:英國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徵性
的元首,其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
1、○1「1787年憲法」的制定:獨立初期的美國,只是一個邦聯制國家。
原則:「分權」與「制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間制約達到平衡;總統和國
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約。
行政權 總統 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軍隊總司令同,在戰時可行使獨裁權。
立法權 國會 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國會
參議員由各州議會選出,每州兩名;眾議員由選民直接選出,人數與該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權 聯邦法院 大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
聯邦法院擁有解釋一切法律及條約的權力
2、「1787年憲法」的意義: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促進了美
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美國建立起聯邦制國家;進一步鞏固了獨立戰爭的成果,使美國革命得以完成。
3、「1787年憲法」的局限性:反映人民群眾權益的《權利法案》是幾年後作為修正案補充進憲法的;它承認黑人奴隸制和黑奴貿易,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婦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隸的選舉權被剝奪。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1、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第一共和國 第一帝國 第二共和國 第二帝國 第三共和國(共和體制最終確立)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行政權歸於總統;立法權歸於兩院制議會;司法權歸於最高法院,由參議員授權組成。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意義:共和派終於把眾議院、參議院、內閣、總統等關鍵性職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資產階級各個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占據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體最終確立;它使工業資產階級得以分享政權,促進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2、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德意志帝國建立:1871年憲法,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
政體:統一後的德國為邦聯制的君主國家;
立法權:兩院制的議會作為立法機構。聯邦議會是帝國最高權力機構,實際上是上議院;帝國議會實際上是下議院
行政權:皇帝是國家元首;憲法授予巨大權力。帝國宰相主持帝國政府工作,是內閣首腦,擁在絕對權力
○3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性質: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議制
○4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影響:
消極影響:君主制被保留下來,容克地主的政治經濟地位沒有受到根本觸動,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阻礙了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徹底完成
積極影響: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制國家建立起來;德國邁入資本主義門檻,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德國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到19世紀末,德國已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5意義:標志著德國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制度的確立;帶有濃厚的封建性、軍事性色彩。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 鴉片戰爭
1、1840年6月,英軍艦隊侵入廣東海面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2、1841年初英軍強佔香港島,威逼廣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條約內容有: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等。
3、1856年,英軍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
條約規定: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沿海沿江十處通商口岸;賠償英法巨額白銀;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旅遊、經商和傳教;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燒圓明園。
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
條約規定: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11課 太平天國運動
1、《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
○1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
○2規定: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分土地;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國庫;
○3太平天國想通過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核心思想),無人不飽暖(目的)」的理想社會。
2、《天朝田畝制度》的意義:
積極意義: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思想結晶。
消極意義:體現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
3、《資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國頒布的。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但由於當時形勢未能實行。最終,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
第12課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1、1895年4月,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
條約規定:割遼東半島、台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受內地稅。
2、《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丑條約》:1901年9月,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共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以關稅和鹽稅作抵押;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懲辦義和團運功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員,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4、《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中國清政府腐敗無能,避戰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眾;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勢強盛,對華戰爭蓄謀已久。
第13課 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㈦ 南昌法院

地址:來江西省南昌市北京東自路1858號
220、24、207、208路等到南昌海洋公園下即到
法院公開審理並允許旁聽的案件,在開庭審判前會在法院院內的公告欄內張貼出來,一天中各個法庭在什麼時段審理什麼案件的公告,到時你憑身份證辦理旁聽手續就可以了.

㈧ 南昌大學法學院的法學院歷史

南昌大學法學院(原江西大學法律學系)始建於1980年,並於1982年招收首屆法學專業本科生,是全國高校中較早設立的法學院(系)。辦學三十年來,教學、科研成績斐然,為我國法制戰線輸送了大量高質量人才,為我國及江西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院下設法律學系、法律碩士(JM)教育中心、法學研究所。此外,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立法研究中心依託我院設立。學院設有法學和知識產權法兩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專業為江西省品牌專業。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3門課程被評為江西省優質課程。學院擁有社會治理與法治系統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法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 學院教學嚴謹,學風濃郁,教學質量優良,在2012年《中國大學評價》排名榜中,南昌大學法學院法學學科綜合評價為A級,在國內514所開設法學專業的院校中排名45位。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率歷年在35%左右,司法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為進一步適應我國法制建設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學院不斷加強教學改革,以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高校與實務部門聯合培養及國內與國外聯合培養的模式,提高學生的法學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增加案例教學、摸擬法庭等實踐教學課程,推行法律診所課程,採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法律思維和法律推理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學院遵循青年學生的成長特點,堅持高品位、突出專業特色,積極培育學院文化,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其中法制前沿(法學學術講座)、法觀天下(法制沙龍)、辯壇爭鋒(控辯大賽、摸擬法庭)、法行天下(普法實踐活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文藝晚會)等活動在校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形成了獨具學院特色的校園品牌活動。這些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學生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培育了良好的院風和學風,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20世紀以來學生在國家級以上的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如多人次在全國英語競賽中獲獎;2010年在第八屆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全國選拔賽中獲二等獎;在2011年國際電子談判大賽中我院6名學生進入前10名,一名位居榜首。
為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院在法學校友的大力支持下設立了「東莞學子法學獎學金」和「『愛在四方』助學金」,獎勵和資助優秀學生和貧困學生。

㈨ 南昌的歷史

南昌,簡稱洪,又稱洪城、英雄城[1] ,是江西省省會,江西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製造業基地。
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瀕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之稱。[2]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兩千兩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榮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1927年八一起義,在此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3]

㈩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為什麼沒有區法院,為什麼還要到南昌市東湖法院去呢,,/希望專家解釋下。

司法資源有限,紅谷灘新區下轄一個街辦和一個管理處,即沙井街專辦和紅角洲管理處屬,共計11個村、1個農場。暫時只能設法庭。
紅谷灘人民法庭是根據中共南昌市委辦公廳洪辦字(2002)26號「關於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管理委員會所涉區域范圍、機構設置和有關問題的批復」精神,由我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向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批准設立的。其建庭宗旨是為了服務紅谷灘新區、昌北經濟開發區的經濟建設,方便當地居民的訴訟。
法庭管轄面積約50平方公里,下轄一個街辦和一個管理處,即沙井街辦和紅角洲管理處,共計11個村、1個農場。

熱點內容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4 10:29:51 瀏覽:748
下列哪個選項適用勞動法的是 發布:2025-07-14 10:28:32 瀏覽:919
法官判緩刑需要誰批准 發布:2025-07-14 10:06:55 瀏覽:451
宜賓法官培訓中心洗浴 發布:2025-07-14 10:03:22 瀏覽:249
紅河縣人民法院不給力 發布:2025-07-14 09:58:07 瀏覽:795
經濟法的法哲學反思 發布:2025-07-14 09:56:29 瀏覽:852
法律碩士能否報考法律類崗位 發布:2025-07-14 09:46:11 瀏覽:877
經濟法年休假時間 發布:2025-07-14 09:41:48 瀏覽:97
校訓條例 發布:2025-07-14 09:33:09 瀏覽:786
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4 09:28:25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