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條例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7-14 10:29:51

Ⅰ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工作管理辦法的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基金舉報管理,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和辦理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有權對養老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收支、管理方面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檢舉、控告。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就本條前款所列行為進行的檢舉、控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的機構(以下簡稱監督機構)具體承辦舉報受理和辦理工作。
負責受理、辦理舉報案件的工作人員必須忠於職守、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五條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應當接受社會監督。舉報人的合法權益依法受到保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攔、壓制或打擊報復舉報人。
第六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開設社會保險基金監督電話,向社會公布監督電話號碼、傳真號碼、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和受理舉報的范圍,並為舉報人提供其他便利條件。
第七條 監督機構受理當面舉報,應當指定專人接待,做好筆錄,必要時可以錄音。筆錄應由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但舉報人可以不留姓名或拒絕錄音。
受理電話舉報,應當如實記錄,在徵得舉報人同意後,可以錄音。
受理電報、傳真、信函和其他書面方式的舉報,應當指定專人拆閱、登記。對內容不詳的署名舉報,應當及時約請舉報人面談或通過其他方式索取補充材料。
第八條 對涉及重大問題和緊急事項的舉報,監督機構應當立即向有關領導報告,並在職責范圍內依法採取必要措施。
第九條 對不屬於本辦法受理范圍的舉報,監督機構應當告知舉報人向有處理權的單位反映,或者將舉報材料及時移送有處理權的單位。
第十條 凡符合本辦法受理范圍的舉報,監督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60日。
第十一條 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交辦的舉報案件,應當及時辦理,並向交辦單位書面報告調查處理意見。
第十二條 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舉報案件的處理確有錯誤的,應當責成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重新處理,必要時也可以直接處理。
第十三條 舉報人要求答復本人所舉報案件辦理結果的,監督機構應當負責將辦理結果告知舉報人。
第十四條 監督機構應當嚴格管理直接辦理的舉報材料和交辦處理的舉報材料,逐件登記舉報人和被舉報人、舉報案件的主要內容和辦理結果。
第十五條 舉報材料和記錄應當按國家保密規定列入密件管理。辦結的舉報案件,應當立卷歸檔。
第十六條 監督機構對舉報案件應當每季度進行一次匯總分析,並於每季度結束後15日內將匯總情況報告上級監督機構。上級監督機構要求專門報告的,下級監督機構應當及時按照要求報告有關情況。
第十七條 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受理、辦理舉報案件時,應當遵守以下保密規定:
(一)不得私自摘抄、復制、扣押、銷毀舉報材料;
(二)嚴禁泄露舉報人的姓名、單位、住址等情況;
(三)不得向被調查單位和被調查人出示舉報材料;
(四)對匿名的舉報材料不得鑒定筆跡;
(五)宣傳報道和獎勵舉報有功人員,除徵得舉報人的同意外,不得公開舉報人的姓名和單位等內容。
第十八條 舉報受理、辦理工作人員及其負責人,推諉、敷衍、拖延舉報處理或徇私舞弊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Ⅱ 南昌市社會保險條例(2003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建立和健全本市社會保險制度,保障退休、患病、失業、工傷或者患職業病、生育人員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權益,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安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管理、監督和社會保險待遇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保險是指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第三條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適用於城鎮企業及其職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社會團體及其專職人員。
失業保險適用於城鎮企業及其職工,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社會團體及其專職人員,國家機關工勤人員,但比照公務員制度執行的除外。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適用於城鎮企業及其職工,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比照公務員制度執行的除外),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基職工。
法律、法規對保險適用對象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社會保險實行國家、單位、個人責任共擔,社會保險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第五條適用本條例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履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個人有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權利。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照職責劃分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保險工作,其所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具體工作。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實施國家有關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和貫徹執行國務院以及省、市人民政府有關社會保險工作的有關規定;
(二)負責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管理、撥付和其它業務工作;
(三)辦理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委託的其它事宜。第七條財政、稅務、審計、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和銀行、工會等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實施本條例。第二章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第八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留有部分積累的原則籌集。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依照規定共同繳納,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由單位依照規定繳納。第九條社會保險基金的組成:
(一)養老保險基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
(二)醫療保險基金,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大病救助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務員醫療補助基金等;
(三)失業保險基金;
(四)工傷保險基金;
(五)生育保險基金。第十條單位和個人按照以下標准繳納社會保險費:
(一)基金養老保險費,單位按照本單位繳費工資總額的20%繳納,個人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另有規定,從其規定;
(二)基本醫療保險費,單位按照本單位繳費工資總額的6%繳納,個人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2%繳納;
(三)失業保險費,單位按照本單位繳費工資總額的2%繳納,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1%繳納;
(四)工傷保險費,按照不同行業的危險程度和工傷事故的發生頻率,由單位分別按照本單位繳費工資總額的0.4%至2.4%繳納,並按照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實行費率浮動,具體辦法和差別費率標准,由市人民政府規定;
(五)生育保險費,單位按照本單位繳費工資總額的0.8%繳納。
社會保險費繳納標准需要調整時,由市人民政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結合本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比例作相應的調整。第十一條單位應當按月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後,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單位發放工資時代為扣繳。
社會保險費不得減免。第十二條單位按照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非財政補助的事業單位在稅前列支;財政補助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在單位經費中列支。第十三條企業可以為本單位職工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個人可以自願參加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單位繳納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費從公益金中列支。

熱點內容
函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4 16:23:30 瀏覽:429
道德經讀音版 發布:2025-07-14 16:14:00 瀏覽:769
出庭法院審 發布:2025-07-14 16:13:55 瀏覽:287
海南省規劃條例 發布:2025-07-14 15:59:06 瀏覽:629
軌道交通建設法規 發布:2025-07-14 15:49:03 瀏覽:178
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發布:2025-07-14 15:35:41 瀏覽:513
醫生開錯葯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15:32:21 瀏覽:536
公司注冊設立財務負責人法律 發布:2025-07-14 15:30:54 瀏覽:885
遼陽法院待遇 發布:2025-07-14 15:30:53 瀏覽:683
武清人民法院院長是誰 發布:2025-07-14 15:30:52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