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法院美國
⑴ 美國法院系統的機構設置
聯邦地方法院復(普通民事制,刑事案件的初審法院);
聯邦上訴法院;
美國最高法院(全國最高審級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司法審查權);
專門法院。 州系統法院名稱各州不一,一般分3級,其下設有各種不列為審級的小型法院。
基層法院(州管轄的一般民事,刑事案件的初審法院),
州上訴法院
州最高法院(州的最高審級)。
⑵ 西方國家市政體制有哪些主要類型
西方國家市政體制的主要類型
西方國家的市政體制一方面受制於國體和政體,具有共同的本質和特徵;另一方面受制於各國的具體國情,具有不同的形式。在下面我們介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類型:
(一)市議會制
市議會制的主要特徵是市議會兼行議決權和行政權,市議會就是市政府。英國各城市普遍實行這種市政體制,加拿大多數城市和德國巴登-符騰堡州中符騰堡地區的城市也採用市議會制。下面以英國為例,介紹市議會制的基本特徵:
1.由市民直接選舉的市議員組成市議會。市議會行使立法權、議決權、人事任免權、城市預算權,以及監督行政權等。由市議員選舉少數知名人士為名譽參議員。
2.由市議員和名譽參議員選舉他們中的一位為市議會議長,即市長。市長只有一些禮儀性的職權,而沒有領導市政府工作的實權。市長的禮儀性職權包括主持市議會會議、主持城市的重要慶典活動、會見國內外重要賓客、授予榮譽市民稱號、擔任市議會改選的監選官、兼任城市的治安法官等。市長在市議會表決時,一般不投票,但在可否票數相等時,可以投決定性的一票。市長既沒有市政府決策的決定權,也沒有市政府行政管理的統一指揮權。
3.市議會的委員會相當於市政府的工作部門。它既行使一般的審議會委員會的職權,如審議議案、調查問題、召開聽證會等,又行使市政府工作部門的行政決策權。委員會的類型有:常設委員會,行使傳統的職能,如公用事業、環境衛生和教育等;臨時委員會,負責臨時性事務;法定委員會,依法成立,處理特定事務,如土地委員會等;聯合委員會,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城市議會為了處理跨地區的共同性事務而設立,如公路委員會等。英國的有關法律規定,某些事項,如果有關的委員會不同意,市議會不得議決,如預算收支事項須經財政委員會同意,產婦和兒童福利事項須經婦女兒童福利委員會同意。
4.市議會選舉任免若干行政長官,聘任一些行政職員。行政長官以及行政職員與委員會對口設置,與委員會一起構成市政府的工作部門,他們行使行政執行權。市議會的委員會主要由市議員組成,他們難以有精力處理城市管理的日常事務;而市政府工作部門的事務須由行政首長統一指揮,因此有必要設置行政長官和行政職員。行政長官對市議會負責,與委員會分工協作,個別市議員無權對行政長官和行政職員發號施令。行政長官有市秘書、司庫、教育官、醫官、衛生視察、測量員和消防主任等。
市議會制的優點是有利於維護市議會的權威性;有利於市議會對城市管理的監督;有利於減少議決機構與行政機構的矛盾,提高管理效率。它的主要缺點是缺乏一個統一指揮市政府各部門工作的、有實權的市長,而這對於協調各部門的工作,領導執行系統高效率運轉是不利的。
(二)議會市長制
議會市長制的主要特徵是市的議決機構和行政機構分設,但市議會在與市長的關繫上處於優勢地位。日本各城市都實行這種市政體制,美國部分小城市和少數大城市(如芝加哥、洛杉礬等)採用此制,稱其為"弱市長制"。德國黑森州居民在三千以下的城市,也多採用這種體制。下面以日本為例,介紹議會市長制的基本特徵:
1.市議員和市長分別由市民選舉產生,市長不得兼任市議員。
2.市議會擁有不顧市長反對而通過預算、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的權力。市議會通過這些文件後,如果市長有不同意見,可以要求復議,但在市議會以2/3重新通過後,市長必須接受。
3.市議會擁有對市長任免市政府一部分工作部門首長的同意權。市政府工作部門的這些首長包括屬於一般行政機關的首長如市長助理、出納長等,屬於特別行政機關的首長如監察委員等。
4.市議會對市長和市政府的工作有建議權。這些建議分為三類:對市議會有權議決的、屬於城市自治許可權內的事項,這方面的建議具有強制性,市長和市政府必須執行;對市長和市政府執行中央和上級的政府決定,這方面的建議具有參謀性,市長和市政府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對應市長和市政府的要求提出建議,具有咨詢性,市長和市政府可以聽從,也可以不聽從。
5.市議會對市長和市政府的工作有調查權。市議會行使這種調查權具有準司法性質,即市議會在調查中,要求市長和市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文件,或到場作證,市長和市政府有關人員必須服從,否則市議會可以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作出罰款或判刑等決定。
6.市議會擁有通過不信任的議案而要求市長辭職的權力。市長在收到市議會的不信任案後,如果10天內不解散市議會,或解散後新選舉的市議會再次通過不信任案,市長就得辭職。
7.屬於市政府工作部門序列的特別行政機關對市長和市議會雙重負責。特別行政機關包括教育委員會、人事委員會、公安委員會、固定資產評價審查委員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等。由於這些機關所管理的事務涉及市民的切身利益,或涉及財產,容易引起營私舞弊,有必要加強監督,所以實行雙重負責的機制。它們的成員由市長提名,經市議會表決同意後,再由市長任免。特別行政機關有責任直接向市議會報告工作,並對市長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議會市長制的優點是有利於市議會監督市政府的工作;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的特別行政機關對市長和市議會雙重負責,在西方國家的市政管理中是比較獨特的。它的缺點是市議會對市政府工作不適當的監督,會降低行政效率。
(三)市長議會制
市長議會制的主要特徵是市的議決機構和行政機構分設,但市長在與市議會的關繫上處於優勢地位。法國的城市和美國多數的大城市如紐約、底特律和波士頓等都實行這種市政體制,在美國,它被稱為"強市長制"。德國的巴伐利亞州、巴登-符騰堡州的巴登地區等的城市也採用市長議會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長議會制又有一些內在的差別。下面介紹法國和美國的市長議會制的基本特徵。
法國的市長議會制有下列基本特徵:
1.市議會選舉一位市議員為市長,但不能罷免市長,而只能由中央的內政部長罷免。它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
2.市長兼任市議會議長。作為市議會議長,市長有權主持市議會會議、安排市議會的議程、召集市議會的特別會議等。
3.市長有某種獨立的立法權。這種權力來源於法國各級政府首長所固有的管家權,即他們有職責維護本地的治安和秩序,為此有權制定行政規章,經上級政府首長批准後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4.市長在執行市議會的決議方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這種權力來源於市長的雙重身份,即他一方面是市政府的首長,另一方面是中央政府的代表。市議會就城市自治許可權的事項通過決議,只能作原則上的規定,並委託市長負責制定詳細的實施辦法。市長在制定辦法時,得斟酌市議會決議的條款是否同中央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如果有抵觸,在實施辦法中要予以避免。市議會如果認為市長行使這種權力不當,可以向行政法院起訴。
美國的市長議會制比較典型,它有下列基本特徵:
1.市長和市議員分別由市民選舉產生,市長和市政府工作部門的首長不得兼任市議員。
2.市長有權獨立任免市政府工作部門的首長,他們只對市長負責。
3.市的財政預算權主要掌握在市長手中。市長和市政府的財政部門具有預算的起草權和執行權。市議會審議和通過預算,不能增加項目,只能減少項目或數額。
4.市長有立法權。市議會審議並通過的地方性法規議案,多數由市長提出。對市議會已經通過的地方性法規,市長有權否決;但如果市議會以2/3多數重新通過,市長只能接受。
5.在部分城市,市長有準司法權。市長有權赦免觸犯城市的地方性法規的人。
6.在部分大城市,從"強市長制"演化出一種"首席行政官強市長制"。由市長任命一位首席行政官,他根據市長的授權,領導市政府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對市長負責。他的職責包括准備預算、安排一般人事、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監督較重要的行政事務、向市長提供專業技術的咨詢意見等。在這種市政體制下,市長能夠集中精力處理重要問題,如考慮大政方針、從事競選連任、協調城市各種政治力量的關系等。
市長議會制的優點是作為城市管理執行系統的市政府,由於有強有力的行政首長的統一指揮,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首席行政官強市長制"是"強市長制"的完善,對於大城市,既要處理政治關系,又要搞好行政管理,比較適用.它的缺點是由於市長大權在握,市議會的制約較弱,容易引起市長專權;如果市長不尊重市議會,二者容易產生矛盾。
(四)市委員會制
市委員會制的主要特徵是市委員會既是市議會,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議決權和行政權。美國較多的中等城市和少數大城市如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都實行這種市政體制。市委員會制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由市民選舉產生市委員,組成市委員會。市委員會集體對選民負責。
2.市委員會產生後的第一次會議上,市委員們推選一位委員為主席,主持會議,即為市長。有些市委員會採用市委員輪流主持會議的做法,市長由市委員輪流擔任。市委員會表決時,市長與其他委員平等,即也只有一票表決權。市長只有一些禮儀性的職權,沒有領導市委員會工作的實權。
3.每個市委員兼任一個或幾個工作部門的首長。這樣,市委員既是市議員,又是市政府工作部門的首長。作為工作部門的首長,每個市委員就本部門的工作對市委員會負責,並對本部門的工作有獨立的指揮權。
4.市委員會表決任免若干位較重要的行政長官,包括市秘書、市司庫、市審計、市檢察官和市學務委員會委員等,他們對市委員會負責。市委員有權任免自己任首長的工作部門的行政長官和職員。
市委員會制與市議會制相類似,它的優點是有利於精簡機構和人員;有利於議決權和行政權的統一;有利於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它的缺點是缺乏一位行政首長統一指揮市政府各部門的工作;由於市委員兼工作部門的首長,有時較難處理二者的矛盾關系。
(五)市經理制
市經理制的主要特徵是市議會聘任一位市經理,把行政權授予市經理行使,市經理對市政府和城市實行專業化管理。美國一部分中等城市和多數小城市都實行這種市政體制。市經理制有下列基本特徵:
1.市民選舉的市議員組成市議會,市議會行使議決權。
2.市議會公開招聘一位專業人士擔任市經理,市經理對市議會負責,必須執行市議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作為市政府的行政首長,市經理擁有領導市政府工作所必需的全權,包括任免市政府各部門的負責人,各部門的負責人對市經理負責;統一指揮和協調市政府各部門的工作;編制預算草案並負責執行;向市議會提交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的議案等。個別市議員無權對市經理發號施令,也無權越過市經理干預市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事務。
3.市議會議長兼市長,但市長只有一些禮儀性的職權,也無權干預市經理的工作。
市經理制的優點是有利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更大范圍招聘城市管理的專業人才;有利於對市政府和城市實行專業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益;有利於把政治矛盾與城市管理相對分開,市議會負責處理政治矛盾,而市經理集中精力解決專業和技術問題。它的缺點是當市議會難以處理政治矛盾、而它又與城市管理交織在一起時,市經理往往無能為力。
⑶ 美國最高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立法機關是什麼
三權分立是美國的一項重要制度。三權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這三權各司其職,相對獨立,但又保持制衡。
國會掌握立法權,制定法律。國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為了保障國會能夠獨立的行使權力,不受總統的干預,憲法還設定了保障機制: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不能決定議員的工資待遇。在國會內部又進一步對權力進行了分配,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國會的權力體現在:制定法律權、修改憲法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及彈劾權等。
行政權由總統行使。總統由選民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對國會負責。國會不得增減總統的報酬,非經審判定罪不得罷免總統。總統的主要權力體現在:統領陸海軍,對外締結條約,宣布緩刑和特赦,任命大使、公使、領事、最高法院的法官等官員,簽署或拒絕簽署國會通過的法案。最後一項權力是司法權。
司法權由聯邦最高法院以及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低級法院來行使,最高法院有終審權。聯邦法院的法官均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進行任命,法官只要忠於職守,可以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能被免職。另外,作為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一項重要權力——司法監督權。
為了保障三個權力行使的獨立性,美國憲法還規定,這三個機關的官員在任職上應保持彼此的獨立:任何一個機關的官員不得在任職期間擔任另一機關的職務。
⑷ 美國國會、法院跟總統怎麼相互制約(就像:國會可以彈劾總統等等) 越詳細越好
法院有權彈劾總統,但法官須經總統任命,除非犯罪任職終生,國會有批准一切版法案的權權利,但總統亦有權否決一次,如國會再議則當通過。此類法案包括范圍較廣。。。。如美國的水門事件很好的代表法院彈劾總統,剩下我想你懂的。
⑸ 美國法庭的設施布局是什麼
法官的位置最高,且居於法庭正中,其高度大致使得法官坐著的時候,也比站著的律師和檢察官高出一頭。法官座位背後的牆上不像聯邦法庭,有一塊刻著「我們信仰上帝」的牌子,而是賓州的徽標,邊上是美國國旗和賓州州旗,法庭後面還有一道門,打開就是法官自己的辦公室。
在很少的情況下,法官會把辯護律師和檢察官同時叫進辦公室,要麼商量不便向旁聽者和陪審團公開的問題,要麼責備檢察官或律師。有些法庭有陪審員席位,那是在被告人不認罪並要求由陪審團審判的時候才會使用。
(5)市政法院美國擴展閱讀
美國的法庭跟中國的很不一樣:首先它是法官個人的法庭,美國憲法規定,法官任職是終身的,除非瀆職或辭職,不受退休和政黨更替的限制。因此每個法庭都會有一些法官個人的風格體現出來,比如有的法官會掛一幅自己的肖像。
法庭里除了檢察官、辯護律師和當事人外,所有的人員都為法官工作,包括速記員、書記員和法官助理。著名中國法專家柯恩教授,年輕時就曾經擔任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倫先生的助理。
中美法庭最大的不同,還是被告人的位置。全美國的法庭,都不像中國那樣,將被告人單獨置於一種包圍的環境中,而是讓被告人跟自己的律師坐在一起(律師和檢察官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站著的,尤其是跟法官說話的時候),與檢察官並排面對法官。這種設計,當是基於普通法根深蒂固的無罪推定的法律傳統。
⑹ 美國三權分立,三權:財政、行政、司法分由什麼掌控管理
美國政府 聯邦政府美國的國家組織是依據三權分立與聯邦制度、二大政治思想而制定, 當初在起草憲法時因恐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或某一部門將危害人民的自由, 因而將立法、司法, 行政三種權力分別獨立, 互相制衡, 以避免政府濫權, 根據憲法: 立法機關是參議院與眾議院並設二院制議會, 司法機關以聯邦最高法院為首下設11個控訴法院, 95個地方法院及4個特別法庭. 行政機關是以由人民直接選舉的總統為最高行政首長, 並以副總統輔之, 下設幾個行政部門. 政府的權力有聯邦政府、州政府之分, 憲法起草人根據政府必須接近百姓才不致剝奪人民自由的原則, 將有關各州自治權保留給州政府, 各州政府本身擁有立法、司法、行政諸許可權, 聯邦政府的權力系以一州政府無法單獨行使者為限, 如課稅、財政、國防、 外交、貨幣銀行、出入境管理、對外貿易、國民福利、郵政, 以及科學藝術的發展援助等. 行政政府是由12個部門及根據法律設立之60餘獨立機關組成. 總統是國家的元首, 政府最高行政首長, 陸海空等各軍種之最高司令官, 總統的任期是4年, 期間除了受到議會之彈劾, 不會因受反對勢力而去職. 期滿後可以連任一期. 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經全民投標產生, 總統在任期中因意外事故發生, 不克行事時, 其殘遺任期由副總統自動遞補. 白宮是美國的總統府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為了輔佐總統達成其肩負的重責, 白宮內設有十餘個因應時代需要而成立的機構, 如國家安全委員會, 經濟顧問委員會, 通商交涉委員會、能源委員會等, 此外白宮內還有十餘名助理顧問隨時輔佐總統. 聯邦法律的日常執行和管理, 由不同的行政部門負責, 他們是由國會設立, 以處理各種國家和國際事務. 各部首長均由總統提命, 通常稱之為總統的內 閣. 除了12個主要行政部門之外, 尚有很多獨立機構, 它們之所以被稱為獨立之機構是因為它們並不屬於那一個行政部門, 這些機構中有其獨特的成立宗旨, 有的是管制機構, 如公務委員會, 會計總署, 總務署, 聯邦儲備局等, 有的為政府或人民提供特別的服務, 例如:州際商業委員會、退伍軍人總署, 證券交易委員會、全國勞工關系局、國家航空太空總署、 國家科學基金會、武器管制及裁軍總署、聯邦郵政總局、美國國際交流總署等.司法 美國的司法權力, 賦予一個最高法院, 以及國會可以隨時制定及設立的次等法院. ①最高法院: 為美國最高等法院, 也是憲法特別設立的唯一法院, 設立於首府華盛頓D.C., 法官人數為九位, 一位首席大法官及八位副手,在每年數千宗入稟案件中最高法院通常只審理約一百五十宗, 大部份案件涉及法律的解釋或者涉及國針立法的用意. 這種司法監察的權力, 並非憲法特別規定, 而是法院根據它對憲法的解釋得出的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一項違反憲法的立法不是法律, 並進一步指出對法律進行解釋, 顯然是司法部的職權和責任. ②上訴法院: 其設立目的是為了便利案件的處理及減輕最商法院的負擔, 全國共劃分為11個上訴區, 每區設有一個上訴法院, 每一上訴法院有三至十五名法官, 顧名思義, 上訴法院復審地方法院的判決. ③地方法院: 全國五十州劃分有八十九個地方法院, 訴訟當事者能就近進行訴訟, 每一地方法院有一至廿七位法官, 這些法院所處理的大部份案件都是違犯聯邦法律的行為. ④特別法庭: 除了聯邦法院的一般裁判權外, 另有為了特殊目的而設立的法庭, 例如申訴法庭對那些向美國提出的賠償申訴作出判決. 關稅法庭對涉及進口貨物的稅款或限額的民事訴訟享有獨家的裁判權, 另外還有關稅及專利權的上訴法庭, 以聆訊不服關稅法庭及美國專利局判決的上訴申請. 憲法為保障司法獨立, 規定聯邦法官可在行為良好期間任職, 實際上是直至他們死亡, 退休或辭職. 在職期間的法官犯法會像總統或其他聯邦政府官員一樣受到彈劾, 美國法官由總統任命, 並由參議院批准, 法官的薪水也是由國會核定, 年薪自地方法官的四萬四千六百元至首席大法官的六萬五千六百美元不等.立法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 聯邦政府將所有立法權力賦予參議院及眾議院組成的國會, 參議院由每州二名議員組成, 眾議院議席按每州人中多寡而定, 每五十萬人選舉一名眾議員, 但保障每州至少有一名, 目前有六州: 阿拉斯加、內華達、德拉華、北達科他、佛蒙特及懷俄明等只有一名眾議員, 相反的加利福尼亞州就有四十三名眾議員. 早期的國會議員並非由人民直接選舉, 一直到一九一三年通過的憲法第十七條修正案才規定參議院由人民直接投標選舉, 憲法規定, 美國參議員必須至少年滿三十歲, 成為美國公民至少有九年, 眾議員須至少廿五歲,成為美國公民至少七年, 二者均需屬所代表之各州的居民, 州議會把州劃分為數個國會選區, 每區的選民每二年選出一名眾議員, 每逢雙數年份便舉行全國性的選舉選出參議員. 由於參議員的任期為六年, 故實際每二年僅改選參議院的三分之一議席以避免國會的功能因改選而中輟.州政府 早在聯邦政府建立前便有個別殖民地的政府, 其後成為州政府, 在這之前又有縣政府和較小單位, 甚至在一六○二年英國清教徒從船上登陸前, 他們已制定了五月花契約, 當這批拓荒者向西推進時, 在每一邊遠地區都建立起政府來處理事務, 美國憲法的起草人, 對此多層次的政府制度未加變動, 雖然他們使國家至高無上, 但他們也明智地認識需要有地方的政府, 更直接地與人民接觸, 並且更熱心於迎合人民的需要. 因此除了國防、外交、貨幣等全國性的事務劃歸中央處理外, 其他如教育, 衛生等地方性事務則劃歸地方政府處理, 美國的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一樣, 設有行政、立法及司法三部門, 州長是一州的行政首長, 由民眾投票選舉, 除了少數州任期二年外, 大部分的州長任期為四年, 除了內布拉斯加州只有單一的州立法機關外, 其他的州都有兩院制的州立法機關, 在大部分的州里, 州參議員任期為四年, 眾議員的任期為兩年, 州立法程序與國會極相似, 州的司法組織並不附屬於全國的法院體系, 它是由一組類似聯邦司法機構形式的法院組成, 處理私人間或私人與州政府之間的民事訴訟並聆訊有關觸犯刑法的案件. 許多州除了一般裁決權的法院外, 也有特別裁決權的法院, 例如:遺囑檢驗法院, 監督遺囑的執行, 青少年法庭處置未成年犯, 家庭關系法院處理家庭的不和案件;小額申訴法庭處理小額債款的糾紛. 市政府與其他地方政府:美國曾以農村為主, 但今天已成為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 有四分之三居民現居住於城鎮, 大城市或市郊. 城市直接照顧市民需要的程度較聯邦或州為大. 從警察、消防到衛生教育、公共運輸及房屋無一不包. 市政府是由州特許設立, 市政府的組織在全國有極 大的差異, 不過, 幾乎所有市政府都有某類由選民選舉的市議會負責制定城市的預算, 訂立財政課稅率, 並撥款給各行政部門, 此外, 他們尚有權否決城市法令, 一位民選的市長擔任行政部門的首長, 除了這類市長暨議會的市政府外, 尚有委員會和城市行政官的市政府組織形成. 此委員會是把立法和行政職務合並由一組官員負責. 這組官員的人數通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由市民選舉. 每一位委員監督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城市部門的工作, 其中有一位委員被任命為主席, 他往往被稱為市長. 但他的權力與同僚相等, 城市行政官型的市政組織首先於一九○八年在弗吉尼亞州的斯坦頓實行, 在這種類型下, 由一個小型的民選市議會制訂城市法令和擬訂政策, 但僱用一名受薪行政人員執行這些政令.除了聯邦政府、州政府、及市政府外, 美國尚有縣、自治市、鎮、學校區及特別區等行政單位, 縣通常是州的再分區, 包括二個或二個以上的鎮及數個鄉村, 縣設委員或監督委員會負責徵收、稅款、借款、貸款、監督選舉、建築及維持公路和橋梁以及實施全國性、州和縣的福利計劃. 總統的選舉總統的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 日期為11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二那天舉行選舉, 十一月大選舉行後, 總統的四年任期就在次年的一日廿日開始, 憲法規定總統必須由一個在美國出生而年齡至少35歲的美國公民擔任. 由各政黨在總統選舉之前幾個月的提名大會上選出該政黨的候選人. 並草擬一份稱為政綱的聲明, 對不同的問題表示其立場, 因此選民不但要決定贊成或反對競選人, 而且要決定贊成或反對候選人所代表之政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哲學. 雖然每次選擇的花費不貲, 美國人依然樂此不疲, 因為兩個世紀下來, 人們確信選舉能使政權得以和平轉移.
⑺ 市政協和市兩院(法院、檢察院),那個權力大
政府權利大於法律,依法治國是中國人民的夢想。
⑻ 美國行政機構是如何劃分的縣和市是什麼關系
在美國,縣又叫做郡。它的地理范圍一般比一個城市要大。一個縣包括幾個甚至十幾個城市。但也有特例,比如舊金山市和縣的地理范圍就是一樣的。
縣雖然比市「大」,但之間沒有隸屬關系。所以市政府不需要聽縣政府的領導。他們所執行的法律功能是不一樣的。比如,縣政府一般管理水源、污水和公共電力等。而市政府管理工商登記、婚姻等。縣有自己的警察,叫sheriff;市有自己的警察叫PD。一般你看到LAPD或者NYPD就是市的警察局。
此外,市政府的運作是相對獨立的。不受縣政府和州政府的領導。就是說自己搞自己的。市長和議會都是選出的,只聽老百姓的意見。普通官員的工資是市財政支出的。
但縣政府不一樣。它由2部分人組成。一部分(絕大多數)是州里通過考試選拔的官員,他們負責縣的日常工作。另一部分是縣里選民選出的官員,通常只有幾個人。組成一個委員會,代表選民監督和督促官員民的日常工作。因為利益關系,這兩部分人有時候會對著干仗。從某個意義上說,縣政府又有點象州政府的派出單位。當然,這樣的組成是我所知道的加州縣政府的情況。其它州的情況也可能不同,那就要看當地的州法和地方選舉法的規定了。
⑼ 美國地方檢察官(DA)的權力,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職位
相當於中國的檢察員,但有很大區別。
檢察官:地區檢察官(District Attorney)、州檢察官(State Attorney)等也是執業律師(他們也可以跳槽去做辯護律師)。但是他們的工作是代表人民起訴罪犯,要通過舉證、問詢證人等方式在陪審團面前證明被告有罪。
權力:
美國於1870年設立了司法部,由司法部長兼任聯邦總檢察長,統領聯邦檢察官,負責在聯邦案件中行使檢察職能。隨後各州紛紛建立了檢察制度,各州有自己的檢察長,負責在州內案件中行使檢察職能。故在美國,檢察權由司法行政機構行使,屬於行政權。
(9)市政法院美國擴展閱讀
地方檢察官,是美國縣一級司法管轄區的法律部門最高公務員,他負責監督副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們。
地方檢察官(英語:District Attorney,簡稱:DA)是美國許多司法轄區內,負責代表政府提出刑事訴訟。根據各州法律的不同,地方檢察官可由所在司法管轄區的公民選舉產生,亦可由所在司法管轄區的行政長官委任。
州檢察官(英語:State's attorney),是指美國的州級檢察官,其上一級為聯邦檢察官。但與大多數國家迥異的是,美國的州檢察官對內屬於行政權的一部分,因其多數經由民主選舉產生,僅有少部分地區由官方指派。
參考資料
網路-地方檢察官
網路-州檢察官
⑽ 美國的市政職能包括哪些內容
美市政府就是州政府的下轄機構,要執行州政府的法律。職能基本相當。美聯邦與州政府,並沒有行政上對下的管轄關系,「州政府有權制定其憲法(章)與國內法」。美國城市的概念和中國不相同,村鎮也叫城市,美國的城市有大的,也有小的那小城市還不如中國的一個街道委員會大,市政府的職能部門也是很齊全的。市政廳選舉一般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