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案件法官
A. 法官的職責
法官的職責是:1、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2、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法官是在司法機構中審判人員的通稱,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中國大陸法官是依法行使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法律分析】
在庭審中,法官的基本職責首先是查清案件事實,司法上稱之為事實審,其基本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這一職責要求法官必須當庭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的發言,根據庭外的調查取證和庭審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查清與案件有關的每一個事實和情節,盡可能地恢復案件事實,訴訟活動中的直接言詞原則即體現在此。審判活動即使審和判的活動,審理是裁判的前提,審判中查清案件事實是審判活動的一個關鍵環節,因此查清案件事實也就是法官的首要職責。其次,法官的基本職責是正確適用法律。司法上稱之為法律審,其基本原則是「以法律為准繩」。在案件事實查清楚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判斷案件應該適用的法律。在這個過程中法官應該是獨立的,他作為裁判的標准只能是案件事實,而不能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擾。也就是說,法官在裁判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要受到法律的支配,嚴格依法判決。一個判決是否合法、公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司法審判人員是否嚴格執行法律程序,是否針對特定的客觀的事實而正確地援引並解釋法律。最後,法官必須依靠案件事實和相應的法律規范作出合理判決。選定要適用的法律之後,其適用程度必須恰當。在刑法中稱為量刑。定罪是前提,在一種罪名下選擇適當的量刑幅度一般需要依靠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這個環節要求法官不偏不倚地作出合理的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一條 為了全面推進高素質法官隊伍建設,加強對法官的管理和監督,維護法官合法權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司法公正,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
B. 法官是干什麼的
機構職能:抄
(1)執行本院發生襲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
(2)執行法律規定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其他法律文書;
(3)對執行異議、被執行主體的變更、追加進行審查;
(4)依照法律規定實施查封、扣押、凍結、扣劃等措施,對妨害執行行為人實施拘留、罰款措施;
(5)協助辦理其他法院委託的執行工作。
區別主要在於執行局為普通法院的協助部門,負責對下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協調,辦理下級人民法院或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案件。
(2)司法案件法官擴展閱讀
法官應當依法履行的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C. 法官是干什麼的
法官是負責司法審判工作的專業人員。
法官的主要職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裁判案件。法官在審理各類案件時,會根據法律的規定和程序,對案件的事實進行審理和調查,然後作出裁決。他們必須公正、公平地處理每一起案件,確保法律的正確實施。
2. 解決糾紛。法官是公正的中立者,他們在處理各種糾紛時,會聽取雙方的陳述和證據,然後進行裁決。他們的目標是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3. 解釋法律。法官不僅適用法律,還要對法律進行解釋。當法律條文存在歧義或不清楚的地方,法官需要根據立法精神和案件實際情況,對法律進行合適的解釋,以確保法律的適用性和公正性。
法官的職責十分重要且繁重。他們需要具備扎實的法律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良好的道德修養以及公正的心態。他們的工作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社會公正和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因此,法官的職業要求非常高,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培訓。他們的職責是確保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同時也要注意接受社會的監督評議來保證審判結果的公平公正公開來保證每一個案件的公平正義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社會穩定和諧的發展。
D. 在疑難案件中,法官如何處理案件
在疑難案件中,法官處理案件的方式有:
1、請教同事或者業務專家。
2、普通程序案件合議庭成員進行協商。
3、上報專業委員會討論。
4、上報審委會討論。
5、向上級人民法院匯報。
法官作為司法機構執法人員,是案件審理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應該是嚴格按照規范操作。法院開庭的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當事人陳述;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宣讀鑒定意見;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八條 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等案件;
(二)依法辦理引渡、司法協助等案件;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法官在職權范圍內對所辦理的案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