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判文書
㈠ 中國法院裁判文書網
一次不公平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回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答判決則把水源破壞了。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我們的公正裁判越多,我們也就會越接近真理、道德和幸福。
㈡ 法院的裁判文書公開嗎
法院的裁判文書公開。
裁判文書不允許根據案件類型、影響大小等選擇性公回開——司法公開和司答法公正應是對每一個案件的追求,而非部分案件。根據暫行辦法,最高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書,原則上均應當上網公開。
文書上網前進行技術處理隱去個人信息——例如,只公開當事人的姓名或名稱,而隱去具體住址、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銀行賬號等其他信息;對於刑事案件被害人、證人、被告人家屬的姓名,以「某某」代替,其他相關信息也予以隱去。
(2)法院審判文書擴展閱讀
裁判文書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提起公訴或者自訴人提起自訴的刑事案件,在審理終結後或者在審理過程中,依照法律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案件的實體問題和程序所作局面處理決定,包括刑事判決書和刑事裁定書。
常見的刑事判決書有一審公訴案件刑事判決書、二審公訴案件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改判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等。
常見的刑事裁定書有維持原判刑事裁定書、發回重審刑事裁定書、准許撤訴或按撤訴處理刑事裁定書、減刑刑事裁定書等。
㈢ 什麼是裁判文書,簡述判決與裁定的區別
1、適用的事項不同。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目的是使人民法院專有效地指揮屬訴訟,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目的是解決民事權益糾紛,使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得以解決。2、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根據的事實是程序性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判決根據的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實體法,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3、形式、上訴范圍、上訴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而判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准許當事人在裁定後10日內上訴,其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而判決允許上訴的范圍比較廣泛,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後15日內准許上訴。裁定的效力可以相應改變,如對中止訴訟的裁定,在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作出恢復訴訟程序的新裁定;而判決的效力及於實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㈣ 法院裁判文書怎樣在網上查詢
建議上中國裁判文書網查。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專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屬式實施。該司法解釋明確,最高法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中西部地區基層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時間進度由高級人民法院決定,並報最高法備案。
㈤ 全國法院裁判文書查詢
法院起訴辦理的信息是保密的,普通人不可能隨便公開查詢到的,只能當事人自己帶有效證件予以查詢一下
㈥ 為什麼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找不到一個朋友的裁判文書
可能您的朋友的案件涉及了個人隱私或者商業秘密,所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找不到判決書。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公布暫行辦法》規定,當事人認為案件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請求不在互聯網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經案件承辦部門審核理由正當且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可不在互聯網公布。
隱私案件主要涉及個人、夫妻、家庭的不宜告人或公開的生活私事,如戀愛史、婚姻史、夫妻生活、生理缺陷等。例如,離婚案件,強奸案件。
商業秘密(Business Secret),按照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因此商業秘密包括兩部分: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如管理方法,產銷策略,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等經營信息;生產配方、工藝流程、技術訣竅、設計圖紙等技術信息。
(6)法院審判文書擴展閱讀:
一、審判文書公開
審判文書公開是法院系統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舉措,標志著人民法院司法公開邁出了關鍵一步。裁判文書公開是司法公開的重要一環,有利於增強司法透明度,強化監督,防止司法權濫用。通過互聯網及時、全面公布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在國際司法領域已是大勢所趨,其優勢在於發布速度快,覆蓋面廣,便於查閱,既高效回應社會關切,也有利於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二、不公開審理
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訴訟活動時,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其他正當事由,對案件不進行公開審理的司法審判制度。所謂不公開即不允許群眾旁聽,不允許記者采訪報道,但對當事人仍要公開進行。在我國,審判公開是司法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
但是以下幾類案件不得公開審理:
1.有關國家機密或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2.14歲以上不滿16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
3.16歲以上不滿18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4.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在宣告判決時仍要公開進行。
㈦ 法院裁判文書修改規定
法院未生效的裁判文書有錯誤的,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
法院已生效的裁判文書有錯誤的,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
書寫錯誤的,可以請求法院用裁定補正。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五十四條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㈧ 法院裁判文書網
建議上中國裁判文書網查。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專布裁判文書的屬規定》正式實施。該司法解釋明確,最高法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中西部地區基層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時間進度由高級人民法院決定,並報最高法備案。
㈨ 民事裁判文書有哪幾種
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文書,按照裁判案件的方式不同,可分為民事判決書、民事裁定書、民事調解書、民事決定書和民事制裁決定書。
按照審判所適用的程序不同,又可分為第一審民事判決書、第一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一審民事調解書,第二審民事判決書、第二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二審民事調解書,再審民事判決書、再審民事裁定書和再審民事調解書。
此外,還有為適用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而製作的民事裁判文書。
(9)法院審判文書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9、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一般應當由當事人依法提出申請。
發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扶育費內容的法律文書、民事制裁決定書,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由審判庭移送執行機構執行。
在執行中或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人民法院或其他有關機關撤銷或變更的,原執行機構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依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按照新的生效法律文書,作出執行回轉的裁定,責令原申請執行人返還已取得的財產及其孳息。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執行回轉應重新立案,適用執行程序的有關規定。
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這知道民事判決書有效期是多久是不存在的,因為法律規定生效後的民事判決書就應該是一直有效的。但如果是執行期限的話,則法律規定為兩年,自判決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書製作規范
㈩ 是不是所有民事訴訟判決書都上裁判文書網
不是所有民事訴訟判決書都上裁判文書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第四條指出: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互聯網公布: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以調解方式結案或者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的,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確有必要公開的除外;
(四)離婚訴訟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其他情形。
(10)法院審判文書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第三條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
(一)刑事、民事、行政判決書;
(二)刑事、民事、行政、執行裁定書;
(三)支付令;
(四)刑事、民事、行政、執行駁回申訴通知書;
(五)國家賠償決定書;
(六)強制醫療決定書或者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書;
(七)刑罰執行與變更決定書;
(八)對妨害訴訟行為、執行行為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書,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因對不服拘留、罰款等制裁決定申請復議而作出的復議決定書;
(九)行政調解書、民事公益訴訟調解書;
(十)其他有中止、終結訴訟程序作用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益有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益有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第四條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互聯網公布: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以調解方式結案或者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的,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確有必要公開的除外;
(四)離婚訴訟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其他情形。
關於人民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的改進:
根據《規定》第四條第(一)項的例外規定,如果裁判文書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或其他裁量性理由,則整份判決書或裁定書均不公開。
但是,根據《規定》第7條,裁判文書在公開時,應當刪除不宜公開的信息,其中就包括商業秘密、未成年人信息等。而《規定》第六條也規定了匿名處理的方式。筆者認為,裁判文書的公開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方面,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建立應權衡裁判公開與信息保護之間的價值平衡,因而在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保護等特殊案件中,適度地隱匿裁判信息以保護國家安全、公民隱私和未成年人基本權益,是正當且積極的。
但《規定》要求一旦涉及上述領域,整份生效判決書或裁定書不公開,不僅在信息保護層面手段與效果之間不成比例,而且阻斷了裁判公開層面的可能性。更為適宜且有效的方法是,由承辦法官或者法院指定專門人員依據個案情況將裁判文書中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保護的段落和語句刪除,保留剩餘不涉及信息的文書篇幅並予以公開,以實現裁判文書公開的制度初衷,促進提升裁判文書質量。
另一方面,如何進行匿名化處理和刪除,也是一項極具技術含量的工作。通過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既有大量未技術處理當事人姓名的案件,也有大量×××訴×××的案件。前者不符合法律的規定,而後者的匿名化處理對於未來的文書查閱、檢索和引用十分不便。
從國外的經驗看,也會盡量避免這種粗暴的處理模式。例如著名的Roev.Wade案,其實就是一個涉及個人隱私的訴訟,因而原告Roe事實上是一個假名。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美國的判例上全是Somebodyv.Somebody或者Anonymousv.Anonymous的案件會是怎樣的滑稽場面。
上述不遵守匿名處理規則和粗線條處理的現象,究其實質是法院並沒有可靠的技術化處理手段。因此,要想真正做到司法公開,除了增加公開的范圍,還應加強公開的技術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法院報——論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