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海事法院船舶拍賣
Ⅰ 哪裡有海事法院
我國有十個海事法院。它們及其管轄范圍分別為: 一、北海海事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所屬港口和水域、北部灣海域及其島嶼和水域內,以及雲南省的瀾滄江至湄公河等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其與廣州海事法院的管轄區域以英羅灣河道中心線為界,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東由廣州海事法院管轄,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西,包括烏泥島、潿洲島、斜陽島等水域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二、大連海事法院(南自遼寧省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東自鴨綠江口的延伸海域和鴨綠江水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以及黑龍江省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於海相通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大連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三、廣州海事法院(廣東省沿海海域、與海相通的內河水域、港口及其岸帶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上訴案件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四、海口海事法院[海南省所屬港口和水域以及西沙、中沙、南沙、黃岩島等島嶼及其水域(該法院在三亞、洋浦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五、寧波海事法院(浙江全省所屬港口和水域(包括所轄島嶼、所屬港口和通海的內河水域)(該法院在溫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六、青島海事法院(南自山東省與江蘇省的交界處,北至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和嵐山、石臼所、青島、威海、煙台、蓬萊、龍口、羊口等山東省沿海所有港口。上訴案件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七、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江蘇沿海海域和長江瀏河口以下水域范圍(該法院在連雲港市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根據2006年6月20日最新通知,洋山港及附近海域發生的海商海事糾紛由上海海事法案管轄。 八、天津海事法院[管轄南自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處,北至河北省與遼寧省交界處的沿海港口及其海域、海上島嶼的海事、海商案件,以及連接點在北京的共同海損糾紛案件、海上保險糾紛案、海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案件(該法院在秦皇島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九、武漢海事法院[自四川省宜賓市合江門至江蘇省瀏河口之間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十、廈門海事法院[南自福建省與廣東省交界處,北至福建省與浙江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東海南部、台灣省、海上島嶼和福建省所屬港口(該法院在福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Ⅱ 海事法院的各地情況
中國有十個海事法院。它們及其管轄范圍分別為:
一、北海海事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所屬港口和水域、北部灣海域及其島嶼和水域內,以及雲南省的瀾滄江至湄公河等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其與廣州海事法院的管轄區域以英羅灣河道中心線為界,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東由廣州海事法院管轄,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西,包括烏泥島、潿洲島、斜陽島等水域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二、大連海事法院(南自遼寧省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東自鴨綠江口的延伸海域和鴨綠江水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以及黑龍江省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於海相通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大連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三、廣州海事法院(廣東省沿海海域、與海相通的內河水域、港口及其岸帶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上訴案件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四、海口海事法院[海南省所屬港口和水域以及西沙、中沙、南沙、黃岩島等島嶼及其水域(該法院在三亞、洋浦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五、寧波海事法院(浙江全省所屬港口和水域(包括所轄島嶼、所屬港口和通海的內河水域)(該法院先後在溫州、舟山、台州三地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六、青島海事法院(南自山東省與江蘇省的交界處,北至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和嵐山、石臼所、青島、威海、煙台、蓬萊、龍口、羊口等山東省沿海所有港口。上訴案件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七、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江蘇沿海海域和長江瀏河口以下水域范圍(該法院在連雲港市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根據2006年6月20日最新通知,洋山港及附近海域發生的海商海事糾紛由上海海事法案管轄。
八、天津海事法院[管轄南自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處,北至河北省與遼寧省交界處的沿海港口及其海域、海上島嶼的海事、海商案件,以及連接點在北京的共同海損糾紛案件、海上保險糾紛案、海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案件(該法院在秦皇島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九、武漢海事法院[自四川省宜賓市合江門至江蘇省瀏河口之間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十、廈門海事法院[南自福建省與廣東省交界處,北至福建省與浙江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東海南部、台灣省、海上島嶼和福建省所屬港口(該法院在福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Ⅲ 誰知道關於農民的法制案例啊
主要是哪些方面的樓主沒說清楚...
-----------------------------------------
無證焊工作業時傷殘 僱主被判擔責賠償80%
24歲的安徽小伙劉某沒有電焊上崗證,卻去從事船舶修造電焊工作,結果因錯誤操作燒傷了後背構成8級傷殘。日前,劉某將僱主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被承辦包單位舟山市瀝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告訴至寧波海事法院,要求兩公司賠償各項損失160435.7元。
劉某在起訴狀中稱,事發3天前,其受雇於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從事電焊工作,雙方約定日薪90元。2007年國慶節,永恆公司安排劉某節日加班,指令其到正在修理的「遠東先鋒」號輪的船尖艙內電焊船體。船艙內放有松香水易燃物品,因電焊火花飛濺到松香水上,導致艙內著火,原告身體被大面積燒傷。隨後劉某被送至醫院搶救治療。出院後經鑒定,構成8級傷殘。
兩公司對劉某受傷事實沒有異議,但認為失火原因是由於原告重大過錯造成的,劉某應當自行承擔大部分責任。經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申請,法庭傳喚了事故發生後及時趕到現場的領班趙某和事故發生時在船尖艙下層工作的陳某到庭作證。兩位證人都陳述,事故發生時船艙內沒有存放鬆香水,劉某除了背部燒傷外,其他部位沒有被燒傷。更為奇怪的是原告的內衣被燒,外套卻絲毫無損,船艙內既沒有爆炸發生,也沒有任何物品燃燒。不過,劉某被燒之後摔下底層船艙,用於焊割的氧氣管也跟著掉下來,並在漏氣。
劉某對此辯稱是逃離時背對火源而燒傷背部的,後又辯稱發生事故時,船艙內有一個沒有蓋子的油漆桶,內有少量的松香水,是因工作勞累便坐在上面進行電焊,電焊火花濺到桶里引起燃燒,故只有背部被燒傷,看似有故意隱瞞事故原因的跡象。
法庭經審查認為,事發之後氧氣管還在漏氣等事實均為證人親眼所見,可以認定。劉某主張導致事故發生系由於其坐在裝有松香水的油漆桶上電焊、桶內松香水燃燒造成的,但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原告只有背部被燒傷,臀部未被燒傷,內衣被燒,外套未被燒,劉某陳述的前因與實際後果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法庭還認為,單純氧氣本身並不會發生燃燒,但在純氧氣的作用下,能夠加大加快其他物品的燃燒。根據原告受傷的情形,劉某受傷原因極有可能是在船尖艙內進行電焊時,違反規定用割槍氧氣管綁在褲帶背後吹風降體溫時,由電焊花引燃氧氣而引起燃燒。
法庭認為,劉某不具從事電焊工作的資格,且作為一個具有正常理智的成年人,應該知道在電焊作業中用氧氣管對身體進行吹風的危險性,但劉某疏於關注自身安全,違規操作,並最終釀成事故,故對事故的發生具有重大過錯。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在僱傭原告之前對原告是否具備電焊資質未加核實,僱傭之後又未對其進行相關的崗前培訓,故該公司對劉某的錯誤做法也具有一定過錯,依法應承擔僱主責任。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在法定僱主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下,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最後,法院最終判決劉某自行承擔20%的責任,定海永恆船舶修造公司對本次事故承擔80%的責任,劉某所得賠償款為38304.42元;舟山市瀝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
17歲農民工連續5天作業被摔殘 上海維權打贏「工傷認定」官司
由於連續五天的強度加班,河南電工小楊在凌晨作業時,不幸從三米高的人字梯上摔下,導致腦部嚴重受傷,癱瘓不起。今天上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就小楊摔傷引發的建築公司狀告勞保局要求「撤銷工傷認定」一案進行了公開開庭,三個半小時後,法院作出當庭宣判,維持浦東新區勞保局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
五天五夜不停加班
2006年3月,在哥哥的介紹下,小楊來到上海羿富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羿富公司)承包的揚州工程項目從事電工工作,當時小楊及工友都接受「包工頭」高某的直接管理,高某向小楊等人支付工資。
三個月後,小楊輾轉到羿富公司承包的另一個在常熟的「藍泰工程」工地。9月1日凌晨,已經連續工作五天五夜的小楊等電工,根據高某的安排在設備機房內加班架設電纜。凌晨零點五十分左右,小楊在人字梯上作業,手搭在風管的支架上,在用力拉電纜時失去重心從梯上墜落,由於當時螺桿固定不牢固,安全帶未起作用。更致命的是,小楊本人安全帽帽帶未扣,當其從3米高處摔下時安全帽脫落,小楊頭部直接著地,當即耳鼻出血不省人事。在當地醫院搶救治療了三個月後,小楊轉入上海長征醫院治療,經診斷,小楊為特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外傷性左額顳骨顱骨缺損。
蹊蹺「私了」協議書
2006年11月24日,高某以自己開辦的上海望佳建築工程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望佳公司,該公司於2006年8月成立)與小楊的父親簽訂了一份《事故處理協議》,協議約定,望佳公司支付小楊醫療費用、工資補助、後續治療費、家屬補貼等共計44萬余元,但小楊父母必須承諾小楊以後的恢復治療費用、生活費用以及家屬補貼等一切費用與望佳公司「無關」,雙方之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糾紛」,小楊「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其他第三方索要任何形式的費用」。
然而,高額的醫療費用仍然讓楊家不堪重負。看著神志不清的小楊,2007年2月,小楊家屬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羿富公司為小楊補繳2006年3月至9月的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仲裁支持了小楊的請求。羿富公司對此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先後經歷了一審、二審。2007年8月29日,小楊又向浦東新區勞保局申請認定工傷,9月,勞保局正式受理此案,2008年4月11日勞保局作出工傷認定書,認定小楊構成工傷。
一個「死不認」一個「搶著認」
在今天的庭審中,該院院長丁壽興親自擔任案件的審判長,浦東新區勞保局局長王家楨出庭應訴。
庭審中,羿富公司的代理人表示,小楊並非是羿富公司聘用的職工,其在事故發生時是和高某開辦的望佳公司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小楊是「受望佳公司指派在事故發生地工作」,因此勞保局以羿富公司作為涉案工傷發生單位是「錯誤的」。
羿富公司還認為勞保局認定工傷的程序也有問題,勞保局在受理工傷申請時,沒有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羿富公司「充足的情況回復時間」,更沒有進行必要的審查,就盲目認定小楊是羿富公司的職工。尤其羿富公司指出,小楊之前的外來綜合保險官司的二審生效判決是在2007年11月才下達,而勞保局竟然在9月就作出將羿富公司作為用人方的受理決定,顯然完全違反了程序,「偏聽偏信」。
其實,早在前一起官司中,羿富公司也提出了「小楊不是我公司員工」的觀點,並提交了與望佳公司簽訂的工程分包合同書、安全管理協議、以及望佳公司的《情況說明》。望佳公司在說明中一口表示小楊「原是我公司臨時招聘的員工,在其發生受傷事件時,與我公司存在勞動關系」,而耐人尋味的是,小楊受傷在2006年9月,望佳公司成立於之前的8月,工程分包合同書和安全管理協議的簽訂時間則是7月。當法院詢問分包合同有無備案時,羿富公司表示「我們是上海的公司,工地在常熟,外地沒有明確規定要備案,是否備案要回去核實。」
工友作證
面對羿富公司的質疑,勞保局提交了一系列證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關於證明小楊與羿富公司之間用工關系的材料,即小楊與羿富公司之間簽訂的勞動協議、勞動合同、考勤表、施工人員識別證,其中勞動協議和勞動合同只有復印件,小楊一方曾在庭前表示「當時合同原件都給公司收回去了」。而問及為何與高某的望佳公司簽訂「私了協議時」,小楊的代理律師表示「當時楊父是在兒子生命危急、被脅迫無奈下簽字的,而且楊父對主體也不清楚。」記者發現,關於這個事故協議,羿富公司也曾經在外來綜合保險一案中表示,他們出於人道給瞭望佳公司26萬元,承擔了部分費用,「因為望佳是高某的一人公司,他當時沒有錢處理事故。」
勞保局另外還提供了小楊工友的證人證言和勞保局的調查筆錄,一位工友在調查筆錄中表示「我們只知道羿富公司,我們穿的安全帽、工作服上面都有羿富的名字。」
法院判決
在經過了2個小時的緊張庭審後,合議庭經過了短暫合議後做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為,首先,是否需要繳納外勞力綜合保險與勞動關系是否成立屬於兩個范疇。本案中,小楊在工傷認定申請時提交的證據與生效法律文書相結合,形成了一組證據鏈,被告勞保局依據這些證據認定小楊和羿富公司具有勞動關系,該認定事實正確。
其次,勞動關系應當由用工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在羿富公司沒有證據證明其與小楊之間已經經過協商解除了雙方的勞動關系,小楊的家屬與望佳公司簽訂的事故處理協議不能改變小楊與羿富公司早就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故羿富公司關於與楊之間不具有勞動關系的訴稱主張缺乏事實證據,理由不能成立。
最後法院指出,勞保局在受理工傷申請前就將征詢函發給原告羿富公司,確有不當,但該行為不影響工傷認定的合法性,勞保局應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程序意識。
綜上,法院判決維持被告勞保局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
丁壽興院長特別提醒:用工規范函待提高
農民工為什麼頻頻發生工傷事故?本案審判長丁壽興表示,近幾年建築市場中,一些建設單位不嚴格履行法定建設程序,違規建設和無證施工,一些施工企業違法分包或轉包、無資質施工、項目經理掛靠等現象也較多存在,造成工地安全違章情況比較嚴重。此外,由於一些業主的盲目壓價和施工企業的惡性競爭,客觀上造成建築施工安全經費嚴重不足,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防護設施不能有效落實,加之在施工中忽視安全管理和事故隱患的整改,以致違章工程中發生安全事故居高不下。所以,作為企業,一定要注意規范用工,建立安全生產制度,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嚴格杜絕疲勞加班的情形,同時還要按時繳納外來人員綜合保險,從社會保障的角度給農民工創建安全生產的環境。
勞保局局長王家楨:外來務工者要加強維權意識
農民工維權難,究竟難在哪裡?本案被告勞保局局長王家楨認為,不簽勞動合同、不保存證據是農民工維權最大的難點。勞動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盡量確保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要求單位繳納社會保險或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一旦發生工傷事故,勞動者要留心保存工作證、考勤卡等能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相關證據,在注意保存好自己已有證據的基礎上,也要及時收集其他證據,比如病歷卡、醫葯費等憑證。此外,勞動者如果發現用人單位更改姓名或拒絕出具相關證明的,可以向當地勞動行政監察部門投訴,發現用人單位涉嫌騙保的,也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
相關鏈接:「青年農民工」現狀堪憂
據相關部門調查,低文化、低技術、低能力的外地青年農民工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工作環境艱苦收入低廉的建築裝修業、道路修建業、交通運輸業、人力搬運業、餐飲服務業,然而他們的工作環境令人堪憂。就電工工種的職業考察,目前大型企業中基本執行了持證上崗制度,而在一些中小企業中甚至在大型裝修行業中作電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基本無上崗資格證,他們的文化程度基本在初中以下,在就業前,從未接觸過電的知識和技術培訓,只是在就業過程中跟著工作,不到1個月就獨立操作,其中的工作原理一點也不清楚。
疲勞上崗也逐漸成為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幾乎每個務工人員都有加班,許多人每天兩班作業,沒有休息日的調整,有時甚至連續加班幾天幾夜。2004年,吳江市的一個鑄鐵廠內,一位務工人員在疲勞工作中,把一直燒紅的鐵鉗誤插入同伴體內,導致同伴當場身亡。超時工作、超強度勞務,既無勞動合同保障,無人替其繳納相應的保險,等等這些都為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埋下了隱患。
---------------------------------------
幹活後老闆"人間蒸發" 70名工人追索工資獲支持
2007年11月28日,原告張緒軍、劉華建等70名工人相繼應聘到被告重慶泰順服裝有限公司上班。上班後,被告未與原告等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僅口頭約定工人每月的工資報酬並給原告等人配發了工作牌。不料,天有不測風雲,由於被告疏於管理、經營不善,導致債台高築,於2008年6月8日停產歇業。相繼欠下原告等人65元至8850元不等的工資。正當70名原告准備向被告索要自己的辛苦錢時,內憂外患的公司老闆劉某卻了無音訊,玩起了「人間蒸發」,原告等人無奈,訴至法院要求解決。
重慶雲陽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原告張緒軍、劉華建等人到被告重慶泰順服裝有限公司上班,雙方雖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原、被告之間約定了工資標准並配發工作號牌,已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被告應按約定支付原告的勞動報酬。原告等人請求被告支付下欠工資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法院予以支持。
據此,法院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判令被告重慶泰順服裝有限公司在判決書生效後十日內支付原告張緒軍、劉華建等70人工資款131821元。
Ⅳ 中國海商法協會的理事成員
中國海商法協會第十二屆理事會理事名單
主 席
魏家福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總裁
副 主 席
劉國元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總法律顧問
姚 平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副總裁
董松根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副會長
王樂樞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紀委書記
張國發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副總裁
王彥君 最高人民法院 民四庭副庭長
朱伽林 交通運輸部 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於世成 上海海事大學 校長
司玉琢 大連海事大學前校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 海 廣東海利律師事務所 主任
顧 問
朱曾傑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顧問
高隼來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顧問
楊良宜 Philip Yang § Co.,Ltd 海商法專家
尹東年 上海海事大學 教授
高宗澤 金杜律師事務所 律師
劉書劍 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前副主任
秘 書 長
李 虎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副秘書長
副 秘 書 長
李 莉 中遠集團總公司 法律事務室經理
楊運濤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法律部總經理
安 瑞 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副處長
鄒志洪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部/合規部總經理
沈滿堂 中海集團總公司 總法律顧問
王淑梅 最高人民法院 民四庭審判長
張雅萍 交通運輸部 政策法規司條法處處長
宋迪煌 北京通商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律師
常 務 理 事
魏家福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劉國元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法律顧問
李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法律事務室經理
張永堅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孫家康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偉龍中國遠洋物流公司總經理
王玉貴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總經理
姚平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孟於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顧問
楊運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法律部總經理
吳津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法律部副總經理
李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董松根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
於健龍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主任
李虎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
蔡鴻達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
陳波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
安瑞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處長
王樂樞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
李玉泉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海明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專家
鄒志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合規部總經理
馮建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船舶貨運保險部副總經理
白飛鵬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訴訟追償處處長
張國發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副總裁
沈滿堂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總法律顧問
茅士家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油輪公司總經理
邱國宣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貨輪公司總經理
黃小文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吳昌正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運輸部總經理
王彥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長
劉壽傑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長
朱伽林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張雅萍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條法處處長
智廣路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
宋家慧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局長
李科浚中國船級社理事長兼總裁
陳愛平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常務副局長
魏東交通運輸部評價中心副主任
楊國華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巡視員
馬森述國務院法制辦工交商事司副司長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司玉琢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 前校長
韓立新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 系主任
傅廷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
張麗英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葉昌早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水險部總經理
康國君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非車險業務管理部總經理
宋迪煌北京通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李海廣東海利律師事務所主任
高移風環球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
中國海商法協會第十三屆理事會理事名單
主席
趙滬湘中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副 主 席
姚 平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董松根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
李玉泉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國發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
孫家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王彥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
魏 東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學校黨委書記
李 海廣東海利律師事務所主任
顧問
朱曾傑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顧問
高隼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顧問
楊良宜Philip Yang§ Co.,Ltd海商法專家
尹東年上海海事大學教授
高宗澤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書劍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前副主任
司玉琢大連海事大學前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孟於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顧問
劉國元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商務總監
王海明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專家
秘 書 長
陳 敏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副 秘 書 長
楊運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
安 瑞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處長
李祝用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律總監兼法律合規部總經理
葉紅軍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總法律顧問
李 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法律事務室經理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長
張雅萍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條法處處長
宋迪煌廣東敬海(北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常 務 理 事
趙滬湘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 平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李 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楊運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兼法律部總經理
吳津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法律部副總經理
董松根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
於健龍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主任
李 虎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
陳 敏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蔡鴻達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秘書長
陳 波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
安 瑞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處長
高小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事務部海損理算處處長
李玉泉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李祝用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律總監兼法律合規部總經理
鄒志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總經理
默燕兵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訴訟處處長
馮建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船貨部副總經理
白飛鵬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副總經理
張國發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
葉紅軍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總法律顧問
翁 羿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運營管理部總經理
趙宏舟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韓 駿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發展油運公司董事總經理/總經理
邱國宣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總經理
孫家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李 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法律事務室經理
陳 翔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許遵武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際慶中國遠洋物流公司 總經理
胡京武中國船東互保協會 總經理
王彥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長
胡 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 審判長
魏 東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張雅萍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條法處 處長
解曼瑩交通運輸部水運局 副司長
楊 贊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 司長
陳愛平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常務副局長兼黨組副書記
王振亮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局長
孫立成中國船級社總裁
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
單紅軍大連海事大學副校長
初北平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法學院院長
韓立新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法學院副院長
葉昌早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航運保險事業部總經理
康國君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非車險業務管理部總經理
高移風環球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劉世宏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行政總裁
楊國華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
馬森述國務院法制辦工交商事司副司長
傅廷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
吳煥寧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張麗英中國政法大學國際 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永堅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博導
宋迪煌廣東敬海(北京)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
李 海廣東海利律師事務所主任
理事
1趙滬湘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2姚 平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副總裁
3李 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總裁助理
4楊運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總法律顧問兼法律部總經理
5吳津濤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法律部副總經理
6陶素雲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副總裁
7江 艦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總裁助理
8李 京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法律部副總經理
9虞建民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裁
10高 偉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秘書
11邢乃群中國租船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12馮幗英中外運航運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13李 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 經監部法律處處長
14查選中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南京油運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15劉建東深圳長航滾裝物流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16陳 瑋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 運營部總經理
17孟 然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法律部副總經理
18周建榮江蘇中外運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19陳海平中國外運廣東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20翟 娟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21董松根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副會長
22於健龍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主任
23李 虎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
24陳 敏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25蔡鴻達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秘書長
26陳 波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
27安 瑞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副處長
28高小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事務部海損理算處處長
29楊建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事務部海損理算處副處長
30李玉泉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31李祝用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總監兼法律合規部總經理
32鄒志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總經理
33默燕兵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訴訟處處長
34馮建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船貨部總經理
35白飛鵬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副總經理
36谷 偉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理賠事業部總經理
37安國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船貨部總經理
38韓艷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船貨部保賠擔保處處長
39唐光力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理賠事業部副總經理
40鄭璐璐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制度條款處處長
41邵長城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理賠事業部高級核賠師
42趙 亮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
船貨部總經理
43蘇立滿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分公司副總經理
44鄭以平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省公司船舶貨運保險部總經理
45詹功儉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
法律部總經理
46周 平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專家
47李永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市分公司)
法律合規部總經理助理
48馬熹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
法律部總經理助理
49鮑為民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合規部合規管理處、關聯交易管理處高級經理
50張國發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副總經理
51葉紅軍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總法律顧問
52翁 羿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運營管理部總經理
53趙宏舟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
54韓 駿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發展油運公司
董事總經理/總經理
55邱國宣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總經理
56胡曙光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法務與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57王松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運營管理部副總經理
58孟慶寬中海客輪有限公司 總經理
59陳 彬中海(海南)海盛船務股份有限公司
60壽 健中海船務代理有限公司 總經理
61孫家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62李 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法律事務室經理
63金 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商務室高級主管
64徐 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法律顧問
65梁 宏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事務代表
66陳 翔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67彭 超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 高級業務代表
68許遵武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69江 瑛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司航運商務部總經理
70於智民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71陳新川中遠(香港)航運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72潘東光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73賴奕光中遠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總法律顧問
74王增華大連遠洋運輸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75李一平中波輪船股份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76宋春風中遠(香港)保險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77張際慶中國遠洋物流公司 總經理
78劉 益中國遠洋物流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
79郭 鋒中國遠洋物流公司 商務部總經理
80胡京武中國船東互保協會 總經理
81郭春風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 副教授律師海事仲裁員
82王彥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
83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長
84胡 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長
85郭忠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員
86餘曉漢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員
87傅曉強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助理審判員
88黃西武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助理審判員
89關正義大連海事法院副院長
90馬書方天津海事法院院長
91霍力民青島海事法院院長
92謝 晨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長
93李群星武漢海事法院副院長
94鄭菊紅寧波海事法院副院長
95鍾健平廣州海事法院院長
96張希舟廈門海事法院副院長
97簡萬成海口海事法院副院長
98曾 艷北海海事法院院長
99魏 東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100張雅萍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條法處處長
101解曼瑩交通運輸部水運局 副司長
102羅德麟交通運輸部水運局 法規協定處處長
103翁笑冰交通運輸部水運局 法規協定處副處長
104楊 贊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 司長
105任為民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 副司長
106王宏偉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 國際組織處處長
107陳愛平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常務副局長兼黨組副書記
108翟久剛交通運輸部海事局 副司長
109馬 軍交通運輸部海事局 法規處處長
110鄂海亮交通運輸部海事局 船舶處處長
111王振亮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 局長
112馮建中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經濟發展管理處 副處長
113孫立成中國船級社 總裁
114徐慶岳中國船級社 法律顧問
115朱伽林交通出版社 社長
116黃克清交通運輸部 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
117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118蔡存強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博導
119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
120蔣正雄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
121單紅軍大連海事大學副校長
122初北平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法學院院長
123韓立新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法學院副院長
124李志文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 副院長
125郭 萍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博導 系副主任
126張永堅大連海事大學 教授、博導
127謝春林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128王春閣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129葉昌早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航運保險事業部總經理
130林大鵬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航運保險事業部
綜合管理處處長
131陳建鋒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航運保險事業部
船舶險理賠處高級經理
132劉 榆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航運保險事業部
貨運險處高級經理
133徐 峰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水險業務管理部經理
134高雅琴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副總經理
135馬富學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
航運保險事業部船舶險中心總經理
136康國君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非車險業務管理部總經理
137張洪濤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非車險業務管理部臨汾管理處 經理
138毛卓戟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非車險業務管理部海上保險處 高級經理
139王承軍中銀保險有限公司 理賠部總經理
140劉世宏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董事行政總裁
141張旭波仁祥保險公估有限公司 董事長
142紀文光山東省海豐船舶經紀有限公司 總裁
143周宏勤江蘇華西村海洋工程服務有限公司 總經理
144張 芳廣州潤溢海事法律咨詢有限公司行政辦主任
145高移風環球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146朱宇波夏禮文律師行 中國事務部經理
147祝默泉遼寧恆信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
148李兆良廣東華瀚律師事務所 主任
149楊運福廣東恆福律師事務所主任
150張智勇遼寧天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151李連君齊伯禮律師行禮德律師行聯營行合夥人
152肖東升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夥人
153郭 瑜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154傅廷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
155吳煥寧中國政法大學 教授
156張麗英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 副院長、教授
157邢海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副教授
158張湘蘭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博導
159王淑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副教授
160何麗新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
161鄧瑞平西南政法大學 教授
162陳 梁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
163李小年上海社會和學院法學所海商法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
164楊國華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
165謝 偉商務部條約法律司WTO法律處副處長
166馬森述國務院法制辦工交商事司 副司長
167謝生新天澤保險顧問(香港)有限公司總裁
168崔寄語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董事 總裁助理
169餘根榮上海四維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
170馮建成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 副主任
171蔣五四北京市昌明律師事務所 主任
172黃順剛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原上海市華利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173宋迪煌廣東敬海(北京)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
174李 海廣東海利律師事務所主任
175陳豪傑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
176盧 敏上海市匯盛律師事務所 首席合夥人
177王 敬廣東敬海律師事務所 管理合夥人
178朱 清遼寧海大律師事務所 主任/教授
179孫芳龍文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180汪 傑福建海傑律師事務所 主任
181楊文貴北京海通律師事務所 主任、律師
182徐 捷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夥人
183金玉來上海市凱榮律師事務所 主任律師
184陳柚牧上海瀛泰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夥人、律師
185童登勇大成(寧波)律師事務所 律師
Ⅳ 中國有幾個海事法院都有哪些
我國有十個海事法院。它們及其管轄范圍分別為
北海海事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所屬港口和水域、北部灣海域及其島嶼和水域內,以及雲南省的瀾滄江至湄公河等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其與廣州海事法院的管轄區域以英羅灣河道中心線為界,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東由廣州海事法院管轄,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西,包括烏泥島、潿洲島、斜陽島等水域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大連海事法院(南自遼寧省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東自鴨綠江口的延伸海域和鴨綠江水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以及黑龍江省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於海相通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大連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廣州海事法院(廣東省沿海海域、與海相通的內河水域、港口及其岸帶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上訴案件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海口海事法院(海南省所屬港口和水域以及西沙、中沙、南沙、黃岩島等島嶼及其水域(該法院在三亞、洋浦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寧波海事法院(浙江全省所屬港口和水域(包括所轄島嶼、所屬港口和通海的內河水域)(該法院在溫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青島海事法院(南自山東省與江蘇省的交界處,北至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和嵐山、石臼所、青島、威海、煙台、蓬萊、龍口、羊口等山東省沿海所有港口。上訴案件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江蘇沿海海域和長江瀏河口以下水域范圍(該法院在連雲港市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根據2006年6月20日最新通知,洋山港及附近海域發生的海商海事糾紛由上海海事法案管轄。
天津海事法院(管轄南自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處,北至河北省與遼寧省交界處的沿海港口及其海域、海上島嶼的海事、海商案件,以及連接點在北京的共同海損糾紛案件、海上保險糾紛案、海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案件(該法院在秦皇島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武漢海事法院(自四川省宜賓市合江門至江蘇省瀏河口之間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廈門海事法院(南自福建省與廣東省交界處,北至福建省與浙江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東海南部、台灣省、海上島嶼和福建省所屬港口(該法院在福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Ⅵ 跨境電商海運風險知多少
貨物漂洋過海抵達目的港後卻無人提貨,致使集裝箱長期滯港,產生高額費用;國內造船廠接受不利格式合同,導致仲裁失利;萬噸巨輪觸碰碼頭,船企面臨巨額賠償……隨著海洋經濟國際化、全球化程度加深,跨境電商蓬勃發展,國際航運貿易中隱藏的各種法律風險浮出水面。近日,寧波海事法院對外發布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判狀況白皮書,「手把手」教你防範國際航運風險。
目的港無人提貨 索20餘萬滯箱費
2013年10月,浙江慈溪的卓力電器公司要出口一批電熨斗,委託浙江外運有限公司寧波明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外運明州分公司」)向馬士基航運公司訂艙。
馬士基公司的提單顯示,托運人為卓力電器,收貨人為法格公司,起運港為寧波,卸貨港為巴塞羅那,1個40尺集裝箱,運費到付。
同年11月19日,貨物到達目的港卸貨,法格公司卻因破產遲遲無人提貨,貨物在目的港產生了高額的滯箱費。
根據馬士基公司在網站公布的費用標准,截至2014年10月29日,一個40尺集裝箱滯箱費為30104歐元(按照當時歐元對人民幣匯率1:7.6474計算,摺合人民幣20餘萬元)。
馬士基公司為此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卓力公司等被告支付滯箱費和運費等相關費用。
寧波海事法院判決認為,涉案貨物到港後,卓力電器公司確認其於同年12月初即知曉收貨人法格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無法提貨,雖然其隨即詢問原告貨物退運及費用事宜未得到答復,但其作為涉案貨物的托運人,理應持續關注貨物在目的港現狀及後續處理事宜,及時對到港貨物作出處理指示,避免在目的港產生高額費用。在本案中馬士基公司對較高目的港費用的產生也存在過錯。馬士基公司在貨物到港無人提貨約3個月後才通知相關方,在托運人一直未能給出貨物處理指示時,亦未採取有效減損措施,如將貨物轉移至倉儲費用較低的倉庫等,對此亦存在過錯。為此,卓力電器和外運明州分公司承擔運費,摺合人民幣16690元;卓力電器還要支付滯箱費人民幣5萬元。
■法官說法
受國際經濟形勢不振的影響,國外買方有的倒閉,有的希望通過拖延壓低貨價,有的貨物到港時被海關查驗扣留,有的買方事先發現貨物有質量問題等,都會造成集裝箱貨物長期滯港,產生大量費用。
當前因貨物長期滯留港口無人提貨,航運公司向托運人索賠港口堆存費、集裝箱超期使用費的糾紛呈多發態勢。在審理中還發現,南亞一些國家的買方在貿易之初即存在不良企圖,通過長期不提貨的方法造成海關拍賣貨物,以便低價收購,給國內出口方帶來損失。
為此,外貿單位在與國外買方訂立銷售合同時,盡可能採用CIF條款並使用信用證結匯,要求簽發指示提單。這些措施的好處在於,即使買方想違約不要貨物,賣方也可以直接在信用證下收取貨款。
當收貨人不提貨的情況發生時,托運人應及早採取處置措施,防止目的港費用進一步增加,必要時需早下決心通知承運人棄貨。作為承運人,須及時向托運人或其貨運代理人通知無人提貨的情況,提示費用增加的風險並征詢對貨物的處理意見;如果收貨方無反饋,也需依法對貨物進行妥善處置,切實盡到減損義務。
接受不利合同 仲裁失利被強制執行
2007年,芬佳德航運公司與寧波工藝品公司、浙江航暢船舶製造公司簽訂造船合同。約定分五期支付貨款,第五期款項在船隻交付驗收後,支付剩餘的20%;買方在船隻交付和驗收之日前作出的所有付款應作為預付款,如合同被買方根據約定撤銷或取消,應在三個銀行營業日內以美元向買方退還其在本合同下已支付的所有款項總額以及相應利息;賣方須向買方提供涵蓋合同第一期至第四期分期付款的不可撤銷的還款保函;買方應在賣方船廠交付規格書中規定的包括主發動機在內的物品;若產生爭議,雙方應根據英格蘭法律在英國倫敦仲裁解決。
協議簽訂後,因寧波工藝品公司和浙江航暢船舶製造公司未能如期交付船舶,芬佳德公司於2011年5月取消合同,並根據合同約定的仲裁條款在倫敦啟動了仲裁程序,請求裁定寧波工藝品公司和浙江航暢船舶製造公司退還各期付款及其利息,並承擔相應的合同利息、復利及其成本。
2013年7月,仲裁委員會終局裁決,寧波工藝品公司和浙江航暢船舶製造公司應支付金額為27907921.90美元及年利率為6%的利息。
因兩公司未履行付款義務,芬佳德公司於2014年5月23日向寧波海事法院申請承認並強制執行上述仲裁裁決。
寧波海事法院認為,本案仲裁裁決符合《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和我國法律所規定的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條件,對芬佳德公司的申請,法院予以支持。
■法官說法
近年來,締約地位不平等導致國內造船方在解決糾紛環節處於被動地位的問題值得重點關注。多數涉外船舶合同會訂有仲裁條款,多有約定任何產生於造船合同解釋和履行中的爭議均應根據倫敦海事仲裁委員會條例在倫敦仲裁,並適用英國法律。涉外船舶建造合同多數採用全英文的日本、挪威或BIMCO(波羅的海航運公會)的造船標准合同範本。而國內造船廠對合同範本研究不多,對外國仲裁或訴訟程序了解不夠、缺乏經驗。
五年來,寧波海事法院受理申請承認與執行涉外海事仲裁裁決案件13件,總體呈上升趨勢,當事人選擇的仲裁機構均為英國倫敦海事仲裁委員會。其中10件案件涉及船舶建造合同糾紛,仲裁裁決無一例外均是國內造船方敗訴,而仲裁裁決的效力也得到裁定確認。
本案是目前國內造船方在涉外船舶建造、買賣合同履行糾紛中較為典型的案例。兩被申請人敗訴不可忽視的原因是接受了載有諸多不利條款的格式合同。具體表現在:(1)約定的付款周期過長,最後一筆船款的比例過大且在船舶交付驗收後才能支付,若雙方對所交付的船舶發生爭議,國內造船方很可能無法收回餘款;(2)預付款及還款保函方面的約定加重了賣方的責任,且缺乏相應制約買方該項權利的限制性條款,一旦發生爭議,賣方立即處於被動地位;(3)約定買方有單方通知解除合同的權利,並在發生合同中所約定的遲延情形出現時,若賣方未在3天內通知買方,則其無權取得相應延期。由於賣方並未在發生合同所約定的遲延情形出現時及時通知買方,致使其未就該遲延得到延期,最終因在經修訂的最後交船日期未交付船舶,買方單方通知其解除合同;(4)約定買方應在賣方船廠交付規格書中規定的包括主發動機在內的物品,而未對買方所提供的船舶主要配件的規格、所應達到的品質以及若買方提供的物品發生質量問題應如何處理進行詳細約定。仲裁庭認為船舶未能交付的主要原因是船舶尚未准備好交付且導致主發動機產生問題的原因尚未確定,最終判令本案兩被申請人敗訴。
為此,造船企業尤其是船舶行業協會,應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研究國際上常用的船舶建造合同範本,積極培養商務、法律專業人才和談判專家。一方面盡可能讓造船企業在格式合同可予商洽的前提下,爭取訂入有利條款而刪除不利條款。另一方面嚴格規范合同訂立的整體環節,不僅要關注船舶造價、船舶技術要求等基本條款,也要確保造船期限的延展、違約事由認定等足以影響合同履行的重要條款的明確可行,同時還要關注違約處理條款是否顯失公平,或明顯不利於建造方。
貨物未證明申報 依最低標准獲賠
2013年,原告義烏市堆正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堆正公司)接到一筆總額236640美元的外貿服裝訂單後,委託貨代向被告現代商船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商船會社)訂艙,涉案集裝箱在寧波港裝船運輸。
貨物到港後,商船會社方集卡司機向當地警方報案稱,其所駕卡車連同集裝箱被持械歹徒劫走。
為此,堆正公司以涉案貨物在商船會社責任期間內丟失致其客商無法取得貨物為由,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商船會社賠償其貨物損失232000美元、海運費人民幣23955.43元及兩款延期支付違約金。
寧波海事法院經審理後,判決商船會社賠償堆正公司貨物損失1391.67美元及該款相應利息,駁回堆正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FOB貿易術語是我國外貿出口企業主要採用的外貿方式。在「走出去」戰略影響下,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紛紛大力開拓新興經濟體國家市場,同時承受著外方市場誠信、安全秩序及目的港政策等多重風險。
本案的判決是價值232000美元的貨物,最後只能得到千餘美元賠償,也給廣大中小外貿企業敲響了警鍾:出運貨物時務必要求承運人簽發提單並在相應單證上記載貨物價值。
我國海商法規定,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發生於多式聯運的某一運輸區段的,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賠償責任和責任限額,適用調整該區段運輸方式的有關法律規定。該區段運輸發生於墨西哥,應適用墨西哥法律。商船會社提交了經當地公證和我國使領館認證的法律意見書,可以作為認定承運人責任及其限額的依據。墨西哥相關法律規定,當服務使用者沒有申報貨物的價值,責任將被限制在每噸墨西哥聯邦區現行的15天的最低工資,若不足一噸則按比例計算。
堆正公司提交的報關單顯示貨物價值共232000美元,與外貿訂單記載貨值相對應,但貨物價值並未在提單復印件和墨西哥內陸運單中顯示,不能證明貨物價值已申報且承運人、陸運區段承運人已獲知,故承運人的責任應被限制在每噸墨西哥聯邦區現行的15天的最低工資。
據此,寧波海事法院根據2013年11月美元與墨西哥比索的匯率乘以提單記載的貨物重量,確定商船會社的賠償責任數額為1391.67美元。
■司法觀察
樹立公正權威的國際海事司法形象
浙江作為海洋經濟和外貿大省,面臨著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區和開放合作先行區的重大機遇和新挑戰,涉外、涉港澳台海事審判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五年來,寧波海事法院受理涉外海事海商案件1501件,審結1366件,收案標的總額78.59億元,結案標的總額63.19億元。其中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佔36.90%,成為一審海事海商案件的最大類別。
寧波海事法院副院長陸明明說,該院受理的涉外海事海商案件共涉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事人分布於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但主要集中於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韓國、日本、巴拿馬、馬紹爾群島、賴比瑞亞等傳統航運大國、船舶開放登記國或商品進口國。「案件分布情況很大程度地體現了海事司法與航運經濟、臨港工業、對外貿易的密切聯系。」
據了解,涉外、涉港澳台案件送達存在環節多、耗時長,域外證據與授權公證認證手續復雜,外國法查明途徑有限等問題,這些因素客觀上長期制約著「四涉」案件的審判效率,拉長了案件的審理周期。五年來,寧波海事法院「四涉」案件的平均審理天數比一審海事海商案件的平均審理天數多出16.74天。
為樹立公正權威的國際海事司法形象,寧波海事法院不斷探索提升海事法官司法能力的新途徑,著力提高法官綜合素質,努力打造一支「懂法律、懂外語、懂航運」的高素質審判隊伍,探索建立海事法官專業實踐制度、青年法官導師制度和審判經驗傳承製度。針對海事審判涉外性較強的特點,定期組織一線法官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國際公約及航運慣例,及時更新知識。鼓勵新任法官積極參加與港航、貨運代理企業的交流,加深其對航運實踐、航運慣例的理解,全面提升海事法官的司法能力。
為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該院在審查管轄權異議時,既注重積極行使海事司法管轄權,切實維護司法主權,又注重當事人意思自治;辦理特別程序案件時,注重兼顧中外當事人利益,必要時採用聽證的方式,保證裁決的公正性;為解決域外送達難問題,該院嘗試藉助外事部門、涉案船舶船長、擔保函記載的機構或律師實現對境外當事人的送達,有效促使境外當事人積極應訴;實體審理過程中,合理確定舉證期限,依法調查取證,對於電子郵件、電子簽章、聊天記錄、手機簡訊等在海上貨物運輸實踐中被廣泛應用的電子信息證據進行客觀審查認證;在適用法律時,堅持貫徹國家主權原則和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充分尊重當事人對法律適用的選擇,除依法認可當事人自願選擇適用我國法律外,必要時主動拓寬外國法查明途徑,開展外國法的查明,多次適用或參照國際公約、國際慣例以及外國法律審理案件,努力樹立良好的國際海事司法形象。
Ⅶ 哪幾個省市有海事法院
一、北海海事法院
二、大連海事法院
三、廣州海事法院
四、海口海事法院
五、寧波海事法院
六、青島海事法院
七、上海海事法院
八、天津海事法院
九、武漢海事法院
十、廈門海事法院
Ⅷ 中國海事法院的設置及其管轄案件的類型
我國有十個海事法院。它們及其管轄范圍分別為: 一、北海海事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所屬港口和水域、北部灣海域及其島嶼和水域內,以及雲南省的瀾滄江至湄公河等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其與廣州海事法院的管轄區域以英羅灣河道中心線為界,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東由廣州海事法院管轄,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西,包括烏泥島、潿洲島、斜陽島等水域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二、大連海事法院(南自遼寧省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東自鴨綠江口的延伸海域和鴨綠江水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以及黑龍江省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於海相通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大連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三、廣州海事法院(廣東省沿海海域、與海相通的內河水域、港口及其岸帶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上訴案件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四、海口海事法院[海南省所屬港口和水域以及西沙、中沙、南沙、黃岩島等島嶼及其水域(該法院在三亞、洋浦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五、寧波海事法院(浙江全省所屬港口和水域(包括所轄島嶼、所屬港口和通海的內河水域)(該法院在溫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六、青島海事法院(南自山東省與江蘇省的交界處,北至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和嵐山、石臼所、青島、威海、煙台、蓬萊、龍口、羊口等山東省沿海所有港口。上訴案件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七、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江蘇沿海海域和長江瀏河口以下水域范圍(該法院在連雲港市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根據2006年6月20日最新通知,洋山港及附近海域發生的海商海事糾紛由上海海事法案管轄。 八、天津海事法院[管轄南自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處,北至河北省與遼寧省交界處的沿海港口及其海域、海上島嶼的海事、海商案件,以及連接點在北京的共同海損糾紛案件、海上保險糾紛案、海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案件(該法院在秦皇島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九、武漢海事法院[自四川省宜賓市合江門至江蘇省瀏河口之間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十、廈門海事法院[南自福建省與廣東省交界處,北至福建省與浙江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東海南部、台灣省、海上島嶼和福建省所屬港口(該法院在福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Ⅸ 廣州170名公司員工維權引發關注,該公司對此作出了什麼回應
金羊網記者 董柳 通訊員趙宗文 黃思報道:「三年了,船員都以為工資會打水漂了,我們真的非常感動,感謝海事法院,感謝執行幹警。」記者從廣州海事法院了解到,「帝祥」「帝健」「帝坤」「帝盛」「帝和」「帝乾」等6艘船舶船員代表徐某和律師近日專門來到廣州海事法院贈送「心系船員,公正執法」的錦旗,對廣州海事法院在執行合同糾紛案時依法從涉事船舶拍賣款中優先給付170名船員工資共701萬余元,讓船員們能夠安心回家過年表示衷心感謝。
2018年10月24日,廣州海事法院召開執行合議庭會議,依法從船舶拍賣款中優先給付船員工資,170名船員共拿到工資7010005元。
2018年10月30日,「帝和」輪以3100萬元拍賣成交。整個拍賣結束後,為確保每一名船員能夠如數拿到工資,廣州海事法院執行幹警楊良生、羅政兩名同志及時告知該系列案的船員代理人確定好船員人數及基本信息,申請執行人協助做好船員工資發放等後續工作,法院將通過銀行轉賬形式轉到每個船員的賬戶上。
廣州海事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玉飛介紹,該院在執行船員工資糾紛等涉民生案件中,強調公平與效率並重,執行與救濟並舉。這批船員工資案,該院始終堅持司法為民,確保在結案時讓每位船員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並考慮到春節將至,為讓船員安心回家過年,依法從船舶拍賣款中優先給付船員工資,化解了矛盾糾紛,及時消除隱患。
Ⅹ 我國何時成為1972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締約國
2015年7月14日凌晨,一艘賴比瑞亞籍集裝箱船在寧波象山海域與我國漁船「浙三漁00011」輪發生碰撞,致使漁船當場沉沒,船上14名船員全部死亡。2017年1月20日,經寧波海事法院審理,14名遇難船員家屬分別從法院領到了100多萬元的死亡賠償金。據了解,這筆總共1516萬元的賠償金在春節前一次性到位。
外輪撞沉我漁船後逃逸
2015年7月14日凌晨2時54分許,賴比瑞亞籍集裝箱船「FS SANAGA」輪從上海駛經廈門途中,在寧波象山海域與台州三門籍漁船「浙三漁00011」輪發生碰撞,漁船當場沉沒。據寧波海事法院官方微博2016年4月發布的通報,碰撞事故發生後,「FS SANAGA」輪二副向船長作了報告,船長在確認本船沒有破損進水的情況下,沒有命令停船和返回現場核實漁船受損情況,沒有採取救助行動,沒有向主管機關報告,也沒有將VDR數據進行備份。
被撞漁船上的14名船員就這樣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直到2015年7月20日,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接到三門縣海洋與漁業局通報稱,「浙三漁00011」輪自7月13日從台州三門開航後失聯,請求搜尋救助,搜救工作才正式開始。8月1日,石浦以東約30海裏海域發現疑似沉船。兩天後,經潛水員4次水下探摸和拍攝,確認沉船船名為「浙三漁00011」輪。10月14日下午,「浙三漁00011」輪被打撈出水,同時打撈出9具船員屍體,另外5人失蹤。
兩船均有違規外輪主責
2016年3月24日,浙江海事局發布《寧波「7·14」「FS SANAGA」輪與「浙三漁00011」輪碰撞事故調查報告》,報告中提到,事發時事發海域能見度不良,「FS SANAGA」輪與「浙三漁00011」輪均為在航船舶,按《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相關規定,雙方負有同等的避讓責任和義務。
「FS SANAGA」輪存在瞭望疏忽,未能對當時局面和碰撞危險作出充分估計;未使用安全航速行駛;未及時採取有效的避碰行動;霧航措施不符合海員通常做法;肇事後擅自駛離現場,貽誤了最佳救助時機。而「浙三漁00011」輪14名船員中除3人持有輪機證書外,其他人員均無證,事發時段當班人員無證駕駛船舶,且該輪AIS設備拆卸不用,違反相關規定。
調查報告最終認定,本起事故屬當事雙方互有過失引起的責任事故,「FS SANAGA」輪肇事後逃逸,應承擔本起事故的主要責任,「浙三漁00011」輪負次要責任。
賠償標准成為爭議焦點
2016年4月,14名遇難船員的親屬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肇事外輪方啟邦薩那加有限公司賠償受害方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交通、住宿、誤工費等共計1677.6150萬元。同年11月,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啟邦薩那加有限公司賠償14名遇難船員共計1516萬元。
在該批案件審理中,14名遇難船員的死亡賠償金計算標准成為爭議焦點。據辦案法官介紹,14名遇難船員中,除1名船員為城鎮戶籍外,其餘13名均為農村戶籍。原告主張,14名船員的死亡賠償金均應依照2015年度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14元計算20年,計874280元。被告認為,應當按照遇難船員各自的戶籍情況,分別按照城鎮或農村標准計算。
法官經審理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涉案事故導致14名船員遇難,且未有特殊情況排除該條的適用,故對於14名原告關於以城鎮標准計算死亡賠償金的主張予以保護。一審判決後,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