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虛假訴訟上訴
①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是怎麼規定的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規定:
1、在民間借貸、離婚析產、以物抵債、勞動爭議、公司分立(合並)、企業破產等虛假訴訟高發領域的案件審理中,要加大證據審查力度。對可能存在虛假訴訟的,要適當加大依職權調查取證力度。
2、涉嫌虛假訴訟的,應當傳喚當事人本人到庭,就有關案件事實接受詢問。除法定事由外,應當要求證人出庭作證。要充分發揮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關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規定的作用,探索當事人和證人宣誓制度。
3、訴訟中,一方對另一方提出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且不符合常理的,要做進一步查明,慎重認定。查明的事實與自認的事實不符的,不予確認。
4、要加強對調解協議的審查力度。對雙方主動達成調解協議並申請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的,應當結合案件基礎事實,注重審查調解協議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對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要按照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要求,注重審查基礎法律關系的真實性。
5、在執行公證債權文書和仲裁裁決書、調解書等法律文書過程中,對可能存在雙方惡意串通、虛構事實的,要加大實質審查力度,注重審查相關法律文書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存在上述情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
必要時,可向仲裁機構或者公證機關發出司法建議。
(1)法官虛假訴訟上訴擴展閱讀:
法院虛假訴訟的處理具體關系包括:
(1)當事人為夫妻、父母等近親屬關系或者關聯企業等共同利益關系;
(2)原告訴請司法保護的標的額與其自身經濟狀況嚴重不符,被告存在經濟狀況惡化意圖轉移有效資產等特殊情況;
(3)原告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明顯不合常理;
(4)訴訟參與人之間無實質性民事權益爭議,被告主動應訴並同意原告訴訟請求;
(5)訴訟參與人提供的證據單一,前後矛盾,不能形成證據鏈條;或者訴訟參與人提供的證據只能證明案件事實存在,但雙方並不存在爭議焦點。
(6)案件證據不足,但雙方仍然主動迅速達成調解協議,請求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在對案件事實查證中甄別虛假訴訟的情況
② 法院虛假訴訟對法官處罰問題
法院明知他人提起虛假訴訟還作出裁判的,構成民事枉法裁判罪;若是導致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的,法官同時觸犯民事枉法裁判罪與侵犯財產罪,由於只有一個行為,應當認定為想像競合,從一重罪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③ 法院如何認定虛假訴訟
查辦民事虛假訴訟的前提是認定民事虛假訴訟。一個案件是不是虛假訴訟案件,有很多的認定條件和表象,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方面:
1、案件是否經過正常程序和途徑在人民法院立案庭立案。凡是不經正常程序立案,或者在立案庭網路上查詢不到立案號及分案、指定辦案人等信息的案件,審判庭辦理的,可以認定是虛假訴訟案件。實踐中業內常說的「陰陽案」便屬於此種情況。
也就是說在立案庭立的是一個案件,而最終的判決可能是另外毫不相乾的一個。也可能有兩個判決,一個是立案庭所立之案的判決,另外一個則毫不相干。
2、案件雖然在立案庭正常立案,但由於一些地方立案時不要求當事人必須到庭,訴訟代理人可以隱瞞真相立假案,或者在庭審中包辦雙方訴訟,操控庭審。
3、當事人為了達到非法的目的,串通法官憑空捏造案件。如一位商人慾在一小區購買數套商品房,但國家出台了限購政策。他為了規避國家關於商品房限購的措施,同開發商一起偽造了開發商向其借款的協議,然後持此協議到人民法院起訴該開發商,要求還款。
經和法官串通,最後法官判決開發商以房抵債。判決後,該商人持法院判決,到房產管理部門將抵債房順利地過戶到自己名下,完成了購買多套商品房的目的。這是已經查實的最具典型意義的虛假訴訟案例。
4、還有一種情況不是發生在立案、審判環節,而是發生在執行環節,也就是虛假執行,說到底也是虛假訴訟的一種。
(3)法官虛假訴訟上訴擴展閱讀:
虛假訴訟案件還有幾個自身的特點:
1、一般原、被告之間或者當事人與代理人間具有較為親密的關系,如親友、同學、戰友等;
2、雙方爭議的標的,遠遠超出一方當事人的履約能力;
3、被告對於原告的主張全盤承認,不做任何申辯;
4、原、被告在訴訟期間迅速達成和解,並要求法院出具調解書;
5、對於大額借款,原告起訴時只有借據,沒有銀行對賬單等其他輔助證據佐證;
6、明明是民間借貸,但雙方簽訂的合同卻是商品買賣合同,且合同中必然訂入反擔保條款;
7、被告以公司法人的名義向原告借債,在訴訟時,指引原告訴訟保全該公司財產。期間,訴訟事項不通知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這種情形下往往夾雜有私刻印章,偽造文件等行為;
8、虛假訴訟現階段表現最多的是虛假調解,這是由於調解的靈活性、程序的簡易性導致的。
9、虛假訴訟在執行階段,主要發生在非訴執行(賦予強制執行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等)、訴前及訴中的保全措施等方面;
10、有原告方提供財產給被告做擔保進行訴訟保全的最新案例。
④ 一審發現是虛假訴訟後是否原告就不好再上訴
發現是虛假訴訟,那麼應該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的,既然是虛假訴訟,那麼很可能並不存在所訴的事實,很難說是再次起訴了。
⑤ 二審法院己作出上訴人是虛假訴訟,怎樣報案公安機關或檢察院或二督導法院移交公
虛假訴訟,看是否涉嫌犯罪?如果涉嫌犯罪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再移交檢察院審查起訴!!
⑥ 已判決過了申訴期的民事案件,發現虛假訴訟該如何上訴
也可以申訴,提起再審。由法院再審
採納謝謝
⑦ 法官辦理虛假訴訟案應如何定罪
你的問題有歧義,1、法官主動參與、製造了虛假訴訟?2、法官辦理了一起案件,後被證實為虛假訴訟,但該法官並不知情。到底是哪種情況呢?
⑧ 庭審中法官發現是虛假訴訟,能當庭拘留當事人嗎
你說的這抄個情況,可以這樣跟你說法院是定奪犯罪嫌疑人有沒有罪的地方,其他的是要有警察來提供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警察院審理後進行批捕。法官發現虛假訴訟可以當庭停止審理並由公安機關從新調查取證。但對其的行為法院會考慮量刑方面會嚴格審批。
⑨ 發現虛假訴訟該怎麼辦
發現虛假訴訟該打擊虛假訴訟,當務之急應建立虛假訴訟案的識破機制和審查程序。
建立虛假訴訟案的識破機制和程序。
1、選定特定案件作為虛假訴訟的「高危」案件。
由於虛假訴訟者追求的非法利益往往存在於特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中,因此他們必以特定的案件為造假對象,也只有在這類案件上造假他們才有利可圖。因此通過分析特定時期、特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我們可以對虛假訴訟案的類型作出預見。
根據虛假訴訟案的這種可預見性,我們可以羅列出一段時期虛假訴訟的「高危」案件。筆者認為,當前可以將以下幾類案件列為「高危」案件:
(1)被告為資不抵債的訴訟主體,尤其是其財產已進入法院執行拍賣程序的案件。
(2)國有、集體企業,尤其是改制中的國有、集體企業為被告的案件。
(3)政府規劃拆遷區范圍內的公民作為訴訟主體的分家、析產繼承、買賣案件。
(4)提起離婚訴訟前的某一時期,夫或妻一方經法院裁決債務案件異乎尋常多的離婚案件。
(5)其他可疑的案件。對確定的「高危」案件,可以在立案大廳予以公示,以表明法院已對此類案件引起高度重視。對虛假訴訟者起到預防嚇阻作用,盡量促使虛假訴訟者放棄罪惡念頭。
(9)法官虛假訴訟上訴擴展閱讀:
虛假訴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病象,它的產生有其特定的環境和條件。現階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民事活動所遵循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與權利自主處分原則及民事審判權的被動性特徵客觀上為虛假訴訟提供了滋生的條件與生存的空間。民法屬於私法,法律對待民事關系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和權利自主處分的原則。
只要虛假訴訟雙方當事人互相串通,虛構事實與證據,從表面上達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訴辯雙方對事實和證據沒有異議,法院就不大可能去審查雙方證據和民事法律關系的真實性。正因為如此,虛假訴訟者往往能輕易得逞。
2、證據制度的不夠嚴密為虛假訴訟的得逞提供了可能。《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了7種證據的形式要件,即證據的外在表現形態,而沒有規定證據的本質屬性。而外在形態只是一種載體或形式,至於這種載體所記載的內容的屬性,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3、法律規制力度不夠,導致虛假訴訟者所能獲得的非法利益或達到的非法目的較之法律風險與代價嚴重失衡。虛假訴訟的違法性和應受譴責性人所共知。進行虛假訴訟是要冒一定的法律風險的。但是虛假訴訟者在種種非法利益的誘惑面前往往會忘卻風險,而選擇非法利益。
⑩ 法官參與虛假訴訟犯什麼罪
看具體情況,法官涉嫌虛假訴訟罪,如果收錢了,涉嫌受賄罪,或者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