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公開審理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件都會公開審理嗎
你好,最高人民法院也要遵守法律的規定,因此法律規定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就不可以公開審理。其次案件也可以分很多類型,例如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不公開審理的范圍是不同的
② 什麼情況下人民法院必須公開審理
不屬於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情形的案件人民法院須公開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審理方式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需要進行巡迴審理,就地辦案。
第一百三十六條開庭通知和公告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③ 最高法發布規定,自今年9月1日起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將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這件事,你怎麼看
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規定》。根據該《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憑借法定的身份證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立案、開庭、審判組織等程序信息以及上訴狀、判決書等訴訟文書信息。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將會極大的便利民眾訴訟,更好地滿足當事人的知情權,同時也能降低法院自身的工作負荷,是一項互利共贏的重要改革舉措。
由於案件量的爆炸式增長,全國各地法院都存在著「案多人少」的矛盾。法官辦案量太大、負荷過重,不僅直接影響了案件辦理的質量,而且經常導致訴訟當事人的「司法體驗不佳」。比如,案件時間拖的過長,而對於案件走到了哪一步、處於什麼階段,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往往並不知情。於是,不少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便不斷的給法官辦公室打電話,甚至去法院約見法官。對於法官而言,原本就有限的時間需要用於閱卷、取證、開庭、調解、撰寫法律文書,根本就沒有精力來應對當事人及其律師的電話或來訪咨詢。造成的結果是,法官電話難打通、人更見不到,而案件卻始終沒有著落。
《規定》實施後,當事人不僅可以及時查詢收案、立案、庭審、上訴、抗訴、審判組織、審判程序、審理期限等程序信息,而且可以查詢起訴狀、上訴狀、答辯狀、庭審筆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等實體信息。這意味著從理論上,所有能公開的案件信息,當事人都能夠從這個統一的互聯網平台上獲取。對於當事人及其律師而言,再也不用「磨破嘴,跑斷腿」,哪怕相隔千里,只要輕點鍵盤即可對自己的案件了如指掌。
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民眾最關心的毫無疑問是及時、准確。但美中不足的是,現行《規定》條文中沒有信息公開期限以及信息公開違規的救濟機制。理想狀態下,案件每進入一個新的流程節點,互聯網平台都應當第一時間公布。如果信息公布太過滯後,那麼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輕則導致當事人重操之前電話咨詢或者約見法官的老辦法,重則影響、侵害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與此同時,如果法院不按時公開流程信息或者流程信息公開錯誤,當事人卻不能尋求便捷、有效的矯正或者救濟機制,那麼基於「完全自覺」的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制度同樣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挑戰,面臨各種不同的未知前景。
不同於最高人民法院自2016年開始推行的通過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此次審判流程信息公開是指向案件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公開,而非向全社會公開。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著眼點在於以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而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著眼點主要在於提升司法效率、保障當事人知情權。按照以往的實踐做法,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在法院內部會有專門的行政人員負責。員額制改革背景下,這無疑可以節省辦案法官的事務性時間,從而騰出更多的精力用於辦案本身。而由專門人員來集中、統一處理這些程序性、事務性工作,同樣可以提高效率。
兩會尚未結束,最高法就推出這一重大改革舉措,著實令人鼓舞。司法改革千頭萬緒,但只要牢牢抓住公正和效率這個牛鼻子,出實招,解實題,就一定能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行進。
④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過哪些一審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的職責 (1)審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上訴和抗訴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核准死刑。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行使。 (3)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4)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法院再審。 (5)對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在適用類推上,有核准權。 (6)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等問題,進行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主要職責 (一)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 (二)依法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確定檢察工作方針,部署檢察工作任務。 (四)依法對貪污案、賄賂案、侵犯公民民主權利案、瀆職案以及認為需要自己依法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進行偵查。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偵查工作。 (五)對重大刑事犯罪案件依法審查批捕、提起公訴。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對刑事犯罪案件的審查批捕、起訴工作。 (六)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開展民事、經濟審判和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工作。 (七)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依法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抗訴。 (八)對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在行使檢察權作出的決定進行審查,糾正錯誤決定。 (九)受理公民控告、申訴和檢舉。 (十)受理對貪污、賄賂等犯罪的舉報,並領導全國檢察機關的舉報工作。 (十一)提出全國檢察機關體制改革規劃的意見,經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規劃和指導全國檢察機關的檢察技術工作和物證檢驗、鑒定、審核工作。 (十二)對於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司法解釋。 (十三)制定有關檢察工作的條例、細則和規定。 (十四)負責檢察機關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隊伍建設。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依法管理檢察官的工作。制定書記員管理辦法。 (十五)協同地方黨委管理和考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或不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專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換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委員。 (十六)協同主管部門管理人民檢察院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 (十七)組織指導檢察系統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和指導檢察系統的培訓基地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工作。 (十八)規劃和指導全國檢察機關的計劃財務裝備工作。 (十九)組織檢察機關對外交流,開展有關國際司法協助;審批與港、澳、台地區間的個案協查工作。 (二十)管理機關幹部和直屬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審批院直屬事業單位的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 (二十一)負責其他應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承辦的事項。
⑤ 需要向法院公開審理的案件有哪些呢
需要人民法院公開審理的案件有: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審理。一般情況下都是會公開審理的,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當事人可以申請公開審理,也可以申請不公開審理。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⑥ 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唯一一次公開開庭審理是哪個案子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3年6月17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楊 方 振 案,是死刑復核程序首次開庭,體現了公開、公正的法律原則,楊方振涉嫌搶劫罪、故意殺人罪。該案為中國死刑復核第一案,是目前唯一一次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程序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
⑦ 人民法院須公開審理的案件是()
不屬於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情形的案件人民法院須公開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需要進行巡迴審理,就地辦案。
第一百三十六條開庭通知和公告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⑧ 法院在什麼情況下對案件進行公開審理公開審理個人可以要求嗎
一般情況下都是會公開審理的,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當事人可以申請公開審理,也可以申請不公開審理。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第一百三十四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第一百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8)最高法院公開審理擴展閱讀: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
1、有關個人隱私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規定:「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還規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為有的案件涉及黨、政府和軍隊的秘密,有的涉及尖端科學技術和專業秘密,一旦公開審理,可能導致失密,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有些案件的案情,涉及公民個人的陰私和隱私,為避免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給個人造成名譽上的損害,為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也不公開審理。
2、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是,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從保護未成年人利益出發,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
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這樣既有利於緩解未成年人的精神壓力和緊張狀態,又有利於未成年人重新做人,促使其健康成長。
3、對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決定不公開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 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離婚案件是涉及人身權利案件,案情主要涉及雙方當事人的感情。感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有其各自的獨特性,而且有的還有隱私問題,有的當事人不願將其公諸於眾。
離婚案件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申請不公開審理,法院一般情況下都公開審理。而對於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有些涉及商業秘密的案情公開後,或者不利於當事人從事某些經濟貿易和商業交往,或者可能造成某種損失,當事人要求保守商業上某種秘密的,也可以不公開審理。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