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法官權利
❶ 美國最高庭院法官的權力
美國的法官是擁有很大的權利,即自由裁量權。
1、美國的政治體制,政治體制上是多黨制;
2、在政治體制上,資政權的分配上就是典型的三權分立,及司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分立行使,相關監督;
3、體制公平但有弊端——更大的行政和司法腐敗。往往立法部門成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大法官等也慢慢的成為了資產階級的代言人;
4、美國的司法部門的穩定性較高,沒有類似國會 和行政部門競選總統那樣的更替制度,所以一般的大法官是常任制度的,當選後常任;
5、各州的大法官也是常任制,不需要經過國家的批准,而且各州都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體系。
❷ 美國聯邦法院的權利與制約
什麼是「三權分立制」?
(1)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別由議會、政府和法院獨立行使,同時又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平衡,按照這種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來組織國家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被稱為「三權分立制」。三權分立的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
(2)三權分立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動的基本原則。①「分權」:美國的中央政府機構由彼此平等而又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機關組成。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總統,司法權屬於聯邦各級法院。國會負責立法,總統負責實施法律,法院負責審查法律。
②「制衡」:立法權屬於國會,又受到總統和法院的制約;行政權屬於總統,又受到國會和法院的制約;司法權屬於法院,又受到國會和總統的制約。通過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平衡。
正確看待「三權分立制」?
(1)三權分立原則是資產階級針對封建專制主義提出來的,按照這個原則組織國家機構,對於反對封建專制獨裁,調節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的利益,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具有積極作用。
(2)三權分立也具有明顯的階級局限性和消極作用,表現在:
①所謂分權與制衡,事實上成為協調資產階級內部權力分配的一種機制。
②實行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三大權力機關之間互相扯皮,導致效率低下。
③三權分立的原則難以在政治實踐中真正貫徹。
(3)三權分立制,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它有效地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但是,廣大勞動人民不可能在這種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❸ 美國大法官的權利有什麼
《美國憲法》並未明確說明設立大法官職務,只是在第一條第三款中作了輔墊:「如受審者為合眾國總統,則應由美國首席大法官擔任主席(Wh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ried, the Chief Justice shall preside)」。
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有關敘述了。至於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則更是一字未提。 美國首席大法官與最高法院大法官一樣,由總統提名並需經參議院同意。《憲法》要求最高法院的所有法官都必須「盡忠職守(shall hold their offices ring good behavior)」,這句話也間接地規定了任期:他們是終身制的,除非自動退休或被國會彈劾並證明有罪。
(3)美國法官權利擴展閱讀
大法官有以下幾個特點:
終身制。法官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而且要啟動彈劾程序是相當困難。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65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
終身制可以保證法官不受來自行政機構的壓力,確保司法不偏不倚,當政府成為訴訟一方當事人時,法官也不用違背法律與良心作出有利於政府的裁決。
保持中立。法官既不偏頗政府,也不能偏頗人民。因此一個真正中立的法官除了獨立於政府之外,還應獨立於輿論及民意,只忠實與法律。
❹ 美國大法官的職責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規定: 大法官在總統被彈劾過程中主持參議院。共有兩位大法官使用過此項權利,分別是1868年安德魯·約翰遜彈劾案中的薩蒙·P·蔡斯和1999年比爾·柯林頓彈劾案中的威廉·哈布斯·倫奎斯特。同時,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 ,副總統擔任代理總統,因此大法官在副總統彈劾過程中同樣主持參議院。但是,迄今為止,還未有副總統被彈劾過。
大法官被認為是最有資歷的法官。因此,他總是在各種案件討論或投票會議中任主席、首先發言並對整個討論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大法官還主持美國總統就職儀式,雖然這一傳統已超出了美國憲法對大法官的職責規定。
大法官是美國最高法院的掌權人 擔任史密森學會會長
擔任美國司法學會()會長、美國聯邦法院行政長官
指定美國外國情報監督法院()成員
指定跨地區訴訟司法陪審員()
美國大法官-大法官的角色
美國大法官並不是令人垂涎的角色。美國總統和國會一開始並沒有把聯邦法院放在眼裡。自從馬歇爾法官爭取到司法審查權之後,美國聯邦法院才逐漸被人們重視。但是,作為美國最高司法機關,聯邦法院並非總是風平浪靜,每一次法官宣誓就職,都會改變美國的政治生態。近些年來,歷屆美國總統都希望通過任命大法官,體現自己的執政理念,貫徹自己的政治主張。 美國大法官具有三大職能:
首先,通過審理有爭議的案件,解釋美國國會制定的法律,創制新的規則。近些年,美國大法官在程序規則的創建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但是對實體問題卻表現出了保守傾向。換句話說,除非在程序問題上作出重大的變革,否則,大法官傾向於維持其他法院的判決。大法官通過邏輯清晰的判決,逐漸確立了「程序至上」的司法觀念,防止公權力機關濫用自己的權力,損害公眾的利益。
其次,美國大法官具有協調美國行政與國會關系的功能。從歷史上來看,美國聯邦法院從不參與國會政治紛爭,不參與總統的政治決策。但是,通過具體的案件,美國大法官巧妙地平衡立法權與行政權,通過司法審查,防止立法機關權力被濫用,通過司法審判,防止行政機關超越憲法上的許可權,危害國家和公民的利益。即使在總統選舉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美國聯邦法院也不輕易表態,它通過程序上的審查,將政治紛爭和選舉中的具體法律問題巧妙隔離開來,從而為美國建立和諧社會打下了良好的法制基礎。
最後,美國大法官扮演著美國憲法看護人的角色。自從確立了司法審查制度以來,美國聯邦法院始終把關注的重點放在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及其修正案上。凡是違反憲法及其修正案的法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都可以宣布無效。當然,由於美國憲法及其修正案表達過於概括,有些詞語過於模糊,所以,在解釋憲法的過程中難免會摻雜進大法官的個人判斷。正是在案件判決的細微之處,體現了不同法官的政治立場,影響美國法律走向。
人們能夠閱讀和理解美國的憲法條文,但卻未必能夠理解美國大法官判決書中所體現的美國憲法精神。美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不斷地解釋著美國憲法,指引著美國社會前進的方向。盡管有些判決充滿爭議,但誰也不能否認,有了美國聯邦法院這條憲法的看門狗,美國的憲政傳統不會被遺棄,美國不會出現真正的獨裁政權。
或許美國的開國元勛並沒有賦予美國大法官如此多的職能,但是,美國歷任大法官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今天的尊榮。他們有資格對美國的政治體製作出具有權威性的判斷,他們有能力解決美國多元化社會中價值觀念碰撞所產生的一系列法律問題,美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了法律的尊嚴。
最高法院的工作量
最高法院備案的案件總數由2004年的7496件增加到2005年的8521件,增長了13.7%。法院在冊的貧困救助案件由2004年的5755件上升到2005年的6846件,增長了19%。登記的付費案件由2004年的1741件降至2005年的1671件,減少了4%。在2005期間,聽審87個案件,處理的82個案件中69個簽署了意見,相比在2004年聽審87個案件,處理的85個案件中,74個簽署意見。2005年沒有案件在2006年再次聽審。
薪水問題
(選自《美國最高法院2006年度年終報告》約翰·羅伯茨(大法官) ) 這是我在法院的第二個年度報告,並且我只打算討論一個問題,以盡可能引起較多的人關注。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且長久被忽視,現已到了憲政危機的時刻,在消蝕著聯邦法院的力量和獨立性。
我所說的問題是未能提高法官的待遇。通常情況下,放下年度報告,就可以去參加球賽,但我卻長時間地沉浸在最高法院行政辦公室准備的三張頗有啟迪作用的圖表。第一張顯示,1969年,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的薪水比頂尖法學院院長的薪水高21%,比高級法學教授高43%。
今天,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的薪水實際上少於——大約相當於一半——頂尖法學院院長和教授的薪水(我們更不要說和執業律師相比了。在一些城市,剛從法學院畢業沒有經驗的律師——他們期望有朝一日成為執業律師之前,就比聯邦地區法官賺得多)。
第二張圖表顯示了聯邦法官的的生活境況根本不能和法律職業的人員相比,甚至還低於普通工人。自1969年以來,根據通貨膨脹所作的調整,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實際上上升了17.8%,而聯邦法官的工資下降了23.9%,導致41.7%的缺口。
一些人可能會想:那麼為什麼還有律師願意做法官呢?一個重要的變化是聯邦法官多來自初審法院。在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大約65%聯邦法官來自執業律師,35%來自公眾部門。今天,數字大致相反——大約60%來自公眾部門,不到40%來自執業律師。當法官不再主要從最好的執業律師中選拔時,聯邦司法的性質就發生了改變。
司法品質對美國人民和政府有著深遠的影響。法院經費的意外受措,不可避免要影響到一些擁有優秀品質的人接受聯邦法官作為終身職位。我們的法官如果不是(1)富有得可以不顧司法薪水,或者(2)把法官的薪水僅作為多予的待遇,將不能很好地履行其憲法賦予的責任。當然,我沒有說錯,有許多優秀的法官就屬於這兩類人。但越來越多的法官來自這兩類人的話,我們將很難再依靠他們來捍衛整個國家的法治。
❺ 美國司法部權力大不大
美國司法獨立,可以拘捕任何犯罪的人,包括總統。
❻ 美國總統有什麼權力與國會和法院是什麼關系
美國憲法賦予的美國總統權力 美國總統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職位之一,他的權力由憲法賦予,歸結起來為:保衛美國聯邦憲法及執行國會制定的法律。 美國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為了執行這一職責,美國總統主管聯邦政府的行政部門——一個有幾百萬人的龐大組織。而且,美國總統在立法和司法事務方面也有很大權力。 美國總統權力的幾個方面 在行政方面,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他可以發出對聯邦機關有法律約束力的政令,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須經參議院認可),以及其他數百名聯邦政府高級官員。總統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可召集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為聯邦服務。宣戰權雖屬國會,但在一些情況下總統往往越過國會不宣而戰。在戰爭和緊急情況下,經國會授權,總統還可擁有更大的權力。 在立法方面,總統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除非兩院中各有2/3多數票推翻他的否決,否則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總統可以向國會提出各種咨文,包括國情咨文、預算咨文、經濟咨文、特別咨文等,建議他認為必須的立法。這是總統影響立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此外,總統還享有委託立法權。據此,總統不僅有權在原有的行政體系內進行某些改組,而且有權設立新機構。 在司法方面,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他可提名任命聯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內,但須獲得參議院的認可。總統還可以對任何被判處破壞聯邦法律的人(被彈劾的人除外)作完全或有條件的赦免。 在外交事務方面,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他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須經參議院認可),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經參議院2/3多數票的批准;而總統與外國簽訂的一切行政協定,卻不需經參議院的同意。所以,總統往往以簽定行政協定來代替締結條
❼ 美國大法官權力大嗎
美國大法官權力。
很大川普正式提名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艾米‧科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如果不出意外,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可能於10月12日對巴雷特展開大法官人選確認聽證。
既然說道大法官,u press也為大家補補課,看看美國大法官的知識,或許有些您還不知道。
1. 值得一提的幾個數字
美國最高法院創建於1789年。即將接受川普總統提名的下一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如果獲得通過,將是該院第115任大法官。
而首席大法官截至目前只有17位。
大法官平均任期為16年。
其中,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法官是最高法院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從1939年~1975年,共做了36年7個月;大法官約翰·魯特里奇(John Rutledge)的任期最短,從1790年~1791年,僅做了一年。魯特里奇還擔任過首席大法官,僅5個月的時間,也是創下紀錄。
2. 大法官人數
大法官由美國總統提名,在參議院同意後得以任命。大法官屬於終身制,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
憲法沒有規定大法官人數,而是由國會決定。最初高等法院有6位成員,然後是5位,7位,9位,然後又降回8位,一段時間內最多有10人,再回到8人,最後在1869年再增至9人。
3. 最高法院所在地
最高法院也是美國政府允許普通百姓免費參觀的機構之一。
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最高法院所在地起初設在美國早期的首都紐約和費城。
在首席大法官威廉·霍華德·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的努力下,最高法院於1935年遷到目前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辦公大樓,就是目前國會大廈對面那座科林斯式(Corinthian)建築。
❽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內法律問題進容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
(8)美國法官權利擴展閱讀:
自羅斯福新政後,總統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名本黨的大法官,已經成為美國「活憲法」的現代機制,正是通過司法任命,最高法院才可以同全國性的政治過程保持著溝通。
美國憲法才能夠在文本不變的前提下不失其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但如果在黨爭激烈時,某個關鍵的大法官席位發生空缺,新任命可能改變最高法院的力量均勢。
這時的司法任命就承擔了此機制理論上無法承受的重負,極易發生病變。斯卡利亞的身後之事就是最好的例證。也正因此,波斯納認為,美國最高法院不僅是一家政治的法院,而且還蛻變為一家政治化了的法院。
❾ 在美國,法官是不是擁有很大的權力
沒得那麼具體,如果想具體的請看書本。簡單說以下意見
1、美國的政治體制,回大家都知答道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的國家,他們受法國自由革命和英國的政治體制的影響較深,所以可以是英美法系的代表,政治體制上是多黨制,當然了要有人說是兩黨制,
2、在政治體制上,資產階級呼籲的自由民主表現在政權的分配上就是典型的三權分立,及司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分立行使,相關監督。
3、這種體制貌似很公正民主,但是也促成了更大的行政和司法腐敗。往往立法部門成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窮人是不可能進國會的,司法界都是大法官等也慢慢的成為了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行政部門就不要說了,小布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4、由於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司法部門的穩定性較高,沒有類似國會 和行政部門競選總統那樣的更替制度,所以一般的大法官是常人制度的,當選後常任。
5、各州的大法官也是常任制,並且不需要經過國家的批准,而且各州都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體系。
綜上所述,美國的法官是擁有很大的權利,即自由裁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