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官為什麼還要律師
1. 為什麼法官判案要有律師直接根據法律舉證判不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辯論半天法官自己沒有判斷能力嗎
法官也是人,他的判斷會帶有主觀色彩,他要採納多方意見之後才能對整個案件有個全面的了解,才能夠客觀公平的判案。沒有絕對的公正,只有相對的公正。
2. 為什麼世界上有法官和律師,又為什麼律師要幫助壞人
所謂壞人的標準是什麼?殺人犯對於被殺的人是壞人,但是對於他自己的親人,他還是親人啊。所以,律師某種程度上和醫生沒有區別,律師做的是在法律框架內保障當事人應當享有的合法的權利,至於他的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是法官去審理和判斷的。就如同醫生治病一樣,難不成醫生治病的時候要先問問你這個人是否殺過人?你這個病人究竟是不是壞人?畢竟,醫生要去維護和保障的是每個病人所享有的基本的生存權。
3. 既然法官很懂法律,那律師為什麼有必要存在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李女士發現,公司中男性管理人員的獎金雖然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幅遠沒有自己的明顯。同時,她也注意到公司管理層出現了不太良好的氛圍,男性高管經常自己閉門開會,不帶女性員工一同參會,而且男性高管之間經常背著女員工互相群發郵件。另外,她在公司財務中也發現了一些疑點,猜測男性高管之間可能有了自己的「小金庫」,自己偷偷暗中發獎金,而將女性排除在外。於是,她以公司存在對女性的「系統性歧視」為由,將西德意志銀行告上法庭。盡管原告有諸多理由認為公司的確存在歧視女性的現象,但始終缺乏能夠落實錘的證據。要想取證,必須要得到法院批准,由法院責令被告徹底地檢索公司內部郵件系統、會議記錄、財務信息等資料。要記得,案件相關事實發生在21世紀初,大容量存儲的技術遠沒有現在發達,公司想要長期存儲歷史資料,還需要壓縮到卡帶一樣的「備份帶」中。要讀取備份帶,並不是直接往電腦上一插這么簡單,需要進行專門的數據恢復工作。要在一個銀行幾年間壓縮備份的電子數據中尋找存在歧視性言論的郵件或者記錄,無異於大海撈針,而且在當時讀取備份帶數據還是門技術活,需要專門的第三方公司來做。最終,被告為了履行法院簽發的調查令,一共給數據恢復公司支付了22.6萬美金。這還是在被告的一再主張下,限制了調查范圍的結果。按照原告一開始提出的范圍,恐怕光解碼數據一項就要花掉上百萬美金。
4. 既然法律是公平公正的,決定權又在法官手上,那為什麼還會有辯護律師呢
律師的辯護是基於事實與法律進行的,而並不是任意開脫,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享有辯護權是法制進步與公平公正的表現。
如果按你的思想,法院的審判將倒退回縣官升堂的模式,被告人將不能申辯的權利並可能會被刑訊,那將會無法無天。
因此,二者之間並不矛盾。
5. 為什麼判案時不能讓法官直接判了,法律不都是很明確的么為什麼還要有辯護律師呢
刑事案件辯護律師是從法律上、證據上為犯罪嫌疑人罪輕、無罪做辯護的,這個是犯罪嫌疑人不知道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找專業人士為他提供法律幫助的,有利於犯罪嫌疑人的利益
6. 為什麼法官當律師的多 律師當法官的少
說起從優秀律師中選任法官,當然是好處多多。諸如有助於減少法官腐敗,有助於提高司法權威,有助於改造政治生態等。據報道,現在,肖揚院長又提出了這個話題,無疑對這項改革由倡議向制度現實邁進給了有力的推動。不過,我認為有必要對於推動這項改革時可能遭遇到的一些困難作些梳理,以便未雨綢繆,通盤兼顧,避免一項新改革出台始於轟轟烈烈,終於無聲無息的結局。
從世界范圍看,法官選任的候選人背景無非是兩種,一是歐洲大陸模式的起始從業型,即一個人自完成法律教育和司法研修之後便進入法院,從助理法官開始,數年之後就具有了獨立法官資格。高等級法院的法官往往都是循著審級的路線逐漸升遷而來。另一種模式則是英美國家的轉職任命型,沒有人可以從法律職業一開始就擔任法官,法官的基本來源是律師以及檢察官(在英美的制度理念里,檢察官不過是國家聘任負責追溯犯罪、維護法律的律師而已)。
就維系一種公正的司法體系而言,兩種模式之間原不存在優劣高下。能夠形成不同的法官選任制度,是跟特定國家的歷史演進、法制結構以及法官在法律秩序中的角色等有著密切關聯的。
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法官選任辦法呢?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我們缺乏英美國家相關制度得以形成的那種歷史背景,尤其是判例法對於法官知識結構的特殊要求,在我國這樣的成文法國家裡是不存在的。在判例法的環境下,法官是憲法和法律的基本解釋者,甚至是法律發展的最重要的推動者。由於確立了遵循先例原則,所以法官肩負著通過個案的判決對於後來的法律人乃至整個社會加以說服的使命。在近代民主制度確立之後,由於不受民意的直接制約,法官的權力更成為對於民主決策予以平衡的獨特力量。從最具職業聲望的律師以及檢察官中選任法官,無疑是確保法官完成解釋憲法和法律、推動法治發展乃至平衡民主這類重大使命的基本前提。從我國的情況看,盡管過去的二十多年間,法院以及法官的地位有了長足的提升,但是法官選任標准還需要改進。
如果再深入到司法權運行的具體過程觀察,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司法系統仍有著一定的行政色彩。這種現實在影響司法公正最大化的同時,也減弱了法官職業對於優秀律師的吸引力。作為法官,對於他所審理的案件,享有獨立的權力(當然也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知識和智慧,有時還能夠在判決書的內容或修辭上留下深刻的個性化印記,這是法官職業最具魅力的一個方面。而上命下從、刻板僵硬的司法模式,又如何讓資深律師欣然前往呢?
法院難以吸引優秀律師進入的第三個原因聽起來有些俗,但是在設計制度時卻無法迴避,那就是法官的收入較律師太過低下的事實。法官收入比律師平均要低些,即使是英美國家也是如此。之所以一些優秀律師不惜付出收入減少的代價也要做法官,是因為前面所說的法官的崇高地位、獨立權力、彰顯知識與智慧以及終身任職等所帶來的巨大補償。盡管如此,法官的收入也不可過於寒酸。像我們的現實,律師的合法收入往往是法官合法收入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心態嚴重失衡的法官就很容易生出其他想法:或者利用自己的權力(即便是不獨立,但是責任的模糊反而更方便利用)牟取私利,或者乾脆辭職下海,合法而逍遙地去賺大錢。事實上,近年來法官下海當律師的情況可謂不少,而反過來,由優秀律師而當法官的卻是寥寥無幾,僅有的幾例還是受命擔任院長或副院長。
他們與其說是看重法官職務,不如說是沖著行政級別去的。
最後,現在律師的數量也不足以給我們的法官提供充足的選任資源。目前全國律師數量不過13萬,而法官卻有20萬以上,這跟美國的從80多萬律師中選3萬多法官形成了強大的反差。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可以是增大律師規模,同時也可以考慮大幅度減少法官的數量。
7. 接我案子的法官為什麼說沒必要請律師
如果你的案件是公訴案件,所有的訴訟要求就由檢察院行使,你請律師是完全無必要的。
如果你的案件是民事案件,證據確鑿也沒有必要請律師。
如果你的案件是自訴案件,證據確鑿、理由充分也沒有必要請律師。
8. 打官司為什麼要請律師,難道法官還分不清對與錯,是與非嗎
1.請律師是為了幫助當事人能夠更好的調解,准備充分的材料和證據,以便在法庭上能夠更合理高效的提供本方證詞及證據。
2.對於一些對法律知識模稜兩可的人來說,律師能夠起很好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