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海寧法院張瑾

海寧法院張瑾

發布時間: 2022-02-11 17:05:04

⑴ 2020脫貧攻堅有哪些經典的人物事跡

1、張保才

張保才,四川種都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員工,農學碩士。他紮根農村八年,憑借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參與蔬菜產業規劃,給當地群眾傳授蔬菜培養技術知識,指導田間生產;

開展技術培訓,積極主動利用各種資源聯系蔬菜銷售,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張保才榮獲「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稱號。

2017年,種都高科與簡陽市(現東部新區)董家埂鎮深洞村村委會共同建立了約40畝的蔬菜展示園區。張保才和同事們一起,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摸索每季蔬菜的最佳播種期、定植期。

為克服新建園區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問題,他們在蔬菜大棚內育苗,自己動手鋪設電熱線,首次在深洞村通過電加熱的方式育出健壯的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等幼苗。

張保才根據實際情況,積極聯系村委會,採取定期和不定期、會議和現場相結合的方式,對種植戶、附近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已先後開展了30多場培訓,參加培訓的村民超過4000人。

張保才不僅向村民們詳細講解各茬口蔬菜安排特點、不同蔬菜大類管理細節和要點等技術知識,還多次深入種植戶的田間地頭,實際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經過張保才的積極爭取,種都高科入駐深洞村後全部聘用貧困戶擔任生產工人,並按季節進行人員輪換。僅此一項,每位貧困戶每年平均可以增加收入26800元,有力地助推了深洞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金馬鎮榿木村是2014年省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325人。吳志成牽頭成立金馬鎮雙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戶」模式,在榿木村大力發展草莓種植,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為助推全鎮貧困戶家庭增收致富,在吳志成的建議下,金馬鎮在成立雙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又在各村建立分社,就近提供長期就業崗位和短期用工崗位。3年時間內,合作社安置1000餘人就業,惠及近200個家庭近2000餘人次,真真正正幫助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⑵ 扶貧先進個人主要事跡有哪些

一、丁建華

男,回族,59歲,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

旱天嶺村是個移民搬遷村,為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華毅然放棄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工作,擔任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

為了給村民蹚出一條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帶頭養雞、養羊、養牛、養兔子,最終找到了肉牛養殖這個符合旱天嶺村實際的脫貧產業。村民貸款養牛,他用自己的財產進行擔保;有村民遭遇意外無力還貸,他主動幫村民償還本息。

6年來,他累計為全村擔保貸款6000餘萬元,並替貧困鄉親償還本息200餘萬元,為此他耗盡家產,還背上了幾十萬元外債。他自己鑽研獸醫技術,成為村裡的「牛保姆」,免費為村民養殖的肉牛看病。通過發展肉牛養殖,旱天嶺村1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0元。

二、馬金蓮

女,漢族,35歲,群眾,山西省呂梁市懿星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金蓮原是呂梁山區一名貧困家庭婦女,2016年,她參加了政府組織的護理護工培訓,結業後到北京就業,從一名保潔員干起,經過自身努力成長為家政公司的業務經理。2017年,她返鄉創業,注冊成立呂梁市懿星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

2018年,她又創辦職業培訓學校,累計培訓1700餘人,幫助900餘人就業,帶動200多個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馬金蓮是農民自主創業並帶人脫貧致富的傑出代表。先後榮獲「全國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脫貧攻堅獎」等稱號。

三、旦 正

男,藏族,41歲,群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江千鄉致富帶頭人。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駐村幹部的宣傳下,旦正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觀念。他堅決不當貧困戶,從思想上改變「等靠要」的想法,在駐村幹部的安排下,他在公路建設項目中當小工,同時帶領鄉親務工,帶動貧困群眾堅定信心、理清思路,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他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運用鄉政府舉辦的技能培訓等平台,帶領一大批鄉親通過務工實現了脫貧。在他的帶領下,恰曲納村涌現多個爭先脫貧的典型。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拚搏和辛勤勞動成功實現脫貧致富,為進一步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張瑾

張瑾,成都簡陽市人民法院審管辦副主任、青工委主任,2018年6月派駐簡陽市禾豐鎮安全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駐村伊始,張瑾便發動全村黨員組建黨員先鋒隊,全覆蓋走訪入戶,宣傳政策法律,收集社情民意,粘貼「連心卡」,拉近干群距離。

她建立微信村群收集意見建議,一有空就在村裡四處走訪,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帶著村社幹部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張瑾還注重多方聽取意見了解實情,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積極撰寫對策建議。

作為社區規劃師,張瑾走訪鄉賢,實地勘察村裡的自然風光及人文古跡,挖掘本村紅色文化、民間文化資源。她還提出「水墨桃源 四季安全」的社區治理定位,並設計改造方案,全力展示安全村的特色。

張瑾還千方百計爭取幫扶資金,推動實施太陽能路燈安裝、黨群服務中心優化升級、安和小區風貌改造等項目。

為推進農村訴源治理工作,她率先在村級配置「訴訟服務通」設備,精心培育業主委員會等自組織,在田間地頭化解矛盾糾紛,確保「小事不出村」。

為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張瑾把發展方向瞄向了特色產業。她帶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多方考察,科學規劃產業布局;

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推動安全村成立四季綠園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駐企業共同打造300畝多穗石柯(甜茶)種植基地,雙方出資入股、企業保底收購,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動1583人受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6人)。

張瑾還作為產品「代言人」,參與第一書記帶貨直播等活動,推進農產品進超市、進機關、進展覽、進社區、進小區。疫情期間,張瑾建立安全村農產品微信群,鏈接城鄉、平衡供需,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產品,組織村民搶收蔬菜支援武漢13家醫院。

張瑾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全面推進安全村鄉村振興工作,先後被評為成都市、四川省優秀第一書記,榮獲簡陽市農村改革先進個人、鄉村振興青年標兵稱號。

五、王昭權

男,苗族,50歲,群眾,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沙子坡鎮四坳村村民。

2018年1月,他主動申請「脫貧」並牽頭成立村裡第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動鄉鄰共同把肉牛養殖向周邊村寨輻射壯大。目前,全鎮養牛專業戶已達776戶,其中貧困戶306戶,肉牛存欄2185頭,戶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熱點內容
勞動法是最沒用的法律 發布:2025-05-26 10:23:46 瀏覽:293
勞動法月200工時 發布:2025-05-26 10:17:58 瀏覽:386
莒縣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6 10:05:34 瀏覽:722
應當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6 10:01:29 瀏覽:204
陳維崧律師 發布:2025-05-26 09:53:51 瀏覽:878
司法考試考新的民法典嗎 發布:2025-05-26 09:46:15 瀏覽:634
湖南勞動法病假工資標准 發布:2025-05-26 09:45:40 瀏覽:577
經濟法的考試試卷A卷 發布:2025-05-26 09:30:25 瀏覽:65
雙流法院東升法庭 發布:2025-05-26 09:21:32 瀏覽:90
物流公司網點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6 09:21:26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