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追法官
『壹』 該怎麼舉報法官
1、找該法院所在法院的政治處投訴或找該法院院長投訴。
找當地縣級紀檢專監察機關。屬
找上一級法院反應。
2、至於舉報方式:匿名信肯定不如實名舉報效果好,但對保護舉報人有利,有實質性證據可以匿名舉報。
3、如果有確實證據證明事實:就不會被認定為誹謗;但你家人的行賄行為可能難以保住秘密,行賄5萬能追究刑事責任了,不過行賄人舉報可能從輕處罰。
『貳』 法官贖職如何追究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刑法》規定第三百九十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叄』 怎樣對付法院執行庭的法官
法院應該有辦法
如果有的話,可以先執行該部分。 1,找到被告住所地(起訴書或者保險合同),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可以搜查。
2,如果還找不到,法院有權利凍結被告人的銀行賬戶,並進行劃撥。
3,如果你們是被車撞了,可以要求保險公司按照第三者責任險先行賠付,之後保險公司可以向肇事人追償,但不能因為肇事人逃避而拒絕賠付。可以起訴保險公司。
4,可以考慮與執行有關的犯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如果可以收集到相關證據,可以從側面督促該執行盡快完成。 可以向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 向法院執行廳申請強制執行。 1。向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
2。積極尋找被告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比如:財產、銀行存款帳號等等
3。要求保險公司先行賠付,符合規定不陪,起訴保險公司 這種情況太多了
法院也是無能啊
他們就是欺負老百姓!!!! 判決生效1個月後向法院執行廳申請執行。需帶的材料:身份證,判決書原件及復印件,執行費(原告先行墊付,後由被告交付),到法院當時再填寫一份申請執行文件即可 向法院執行廳申請強制執行,接下來諸如凍結被告帳戶上的資金等等一系列的事,法院有義務去執行。天網恢恢,壞人終有一天會招報應的,你不用太著急。 通緝他 你這個有點麻煩,又牽涉保險公司,只有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先要墊付執行費,是根據你的索賠金額按一定比例交,執行後由被告人再還給你。不過這裡面太復雜,如果有熟人在法院就快些。我們前面打了一場官司,贏了,被告也不還錢,追了好多次,每次去他不是說沒有,要麼你一去他就跑了,沒法,我叫老公到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雖然有熟人也收了兩年多才擠牙膏似的收回了借款。現在欠錢的是大爺,憑你個人根本沒法,要麼你僱人打他,但這還是得花錢,出了人命,你還得負責,所以最穩妥的就是強制執行 繼續告他,起訴他。 你好!看了你的簡述我給你以下幾個提議:1. 向法院申請要求強制執行!
2. 如果被告跑了,你可以要求其直系親屬代為償還!(我記得好像法律條文中有那麼寫的,我也不能確定)3.你最好找個律師咨詢咨詢,因為他們比較專業對於此類案情也比較熟悉能替你討回公道!4.實在不行那就把保險公司也告上去,特別是對於他說的:『保險公司說是那被告的車子的剎車有問題,我們不予以賠償。」這句話根本就是不經大腦思考,一點專業水平也沒有!車輛保險是什麼呀?讓他回去再多念幾年書吧!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最有效的方法是向法院申請執行。 1.你可以向法院提供一些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房產等. 2.如果判決書上的判決有涉及到保險公司的話,你可以申請執行保險公司,要沒有你就是找也不管事3.如果上面的兩條都行不 通的話你只有向法院提出申請,按拒不執行判決罪,讓公安機關介入對被執行人進行追捕.當然這也是需要時間,有個過程在里邊的. 向法院申請強自執行 1.到法院去要求用被告人的固定資產進行賠負!
2.如不夠可以請公安部門對被告人實施通緝! 1 .要求保險公司承擔應該承擔的賠付義務。
2。積極尋找被告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比如:財產、銀行存款帳號等等
3。要求保險公司先行賠付,符合規定不陪,起訴保險公司 他肯定有固定資產,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由於你的描述不是很完整,所以我只能大概猜測你的情況:是不是被告撞了你,或者開車撞壞了你的什麼東西,總之是給你帶來不小的損失。不然被告不會跑的。 這種情況下,你首先 應該確認一下,你知道的被告有什麼固定財產,比如,房子、汽車。最好能了解一下他的財產狀況 ,方便法院強制執行。 另外,你也可了解一下相關保險法律。看看你的損失是不是應由保險公司賠付。當然,最好咨詢一下律師。期待你能找到被告,或者他良心發現主動回來。 可以找人揍他一頓 看他換簿環 先找律師咨詢一下,他們對此比較熟悉,跟法院也好打交道.
我記得我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真的沒辦法的,除非你有證據他在那裡有財產 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一方有債務,另一方對此有連帶清償責任.
你最好將保險合同拿到手,不然無法為你解答.是財產保險合同還是財產保險合同中的責任保險合同.如果是責任保險合同,在起訴時你就應將保險公司以第三人的名義同時提起訴訟;如果是商業保險,看一下保險條款中的除外責任. 現在的問題是你在起訴時有沒有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如起訴時已列為被告的話,那保險公司也是被執行主體,那麼現在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了,法院可直接執行保險公司的。如沒列保險公司為被告那現在被告跑了你只能向法院提供被告的去向和可供執行的財產了。 你說的情況可能法院的判決書中只有被告沒有保險公司吧?
如果這樣的話,你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被告的財產,如果被告跑了,你可以向法院提供他的財產下落。如果提供不出來,法院也查找不到他的財產的話,執行就很困難了。你要積極打聽和查找被告財產情況,包括他家庭財產的情況,都是執行的范圍,並經常向執行法官要求執行,現在全國范圍的執行難,說實在的,你找到財產下落了,再找法官找的勤了,有關系了,執行就快一些。
另外,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你自己可以要求法院與保險公司協調,看能否符合保險賠付的情況,如果符合,先讓法院將賠付凍結。如果被告人長期不回,他的家人也不行使保險賠償權利的話,你也可以依合同法的規定代位行使權利。
『肆』 怎麼追法官啊
首先你得跑得快
『伍』 如何在二審打動法官
在二審訴訟過程中,如果上訴方有新的證據,用證據打動二審法官。如果法律有適用不當,律師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向二審法官展開辯論。如果事實不清,則建議提供新證據,用新證據來打動法官。如果沒有新的證據,並且在法律適用適當的情況下,二審一般會維持原判。
擴展知識:
在理想的情境下,法官裁判時是超然中立的並且只服從法律,如馬克思·韋伯所說,「現代的法官是自動售貨機,民眾投進去的是訴狀和訴訟費,吐出來的是判決和從法典上抄下來的理由。」但實際上,法官不是機器,而是擁有感情和好惡的常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諸如偏見等因素的干擾。因此,如何使法官自由裁量的結果有利於己方,考驗著出庭律師的說服能力。
人們總是更容易被其尊重的人說服,法官也不例外。因此,在庭審過程中,除了說服內容本身以外,律師還要盡量贏得法庭的尊重。來自日常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同樣的內容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其說服力截然不同。這要求出庭律師要將建立個人的良好口碑作為長期目標。如果一個律師被貼上胡攪蠻纏的標簽,那麼法官可能根本不會在意該律師在法庭上的發言——無論是否有道理。但問題在於口碑的建立是個長期的過程,在還未形成口碑時,律師需要在個案中表現得專業且敬業,才能得到法庭的尊重。
1 庭審前
1.1 充分准備
大部分官司在進入庭審之前就已經分出了勝負。換言之,勝訴方往往是准備得更充分的那一方。有人認為成功的出庭律師天生就具有左右法官裁判的能力,但事實並非如此。改變法官觀點的是構思巧妙且條理清楚的論據,為此,律師在出庭之前需要要花無數個小時來做准備。准備不充分的後果在於,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由於律師在庭審中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因此難免會慌張、遺忘、或者應對不利。庭前的准備工作又是工作中最耗時耗力的部分,有時甚至令人沮喪,但這是律師對當事人應盡的責任。
不充分准備的原因之一在於部分律師認為庭審不過是走過場,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由於我國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在庭審期間,雙方可以提交新證據並變更訴訟請求或抗辯理由,這導致雙方的訴訟文書一般都較簡略,因此,法官只有在庭審時才能全面了解案件事實,進而確定爭議焦點並考慮法律適用。而即便是寫得非常詳盡的訴訟文書,法官在閱讀之後也會有諸多疑問,期望可以在庭審中從雙方獲取文書中沒有且不可能有的信息。即使對於法官已有預判的個別案件而言,有力的庭審表現也幾乎是使法官的觀點動搖的唯一機會。因此,必須重視庭審這個雙方全面闡述己方觀點的唯一場合。
1.2 了解法官
在庭審前,律師必須充分了解其說服的對象——法官群體和法官個體。
法官群體的特點有忙碌、專業和公正。忙碌是指法院的收案量大,相應地,法官要審理的案件也非常多。因此,法官不希望在庭審中被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忙碌的另一面意味著法官閱人無數且經驗老道,能夠識別出各種套路。專業是指不同於「萬金油」律師,法官往往只負責某一特定領域的案件。另外,與律師不同,法官不需要負責市場營銷、維系客戶等工作,可以更專心於研究法律問題。因此,法官一般比律師更精通法律。公正則是指優秀的法官只會服從於事實和法律進行公正裁判,這是所有法官都追求的。
法官個體即承辦案件的獨任法官或者合議庭。庭前應該盡量通過各種渠道,包括法官的文章、演講、書籍、裁判文書來了解其立場和傾向。另外,可以在中國庭審公開網觀看過去的相關庭審錄播來了解法官的審判風格(有條件的話可以到現場旁聽),並將庭審情況與裁判文書進行對照。不同法官的審判風格可能截然不同,如果律師對於陌生的風格感到手足無措,那麼無疑會影響其庭審表現。例如,法官是親切和藹還是嚴厲粗暴,對律師的發言是耐心傾聽還是會不耐煩地打斷,法官在庭審中批評了哪些方面,庭審流程怎樣等等信息,都會從一次旁聽或者庭審錄播中得到答案。
1.3 熟悉案件
律師應該是最熟悉涉及案件的事實和法律的人,這既是出庭律師應做的工作,也是法官的期待。法官希望從高水平的律師了解案情和法律意見,從而幫助其正確裁判。律師也正是通過對事實的理解和法律的掌握來顯示自己水平的。
律師在庭審中的主要工作在於幫助法官發現案件事實。這要求律師要事無巨細地掌握案件的細節,這樣才能夠在庭審中應對法官的出其不意的問題。只有這樣,律師才能在法官面前建立熟悉案情的印象,從而更願意聽取律師的陳述。但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勤奮努力的結果。在勢均力敵的案件中,面對精心准備的一方以及漫不經心的另一方,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傾向性顯而易見。在中途接手案件時,律師應該調閱原審案卷,不能以「一審不是我代理的」、「起訴狀不是我寫的」等來推卸責任。
雖然法官在適用法律方面會有自己的理解,但律師無疑要熟悉案件的相關法律。不僅因為在庭前需要運用法律提出適當的請求或抗辯,而且在庭審期間也需要運用訴訟法等參與庭審。並且,律師通過建立一個與法官同等水平的法律專家的形象,可以增強說服力。
1.4 了解對方
庭審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預見性,而這最主要來自對方。如何在庭審中隨機應變,除了依賴於出庭律師的經驗和知識儲備外,重要的是事先了解對方。為此,不要低估對手,應在庭前盡可能預判對方的理由和證據,並規劃好如何應對。
有條件的話,可以舉行模擬法庭,但必須像一個真正的庭審那樣,找到勢均力敵的對手以及中立的法官。模擬法庭雖然效果非常好,但受時間和人力等成本的制約,不可能適用於所有案件。在無法舉行模擬法庭的情況下,至少要與其他熟悉案情的律師討論。因為在長時間研究案件後,律師往往會認為己方勝券在握——這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外來者可以打破律師的局限性思維並帶來一些啟發。
2 庭審中
嚴謹
對法庭誠實是律師的底線,欺騙法庭不僅違背律師的執業倫理,而且還可能承擔法律責任。但更多的時候在庭審中發生的狀況是,由於來不及反應,律師會下意識地對未核實過的事實進行斷言。而如果這被當庭確認,那麼無疑會損害律師在法官面前的可信度。更壞的情況是,如果法官因此質疑律師的品性,那麼會懷疑律所所有的發言。因此,在陳述未經核實的事實時,要注意嚴謹性,避免使用絕對性語言。例如,可以用「據我所知」來開頭,將對客觀事實的描述轉化為主觀想法的表達。
另一方面,對於能夠經由證據確認的事實,不要使用「我認為」這樣的開頭,聽起來好像這是律師的一廂情願,而非真實情況。應該斬釘截鐵地進行陳述,加強法官的心證。
『陸』 民事判錯案後如何追責法官
法律分析:如果是你認為判錯了,對一審判決不服,刑事案件在十天內,民事案件在十五天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如果是對二審判決,即終審判決不服,則不能上訴了。但可以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向法院申請再審。時效是在二內年。在此,如果法院確實判錯案了,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給當事人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的可獲國家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四十六條法官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二)隱瞞、偽造、變造、故意損毀證據、案件材料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審判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四)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辦理案件的;
(五)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六)拖延辦案,貽誤工作的;
(七)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的;
(八)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利益輸送,或者違反有關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
(九)違反有關規定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
(十)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
法官的處分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柒』 怎麼追究法官刑事責任
有。沒有後果的可以招搖撞騙罪論處,詐騙錢財的從招搖撞騙和詐騙中選重的判。
『捌』 法官篡改法律如何追責
涉嫌徇私枉法罪可以向檢察機關報案。
法官執行職務中違紀行為的責任,是內指法官違容反法律、職業道德准則和工作紀律應當承受的紀律處分。法官法、《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和《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紀律處分辦法(試行)》對法官紀律責任的內容、形式、適用及追究作了全面具體的規定。
根據我國法官法第32條、第33條的規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否則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2)貪污受賄;
(3)徇私枉法;
(4)刑訊逼供;
(5)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6)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
(7)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8)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9)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10)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11)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12)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13)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玖』 民事案件如何才能換法官
民事案件的相關人員與法官有密切關系的,可以更換法官。
《民事訴訟法》第44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9)怎麼追法官擴展閱讀
法官任職迴避是指法官基於一定的血緣、親屬關系而不得在一定的崗位任職的一種限制性制度。根據《法官法》第15條的規定,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法官的公務迴避是指法官對與本人有特定關系的案件,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本人不得參與辦理。所謂特定關系是指法官本人與案件的處理有利害關系或者可能影響公正處理的其他關系。
實踐中主要包括:本人是案件的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本人是本案的證人或者曾擔任過本案的鑒定人、辯護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等。
凡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法官本人應當主動提出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在說明理由的情況下申請法官迴避。
被申請迴避的法官,除案件需要採取措施外,應當暫停執行職務。人民法院對申請迴避所作的決定,可以口頭或者書面通知當事人,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法官不停止對本案的審理。
被申請迴避的法官對決定不服的,也有權提出復議。法官進行公務迴避後,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案件進行干預或者施加影響。法官的地區迴避是指對具有特定職務的法官不得在原籍任職的限制。
『拾』 如何投訴法官 如何檢舉法官
你可以選擇以下途徑反映或者舉報:
1、根據《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可以向其所在縣版法院紀檢監察部門權反映或者舉報;
2、向該縣法院所在的同級紀檢監察部門反映或者舉報;
3、如果涉嫌職務犯罪,可以向同級檢察院反映或者舉報;
4、向該縣法院同級的人大常委會反映或者舉報;
5、也可以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組或者中紀委舉報。
提醒注意,你要有足夠的證據或者線索,切記不能誣告陷害他人,否則要承擔相應的、對己不利的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