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檢察院法院
❶ 派出所 公安局和法院 檢察院有什麼區別
派出所、公安局是偵察機關,屬於行政機關,法院、檢察院是司法機關,檢察院是公訴機關,法院是審判機關。
❷ 檢察院、法院、公安局是什麼關系
以下是它們的關系:
1、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是偵查機關,法院是審判機關,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當然,對於職務犯罪案件有偵查權)。
2、公安機關與法院沒有直接的聯系,而是通過檢察院。
3、案件的一般流程是公安對刑事案件立案後報檢察院批捕;偵查終結後,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院審查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審理後做出判決。
4、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5、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2)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擴展閱讀:
三者的職能:
1、人民檢察院和是司法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公安部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
2、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它的任務是審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的審判階段,人民法院有權決定被告人的行為是否適用刑罰,以及適用哪一種刑罰。在審理民事案件時,可以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時,有權做出判決或裁定。 判決或裁定生效後,如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向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時,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強制措施。
3、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機關,負責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在刑事訴訟中,有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權力。比如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和被害人;勘驗作案現場,檢查、搜查犯罪嫌疑人,搜查可能隱藏罪犯、罪證的處所;扣留物證、行證進行鑒定,對應當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等。
❸ 公安局,檢察院和法院的關系
法律分析:在審理刑事案件上三個機關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❹ 檢察院法院公安局三者是什麼關系
法律分析:法院是審判機關,專門負責案件的審判;公安機關是執行機關,負責調查案件,有時檢察院也會調查案件,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充分而檢查機關不提起訴訟的,可以向上級檢查院申訴,要求執行;檢察院是監察機關,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公訴(侵佔罪、虐待罪、侮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誹謗罪,五種親告罪除外),對法院的審判進行監督,如果認為有誤,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申訴,要求重新審判,對公安機關的案件調查取證,如果證據不充分,可以發回要求重新調查取證,然後根據證據提出公訴。各分其職,分工明確,避免了因分工不明而互相扯皮。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刑事訴訟法》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❺ 檢察院和法院還有公安局三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在審理刑事案件上三個機關分工明確相互配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內訟法》第三條規容定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5)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❻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三者有什麼聯系
是司法系統的三抄大組襲成,公安局還擔負著維護社會治安,社會服務的職能。
把這三者聯系起來的是刑事案件,一個刑事案件,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公安機關進行偵查,偵查完畢後移送檢察院,檢察院進行審查,然後移送法院起訴,法院進行審判
❼ 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 三者的關系及各自職能
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是偵查機關,法院是審判機關,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在監察體制改革前檢察院對於職務犯罪案件有偵查權,可以獨立立案偵查)。
一般而言,公安機關與法院沒有直接的聯系,而是通過檢察院。
案件的一般流程是公安對刑事案件立案、偵查、預審、執行刑事強制措施後報檢察院批捕;由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檢察院審查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審理後做出判決。
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偵查監督權(通過立案監督、提前介入、發檢察建議等形式實現);對法院的審判活動有審判監督權(主要通過抗訴實現)。
所以,檢察院在憲法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但由於歷史原因,在傳統形成的觀念上,老百姓都認為公安是最大的,而檢察院的職能一般人很不了解,所以有一句口頭語「大公安,小法院,可有可無檢察院。」但是同時在司法實踐中,法院的作用是終局的,案子的最終定論都要有法院來判決,所以一般而言,現在法院的影響是最大的。
涉及民事糾紛及民事訴訟均由法院直接受理,開庭判決後根據判決,可以在應履行責任方不執行判決結果的情況下強制執行。
❽ 公安局法院檢察院之間的關系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公、檢、法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它對調整司法機關之間的基本關系具有憲法指導意義。1.分工負責是前提。所謂的分工負責,是指三機關根據法律規定的責任,依照法定程序,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不越權代辦和干涉,也不互相推諉和不履行職責。具體在辦理刑事案件時的分工體現為:公安機關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執行逮捕,依法執行判決,除了由人民檢察院依法自行偵查的案件外;人民檢察院負責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抗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2.互相配合是基於三機關在工作目的和任務上的一致性。所謂互相配合是,指三機關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依法辦理刑事案件。3.互相制約是監督原則的體現,也是國家權力依法行使的重要保障。所謂互相制約,是指三機關在分工配合的基礎上,依照法律的規定,互相監督,防止錯案的發生,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法律依據:《憲法》第一百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❾ 公安機關,檢查院,法院三者的關系是什麼
憲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公、檢、法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它對調整司法機關之間的基本關系具有憲法指導意義。
1.分工負責是前提。所謂的分工負責,是指三機關根據法律規定的責任,依照法定程序,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不越權代辦和干涉,也不互相推諉和不履行職責。具體在辦理刑事案件時的分工體現為:公安機關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執行逮捕,依法執行判決,除了由人民檢察院依法自行偵查的案件外;人民檢察院負責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抗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
2.互相配合是基於三機關在工作目的和任務上的一致性。所謂互相配合是,指三機關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依法辦理刑事案件。
在辦理刑事案件的程序上,公安機關按照法律的規定完成自己的職責及時移交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在完成自己的職責後及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對該案件進行審判,公安機關執行經人民法院審判需要執行的刑罰。三機關的具體配合還體現在,如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須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3.互相制約是監督原則的體現,也是國家權力依法行使的重要保障。所謂互相制約,是指三機關在分工配合的基礎上,依照法律的規定,互相監督,防止錯案的發生,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時要經過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對不予批准,公安機關認為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起訴。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或者自行偵查。在辦理案件中發現公安機關有違法情況,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
公安機關認為人民檢察院的決定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向人民檢察院要求復核。
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根據具體情況和法律作出有罪、無罪的判決。人民法院對於人民檢察院起訴的案件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有違法情況時,可以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或者通知人民檢察院糾正。人民檢察院認為判決有錯誤的,可以提出抗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抗訴引起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