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任免新人
① 最高法院院長如何任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職權: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專罷免人員:最高屬人民法院院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第六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下列人員:
(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② 法官任免的原則有哪些
憲法和法律規定了法官的任免許可權和程序: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各級人民法院院長任期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專門人民法院的法官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任免辦法。
初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採用公開考試、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提出人選。擔任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應當從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法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兼任行政機關、檢察機關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務,不得兼任律師。
對於喪失國籍的、經考核不稱職的、因違紀、違法犯罪的,以及因健康等原因長期不能履行職務的法官,都應依法提請免除其法官職務。
③ 法院黨組由哪些人組成職數如何設置任免程序咋做中央對法院黨組有什麼具體規定
法院黨組大概有院長 副院長 之類的! 各級人大常委會 和 人民代表大會 有任免權
④ 決定任免和任免的區別
1、意義不同
「決定任免」、「任免」實質是一個決定與決策,可能還沒有實際落實與執行;「決定任免」是指對下一級國家權力機關依法作出的任命事項予以許可與同意。「決定任免」實質是一種行為,也就是執行某項事務。
2、表決方式不同
決定任免的表決方式,法律沒有規定,可以用投票表決的方式,也可以用其他表決方式(如電子表決器),為了讓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表達意願,最好不用舉手錶決的方式。任免:人大常委會根據法定提名人的提請,任命有關人員擔任某-職務或者免去有關人員所擔任的職務。
3、決定主體不同
地方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的有關人員如副秘書長、辦公室(廳)主任、副主任,各工作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可由人大常委會主任提請人大常委會會議「任免」。地方人民政府秘書長、廳長、局長、委員會主任和科長,分別由省長、市長、縣(區)長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任免」。
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出的檢察院檢察長,須報經上一級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准」。這種情況,屬於「批准任免」。由此可見,「任免」、「決定任免」和「批准任免」在適用范圍上有明確法律規定,必須嚴格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⑤ 各級法院組成的任免有誰提請誰決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版庭長、副庭長和審權判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主任會議的提名決定任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人民法院的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
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的任免辦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
⑥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制度如何
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專人民屬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主任會議的提名決定任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即省、市、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但須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准。
⑦ 法院院長缺額時,如何任命新院長的相關職務
一、法院院長缺額時,選舉前,按照有關法律程序任命新院長。有人認為,由主任會議提出任命議案,任命其為法院副院長,決定代理院長,並同時任命其為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有人認為,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的任命,不應由主任會議提名,代理院長可以根據法律規定行使院長職權,可以主持審判委員會會議,屬於審判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在當選法院院長後無需再自己提名自己為審判委員會委員。
【觀點】代理法院院長或法院院長需要被任命為審判委員會委員,否則盡管主持審判委員會,但在審判委員會上行使表決權沒有法律依據。
【剖析】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九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本級人代會閉會期間,在人民法院院長因故不能擔任職務的時候,從本級人民法院副職領導人員中決定代理的人選。因而代理法院院長必須是法院副院長。如果推薦人選不是法院副院長,人大常委會就要任命其為法院副院長,再決定其代理法院院長。
二、如何任命法院副院長。法官法第十一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任免。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十一款規定,縣人大常委會按照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現在院長因病逝世,提名的法定主體沒了,可以由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以議案的形式向人大常委會提出人事任命案,由人大常委會做出決議或決定提名人的職位。
【法律依據】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可以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屬於人大常委會職權范圍內的議案,由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筆者認為,「任命法院副院長」符合議案的要求,因而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可以以議案的形式向人大常委會提出人事任命案,由人大常委會做出決議或決定。當然一般情況下,如果法律明確規定的提名主體存在,人大常委會就不採用主任會議提議案這種辦法了,這符合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的立法理念,也符合我國的實際。
實際上,各級法院里的法官,職務排列順序有七種:法院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助理審判員。這七種職務組成的層次,前四種職務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顯然是從高向低排列,後三種職務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助理審判員也是從高向低排列的。上述七種法律職務的排列方式是兩組從高向低排列方式連結在一起形成的。一組的稱呼帶「長」、一組的稱呼帶「員」。在職務層次中只有審判委員會委員這一職務特殊,如果去掉審判委員會委員這個職務,上述六種職務的排列也是從高到低的。除審判委員會委員這個職務外,筆者認為有了較高的職務,再要有較低的職務就沒有必要和實際意義了。
三、審判委員會委員。在我國,法律沒有規定法院院長、副院長是當然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也就是說法院院長和副院長不一定是審判委員會委員。如果要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這一職務,就必須由人大常委會任命。當然,代理院長或院長可以向人大常委會提出,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也可以根據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以議案的形式提出。
盡管法院組織法第十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但如果法院院長或代理院長不是審判委員會委員,筆者認為其主持審判委員會會議並不意味著在審判委員會會議上有表決權。這可從美國的憲法規定得到啟示。美國憲法規定:「合眾國副總統任參議院議長,但除非參議員投票時贊成票和反對票相等,無表決權」。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參議院議長沒有表決權,但參議院議員有表決權。只有贊成票和反對票相等時參議院議長才有表決權。
⑧ 市人民法院院長是怎樣任命的和免去的
按照中國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 第三章 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 版第三十權三條 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二十三歲的公民,可以被選舉為人民法院院長,或者被任命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但是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必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第三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第三十五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任期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由它選出的人民法院院長。
⑨ 中國的法官是如何產生的,需要人民代表大會任命嗎
一、《法官法》第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回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答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人民法院的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
二、依據以上規定,非審委會成員的法官除助理審判員外,均由人大常委會任免。
三、具體規定還可見《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相關條款。
⑩ 關於人大常委會任免審判員的問題
1、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人大常委會依法任免,請問審判員也是領導職務?審判員必須是在編公務員? ——審判員不是領導職務,審判員首先是法官,而要成為法官必須是公務員,所以也可以說審判員是在編公務員。
2、如果不是領導職務,是不是可以認為不需要黨委(組織部門)的提名,人大隻根據法院院長提請就能進入任免程序?——此問題涉及到黨如何管理幹部的問題,一個是黨內推薦幹部的程序,一個是國家人事任免程序,不同的范圍,為了貫徹黨領導的原則,法院院長(也是院黨組書記)在提名之前的名單肯定是需要黨委同意的,但進入任免程序時,並不以黨委是否提名為審查條件。
3、黨委(組織部門)的提名,「一府兩院」一把手提請,人大依法任免這個程序有依據么?什麼依據?(盡量別提地方的,需國家級的)——黨委提名屬於共產黨系統內部的條例調整范圍,如中國共產黨黨章之類的黨內規章(這個因為本人並非黨員,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一府兩院的任免由《全國人大及地方人大組織法》規定,這屬於國家法規調整的范圍,對於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的產生、程序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4、通常全省組織的法院檢察院公務院招考報名需要《法律職業資格證》或過全國司法統考么?——招考報名內容需要具體看公務員考試通知,一般沒有要求,但是會比其他的公務員崗位多一個法律基礎考核的內容。
5、初任審判員和審判員有什麼區別?——都是法官內部的法官職務,當然有區別,而且還很多,工資待遇、工作年限等等要求上都有,但是在具體審判階段的合議庭職權的行使上沒有明顯區別,當然在處理案件難易等方面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