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香港法官判決依據

香港法官判決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2-13 05:11:46

『壹』 像香港這樣的地方,法院判決案件的決定權是不是在陪審團,而不是法官

先區分兩個來概念,一個源叫定罪,一個叫量刑。
定罪,就是說XX到底算不算犯罪,犯罪了的話到底犯的什麼罪。量刑,是已經在定罪的基礎上,那麼到底要判多少年,罰不罰錢,罰多少。要不要剝奪政治權利,這個部分叫量刑。
簡言之,定罪是到底成不成立犯罪,量刑是到底該怎麼處罰
中國其實沒有法官,中國的法官其實叫做「審判員」
審判員可以定罪+量刑,這也就是我國的法律。也就是所謂的職權主義國家(國家依職權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
香港屬於英美法系,英國,美國都是這樣,這種法系,定罪和量刑分在兩方手中,定罪,是陪審團的事兒,量刑,是法官的事兒。但是很簡單的案子,法官可以說了算,只有重要的案子,才需要上庭審。也就是說,如果陪審團不給定罪,那法官就不能量刑了,但是陪審團給定罪,法官就必須量刑,決定量多少,換言之,法官沒有決定「是否量刑」的權力,只有決定「量刑量多少」的權力
另外,中國雖然有個「人民陪審員」,這個和陪審團差別很大,人民陪審員,只是陪著的,提提意見,真的是正經的「陪審」。英美法系的陪審團權力很大,可以決定是否定罪

『貳』 香港裁判官和法官要符合什麼條件

裁判官:來供職於香港裁判源法院,至少五年的私人律師執業、政府律師之類的資歷,裁判官的任命比較簡單,權力也比較小。但工資奇高,每月9萬以上。
法官:泛指供職於區域法院、高等法院、終審法院的法官。均由一個專門的獨立委員會向行政長官提名,行政長官點頭了,還要立法會同意,但行政長官不能提名,只能根據別人的提名任命。一經委任,法官是不會被隨意撤職的(很少有過法官被撤)。在香港,法官的權力非常大,大到足以挑戰政府和立法會。新聞機構也很少膽敢公開批評法官的判決,因為司法獨立~~
有句話說得好:「香港的法律,就是雙方把情況按程序跟法官說一遍,然後法官說什麼就是什麼。」他怎麼判你也不能質疑他。
裁判官要晉升法官,跟普通人晉升法官的程序一樣,不會因為你是裁判官就有優惠。法官跟裁判官壓根是兩樣事物,雖然有聯系。

『叄』 香港法院的生效判決,如涉及財產在內地,可否在內地申請執行

可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6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0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9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協商,現就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認可和執行問題作出如下安排:

第一條 內地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具有書面管轄協議的民商事案件中作出的須支付款項的具有執行力的終審判決,當事人可以根據本安排向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

第二條 本安排所稱「具有執行力的終審判決」:

(一)在內地是指:

1.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

2.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以及經授權管轄第一審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基層人民法院(名單附後)依法不準上訴或者已經超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的第一審判決,第二審判決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由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審後作出的生效判決。

(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指終審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和區域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

本安排所稱判決,在內地包括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支付令;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包括判決書、命令和訴訟費評定證明書。

當事人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後,內地人民法院對該案件依法再審的,由作出生效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審。

第三條 本安排所稱 「書面管轄協議」,是指當事人為解決與特定法律關系有關的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爭議,自本安排生效之日起,以書面形式明確約定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具有唯一管轄權的協議。

本條所稱「特定法律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的民商事合同,不包括僱傭合同以及自然人因個人消費、家庭事宜或者其他非商業目的而作為協議一方的合同。

本條所稱「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可以調取以備日後查用的形式。

書面管轄協議可以由一份或者多份書面形式組成。

除非合同另有規定,合同中的管轄協議條款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管轄協議條款的效力。

第四條 申請認可和執行符合本安排規定的民商事判決,在內地向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

第五條 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在內地不同的中級人民法院轄區的,申請人應當選擇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出認可和執行的申請,不得分別向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被申請人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既在內地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申請人可以同時分別向兩地法院提出申請,兩地法院分別執行判決的總額,不得超過判決確定的數額。已經部分或者全部執行判決的法院應當根據對方法院的要求提供已執行判決的情況。

第六條 申請人向有關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的,應當提交以下文件:

(一) 請求認可和執行的申請書;

(二) 經作出終審判決的法院蓋章的判決書副本;

(三)作出終審判決的法院出具的證明書,證明該判決屬於本安排第二條所指的終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地可以執行;

(四)身份證明材料:

1.申請人為自然人的,應當提交身份證或者經公證的身份證復印件;

2.申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提交經公證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注冊登記證書的復印件;

3.申請人是外國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提交相應的公證和認證材料。

向內地人民法院提交的文件沒有中文文本的,申請人應當提交證明無誤的中文譯本。

執行地法院對於本條所規定的法院出具的證明書,無需另行要求公證。

第七條 請求認可和執行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為自然人的,其姓名、住所;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住所;

(二)申請執行的理由與請求的內容,被申請人的財產所在地以及財產狀況;

(三)判決是否在原審法院地申請執行以及已執行的情況。

第八條 「申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判決的程序,依據執行地法律的規定。本安排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的期間為二年。

前款規定的期間,內地判決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申請執行的,從判決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判決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判決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判決生效之日起計算;香港特別行政區判決到內地申請執行的,從判決可強制執行之日起計算,該日為判決上註明的判決日期,判決對履行期間另有規定的,從規定的履行期間屆滿後開始計算。

第九條 對申請認可和執行的判決,原審判決中的債務人提供證據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申請的法院經審查核實,應當裁定不予認可和執行:

(一)根據當事人協議選擇的原審法院地的法律,管轄協議屬於無效。但選擇法院已經判定該管轄協議為有效的除外;

(二)判決已獲完全履行;

(三)根據執行地的法律,執行地法院對該案享有專屬管轄權;

(四)根據原審法院地的法律,未曾出庭的敗訴一方當事人未經合法傳喚或者雖經合法傳喚但未獲依法律規定的答辯時間。但原審法院根據其法律或者有關規定公告送達的,不屬於上述情形;

(五)判決是以欺詐方法取得的;

(六)執行地法院就相同訴訟請求作出判決,或者外國、境外地區法院就相同訴訟請求作出判決,或者有關仲裁機構作出仲裁裁決,已經為執行地法院所認可或者執行的。

內地人民法院認為在內地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判決違反內地社會公共利益,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認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執行內地人民法院判決違反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共政策的,不予認可和執行。

第十條 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作出的判決,判決確定的債務人已經提出上訴,或者上訴程序尚未完結的,內地人民法院審查核實後,可以中止認可和執行程序。經上訴,維持全部或者部分原判決的,恢復認可和執行程序;完全改變原判決的,終止認可和執行程序。

內地地方人民法院就已經作出的判決按照審判監督程序作出提審裁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提起再審裁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審查核實後,可以中止認可和執行程序。再審判決維持全部或者部分原判決的,恢復認可和執行程序;再審判決完全改變原判決的,終止認可和執行程序。

第十一條 根據本安排而獲認可的判決與執行地法院的判決效力相同。

第十二條 當事人對認可和執行與否的裁定不服的,在內地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根據其法律規定提出上訴。

第十三條 在法院受理當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期間,當事人依相同事實再行提起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

已獲認可和執行的判決,當事人依相同事實再行提起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

對於根據本安排第九條不予認可和執行的判決,申請人不得再行提起認可和執行的申請,但是可以按照執行地的法律依相同案件事實向執行地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四條 法院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的申請之前或者之後,可以按照執行地法律關於財產保全或者禁制資產轉移的規定,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對被申請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或強制措施。

第十五條 當事人向有關法院申請執行判決,應當根據執行地有關訴訟收費的法律和規定交納執行費或者法院費用。

第十六條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的標的范圍,除判決確定的數額外,還包括根據該判決須支付的利息、經法院核定的律師費以及訴訟費,但不包括稅收和罰款。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訴訟費是指經法官或者司法常務官在訴訟費評定證明書中核定或者命令支付的訴訟費用。

第十七條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自本安排生效之日(含本日)起作出的判決,適用本安排。

第十八條 本安排在執行過程中遇有問題或者需要修改,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協商解決。

『肆』 如果對香港最高法院的判決有意見,能否上訴到最高人民法院

不可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八十二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終審法院可根據需要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加審判。

『伍』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什麼區別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級的刑事法院,可進行聆訊的控罪包括簡易程序罪行回和可公訴罪答行,較嚴重的可公訴罪行會移交區域法院或高等法院原訴法庭審理。所有刑事案件的程序都是在裁判法院開始。與香港其他法院不同,裁判法院的裁判員稱為裁判官(主權移交前稱裁判司),而非法官。
香港有一套比較完善和復雜的法院系統。分別是:(一)終審法院。(二)高等法院。(三)區域法院。(四)裁判法院(五)審裁處和專責法庭
法官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任職的法院也不同

『陸』 在香港,高等法院中判決都是由陪審團決定的,那麼法官干什麼

陪審團審理的多為比較嚴重的刑事案件,普通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一般不適用陪審團。 法官主要維持法庭秩序,向陪審團解釋法律,量刑。

『柒』 香港法院分幾級,各級許可權劃分

香港法院組織系統分為三級:

1、基層法院組織。由區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專門法庭組成。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級的刑事法院,可以聆訊的控罪包括簡易程序罪行和可公訴罪行。裁判法院可審理多種刑事可公訴罪行及簡易程序罪行。

區域法院是香港次於高等法院的原訟法院。香港主權移交前稱為地方法院,具有有限的刑事及民事司法管轄權。刑事審判權方面,除某些極嚴重的罪行如謀殺、誤殺和強奸外,一般刑事案件均可由區域法院審理。

2、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設原訟法庭和上訴法庭。

原訟法庭可審理任何刑事和民事案件,也可審理來自裁判法院、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及淫褻物品審裁處的上訴案件;

上訴法庭負責審理來自高院原訟法庭和區域法院的所有民事和刑事上訴案件,亦會聆訊來自土地審裁處和其他級別較低的司法機構的上訴案件。

3、終審法院。終審法院聆訊來自香港高等法院(包括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的民事及刑事上訴案件,對香港司法管轄權范圍內的訴訟有最終審判權。

(7)香港法官判決依據擴展閱讀

香港的法院制度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形成,帶有明顯的普通法國家法院制度的特點。1844年,港英政府頒布《最高法院條例》,並成立香港最高法院,標志香港司法制度尤其是法院制度的建立。

為確保香港繁榮穩定,1997年回歸後,香港特區的司法制度基本沒有改變。目前,香港法院主要由裁判法院、區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等構成。

除上述之主要法院外,香港還有數個法庭和審裁處能就指定范疇內的糾紛作出判決,這包括死因裁判法庭、少年法庭、土地審裁處、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和淫褻物品審裁處。

『捌』 在香港法律里,裁判官與法官有什麼區別

在香港法官申案是有陪審團的,案件的判決由陪審團裁定法官宣讀,而裁判官不需要可以有裁判官本人對案件進行裁決.

『玖』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何不同

裁判官主要是在各裁判法院及審裁處工作.

至於法官則主要在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及區域法院工作 原則上,裁判官與法官不算是同一個人,因為他們要處理的案件不同裁判法院的定之刑罰不會超過兩年但區域法院或以上的法院,定之刑期是兩年以上,沒有上限。其次是裁判官和法官的服飾,也有所不同裁判官隻身穿黑色法官袍,沒有戴假發而區域法院以上之法官,都會戴上假發,和穿上紅色或紫色的法官袍。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小冊子圖 發布:2025-05-25 21:52:07 瀏覽:908
老子道德經思想 發布:2025-05-25 21:30:10 瀏覽:461
湖北入額法官有大專學歷的嗎 發布:2025-05-25 20:51:21 瀏覽:750
學生自我評價思想道德 發布:2025-05-25 20:42:35 瀏覽:458
刑法修正案稅 發布:2025-05-25 20:20:54 瀏覽:420
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一審被法院駁回 發布:2025-05-25 20:13:50 瀏覽:781
委託承包合同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5 19:49:02 瀏覽:700
法律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19:44:18 瀏覽:283
入職登記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5 19:44:05 瀏覽:400
人力資源公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19:37:04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