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法院
『壹』 闡述一下西方政治史上關於公民參政的權利與義務觀念的演進!
人物姓名:孟德斯鳩
思想家 社會學家
法國傑出的思想家、社會學家,18世紀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之一,資產階級國家和法理論的奠基者,也是地理政治學派的開山祖。
一生成就
1721年,盂德斯鳩化名「彼爾·馬多」,發表了《波斯人信札》。這本書的出版,受到普遍的歡迎和重視,雖是匿名發表,卻使孟德斯鳩聲名大振。《波斯人信札》是一部書信體小說。孟德斯鳩把在巴黎所見所聞的不合理現象加以記錄,經十年積累整理而成。孟德斯鳩借兩個在法國游歷的波斯貴族青年在旅途中給友人或家人寫信,對法國人熟視無睹的許多荒誕現象進行針砭。書中以此借題發揮,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這些信實際上是文學化的政論,對法國封建朝廷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種種弊端進行無情地揭露和批判。書中論述了法國是一個極不合理、極不平等的社會,孟德斯鳩義正辭嚴地指出,如果國王不能給人民帶來幸福,而只是給人民造成災難,那麼人民就沒有理由再服從他的統治。而應當恢復自己的天賦自由。這部書里,孟德斯鳩還對宗教進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書中表現了教會人士的虛偽、宗教生活的黑暗,以及教會對維系封建專制的巨大功用。孟德斯鳩認為修道士是懶漢和寄生蟲,修道院和教堂積聚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波斯人信札》一書在18世紀啟蒙運動中,可謂是先聲奪人。它在許多當時的重大社會問題上,向傳統的封建觀念宣戰,成為思想解放運動的火種。
1746年,孟德斯鳩被選為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論法的精神》一書。這本書一經出版立即引起了轟動,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和贊許,兩年中印行了22版。
孟德斯鳩對資產階級國家和法的學說,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理論給法國大革命帶來了直接的思想影響,而且超越國界,對各國資產階級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確立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孟德斯鳩把政體分為三種: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和專制政體。
孟德斯鳩繼承洛克的分權思想,明確地提出「三權分立」的學說。這對資產階級國家的形式和政體構成,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理論依據。孟德斯鳩把國家權力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這三種權力應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這就是所謂的「三權分立」,是要使各種權力相互牽制,彼此均衡。君主掌握行政權,議會行使立法權,法院專管司法權。孟德斯鳩還認為,只有劃分權力的國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劃分權力,國家就不會有溫和的政體,而必然會傾向於專制。他的分權學說針對專制制度,但以英國的君主立憲為楷模,所以比較溫和,妥協色彩很濃。
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主張言論自由、出版和信仰自由,消除財產的極端不平等,保證公民得到生活資料。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總之,他把自由與法律、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強調法律的作用,認為沒有法治,國家就會腐化墮落,法治是國家的靈魂,法治可以保證政治自由。另外,他還提出了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反對肉刑、逼供等一些進步觀點。
孟德斯鳩一系列政治學說和法律觀點,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重大作用。作為資產階級法學理論的奠基人,孟德斯鳩非常強調法的作用。在他看來,法律就是理性的體現。他說:「一般地說,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每個國家的政治法規和民事法規應該只是把這種人類理性適用於個別的情況。」也就是說,各國的法律不過是人類理性在特殊場合的應用。他認為,各國的法律和各國的地理條件、天氣、土地面積、居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人口、貿易乃至風俗習慣都有關系,而政體原則對法律的影響最大。所有這些關系綜合起來,就構成「法的精神」。
《論法的精神》是資產階級法學的「網路全書」,《論法的精神》被伏爾泰推崇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對後來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都有巨大的影響。孟德斯鳩的社會政治理論尤其是關於分權和法制的學說,對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產生過相當巨大而又深刻的影響,對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論法的精神》在1913年就被嚴復譯成中文,以《法意》的書名出版。
孟德斯鳩仍不愧為18世紀法國的傑出思想家之一,在宗教愚昧和專制黑暗中發出了最初的吶喊,他的思想學說是法國大革命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思想中的一份寶貴財產。
生活速寫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鳩生於法國名城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孟德斯鳩家族,是當地有名望的「穿袍貴族」,即取得了貴族稱號的資產階級。祖父曾任波爾多郡議會長(法院院長),後來這個職務又由孟德斯鳩的伯父繼任。父親拒絕教士之職,到匈牙利軍隊中服役。孟德斯鳩的母親也出身於貴族,在孟德斯鳩7歲時去世。
1700年,孟德斯鳩在巴黎附近的一所教會學校接受古典教育,學習拉丁文,了解和熟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鳩在這里整整學習了五年,熟悉了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政治制度,這對他後來創立關於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主張,無疑有重大影響。孟德斯鳩最崇敬的是那些古希臘羅馬的英雄,視他們為自由戰士。
1706年,孟德斯鳩回到波爾多。躊躇滿志的孟德斯鳩潛心苦讀,一心要成為法學權威,以承襲孟德斯鳩家族擔任的郡議會議長職位。1708年,十九歲的孟德斯鳩獲得法學學士的學位,並擔任了議會律師。第二年,孟德斯鳩前往巴黎,希望獲得更大發展。在巴黎生活了四年後,因父親病故,返回波爾多。1714年,25歲的孟德斯鳩成為了波爾多法院的法官(即波爾多郡議會的議員)——這是當時法國法律要求的擔任公職的最低年齡限制。
1714年,孟德斯鳩任波爾多法院顧問。孟德斯鳩的妻子是一個虔誠的加爾文教教徒。加爾文教是新興資產階級所信奉的一個基督教宗派,對資本主義的發展曾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孟德斯鳩的伯父因病去世,承襲了波爾多郡議會議長一職。依照伯父的遺囑,孟德斯鳩獲得了「孟德斯鳩男爵」的封號。
傳世佳句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共和政體是全體人民或僅僅一部分人民擁有最高權力的政體;君主政體是由單獨一個人執政,不過遵照固定和確立了的法律;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
名人年譜
公元1689年1月18日,生於法國名城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
公元1708年,19歲的孟德斯鳩獲得法學學士的學位,並擔任了議會律師。
公元1714年,孟德斯鳩任波爾多法院顧問。
公元1721年,盂德斯鳩化名「彼爾·馬多」,發表了《波斯人信札》。
公元1730年,孟德斯鳩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公元1746年,孟德斯鳩被選為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
公元1755年2月10日,孟德斯鳩去世,享年66歲。
『貳』 夏爾·孟德斯鳩是誰有何作為
夏爾·特·孟德斯鳩,1689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拉勃烈德城堡的一個貴族家庭,孟德斯鳩的家族——瑟孔達家庭是一個古老的、出過不少文官武將、且富有田產宅第的「長袍貴族」。孟德斯鳩的高祖父購買了「孟德斯鳩領地」,他的祖父曾任波爾多法院院長,此職後由他的伯父繼任。他的父親是個軍人,因不是家中長子,按照封建社會「長子權」的俗規,沒能承襲爵位與封地,僅從孟德斯鳩的母親的陪嫁中得到一處莊院與封地。
孟德斯鳩生逢路易十四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由於法王路易十四實行了長期的「絕對專制」,百姓怨聲載道。因此,這個「鼎盛」的封建社會實則外強中干。
孟德斯鳩11歲到巴黎附近的一所教會學校里讀書。盡管學習的內容是一套拉丁文的古典教育,但卻使他了解和熟悉了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政治制度,為他後來的著書立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706年,盂德斯鳩受家庭的影響,專攻法律,兩年後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並出任律師。孟德斯鳩到了法定做官的年齡後,被任為波爾多法院參議員。1715年,他與一位軍官的獨生女、信仰加爾文教的貴族小姐結婚。獲得10萬鎊的嫁資。翌年,按照病故伯父的遺囑,他不僅繼承了伯父的產業,承襲了盂德斯鳩男爵這個封號,而且還繼承了伯父的波爾多法院院長的職位。從此,他開始了影響深遠的政治學術研究活動。
盂德斯鳩踏上仕途之時,正逢路易十五繼位。此時法國極端腐朽的封建專制趨於沒落,加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沖擊,法國社會階級矛盾異常激烈,形成了僧侶、貴族和第三等級的尖銳對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制度內部竭力為自己開辟道路。
盂德斯鳩對世襲的波爾多法院的職務並不感興趣。相反,成立於1716年的波爾多學士院,倒引起了他更多的熱情。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叛者,作為還比較幼弱的法國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從這里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
孟德斯鳩博學多才,不僅對法學、史學、哲學等頗有修養和造詣,而且也撰寫了有關《論重力》、《論相對運動》等自然科學論文,且有一定的影響。1716年,27歲的盂德斯鳩被選為波爾多科學院院士。
1721年,孟德斯鳩發表了鞭笞時弊的名著:《波斯人信札》。此書用諷刺的筆調,勾劃了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表達了作者對路易十四的憎恨,傾注了法國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與感情。此書的發表,使他的聲名大震,一舉而成了法國文壇上矚目的人物。
1731年孟德斯鳩在游歷歐洲各國後,他埋頭整理資料潛心著述。1734年,寫成《羅馬盛衰原因淪》一書,這本書被認為是孟德斯鳩的思想完全成熟時期的著作。此書用古羅馬的歷史材料來闡述他的政治主張,認為一個國家的興衰是由政治制度和風俗習慣的優劣決定的。這本書盡管反映了孟德斯鳩的唯心史觀,但他也引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風俗習慣等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共和制來反對專制暴政,顯然有著歷史進步性。因此此書成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
『叄』 介紹一下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
名人姓名:孟德斯鳩
出生年代:(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中。
名人職稱: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
名人國家:法國
自幼受過良好教育。19歲時獲法學學士學位,出任律師。
1814年開始擔任波爾多法院顧問。
1716年,繼承了波爾多法院院長(他的祖父、伯父一直佔有這個職務)職務,並獲男爵封號。孟德斯鳩博學多才,對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曾經撰寫過許多有關論文。
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波爾·馬多」發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這部書通過兩個波斯人漫遊法國的故事,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罪惡,用諷刺的筆調,勾畫出法國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如荒淫無恥的教士、誇誇其談的沙龍紳士、傲慢無知的名門權貴、在政治舞台上穿針引線的盪婦等。書中還表達了對路易十四的憎恨,說法國比東方更專制。這部書受到了普遍歡迎。
1726年,他出賣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遷居巴黎,專心於寫作和研究。漫遊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國呆了兩年多,考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真學習了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還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731年回到法國後,潛心著述。
1734年發表《羅馬盛衰原因論》,利用古羅馬的歷史資料來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響最大的著作《論法的精神》發表。,這是一部綜合性的政治學著作。這部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兩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鳩反對神學,提倡科學,但又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論者。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洛克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特別強調法的功能,他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法又分為自然法和人為法兩類,自然法是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律,那時候人類處於平等狀態;人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
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肆』 孟德斯鳩是辭去法院院長還是賣掉法院院長
辭去。1726年,孟德斯鳩辭去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遷居巴黎,回專心於寫作和研究答。漫遊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國呆了兩年多,考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真學習了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還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伍』 孟德斯鳩的資料
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
孟德斯鳩年表
1689年1月18日,法國啟蒙思想運動的代表人物、資產階級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者孟德斯鳩,在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園誕生了。
孟德斯鳩自幼受過良好教育。19歲時獲法學學士學位,出任律師。
1714年開始擔任波爾多法院顧問。
1716年,繼承了波爾多法院院長(他的祖父、伯父一直佔有這個職務)職務,並獲男爵封號。孟德斯鳩博學多才,對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曾經撰寫過許多有關論文。
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波爾·馬多」發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這部書通過兩個波斯人漫遊法國的故事,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罪惡,用諷刺的筆調,勾畫出法國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如荒淫無恥的教士、誇誇其談的沙龍紳士、傲慢無知的名門權貴、在政治舞台上穿針引線的盪婦等。書中還表達了對路易十四的憎恨,說法國比東方更專制。這部書受到了普遍歡迎。
1726年,他出賣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遷居巴黎,專心於寫作和研究。漫遊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國呆了兩年多,考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真學習了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還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731年回到法國後,潛心著述。
1734年發表《羅馬盛衰原因論》,利用古羅馬的歷史資料來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響最大的著作《論法的精神》發表。這是一部綜合性的政治學著作。這部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兩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鳩反對神學,提倡科學,但又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論者。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洛克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特別強調法的功能,他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法又分為自然法和人為法兩類,自然法是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律,那時候人類處於平等狀態;人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其中還提出了「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氣候對一個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風俗等會產生巨大影響,認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間,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認為國家疆域的大小同國家政治制度有極密切的聯系。
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思想影響綜述
孟德斯鳩所處的時代是17時代末和18世紀前葉,此時正值法國封建主義和君主專制從發展高峰急劇走向沒落的時期,統治階級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壓迫廣大人民,宮廷和貴族極盡奢侈,民眾卻在飢寒中掙扎,長期的戰亂、苛政使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政治、經濟危機愈演愈烈。工業革命在法國逐漸興起,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與專制主義的沖突日益尖銳,資產階級革命的時機進一步成熟。另外,思想領域的革命也為孟德斯鳩理論的形成作好了較為充分的思想准備。英國培根的實驗主義,法國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對他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一大批進步的史學家、科學家、哲學家、作家和進步人士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奔走呼號,他們激烈的抨擊封建主義腐朽的社會秩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也被廣泛接受。這都為《論法的精神》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孟德斯鳩不愧為自己時代的兒子。他站在時代的前列為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戰鬥了一生。他的一生是一個戰士的一生,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筆,機智而勇猛的抨擊了腐朽反動的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僧侶主義。他的一生又是一個學者的一生。他畢生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各個科學領域的許多問題,撰寫了不少很有價值的著作、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一鴻篇巨著。
由於他是一位出身於貴族家庭的、法國18世紀上半葉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溫和派代表,由於他看不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所以在他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顯的不徹底性和妥協性。他一方面對封建專制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同它進行妥協,提出君主立憲的主張。他一方面對宗教僧侶主義進行了斗爭,另一方面他又不是個無神論者,而是一個自然神論者。他雖然比其他許多啟蒙思想家更深刻地提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和動力問題,可卻不能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在社會觀方面他仍然是個唯心主義者。
正由於孟德斯鳩的思想具有這種兩重性,所以在他逝世以後,他的思想在不同的社會階級中間便很自然地引起了不同的反應和得到了不同的對待。一切反動階級的代表人物和反動思想家,都總是力圖利用孟德斯鳩的不徹底性和妥協性來為自己的反動政治目的服務。一切先進階級的代表人物和先進思想家,則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孟德斯鳩的思想遺產。他們既充分肯定孟在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反對天主教神學斗爭中的偉大功績,又指出它在這些斗爭中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他們既充分肯定孟在社會學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又指出它的社會學中的缺點和錯誤。
孟德思想對後世思想家們理論的形成是有重大影響的。孟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批判,他的自然法理論和他有關自由、平等、私有制的論斷等,曾對法國唯物主義者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人產生過重要影響,盡管他們在許多方面都大大超過了自己的前輩。
孟的社會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法制思想、三權分立思想、君主立憲思想,對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謝林、黑格爾也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孟德理論對世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產生過巨大而又深刻的影響。他的理論曾被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家用作反對封建暴政的銳利武器,尤其是他關於分權和法制的理論更為一些資產階級國家所直接採用。
孟德斯鳩名言錄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力。 孟德斯鳩 【法國】
造化既然在人間造成不同程度的強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爭,使弱者不亞於強者。
孟德斯鳩 【法國】
有益於身而有害於家的事情,我不幹;有益於家而有害於國的事情,我不幹。
孟德斯鳩 【法國】
美必須乾乾凈凈,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鳩 【法國】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鳩 【法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 【法國】
我所謂共和國里的美德,是指愛祖國、也就是愛平等而言。這並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種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鳩 【法國】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孟德斯鳩 【法國】
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孟德斯鳩 【法國】
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 孟德斯鳩 【法國】
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鳩 【法國】
啊!誇獎的話,出於自己口中,那是多麼乏味! 孟德斯鳩 【法國】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孟德斯鳩 【法國】
『陸』 小學閱讀題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出生於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陝西西安人,一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於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於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後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岑參(715-770),南陽人,一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後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於洞,因號猗於子,河南人。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後遷容管經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後來發奮讀書考中進士。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武則天執政時,任時麟台正字、右拾遺等小官。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在詩歌創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
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後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與柳宗兒合稱韓柳。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因處於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稱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禪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開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賢相,政治清明,史稱開元之治。後來相繼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寵幸楊貴妃姐妹和邊將安祿山,釀成安史之亂,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後,尊之為在上皇。能詩,通曉音律。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四歲應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望父親,不幸溺溺水死,年僅二十七歲。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早年落魄無行,但詩文早有名,平生只做過主簿一類的小官,參加過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義兵,為徐起草了《討武氏檄》,後來兵敗亡命,不知所終。也是初唐四傑之一。
杜審言(約646-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沈亻全期(約656-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詩與宋之問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應制之作,意義不大,但對律詩的定型所起作用較大。
宋之問(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進士,武則天時官尚方監丞,中宗時入選為修文館學士,因謅事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士林所不齒,玄宗先天年間賜死。詩與沈亻全期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粉飾現實,歌頌昇平,價值不大,但律詩在初唐時有一定地位。
『柒』 夏爾•孟德斯鳩的家庭背景是怎樣的
夏爾•特•孟德斯鳩,1689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拉勃烈德城堡的一個貴族家庭,孟德斯鳩的家族——瑟孔達家庭是一個古老的、出過不少文官武將、且富有田產宅第的「長袍貴族」。孟德斯鳩的高祖父購買了「孟德斯鳩領地」,他的祖父曾任波爾多法院院長,此職後由他的伯父繼任。他的父親是個軍人,因不是家中長子,按照封建社會「長子權」的俗規,沒能承襲爵位與封地,僅從孟德斯鳩的母親的陪嫁中得到一處莊院與封地。
『捌』 《蒙田隨筆全集(全三冊)》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蒙田隨筆全集(全三冊)》([法國] 蒙田)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蒙田隨筆全集
豆瓣評分:8.6
作者:[法國] 蒙田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1996-12
頁數:367;503;408
內容簡介
《蒙田隨筆全集》共107章,百萬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為《為雷蒙·塞蓬德辯護》,充分表達了他的懷疑論的哲學思想。
蒙田以博學著稱,在全集中,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等等無所不談,特別是旁證博引了許多古希臘羅馬作家的論述。書中,作者還對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使人讀來有娓娓而談的親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學趣味。它是十六世紀各種思潮和各種知識經過分析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美稱。書中語言平易通暢,不假雕飾,在法國散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開創了隨筆式作品之先河。
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寫成,又引用了希臘、義大利等國的語言,以及大量拉丁語,因此翻譯難度相當大。本社積累了組譯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的成功經驗,採用了蒙田死後於1595年經過增訂的定本,於1993年開始組譯,歷經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這是蒙田隨筆的第一個全譯本,參與該書的譯者都是研究和翻譯法國文學富有經驗的學者,為譯出蒙田隨筆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語言魅力,各位譯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譯態度是極為嚴謹的,讀者可以從中真實地窺見到蒙田的思想、風格及他所生活的時代的風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論述的有些觀點也許未必正確,但讀者可以從隨筆的總體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藝術精華,並收到啟智怡情的功效。
作者簡介
米歇爾·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作家、懷疑論者,其座右銘是「我知道什麼呢?」年輕時在圖盧茲大學攻讀法律,後曾在波爾多法院任職十餘年,當過國王的侍從,親歷戰爭,游歷歐洲各地,還兩次當選波爾多市市長。閱歷廣博,思路開闊,行文無拘無束,其散文對弗蘭西斯·培根、莎士比亞等影響頗大,所著《隨筆集》三卷名列世界文學經典,被人們視為寫隨筆的巨匠。
『玖』 孟德斯鳩是何時步入政壇的
1706年,孟德斯鳩受家庭的影響,專攻法律,兩年後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並出任律師。孟德斯鳩到了法定做官的年齡後,被任為波爾多法院參議員。
『拾』 資本主義國家誰提出的3權分立順便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權分立,亦稱三權分治,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英語寫法:checks and balances。其核心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 三權分立具體到做法上,即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權力分屬三個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機構,由三者互相制衡。是當前世界上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廣泛採用的一種民主政治思想。 【學說歷史】 最早由17世紀英國著名政治學家洛克提出的兩權分立行政、立法,用以鞏固當時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後來該學說不斷傳播,並被法國著名人物孟德斯鳩詮釋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形式,解決了在該種政治制度下可能出現的部分問題。該學說在當時被廣泛認為是民主制度的有力保證。 三權分立制度的理論基礎是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英國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國資產階級啟蒙學者孟德斯鳩提出的分權學說。這一學說基於這樣一個理論前提,即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所以,國家權力應該分立,互相制衡。資產階級的思想家們希望據此建立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以後,三權分立成為資產階級建立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在當代,盡管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三權分立仍然是它的一個根本特點。 希望對你有幫助 補充: 查理·路易· 孟德斯鳩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出生於 法國波爾多 附近的 拉伯 烈 德庄 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 啟蒙思想 家、 法學家 。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 論法的精神 》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之外,還包括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波爾·馬多」發表的名著《波斯人信札》,1734年發表的《羅馬盛衰原因論》。 孟德斯鳩年表 1689年1月18日,法國啟蒙思想運動的代表人物、資產階級國家學說和 法學理論 的 奠基者 孟德斯鳩,在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園誕生了。 孟德斯鳩自幼受過良好教育。19歲時獲法學 學士學位 ,出任律師。 1714年開始擔任 波爾多 法院顧問。 1716年,繼承了波爾多法院院長(他的祖父、伯父一直佔有這個職務)職務,並獲男爵封號。孟德斯鳩博學多才,對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曾經撰寫過許多有關論文。 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波爾·馬多」發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這部書通過兩個 波斯人 漫遊法國的故事,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罪惡,用諷刺的筆調,勾畫出法國 上流社會 中形形 色色 人物的嘴臉,如荒淫無恥的教士、誇誇其談的沙龍紳士、傲慢無知的名門 權貴 、在政治舞台上 穿針引線 的盪婦等。書中還表達了對 路易十四 的憎恨,說法國比東方更專制。這部書受到了普遍歡迎。 1726年,他出賣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遷居巴黎,專心於寫作和研究。漫遊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國呆了兩年多,考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真學習了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還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731年回到法國後,潛心著述。 1734年發表《羅馬盛衰原因論》,利用古羅馬的歷史資料來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響最大的著作《論法的精神》發表。這是一部綜合性的 政治學 著作。這部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兩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鳩反對 神學 ,提倡科學,但又不是一個 無神論者 和 唯物主義者 ,他是一名 自然神 論者。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 洛克 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 三權分立 」學說;他特別強調法的功能,他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法又分為 自然法 和人為法兩類,自然法是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律,那時候人類處 於平 等狀態;人為法又有政治法和 民法 等。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其中還提出了「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氣候對一個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風俗等會產生巨大影響,認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間,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認為國家疆域的大小同國家政治制度有極密切的聯系。 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思想影響綜述 孟德斯鳩所處的時代是17時代末和18世紀前葉,此時正值法國封建主義和君主專制從發展高峰急劇走向沒落的時期,統治階級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壓迫廣大人民,宮廷和貴族極盡奢侈,民眾卻在飢寒中掙扎,長期的戰亂、苛政使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政治、 經濟危機 愈演愈烈。 工業革命 在法國逐漸興起,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與專制主義的沖突日益尖銳,資產階級革命的時機進一步成熟。另外,思想領域的革命也為孟德斯鳩理論的形成作好了較為充分的思想准備。英國 培根 的實驗主義,法國 笛卡爾 的 理性主義 對他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一大批進步的史學家、科學家、哲學家、作家和進步人士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奔走 呼號 ,他們激烈的抨擊封建主義腐朽的社會秩序。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的思想也被廣泛接受。這都為《論法的精神》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孟德斯鳩不愧為自己時代的兒子。他站在時代的前列為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戰鬥了一生。他的一生是一個戰士的一生,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筆,機智而勇猛的抨擊了腐朽反動的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僧侶主義。他的一生又是一個學者的一生。他畢生 孜孜不倦 的探索著各個科學領域的許多問題,撰寫了不少很有價值的著作、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一鴻篇巨著。 由於他是一位出身於貴族家庭的、法國18世紀上半 葉新 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溫和 派代 表,由於他看不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所以在他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顯的不徹底性和妥協性。他一方面對封建專制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同它進行妥協,提出 君主立憲 的主張。他一方面對宗教僧侶主義進行了斗爭,另一方面他又不是個無神論者,而是一個自然神論者。他雖然比其他許多啟蒙思想家更深刻地提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和動力問題,可卻不能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在社會觀方面他仍然是個 唯心主義 者。 正由於孟德斯鳩的思想具有這種兩重性,所以在他逝世以後,他的思想在不同的社會階級中間便很自然地引起了不同的反應和得到了不同的對待。一切反動階級的代表人物和反動思想家,都總是力圖利用孟德斯鳩的不徹底性和妥協性來為自己的反動政治目的服務。一切先進階級的代表人物和先進思想家,則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孟德斯鳩的思想遺產。他們既充分肯定孟在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反對 天主教 神學斗爭中的偉大功績,又指出它在這些斗爭中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他們既充分肯定孟在 社會學研究 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又指出它的 社會學 中的缺點和錯誤。 孟德思想對後世思想家們理論的形成是有重大影響的。孟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批判,他的自然法理論和他有關自由、平等、私有制的論斷等,曾對法國唯物主義者 狄德羅 、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人產生過重要影響,盡管他們在許多方面都大 大超 過了自己的前輩。 孟的社會 政治思想 ,尤其是他的法制思想、三權分立思想、君主立憲思想,對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 謝林 、 黑格爾 也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他以專制 政體 為三種基本的政府形態之一,使得專制政體成為18世紀政治思想中的一個核 心主 題,不僅如此,他還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個將中國劃入「專制政體」的。他因此,孟德斯鳩被認為是「從否定方面將中國列入一種世界模式的第一人……為法國和歐洲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中國形象」。其說盡管在當時受到同時代的許多思想家的反對,隨著時間的推移,則逐漸成為西方人看待中國的基本前提。18世紀是西方中國觀發生根本變化的世紀,即從以「頌華」(sinophilie)占優轉為以「貶華」(sinophobie)為主。此外,他亦認為專制主義是亞洲各國的特點。(見侯旭東:中國古代專制說的知識 考古 )他的這個觀點後來被一些西方人接受並濫用。 孟德理論對世界資產階級革命運 動產 生過巨大而又深刻的影響。他的理論曾被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家用作反對封建暴政的銳利武器,尤其是他關於分權和法制的理論更為一些資產階級國家所直接採用。 當時的法國作家大多將遙遠的中國描繪成 樂土 ,獨《論法的精神》中多對 中華帝國 的專制有批判。孟德斯鳩曾在 魯昂 與一位滯留的 中國海員 交談,本著嚴謹的態度得出了自己的認識。盡管他的見解不免偏頗,但相對於同時代的人是較為接近事實的,也豐富了《論法的精神》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