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山東法院裁判

山東法院裁判

發布時間: 2022-02-15 12:27:31

❶ 不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審行政裁判到哪裡提交再審訴狀。

向山東省高級法院遞交再審申請書,申請最高法院再審。

❷ 山東德州法院網判決書查詢

摘要 一般來說,我國的裁判文書網是收錄全國所有人民法院的判決文書的,但是,由於法院判決後,一般要十五天才能出具判決書,之後還要等兩個月左右才會上傳,因此當裁判文書網上查不到的時候,就是屬於法院還沒有上傳的情況。如果說對於判決過後卻不宜公開的案件,裁判文書網是不會顯示的,也就是查詢不到的哦。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法院可能還沒有判決結束呢,因此這邊您還需要在等等看。當然如果您是案件當事人的直系親屬的話,您是可以直接去當地的法院進行申請查詢的。法院一般是需要您填寫表格或者直接進行登記,您可以填好材料,讓法院幫助您查詢的。

❸ 山東財產糾紛案件開庭信息以及審判結果能在風險信息網上查到嗎

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到判決。第三方的查詢平台也可以查詢到。

❹ 在風險信息網上怎麼能查詢到山東人民法院的判決書以及案件等詳細信息

你可以使用中國司法文書官網,輸入想要查詢的姓名以及審判法院就可以查詢到自己想要查詢的信息。

❺ 山東的法院檢察院不講理不講法都層層袒護和包庇原審法院的違法判決基層冤案串案多

如果是確鑿的證據推翻原判決,可以提請再審。

❻ 山東省高院關於工傷安裝假肢審判辦法

山東省高院沒有關於工傷安裝假肢審判規定,安裝假肢的條件、程序、標准由人社部門、民政部和衛生部門規定。國家層面有《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管理辦法》、《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目錄》,山東省根據國家規定有具體的實施辦法。
工傷職工配置假肢的程序是:本人或者近親屬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勞鑒委確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出具配置單——假肢配置機構配置。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❼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2006年12月26日省法院審判委員會第68次會議討論通過)

為統一全省法院的審判尺度和標准,正確審理公司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我省審判實際,制訂本意見。

一、設立公司行為產生糾紛的處理

1、設立中的公司不具有民事主體和訴訟主體資格。設立公司過程中,發起人以「公司」或「公司籌備組」名義從事民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糾紛,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以發起人或成立後的公司為訴訟當事人。

設立公司過程中,發起人以「公司」或「公司籌備組」名義從事民事行為的,人民法院不得因設立中的公司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而認定民事行為無效。

2、發起人為設立公司以自己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的,由該發起人承擔責任。但公司成立後對上述合同進行確認,或者已經實際享有合同權利的,合同相對人在知道該事實後有權選擇公司或該發起人主張權利,但一經選定不得變更。

3、發起人在公司設立過程中,以「公司」或「公司籌備組」等設立中公司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的,公司在成立後應當承繼合同的權利義務,合同相對人向發起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未能成立的,合同相對人要求全體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或其他發起人有證據證明發起人冒用設立中公司的名義,為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簽訂合同,向公司轉嫁債務,公司或其他發起人請求不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合同相對人為善意的除外。

4、發起人之間在設立公司過程中產生的糾紛按照發起人協議或投資協議處理,未訂立發起人協議或投資協議的,按照公司章程處理。發起人協議或投資協議被確認無效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公司成立後,發起人協議或投資協議與公司章程規定不一致的,以公司章程規定為准。但發起人之間有特殊約定的除外。

5、公司依法成立後,發起人僅以發起人協議或投資協議被確認無效、撤銷、解除為由主張公司設立無效、申請解散公司或要求收回出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6、本意見所稱發起人是指公司設立階段從事公司設立活動並對公司設立承擔法定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時的全體股東視為公司設立階段的發起人。

二、股東出資糾紛的處理

7、股東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作價出資。

8、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作為出資。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9、股東以其享有的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依法補辦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股東履行了出資義務。

10、股東以房屋、土地使用權、船舶、車輛、知識產權等財產作價出資,未依有關法律規定辦理權屬轉讓手續的,應認定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但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補辦有關權屬轉讓手續的除外。

上述財產補辦了權屬轉讓手續,且在此之前財產已經交付公司實際使用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實際交付的時間為履行出資義務的時間。

股東以上述財產作價出資,拒不辦理權屬轉讓手續的,公司可請求人民法院判令股東限期辦理權屬轉讓手續或判令股東承擔同等價值的給付。

11、本意見所稱瑕疵出資包括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股東未按期足額繳納出資、在公司成立前非法將其繳納的出資款全部或部分抽回,或者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構成虛假出資;股東在公司成立後非法將其繳納的出資全部或部分抽回的,構成抽逃出資,但根據出資款的來源、抽逃的時間等足以證明股東有虛假出資意圖的視為虛假出資。

公司違反《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分配利潤,或者製作虛假財務會計報表虛增利潤進行分配的,違法分配的利潤視為抽逃出資。

12、公司或公司債權人主張股東瑕疵出資,並舉出對瑕疵出資行為產生合理懷疑的初步證據或有關線索的,應由該股東對不存在瑕疵出資承擔舉證責任。

股東出資或補充出資後,未經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驗資並出具證明的,由該股東對出資或補充出資是否到位承擔舉證責任。

股東以非貨幣財產出資或補充出資時未經評估作價的,公司或公司債權人主張財產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並申請評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但該股東有充分證據證明財產實際價額與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相符的除外。

13、股東瑕疵出資的,公司有權要求其補繳出資,並賠償損失。

公司怠於行使上述權利的,公司其他股東可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之規定提起訴訟。

14、公司設立時,發起人虛假出資的,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補繳責任。該責任不因其他發起人轉讓股權而免除。

股東抽逃出資的,幫助抽逃出資的股東、董事、經理、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虛假出資的,負有責任的董事、經理、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承擔連帶責任。

以上三款規定的責任人承擔責任後,可向瑕疵出資的發起人或股東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連帶責任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

15、股東瑕疵出資的,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公司債權人有權要求該股東在應對公司承擔責任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前款所稱「不能清償」是指對公司的存款、現金、有價證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房屋、土地使用權等可以方便執行的財產執行完畢後,債務仍未得到清償的狀態。

16、本意見第十三條、十四條、十五條規定的責任人已經承擔了與其責任范圍相符的公司債務的,其對公司或公司債權人不再承擔責任。

17、瑕疵出資股東可以補充出資。但在公司債權人要求瑕疵出資股東直接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訴訟中,股東向公司補充出資的,不產生對抗該債權人的法律效力

18、瑕疵出資股東對公司享有到期債權的,該股東或公司可以依據《合同法》第九十九條、一百條之規定以該債權抵銷相應的瑕疵出資。但下列情形除外:

(1)公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的;

(2)公司債權人已經提起要求瑕疵出資股東直接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訴訟的。

19、公司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形成利潤分配決議且利潤分配符合法定條件的,對於瑕疵出資股東依法所應分取的利潤,該股東或公司可主張以其抵銷相應的瑕疵出資。

公司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未形成利潤分配決議或決議不分配利潤的,瑕疵出資股東僅以公司有可分配利潤為由主張已經補繳出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0、公司章程規定股東分期繳納出資的,出資期限屆滿前,公司或公司債權人向該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公司進入破產或清算程序的,股東未到期的出資義務視為到期。

21、公司未按照《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之規定通知債權人,或者未按照債權人的要求清償債務或提供相應的擔保即減少注冊資本的,公司債權人可以要求股東在各自收回出資的范圍內對減資前的公司債務連帶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22、股東虛假出資導致公司的實收資本低於《公司法》規定的最低注冊資本限額的,股東應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清償責任。公司設立時的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

23、公司追究股東瑕疵出資民事責任的,不受《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訴訟時效的限制。

公司債權人要求股東在瑕疵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訴訟時效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股東瑕疵出資之日起算。公司債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知道或應當知道股東瑕疵出資的,訴訟時效自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次日起算。
請採納。

❽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民事再審案件如何提審

我國民事訴訟抄法規定:襲「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司法解釋劃清了提審與指令再審的區分線:法院依職權裁定再審的案件一律提審;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案件,以提審為原則,最高法、各高院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指令再審;因抗訴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接受抗訴的法院再審。對可能影響再審糾錯效果的情形,司法解釋也進一步排除了指令再審的適用。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舊版 發布:2025-05-25 00:49:48 瀏覽:379
李犁律師 發布:2025-05-25 00:49:37 瀏覽:895
公司員工體檢是法律必須的嗎 發布:2025-05-25 00:48:59 瀏覽:902
創辦網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25 00:43:59 瀏覽:338
公司不給休年假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5-25 00:34:31 瀏覽:536
司法部的故事 發布:2025-05-25 00:29:04 瀏覽:857
行政法淵源的發展 發布:2025-05-25 00:27:49 瀏覽:409
刑法發票 發布:2025-05-25 00:26:06 瀏覽:683
下列關於商法特徵表述不正確的是 發布:2025-05-25 00:21:28 瀏覽:304
高校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5-25 00:20:55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