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法院關於送達的

最高法院關於送達的

發布時間: 2022-02-15 17:56:29

1. 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送達規定有哪些

民事案件的送抄達方式包括: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託送達、郵寄送達、電子送達、公告送達。
《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
第八十六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2. 最高法關於民事送達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現行相關法律規定,民事判決書),應當直接交給應受送達人;應內受送達人不在,可容以由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代收。以上稱直接送達。應受送達人或代收人拒絕接受或拒絕簽名、蓋章時,送達人可以依法採用留置送達的方式。即由送達人邀請應受送達人或代收人的鄰居或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書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並由有關人簽名。

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送達的司法解釋第四條

關於送達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為:在其中對於送達有所規定,因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書面告知人民法院,導致民事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直接送達的,民事訴訟文書留在該地址之日為送達之日。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民事送達工作的若干意見》第七條因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書面告知人民法院,導致民事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直接送達的,民事訴訟文書留在該地址之日為送達之日;郵寄送達的,文書被退回之日為送達之日。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判決書的送達對象

您好
這個是合法的。具體請參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八十三條。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5. 最高人民法院送達規定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時,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受送達人送達司法文書制定了該規定。規定所稱司法文書,是指起訴狀副本、上訴狀副本、反訴狀副本、答辯狀副本、傳票、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支付令、決定書、通知書、證明書、送達回證以及其他司法文書。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

第三條 作為受送達人的自然人或者企業、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人民法院可以向該自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送達。

第四條 除受送達人在授權委託書中明確表明其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接收有關司法文書外,其委託的訴訟代理人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四)項規定的有權代其接受送達的訴訟代理人,人民法院可以向該訴訟代理人送達。

第五條 人民法院向受送達人送達司法文書,可以送達給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

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分支機構或者業務代辦人的,經該受送達人授權,人民法院可以向其分支機構或者業務代辦人送達。

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送達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對於送達有所規定,因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書面告知人民法院,導致民事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直接送達的,民事訴訟文書留在該地址之日為送達之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七條 送達傳票、通知書和其他訴訟文件應當交給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代收。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時候,送達人可以邀請他的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由送達人簽名,即認為已經送達。

7. 如何解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事送達工作的若干意見

您好,送達是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的重要程序事項,是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審理民事案件、及時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的提高,送達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民事審判公正與效率的瓶頸之一。為此,各級人民法院要切實改進和加強送達工作,在法侓和司法解釋的框架內,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全面推逬當事人送達地址確認制度,統一送達地址確認書格式,規范送達地址確認書內容,提升民事送達的質量和效率,將司法為民切實落到實處。
一、送達地址確認書是當事人送達地址確認制度的基礎。送達地址確認書應當包括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人民法院告知事項、當事人對送達地址的確認、送達地址確認書的適用范圍和變更方式等內容。
二、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應當包括郵政編碼、詳細地址以及受送達人的聯系電話等。同意電子送達的,應當提供並確認接收民事訴訟文書的傳真號、電子信箱、微信號等電子送達地址。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訴訟代理人確認的送達地址視為當事人的送達地址。
三、為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應當告知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填寫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拒絕提供送達地址、提供虛假地址或者提供地址不準確的法律後果。
四、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當事人對其填寫的送達地址及法律後果等事項進行確認。當事人確認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已知曉人民法院告知的事項及送達地址確認書的法律後果,保證送達地址准確、有效,同意人民法院通過其確認的地址送達訴訟文書等,並由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簽名、蓋章或者捺印。
五、人民法院應當在登記立案時要求當事人確認送達地址。當事人拒絕確認送達地址的,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笫七條的規定處理。
六、當事人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確認的送達地址,適用於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執行程序。當事人變更送達地址,應當以書面方式告知人民法院。當事人未書面變更的,以其確認的地址為送達地址。
七、因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書面告知人民法院,導致民事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直接送達的,民事訴訟文書留在該地址之日為送達之日;郵寄送達的,文書被退回之日為送達之日。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8. 民事訴訟法關於送達的規定

受送達人或者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法律分析
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如果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如果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如果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轉交。受送達人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通過其所在強制性教育機構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如果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熱點內容
勞動法第幾條規定員工年齡 發布:2025-05-24 19:46:41 瀏覽:74
律師的層級 發布:2025-05-24 19:37:17 瀏覽:258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 發布:2025-05-24 19:31:19 瀏覽:341
經濟法基礎日期罰款匯總 發布:2025-05-24 19:22:18 瀏覽:824
產品新法規 發布:2025-05-24 19:08:12 瀏覽:694
宜昌律師收費標准 發布:2025-05-24 18:56:52 瀏覽:568
羅湖法院曾 發布:2025-05-24 18:34:00 瀏覽:173
新的勞動法哺乳期事假 發布:2025-05-24 18:33:58 瀏覽:336
關於道德的散文 發布:2025-05-24 18:20:44 瀏覽:939
法院送達的內容 發布:2025-05-24 18:09:55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