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戰高溫
❶ 關於法院幹部離退休年齡的最新規定
法院幹部退休年齡跟國家規定是統一的,男職工滿60周歲,女職工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為退休年回紀。答法律依據如下: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規定,
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❷ 終審判決不服怎麼辦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行政訴訟法》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2)法院戰高溫擴展閱讀:
《民訴法》第二百零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❸ 離職後,可以向原單位索要高溫等費嗎
立秋之後,很多地方天氣轉涼,高溫不再。不過,《工人日報》記者日前采訪發現,當前仍有一些勞動者因為高溫津貼的事情而發愁。一些行業和企業發放高溫津貼仍不到位,有勞動者反映至今「沒拿到」。
單位未發高溫津貼,有的勞動者選擇忍氣吞聲,但也有的勞動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維權。那麼,如果單位未發高溫津貼,勞動者以此為由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經濟補償,會得到法院支持嗎?例如,江西省《關於調整高溫津貼標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標准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的,視為拖欠或剋扣工資。勞動者因用人單位拖欠或剋扣高溫津貼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而廣東省《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則指出,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發放高溫補貼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的,不予支持。
此外,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發現,當前各地法院對類似案件的判決結果也並不一致。
例如,2015年,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在審理保潔員劉某一案時指出,拖欠高溫津貼不屬於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理由,故勞動者訴請公司支付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缺乏依據,不予支持。
不過,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在同一年審理一起類似案件時認為,高溫津貼屬於勞動者工資組成部分,企業每年都應按時足額發放。如果用人單位拒絕發放,屬於剋扣拖欠工資。勞動者以公司未支付其高溫津貼為由離職,符合法定的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事由。
2.對高溫津貼的理解有不同觀點
那麼,為何會出現各地判決不一的情況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中心主任沈建峰表示,這主要涉及高溫津貼是否屬於工資的范疇。目前我國工資的概念本身很不清晰,《勞動法》本身並沒有工資范疇的界定,這些規范層面的問題導致對於高溫津貼的理解有不同觀點。
「另外,還有觀點認為,高溫津貼雖是勞動者工資總額的一部分,但在工資構成中所佔比例很小,並不是勞動者工資收入的主要來源,它的缺失並不會對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存、健康、發展權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即使用人單位未按時發放高溫津貼,並非會影響勞動者的生計,並不屬於嚴重過錯。因此未發放高溫津貼,不構成勞動合同解除的理由。」沈建峰說。
記者注意到,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一)計時工資;(二)計件工資;(三)獎金;(四)津貼和補貼;(五)加班加點工資;(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此外,《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
據此,有觀點認為,高溫津貼屬於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應納入勞動報酬的范圍。記者采訪多位勞動法律師了解到,他們比較認同這一觀點。
3.工資的內涵和外延應明確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據此,有觀點認為,勞動者以單位未支付高溫津貼為由離職索要經濟補償應予支持。不過,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傑指出,《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由於用人單位過錯導致勞動者被迫辭職的情形,其中包括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從立法本意角度主要是因為獲得勞動報酬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也是對勞動者生存權利最基本的保障。雖然高溫津貼納入工資總額,但是只在高溫崗位和高溫天氣才發放,金額通常也比較低,不會影響勞動者的收入和生活,因此未發放高溫津貼不應適用被迫辭職的規定。
「由於高溫津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實際上屬於勞動者從事露天崗位工作以及用人單位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作業場所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以下,用人單位支付的具有福利性質的款項。該款項並非用人單位必須針對全體員工普遍發放的勞動報酬,故不具有普遍性。因此,高溫津貼和2倍工資等款項一樣,屬於因特定情形而設置的一種款項,並非普遍意義上的勞動報酬。如用人單位存在拖欠行為,勞動者可主張要求發放,但不能要求支付被迫辭職的經濟補償金。」江蘇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薛策說。
「從長遠來看,還是應在《勞動法》中明確工資的內涵和外延。同時,在理解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事由時,不應該拘泥於文字,忘記構成根本違約才是單方解除的前提。」沈建峰說。
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曉敏則建議,可根據拖欠高溫津貼數額的大小與勞動者的及時解除權進行權衡。
「如果單位拖欠的高溫津貼數額較少(如一年以內的高溫津貼),不宜依據《勞動合同法》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經濟補償。因拖欠數額較少即賦予勞動者及時解除權,將可能導致勞動者不誠信履行勞動合同。但如果單位拖欠的高溫津貼數額較多(如一年以上的高溫津貼),因單位在較長時間內故意不予發放或拖延發放,表明其主觀惡意較大,已經超過勞動者必要的容忍度。此時賦予勞動者勞動合同單方解除權並要求經濟補償,既保障了勞動者的利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勞動合同的穩定。
❹ 請看補充問題或問題補充,關於法律的提問!
簡單來說,行政復議就是對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不服,向其上級機關申訴,要求重新判定。而行政訴訟就是對政府部門的行政行為或處罰不服,向法院起訴行政機關。
❺ 法院面前一般種什麼花
應季節改變而改變的小花,花期過了就換的那種
❻ 什麼是高溫假,可以放幾天
截至2019年3月19日,在中國「高溫假」多由各地方和單位視具體情況自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並無「高溫假」這一說法。
爭議
支持方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唐堯建議將高溫假寫進《勞動法》。他認為,《勞動法》的宗旨就是要保護勞動者的權益,而勞動環境,尤其是特殊工作環境下勞動者健康的保護是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重要內容,所以高溫作業有必要寫進《勞動法》。
許多人對此都表示贊同。認為天氣最熱的時候不過一星期,放假對於單位也不會有太大損失。
反對方
一些工程行業的人士表示高溫放假對他們這樣的企業來說執行起來有一定難度。因為每個工程都有協議,企業必須信守和履行合同。高溫放假會影響工期,企業就要違約,放不放假不是這些企業自身可以決定的。
不過一些人也表示,即使不能放假,至少可以在作息時間上稍微調整一下。對於無法放假的企業,則可以給員工以相應的補貼。
(6)法院戰高溫擴展閱讀:
中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
一般來說,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乾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
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其中,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40℃以上。
❼ 申請工傷不成立,但醫院說這種病與工人在高溫天氣下乾重活有關系,想問下這種情況是不是一年以後
趕緊起訴吧,現在要協商也不成,只要訴訟,法院會講理的。
❽ 我以前是在事業單位做了2年臨時工後轉為正式職工,後調到法院,請問以前干臨時工的兩年應該算工齡嗎
暈~你怎麼進法院的?這不是有明文規定的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自己去看看吧~
轉正後的工齡應當按自臨時工招工,也就是你和單位簽訂合同之日起計算~
另附:
機關、事業單位工齡的計算方法
1、連續計演算法,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演算法,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工齡折演算法。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❾ 高溫假國家有規定多少度可以放假嗎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中華全國總工會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
安監總安健[2012]89號
第八條 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一)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但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2.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3.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二)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三)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